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

时间:2022-07-22 10:35:2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人力资源论文(通用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人力资源论文(通用15篇)

  人力资源论文 篇1

  摘要:员工的绩效管理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而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又决定而员工绩效管理的水平。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员工绩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现如今采用的绩效管理方法是应用平衡计分卡来管理。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崭新的、前沿的绩效管理方法与理念,主要是通过客户、财务、员工学习与成长、内部运作流程这四个方面进行实施管理,用全面的、量化的综合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通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平衡计分卡,有利于为企业指明发展战略方向,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获得稳定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21世纪作为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意,是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体现在企业能否实行具有战略发展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往往能为企业的发展与内部控制获得更加坚实的基础,从而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平衡计分卡的诞生,为企业解决了两大难题:战略实施与绩效管理。《哈弗商业评价》甚至将平衡计分卡比作是75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由此可见平衡计分卡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所在。

  一、平衡计分卡介绍

  1.平衡计分卡的发展历史平衡计分卡又称为BSC(BalancedScoreCard),它是哈弗商学院的会计学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与复兴全球战略集团的总裁兼创始人大卫.P.诺顿在对全球领先的12家公司的绩效测评与管理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后发明的,并于1992年在《哈弗商业评论》中发表[2]。

  随后被各大企业发展成为实施战略管理的有效工具。《财富》杂志更是对1000强公司的调查统计中,表示全球1000强公司中有70%的企业都在使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并根据有关国内的统计显示,中国将近有100家企业在使用平衡计分卡,并且有很多企业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功。比如说山东的鲁能科技集团、光明乳业、联想集团、苏泊尔炊具、DHL中外运敦豪等。

  2.平衡计分卡理念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全新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它的中心思想是将企业的使命、愿景与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相挂钩,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展开的,将各种衡量的方法优化整合的有机整体。

  平衡计分卡主要是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分解成可执行的、具体的、有考核标准的指标体系,这个体系是多维性,着重体现在对四个方面实施绩效管理:客户、财务、员工学习与成长、内部运作流程。

  这四个层面都有专门的一系列指标进行衡量,并且指标之间都有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的,因此才能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最终实现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目标与执行动因、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达成平衡。

  3.平衡计分卡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作用(1)有利于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企业获得成功发展的关键在于战略管理的框架得到构建。

  通常情况下,平衡计分卡主要是围绕企业的组织战略设计的,但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的目标与战略实施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同。基于这种情况,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也使得企业组织对战略实施与战略目标达成了共识,并逐步将企业的战略发展转化成四个方面的战略目标、目标值与指标。与此同时,平衡计分卡还有利于企业将构建的使命战略发展目标转变成所有员工对工作与公司的战略发展的认知。这将对于处于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有利于企业实现绩效评价绩效管理主要包括对员工行为、结果与态度的连续结构体。

  而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就是企业的组织战略。

  因此它作为基于组织战略设计出的绩效评级系统与指标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构建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系统化的计息绩效评价体系。

  首先,平衡计分卡能够克服原来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滞后性与片面性的缺点,并且还能帮助企业强化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引导企业的市场行为以及提升员工的绩效管理水平,最终为企业实现绩效管理目标提供系统与制度上的有力保障。

  因此我们说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与基础。

  (3)有利于企业的管理沟通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绩效管理不仅要抓好对绩效管理的监控,更要注重对企业未来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才能不断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良好的生存与发展。

  平衡计分卡的诞生让这种提升变成了可能。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运用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中,平衡计分卡经常扮演着多种角色;传播者、宣讲者、与优秀绩效管理的学习者[6]。

  通过绩效管理所达到的学习与传播功能,让所有员工都能明确企业的发展使命与战略目标,更能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自我与企业共同成长,并获得相应的发展,促进双方共赢。

  因此人力资源要着重重视对目标的传递。

  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指标设计原则

  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其关键环节就是对指标有一个科学、清晰的设计,因此必须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才能保证指标合理与弹性。

  1.匹配性原则匹配性原则在指标设计中主要指的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核心诉求,通过各种衡量指标的优化与整合措施,来促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工作上与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这种高度的一致性包含两种,一种是横向一致性,另一种是纵向一致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向匹配与纵向匹配。

  横向匹配主要是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将人力资源的整合计划与组织结构相匹配,人力资源各种你管理活动之间相匹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之间相匹配。纵向匹配主要不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计划与具体的工作活动之间相匹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人员相匹配。这种匹配方式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内外之间实现了匹配,因此又可分为外部匹配与内部匹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将横向匹配与纵向匹配的高度一致性相区分。

  2.弹性原则弹性原则在指标设计中主要体现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计指标时应该适应管理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保持其灵活性与弹性。

  一般而言,企业的人力资源在进行指标设计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弹性原则也恰好能够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与反应能力。

  基于指标设计的动态性特点,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注意自身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很大部门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有的知识体系与管理能力。

  因此我们说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知识结构、组织方式都是促进指标设计保持灵活性与弹性的关键所在。总而言之,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对于绩效评价的系统,更是对企业战略管理而构建的绩效评价系统。指标设计要同时遵循匹配原则与弹性原则。匹配原则更侧重与静态的指标设计;而弹性原则更注重对指标进行动态设计。一动一静的指标设计更能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各项活动中保持高度的一致与灵活性,从而提高绩效评价与管理水平。

  三、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的主要理念就是使四个维度实现平衡,即客户、财务、员工学习与成长、内部业务流程。财务维度的平衡主要指的是用股东价值、投资报酬率、收入增长、营利性与单位成本等滞后指标来描述企业的战略性成果,并给组织成功下最终定义。

  而客户维度的平衡主要指的是明确客户价值主张的定义并且要着重关注对客户维护成功后的滞后指标,比如客户的保持率、客户满意度、客户增长率等。

  内部的业务流程维度平衡主要指的是为客户传递与创造价值主张。员工学习与成长的维度主要指的是将企业的技术、人力、组织氛围相结合,为企业做出整体的战略发展规划与目标提供整合资源的基础与动力。

  1.在财务维度平衡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指标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并最终产生财务业绩。

  财务业绩的改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力资源实现价值的增长;另一种是通过改进人力资源的获取方式来实现。

  但从人力资源实现价值增长层面上看,绩效的指标设计关键切入点在于使人力资源价值的增长效率与速度都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而从改进人力资源的获取方式来看,主要是为了确保能更加稳定快捷地获取人力资源。

  2.在客户维度的平衡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管理的客户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的客户,并不是外部的客户,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企业员工。

  指标包含员工保持率、员工满意度、员工获得率等滞后指标。

  通过不同的员工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业绩水平,但是不同的员工又需要不同的管理组。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明确每个员工群体的特殊性,从而更好的为不同员工群体创造可持续、差异化的价值主张,最终通过指标与目标来反映。

  价值主张主要包含报酬领先、总价值最大化、价值锁定与全面员工的解决方案等。

  3.在内部流程维度平衡方面财务维度的指标设计主要描述了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价值的结果。

  而客户维度的指标设计则描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发展目标。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财务业绩与客户目标都有了合理与科学的规划,内部流程以及员工的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目标就在于如何给予部门目标一个准确的描述。

  此时的内部流程的主要诉求就是要实现关键的两个绩效要素:通过降低与改善成本来改进员工的获取效率,传递价值主张给员工。

  4.在员工的学习与成长维度平衡方面员工的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绩效指标设计主要体现在描述部门所包含的无形资产与其在整个组织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无形资产有培训需求分析、绩效考核方法与劳动关系协调等。

  这些无形资产当然不能对独立个体或者个别员工进行衡量,因为它们的最终价值体现在提升企业顺利实施战略目标与规划的能力。

  衡量这种能力主要有三个指标:人力资本(运用战略目标所需的技能、知识与才干);信息资本(为实施战略目标所需的数据库、信息系统、技术与网络设施提供基础);组织资本(组织实施战略目标所需的不断变革的组织能力与动员能力)。

  四、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平衡计分卡要想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获得成功的应用,就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增加平衡计分卡的维度,以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其次要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员工自我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突出平衡计分卡的灵活性与匹配性。另外还要从各个角度上提炼出富有创意的、满足实际需要的指标;最重要的是要让员工清晰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加强平衡计分卡与企业的战略发展意图的沟通与交流。

  1.平衡计分卡功能应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相结合平衡计分卡的引入能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战略方向。因此也要实现采用四个维度的方式来衡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们在制定平衡计分卡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做出柔性的调整,让它更加具有弹性与人性化。

  2.科学设计衡量指标在进行指标设计时,应该将企业的员工活动。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沟通相结合,并将团队、个人与业务单位事项活动与企业的战略发展速度同步。并通过应用关键性的员工绩效指标来从平衡计分卡中提炼出更多富有创意的、满足实际需要的指标。

  3.将平衡计分卡的衡量结果纳入员工薪酬考核的评价标准体系中员工的薪酬应该是一切考核制度获得有效执行的保障。因为平衡计分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各项指标之间具有共性,从而让企业为同一类型的工种重复给付工资。所以,企业应该加强战略发展意图与平衡计分卡的沟通与交流,以便让每位员工都清楚的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绩效考核的可靠与合理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将四个维度的衡量指标进行优化与整合,构建出整体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并采用薪酬管理的方式体现出来。

  五、结束语

  人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主体,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智能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体现的更急明显。

  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形式能客观、全面对绩效管理进行评价,从而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

  从而努力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论文 篇2

  摘要:为了适应现阶段企业战略转型的要求,进行新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模式的应用是必要的,从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节奏,实现企业信息化经济的稳定性运作。

  相比于企业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具备较大的工作局限性,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进行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推进,做好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战略管理转型,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健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战略策略;管理弊端

  1、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

  (1)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发展,满足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性发展,企业必须要进行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避免企业机构出现重叠状况,实现企业运作成本的控制,提升其整体应用效益。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行政事务为核心部分,不利于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推进。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基础为共享服务中心,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内部运作成本的降低,实现企业规模效应的有效发挥,降低企业运作过程中的低效率状况,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性整合,推动企业组织的深入性变革,这些共享性的资源主要包括一系列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及专业技能活动,比如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财务管理活动等,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是一种有效性的企业经营模式,其实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财务活动等的共享服务中心管理。

  (2)HRSSC模式实现了各种专业性活动、行政事务类工作活动的整合,将其集中于一个服务中心内。

  通过对这种模式的应用,能够实现企业行政类事务、经营管理类事务等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程序的管理效率,从而满足企业战略性发展的要求,相比于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业务意识及战略发展意识,实现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整合及分化,

  实现其扁平化、高效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稳定性运作,实现市场经济机制的引入,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确保企业经济的战略性发展。

  2、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状况

  (1)在传统的HRM管理中,通常根据企业招聘、员工管理、工作培训、工作业绩等的内在关系进行管理,通过对HRSSC模式的应用,实现了人力资源专家中心、服务中心、业务合作中心等的整合,这三者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通过对三者的结合,共同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适应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型要求。

  HRSSC组织模式是一种高效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途径,为了适应现阶段企业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变革,强化HRSSC组织的运作模式,进行各类业务单位的整合及利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健全。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同的业务活动通常具备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企业较小发展规模时期,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非统一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会导致企业管理组织成本的提升,不利于提升企业内部各个业务程序的运作效率,导致统一性管理的困难,不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性组织目标。

  通过对HRSSC模式的应用,实现企业各类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统一性整合,将其集中于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人力资源相关服务的统一性管理,确保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高效性、精简性,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统一性、规范性。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其员工招聘模块、绩效考核模块、培训模块等具备一定的相互独立性,员工之间的联系比较少,其分工比较明确,但不能满足企业资源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在战略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运作环节中,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程序中脱离出来,进行战略性工作方案的实施。

  通过对HR服务中心的建立,进行行政事务性工作问题的解决,该服务中心由一系列行政事务人员组成,通过对工作行为的规范化,进行规模效应的发挥,实现企业内部事务程序的高效率运作,实现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成本的降低,通过对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企业员工及经理自助性工作业务的提供,这类服务中心的工作程序比较简单,对于工作人员的整体技能要求比较低。HR合作伙伴主要指企业各个业务模块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管理,实现企业业务与HR活动的结合,进行HRBP工作组织的应用,进行科学性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有效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中的问题,实现企业各个业务模块人力资源战略性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强化各个业务程序与企业人力资源机构的联系,通过对HR专家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健康可持续运作,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协调,进行科学性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确保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优化。

  (3)通过对HR合作伙伴模式的开展,有利于满足企业不同业务活动的人力资源需求,在业务活动管理过程中,如果实际业务问题超出HRBP的能力解决范围,就可以进行HR专家模式的开展,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进行战略性业务管理策略的制定,由HR服务中心进行一系列业务指导活动的开展。

  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对HR合作伙伴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由HR专家进行相关战略管理策略的制定,在这个过程中,HR服务中心扮演着重要的战略执行地位,通过对三者的结合,有利于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进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完善,有利于强化企业人力管理,提升企业的战略发展决策水平,实现企业整体运作绩效的提升,实现企业不同业务发展模块的人力资源服务的统一性管理,实现企业整体运作成本的降低,这需要进行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进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健全。

  3、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应用模式

  (1)随着全球经济分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实现了国际性经济发展,这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统一性管理。

  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模式初步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整体来看,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性商业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统一性发展。

  财务共享活动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基础,随着共享服务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共享服务中心理念逐渐了在人力资源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等的推广,这是HRSSC人力资源模式的诞生环境,随着HRSSC人力管理组织模式的不断优化,战略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逐渐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其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运作。

  (2)共享服务理论概念由国外咨询公司引入我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共享服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了解及接受,很多国外企业建立了中国区HRSSC,实现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职能机构的整合及分化,推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发展。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各种信息化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得到应用,在这种趋势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健全。

  4、结束语

  实践证明,通过对HRSSC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应用模式的开展,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活动的统一性管理,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人力资源论文 篇3

  人力资源战略是根据企业远景制定的,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并主要通过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对经营战略的贡献。以下是“人力资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对企业而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延伸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建设形成的因果、依存和互动的不可分割关系。所以切实做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进一步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和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认真做好员工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和利用,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利用创造条件,提供相关人事数据和信息支持的重要依据,为企业人力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人们档案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人们逐渐淡化了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有的人认为,现在选用人才重在现实表现,不注重人才的经历和历史业绩,人事档案也就没有多大作用;还有的人认为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事情,與己无关;这些情况表明,人们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人事档案不够重视。

  2.2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滞后

  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还是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计划管理”为核心的各项制度,“计划”色彩浓厚。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机制的滞后已不能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另外,对离任审计、任前公示等材料应如何收集,收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制度上没有明确,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2.3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滞后

  目前有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方法,仅局限于“看堆式”的管理。重管理,轻服务,方法烦锁,不易操作,反应较慢,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档案方法的烦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档案工作本身的烦锁所造成的,这就要求必须改进必要的档案材料清理出来,及时做好破损、缺页、不齐全材料的修复和收集工作,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的安全于完整。并且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

  3.改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现状的措施

  3.1科学规范的制度管理,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建立符合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则和制度是当前首要的改进工作,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来规范档案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1]。一方面可以使管理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对管理工作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管理制度的规范执行,能够强化管理工作程序和实施环节,将档案的保存、信息资料的流转和管理的方法等予以规定和强化,能够防止过程不统一,程序不稳定带来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3.2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提升管理层次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落后的表现之一就是没有采取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使管理效率低,管理质量差。因此,应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改变这一落后现象,实现快速查找、分类清楚、节省空间等管理优势。形成有层次、有结构、有内容的网络信息管理,将纸质资料和电子音像档案相结合,实现全面、科学、高效的信息化档案管理。首先应增加管理资金,购置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增加新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电脑等,满足工作的需要;其次,应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执行策略,设立监督部门对全过程实行掌控。

  3.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对档案管理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设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水平[2]。针对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文件传递和工作管理的人员,应加强岗位培训和培养;合理引进技术人才,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保证先进的管理技术能够顺利实施。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保持档案记录的安全稳定。

  总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日常工作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增加,档案管理的服务性能应逐步发展,通过制度的完善、管理方法的提高和全员的共同努力,改进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人才流动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4.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新经济时代里,为了适应新经济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建立新型员工关系,满足员工需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边界呈现日益模糊的状态。企业日趋重视的智力资本、知识积累、人力资源投资与管理等,也不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它需要整个企业,包括高层管理者到一线员工的全方位关心。

  4.2吸引与留住优秀人才,帮助员工发展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全球性的、需要技术的经营环境中,寻找、留住优秀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根本。对企业管理者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苛刻,很少有人能够胜任。有足够技能、视野和经验来经营全球企业的人才将炙手可热。那些擅长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的企业将是取得成功的企业。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需要吸引自己需要的优秀人才,又要设法留住企业内的优秀人才。

  5.结束语

  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合理的管理手段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人力资源论文 篇4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从产生至今,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原来仅对培训、选拔、绩效、薪酬设计的单个功能的人事管理分析,已演化成为目前为保持组织持久竞争力而进行的一种开发人的“活的资源”管理体系,无论是从观念还是实践活动方面表现出战略性特征

  关键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战略一词是个军事术语,指在一场战争或战斗背后所隐含的宏伟构想,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则是组织为达到目标,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的模式,也指组织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

  2、从人事管理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对人和事的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在人事管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人事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人事管理活动的实施对象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的:就是把组织的员工作为一个“经济人”,而不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来看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组织中员工的素质和需求发生了变化,具有相当知识基础和技能的员工大量出现,经济需求不再成为人们的唯一需求,因而人事管理就开始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社会学家怀特巴克提出了人力资源职能包括人事行政管理、劳工关系、人际关系以及行政人员的开发等各个方面的观点。所谓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系统的将人与组织联系起来的'、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它是指组织为了达到目标,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性计划的模式,是组织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了组织通过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各个方面。具体地讲:

  (1)将人力资源视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

  (2)强调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政策及管理实践达到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

  (3)强调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

  (4)强调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达到组织战略的灵活性;

  (5)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3、人力资源规划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保证

  人力资源规划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统筹性的工作,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保证,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为企业未来的经营或运作预先准备人力,持续和系统的分析组织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的需求,并开发制定与组织长期效益相适应的人事政策的过程。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达成组织目标提供了支持,确保所有人力资源活动都产生附加值,释放并开发人的内在能力。

  4、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就组织目标和目标实现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是促进员工做出有利于组织的行为、达成组织目标、取得卓越绩效的管理实践。进行绩效管理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4.1构造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组织之间的实力竞争日益加剧,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留住人才。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充分考虑员工的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要根据单位经济发展实际,适当加大物质激励力度,激发职工的潜能和创造力,特别是要打破各种奖励中的平均主义局面,同时要注重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的结合。要注重精神激励,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精神激励就是要尊重职工的人格,尊重职工的劳动成果,尊重职工的个人目标,并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为职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考虑员工个体差异方面要充分考虑,例如女性员工对报酬更为看重,男性员工更重视自身发展。因此企业一定要充分考虑,制定针对性激励措施,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4.2绩效评估方法

  一个组织需要一套公平、透明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考核工作不能形式化,考核内容量化指标不细,,评估方法不科学的话就会影响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绩效。如果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就会影响到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绩效。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时首先要明确考核的最终目的。其次是设立科学的评价指标,我国的德、能、勤、绩的考评模式是一种对“人”的考评指标体系,很多指标与当前工作任务的关系不够密切。在设计绩效评估指标时,考评内容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增加评估维度。第三考核结果必须与收入、升职与降职、福利等激励办法挂钩,这样才能发挥考核作用,促进工作开展,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上岗机制。

  4.3人际关系

  中国的人际关系就像一块石子扔到水里一样,溅起好多的波纹,一圈一圈的波纹向外扩散,由近及远,互相交错,利益关系复杂。复杂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绩效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因为人们把精力耗费在人际关系方面太多,用在工作上的就少了,就必然会影响组织的整体绩效。所以组织一定要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是组织成员能够更好的全力以赴,创造更大的业绩。

  5、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用来制定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信息的集成系统,优质的人力资源信息是良好的人力资源决策的基础。可以建立数据库包括姓名、职称、工作简历等等,这样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能更好的实现。

  综上所述,理念优先于制度,每个企业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潜在能量,才能优先享有先进理念给企业带来的卓越效益,才能加快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巍然耸立。

  参考文献:

  [1]史美.与时俱进抓好人力资源管理.

  [2]郎丽涛.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3]洪海霞.浅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践行人本观念.

  [4]熊波.浅谈以绩效激励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机制的应用.

  人力资源论文 篇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已经掌握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所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势在必行。这一全新的理念将为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历程中填上最浓重一笔。本文以大数据环境为背景,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大数据之间关系的分析,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运用大数据技术得到的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创新,以达到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局限于过去的系统管理,而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交流更加鲜明化,以使员工得到更公平的对待,工作更加具有效率。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的具体分析,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和效率。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体现,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贡献。

  二、大数据及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大数据的释义。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现在社会正处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状态中,我们日常所用到的办公软件和聊天工具,都是在大数据时代下产生的。所以大数据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展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选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三、大数据视阈下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思考

  1.人力资源规划变革。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减少,收益增加。是否可以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这关系到企业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规划的合理性安排已经成为一个公司团队的积极努力实现的目标,它可以激发员工的热情、潜能,对企业的期待,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工作中,利用大量数据的正确分析,以事实为前提,合理的分配人才,以达到人尽其用,人岗匹配的效果。所以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变革至关重要。

  2.招聘与配置变革。对于人才的招聘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一个企业拥有什么素质的员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而人才的招聘首先需要记录各方面的数据,包括自然情况及社会情况的数据记载,这些要有专人负责,进行整理、分析、筛选、从而选出适合该企业的员工,这些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否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可小觑的损失。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而招聘到的人才,要合理的分配的适合的岗位,因岗制宜。包括个人的发展潜能,擅长哪个方面的能力,学历及工作经验等情况进行相应岗位的调试,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能力,使员工更大程度得到发展空间,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3.培训与开发变革。通过对日常数据、绩效数据、环境数据、发展性数据等记录的详细情况分析,根据其进行员工的相应培训,最大程度的发掘员工的潜力,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收益。这些数据的分析要尽可能准确与详细,以准确的数据分析来安排员工的培训,根据培训的结果来最大可能挖掘员工的潜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些数据记录要妥善的保存,必须有专门的人来负责,不能有丢失和遗漏,要定时的进行数据的上报,得到确切的结论。数据的结果关系到员工的发展,因此这些数据务必要真实准确,以避免因为数据的错误造成员工的不公平对待,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绩效管理变革。在以往的情况中,管理者通过有限的记录主观的对员工进行评价,进而得到考核结果。例如,通过对员工的出勤率、工作完成程度等情况来评价员工的绩效,根据绩效的结果来进行相应的奖赏与惩罚,会很大可能的评断错误,造成员工的不公平对待,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员工想要得到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消除管理者主观臆断的错误,就要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准确性,以大数据为依托的绩效考核成绩。通过软件平台,使员工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议或意见,调动员工的热情,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5.薪酬管理变革。有效的奖励制度不仅仅是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肯定与认可,还能使员工对工作更加具有热情,提高企业效率。所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步。通过大量数据记录的员工的工作情况,从而分析评出对企业贡献较大的优秀员工,采取多元化的奖励手段,加大奖励的力度,使员工更加有成就感,对企业的归属感。对于奖励制度不仅仅是物质奖励,还有感觉激励,对员工的信任与尊重,支持与理解,体贴与关心。一个企业恰当的利用情感方面的激励,能够更好的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从而打造出一支坚不可摧的工作团队。

  6.员工关系变革。劳务合同明确规定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大数据时代,劳务合同要更加的人性化,保证员工的劳动权益,使员工满意,进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来创造更大的价值。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基础,让员工更大程度的参与,对数据全面分析,使员工得到更大客观公平的对待,从而更加积极的工作,由此培养与员工的职业道德,实现自我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大数据时代改革的多元化、信息化,使得员工通过互联网技术逐步改变其原有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业务流程的规范,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服务,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标,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从传统管理变革为创新管理,以大数据为依托,用事实说话的参考模式,避免了人为的主观臆断造成的对员工的不公平对待。用以警醒那些对数据不重视的公司,发现大数据的重要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科学性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效率,改善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企业,全面推动企业的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所以在大数据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更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柯.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机遇、挑战与转型升级[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35-40.

  [2]赵红霞.刍议大数据时代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变革[J].现代国企研究,2015,04:12.

  [3]赵霞,纪光欣.海量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基于流程再造的视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04:17-20.

  [4]李强.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策略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07:142.

  [5]任星桦.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考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3.

  人力资源论文 篇6

  摘要: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政府更侧重简政放权,并且放管结合的形式,从而达到优化服务目的,随之而来的是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强化,市场活力得以迸发,从而促使政府职能得以不断优化。然而由于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如制度机制、部门利益、管理能力等等,从而导致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文章中将详细阐述人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并针对其形势与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全面分析,继而探索出全新改革新路径。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路径选择

  从目前情况分析,人社行政审批改革制度整体状况并不理想,作为政府不可或缺的职能部门,在对其进行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做好放管服务工作,而且还需要优化自身的职能,将群众与市场需求作为参考因素,将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保障民生与服务效果,维护各项工作落实的有效性。文章分析了当前人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弊端,然后提出更完善的改革发展路径。

  一、改革形势分析

  从目前形势来看,人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得到全面的推广,并且获得了相对较好的应用效果,然而要想促使行政审批改革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优化行政管理制度,这不仅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他们自身功能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需求。而改革的核心在于优化政府职能,逐步向良好环境迈进,给予优质服务内容,维护社会公平。从长远角度分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某种层面来说是简政放权突破口,相较于其他改革形式,上述改革内容突显出自身的优势性,这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推进快、见效快等特点。所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的,在行政管理上发挥带头先锋作用。现阶段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全新的阶段,不仅速度变化快,而且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等特点,经济增长速度飞快,经济水平也由此得以提升。大众创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且万众创新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正因为上述发展现状,则必须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创新创业给予良好的空间与机遇,搭建创业平台,达到创新动能效果,释放发展活力。

  二、人社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弊端

  (一)审批项目清理问题

  虽然人社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不可避免的会显现出弊端,这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审批项目清理问题,行政许可内容表现出重叠,针对人资与社保部门而言,是由两个部门重叠而成的,由于部门分割,人资市场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劳动与人才市场。为了达到完善的市场规范管理效果,两个部门分别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从目前情况分析,劳动与人力市场融为一体,但是相关重叠的机构难以做到有效区分,这对于人资市场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素,促使市场配置资源难以发挥作用。

  (二)项目取消与下放衔接问题

  行政审批项目,在对其下放过程中,当地部门相关规定,与上级规定存在差异性时,两个人社部门未能进行很好的衔接,这也直接影响到审批项目下放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平衡、不协调、不统一。从上述状况分析来看,地方人社部门与上级人社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性导致相关项目审批存在一定的弊端,改革步调存在差异性,导致各自为政的局面。

  (三)审批程序和行政之间不融洽

  在10多年之前,《行政许可法》出台了相关规定,即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从而对行政机关应该落实的政策。然而从实际情况可知,上述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依然存在很多管理上的漏洞,业务机构受理存在弊端,完全没有实现集中管理,虽然部分机构设置办理窗口,但是并未真正发挥作用性,针对提交上来的资料,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严格深审核,而且对于缺失哪些材料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不能进行受理通知单的办理,受理审核功能难以真正发挥作用。除此之外,网上审批形式的逐步推广加速了办理效率与智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极为不符的形式主义,从而导致网上审批形式难以真正发挥功能性。

  三、优化人社审批制度改革路径创新

  (一)清理行政审批路径

  针对上述存在的人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问题必须予以有效的解决对策,首先,需要从整体角度清理行政审批相关内容,依据《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项目设置全面落实,对于人社部门涉及到的法律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并且对各项主体因素列明,其中因素包含行政许可名称、许可对象、实施主体及依据等等,而对于审批存在的交叉现象,或是比较接近职业介绍许可,还有人才中介服务许可,都需要予以推进修法进程,然后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合并行政许可。与此同时,还应该依据商事制度改革,由此针对涉及到的行政许可进行分类,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前置、后置许可。而对于各个地区来说,需要加快地方规章制度修改,做出适当调整,从而促使人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二)优化下放审批项目路径

  行政审批事项,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坚持依法原则,与此同时还需兼具理性原则,坚持市场与需求导向,并且遵循行政审批价值属性,从以下功能出发:预防控制风险、优化配置资源、维护正常秩序等等,考虑到上述功能,逐项分析论证,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申请人具体需求,行政审批给予配套服务,强化基层办理能力,审批各项业务量,这些因素都是需要完善及优化的部分。针对部分审批项目来说,是由国家与省级下放,到达县级审批项目之后,必须要一放到底,不能层层截留;针对省市都可以审批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就近原则,或是就地方的原则,遵循有利监管原则,予以下放审批项目。针对部分关联项目来说,不能基层办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值得注意的是,上下部门之间,需要做好衔接工作,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要求,避免上下脱节情况出现,上级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做好标准制定工作,统一审批项目,各个流程必须加强监管,更重要的是组织相关专题培训工作。

  (三)审批办理程序路径

  行政审批办理程序需要不断优化才能更好发挥功效,快速完成办理任务。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行政审批资源集成作为指导,并且需要不断整合人社部门,将其权利不断集中,将以下方面的功能集中于内设机构,具体包含审批职能、事项与人员,并且对该机构进行授权管理,从而能够将各项权利进行集中管理,除此之外,还需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统一受理,统一办理与送达,完成整体性管理,一体化运作,做好无缝衔接,优化审批运行流程。针对行政审批程序来说,需要落实受理单制度,还有完善限时承诺制度,文书示范制度等等。规范行政审批权,细化每个准则与规则,做到同案同办,统一审批标准。编制行政审批相关制度,并且细化到每个环节,制定审批服务指南,而对于每项审批事项来说,必须要列明设定依据,还有申请条件,除此之外,还包含申请材料、流程、限时审批等等,做到内容夯实,一目了然。通过联系各项审批特点,优化审批流程,明确在每个环节的责任人,起到监督督促作用,制作审批流程图,然后将上述内容对外公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行政审批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并且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实用效果,在录入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给予全流程的网上办理服务,严格推行线上与线下分离的机制,从而真正发挥网络的优势,以此达到优化网络行政审批流程的逐步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弊端有待完善,这其中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本文中从上述几个层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并且对其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功能,促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改革路径选择优化,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促使政府职能得以不断优化,取得显著的成效,从而让人社行政审批制度得以真正彰显其功能性。

  参考文献:

  [1]范宇翔.浅谈我国政府机关人力资源效率的提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

  [2]刘杰.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能转变工作[J].机构与行政,2016(04).

  [3]黄尚宁.勇攀改革新高峰---广西国土资源厅行政审批办公室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纪略[J].南方国土资源,2016(05).

  [4]刘文华,刘贞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J].中国劳动,2016(13).

  [5]杨满珍.当代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15(04).

  [6]李良平.九大举措推进2014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依法行政工作[J].人事天地,2014(09).

  人力资源论文 篇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竞争的不断加剧,而这竞争究其本源则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用来提升员工各项技能的重要活动。组织往往通过招聘获得自己想要的人才,但是如何使得员工更为切合企业的需求培训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培训是为了组织人力资源有了更好的发展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使员工更好的适应现在的工作,为了企业工作自身的发展,而对员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另一方面是企业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对员工进行挖掘和培训。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修正自身的行为和知识,从而使得工作的开展更具有积极性,效率更高,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但是当今我国企业的培训状况有待完善,企业对于培训的认识不足,培训投入不足,培训实施的情况不容乐观。有很多企业及时实施了培训也大多数是基础的培训,对于员工技能的提升不高。培训不规范,培训对于员工的改善提高不足。因此提升对于培训的研究,研究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对于我国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培训的重要性

  当今知识社会,知识成为企业获得效益的重要因素。员工拥有最新的知识,将知识转化为竞争力是企业谋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培训的作用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中举足轻重:

  (1)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通过提升员工自身知识技能水平激发员工的潜能,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提升员工的贡献率。能够帮助组织形成学习型组织,使得员工与企业达成一致愿景,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

  (2)有研究显示,一段时间内,美国农业的物质投资增长了4.5倍,收益提高了3.5倍,但是同期人力资源投资增长了3.5倍,收益却高达17.5倍。培训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对于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定会产生汇报。培训是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虽然人力资源投资的需要前期投入较多,时间较长,但是收益也会同样的增长。有报道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

  (3)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训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世界公认。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提升自身的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也应该认识到培训虽然费用昂贵但是后来带来的利润也更加可观。

  (4)人力资源具有可持续性,培训正是持续性的体现。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两种。人力资源就是一种可再生性资源。不同于不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可以持续开发,使用的同时也可以不断的开发。人们也认识到,人才是充电电池,需要不断的充电,才能不断发掘潜能,发挥能力。

  (5)人力资源升级需要培训。培训能够发掘员工潜能,提升员工知识和技能。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素质较高的资源。人才资源的多少是衡量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标准。从人口资源升级到人才资源,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科技发展,对于知识员工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这种升级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因此培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

  (6)培训能够帮助企业和员工实现各自目标,形成双赢的局面。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知识水平,进一步提升组织内部的管理效率,提升组织的绩效水平;同时通过培训员工对于企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自身所从事的岗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增加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而培训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留住员工,现在很多员工注重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而培训成为他们关注的关键环节。培训能够帮助企业留住人才,降低流动。对于员工来说,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员工最终需要自我的不断提高和实现,而培训是使其能够不断发展的必备要素。

  (7)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节奏加快,环境变化加剧,企业需要培训来适应这些变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而这种竞争的背后正是人力资源的较量。如果不加强培训,现代企业很难在市场中立足。很多企业也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甚至建立自己的培训学校。

  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对于培训的认识不足。很多企业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往往由于培训的投入多,成本过高,回报较慢,即使认识到重要性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因而在真正的.工作中不能够真正的扶持和支持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训。同时,很多企业认为培训是面向中层管理人员,而忽视了对于低层和高层人员的培训。认为低层人员是单纯的体力劳动,不需要培训;而高层管理人员是人才,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培训对于他们来说是多此一举。但是实际上这两种人也同样需要培训,低层人员通过培训提升自己,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更深层次的能力;而高层管理者也需要通过培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能力。

  (2)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不足。培训最重要的一点,尤其是在培训新员工时,就是让员工了解组织的文化,产生认同感。而国内很多企业忽视组织文化的建设,或者对于组织文化定位不清,导致员工与企业之间共鸣较弱,从而缺乏认同感,缺少组织凝聚力。

  (3)员工流失造成企业不敢进行培训。很多员工在接受培训,提升自身能力后会选择离开企业,另谋高就,这导致企业的培训变成他人的“嫁衣”,也使得企业更倾向于不进行培训,直接从人才市场挑选人才。这样就会使得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有的企业的培训活动也是走走过场,尽可能削减经费。尽管法律有相关的关于培训的规定,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达到该标准。

  (4)缺乏科学培训,盲目性和跟风情况严重。有的企业没有在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培训,而是看到竞争者的培训内容就自己也拿来学习,缺乏相应的研究。这就提出了培训需求这个概念。培训需求是建立在对于组织分析的基础上,并非某一方面或某一个问题,是一个全面且系统的分析体系。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培训体系并不完备,主要是因为:培训的评估机制相对落后;培训方法单一,实践性不足。很多培训仍沿用单方面讲授的形式,缺乏互动和创新,员工不仅容易失去性质同时单纯的理论学习也难以指导实践;培训制度体系不够完备,有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单独的培训部门。这就造成培训和组织的需求脱节,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培训工作收效甚微。

  (5)培训与企业的目标相背离。企业提供的培训归根到底都是希望通过提升员工的技能来提升企业的效能,进而达到企业目标。由于企业对于自身认识不足,有的企业对于自身目标认识不清,更加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培训,如果需要培训,培训是什么。更有甚者对于培训采用的是应付的态度,而没有将二者紧密的联合起来。同时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没有注意创建有利于员工发展的工作环境,没有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这在无形中形成培训无用的氛围。

  三、对策建议

  首先企业领导者要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从企业本身分析做起,将培训和企业目标联系起来。并且认识到培训不是盲目跟风,要切合企业实际。同时要意识到培训的回报远高于投资,通过培训得到的内部高效率会弥补培训的投入;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得出适合企业的培训方案。改革培训方法和手段,将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培训加强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形成一致愿景,促进组织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金芳.论企业员工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27)

  [2]孙希明.刍议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J].攀登.2009(28)

  [3]万万,杨凤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视野下的员工培训[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19)

  [4]万兰芳,陈元双.企业员工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

  [5]袁芙萍.对加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思考[J].攀登.2007(4)

  [6]甄佳君,李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下的企业员工培训[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人力资源论文 篇8

  一、有效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新路径

  (一)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

  这样的结构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活动管理的提升和分离。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都是以现场工作人员、专家中心和服务中心等,非常专业化的组织作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在这样的前提下,现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就可以集中自己的所有精力来对本部门的工作环境进行了解,而不需要自己竭力的来维护所处的专业地位。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专家中心人员,则可以不受到其它事物性工作的影响,进而能够专门的研发自己的职能性技能。服务中心的人就就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给各个业务部门提供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上,从而让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整体性的提升。

  (二)进行企业流程的改造

  合理的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改造,对于提高其工作人员的做事效率和各种技术的应用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不论是多么高能力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办公流程,都是很难取得较好效能的,而且还会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增加。因此,必须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严格的根据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进行全方面的审查、梳理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设计,这样就可以使得流程变得高效能起来,而且还能保证其工作的质量。

  (三)合理的对企业文化进行重塑

  组织结构和企业流程的再造绝不是唯一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工作系统,企业的.文化同样是其非常重要的一点。人力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它与普通的物质资源不同,其本身具有主管的能动作用。而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人力资源主观能动、释放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的,实现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效能的目的。对企业文化进行重塑,使其变得更加的优良,在新时代经济的发展中是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有效的路径之一。

  (四)对业务外包模式的完善

  将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交给外部,让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机构或者公司来进行管理,同样是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条道路。通过外部的合作,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支出成本,还能够让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对企业价值更大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开发和战略的规划。利用这样合理的分配,定能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是企业在当今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在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路径时,更应该加强HRMS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有竞争力的同时,还可以跟上经济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而才能持续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人力资源论文 篇9

  一、经济效益和人力资源效益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源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经济学视角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横梁,主要表现在产出投入层面,即:企业中技术、资金、品牌及设备的人力资源、影响力等之间所存在的综合关系。可将该关系表示为:人力资源效益=人力规划、员工资质、员工绩效、员工培训等;企业经济效益=技术设备、资金、品牌影响力、人力资源等。然而,就企业自身视角而言,企业经济效益中,人力资源效益评估往往是对比评估,通常人力资源效益主要表现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其实就是设备、技术、资金及企业品牌影响力与人力资源等各要素的综合体现,以此不断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由此可见,将人力资源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使企业整体利益得以提升,是一个企业在经营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二、调动企业员工创造性与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关策略

  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其实就是构建激发企业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吸纳人才的一种管理制度,将人力资源视为财富,并对其积累升值与不断开发挖掘,这对企业持续、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以约束、激励机制为核心。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不断更新企业管理理念,对企业员工物质与精神变化需求进行认真研究,制定有效的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灵活性与管理力度,将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尽可能挖掘员工潜能,确保员工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管理企业人才的重中之重。所以,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员工能力定岗位,采用能力定岗模式,将企业更多经济增长点创造出来,此为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提升企业发展与生存能力的关键。以往在安排与使用人才方面,会采用因人设岗方式,近年来,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与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该方式逐渐成为对企业发展形成制约的因素之一,所以,因人设岗逐渐被以岗定人的方式所取代;第二,在配置人力资源方面应该依照合理结构分配原则。配置企业人力资源时,一方面要对个人因素加以考虑,同时还应该考虑企业群体素质,最佳企业配置结构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第三,尊重企业人员流动规律。长时间拘泥于同一组织模式,员工不免会缺乏生机,对发挥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极为不利,所以工作过程中,应该尊重员工自然流动,强化员工智力流动,确保企业人力资源达到最佳配置状态。

  三、结语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是基于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竞争,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不断开发高质量人力资源,采取积极的措施挖掘人力资源潜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人力资源论文 篇1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才已经是当今企业竞争中的核心要素。企业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不仅可以增强员工的综合技能,还能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但当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对此作出一定的研究,并针对性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

  在我国经济的新发展阶段,企业对人才技能和素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秉持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原则,实施战略性管理,通过培训开发不断提高员工技能,从而助力于企业发展。而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专业素质人才缺乏,普通员工冗余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尽管国企在培训方面费用高于其他企业,但总体费用依旧不足,因此企业员工素质与能力在培训方面的提高情况还有待加强。以国企为例,培训的发展也经历了一定的阶段:最初阶段,培训与开发过程都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完成,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单一,导致员工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难以快速提高;中间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革,在培训形式和内容上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自主经营带来的影响,企业为寻求发展,开始重视人才的作用,并在再培训投入上开始加大;现阶段,国企在培训投入上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市场上培训技术的成熟,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时会有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也同意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期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必要性

  1.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并且对知识资产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就引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时通过培训学习完成能力的不断提升更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企业发展更是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撑,通过高效管理推动各个方面的有序进行。

  2.重视人才培养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通过培训开发对于提高员工的能力的认知,改善企业管理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

  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培训体系不健全

  当前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企业在努力对人员进行培训后,却出现人员严重流失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管理机制、成本核算以及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人员的流失还会造成企业内部的不公平现象,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导致企业的损失以及人员流失的恶性循环。在国企中,由于盈亏意识比较单薄,加上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培训的内容过于简单,针对性较差,长此以往培训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企业由于无法在人员培训和开发中看到成效,导致在此方面的投入逐渐下降,甚至出现占用培训费用的现象。

  2.培训内容与手段不合理

  当前,在企业培训中还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培训内容与培训手段的不合理。有相当多的企业培训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导致培训内容对员工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形成直接的推动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在部分国企进行员工培训时,只是做出简单的经验性分析,未能对员工的需求进行深度调查,人事管理方面缺乏战略性眼光,导致培训内容和需求内容存在严重的误差,大大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

  3.培训效果跟踪与评估不到位

  在企业中,培训工作的开展在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助力。但企业培训往往成了一种形式,一种流程,对培训的效果缺乏真实有效的追踪。进而无法对培训内容形成准确的评估,导致人事管理人员在后续的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培训工作变得更加盲目,大大降低了培训效率。

  4.培训缺乏战略性和前瞻性

  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应该站在长期战略性的角度,通过形成完善的人才输送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人力资源。但在当前企业中,培训内容过于随意,未形成严格的系统,并且培训内容与方式与企业业务的拓展规划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整个课程体系也脱离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与开发的结果不能在员工的岗位上形成明显的助力,导致培训工作失去原有的意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战略规划上未能根据时局及时调整;二是管理制度上的问题,导致负责人员出现不作为的现象。

  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意识和态度

  对于企业而言,应该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且在人才培养上还要加大力度。通过培训开发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储备,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内的员工个人而言,应该树立正确的培训认识,通过培训及时获取工作上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获取更好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成立一定的学习组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

  2.建立完备的需求发现机制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开发时,应该明确培训学习的目的`。培训的目的在于增强员工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等。培训的内容基本可以分为素质培训、技能培训以及知识培训等。需要注意的是,培训工作应该具备基本的针对性,所有的内容应该围绕公司业务展开,通过培训,增加员工的获得感以及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另外,需要明确的是培训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资源的限制,对于培训开发内容的安排还应该严格按照价值的高低优先排序。在培训完成后,要跟进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时对每一次培训做出评估,便于下一次培训内容的调整,保证员工通过培训获取更好的发展。

  3.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在完善培训开发系统中,应该重视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应该围绕培训的主题即讲师和学员展开。对于讲师而言应该经过一定的筛选,同时对于甘于奉献的优秀讲师应该及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其次是参与培训的学员,对于内部职工的培训应该在培训时间和费用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保证学员能够安心培训,及时获取培训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对于费用较高的培训,应该与学员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培训期间的纪律要求和处罚措施,从而提高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有效避免培训结束后人才的流失,从而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

  4.增强前沿意识和工作水平

  对于国企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严格按照当前形势的发展及时对管理方式作出改进。另外管理人员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该严格按照公司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对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方向进行明确,采用战略性和前沿性的方式开展培训开发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进行考核,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也应该及时调整心态,树立主动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企业还应该鼓励员工开阔思路,通过战略性思考,为企业的人力培养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企业人力的快速发展,加快高素质人才的输送效率。

  5.其他措施分析

  全员范围内实施聘用责任制,日常工作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有机结合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制度,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分配激励机制,同时将该机制与员工贡献、岗位职责等联系起来,有效激发工作积极性。企业内部职工职称层次多样,职工工作能力、责任大小及工作难度也存在差别,应该建立相应的人才评价与考核机制,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与上进心,优化队伍结构,强化员工动态考核,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推动企业整体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决定企业的成功程度。针对当前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首先在意识和态度上重视人力资源培训的作用。同时针对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培训系统,通过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保证人才的质量,改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婉.试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2):34-35.

  [2]孙畅.人力资源培训与促进企业发展双向互动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7(06):47.

  [3]李刚库.对加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7(10):112.

  [4]桑苗.浅谈新形势下的电力行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7(16):95.

  [5]何鹏.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果途径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7(12):25.

  [6]周坤.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应对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13):101-102.

  人力资源论文 篇11

  1.就业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1.1就业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

  基于我国国情,事业单位行政色彩较为浓厚,就业服务部门脱胎于旧的人事和劳动系统,其无法避免行政色彩和计划经济模式,少数事业单位管理者(一般为单位一把手领导)还不适应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仍沿用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思路来指导和开展就业服务工作,这使得单位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效能都受到影响。

  1.2就业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业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较企业相对落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不健全、不合理的情况。一是人力资源绩效机制不科学,绩效考核体系过于单一,就业服务部门有多个服务窗口,面向不同的群体提供就业服务,单纯的“一条线量到底”的绩效计件法很显然不适合实际情况,也不利于公平;二是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健全,现形势下单位领导不敢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物质激励,而精神激励方面(表彰奖励、年度考核等)又出现论资排辈、平均主义倾向,激励机制根本没有发挥到其应有作用;三是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没有把人才战略当做事业单位长远战略来考虑,存在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应付心理。

  1.3就业服务部门缺乏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基于工作压力大的现实情况,各地就业服务部门除了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编制工作人员,就业服务工作疲于应付,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人才储备和人才梯队都处于空白期。

  2.就业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建议与对策

  2.1就业服务部门领导要重视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工作

  相关领导及责任人要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应当充分认识到提升就业服务效能的关键是提升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就业服务部门应当加强对相关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强化其绩效意识、激励意识,提升其领导水平,养成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艺术,为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2.2就业服务部门要大力健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好的政策能够成就人,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能够成就一个团队。在绩效考核方面,就业服务部门应当根据就业服务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的健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把制度建设摆在事业单位建设的重要位置。针对就业服务的现实情况,绩效考核应分别为城市再就业人群绩效评估考核、大学生就业绩效评估考核、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绩效评估考核等。在激励机制方面,就业服务部门管理者应当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积极作为,保证精神激励措施的公平公正,积极落实就业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休假等劳动权益,敢于将政策保健因素转变为政策激励因素,提升就业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继续教育和培训方面,要提高对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视,制定合乎本单位实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计划,固定时间培训,固定期限轮训,以训带干,全面提升。

  2.3就业服务部门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构建合理的人才战略,才能有效清除我国人事计划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解决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员工长期积存的求稳怕变的心理。改变僵化的.人才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引入任职竞争淘汰制度,打破雇佣终身制,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机制,使工作人员树立“职位危机”意识,有利于将危机感转化为激励其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其次,在人才选拔上,进一步拓宽竞争范围,做到从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并加强监督,加大对干部选拔过程中的非权力制约;最后,建立科学的晋升制度,推行竞争上岗和职位任期制,坚决遏制各种权力寻租现象。

  3.结语

  扬弃其非科学性、非合理性的因素和规则,探讨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公共就业服务部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它影响着工作人员效率和质量,也影响着基层群众的根本福祉。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就业服务考核机制,完善就业服务激励机制,重视就业服务的培训教育,加快就业服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工作人员工作潜力,最终提升就业服务部门效能,切实为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为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等提供细致的就业援助,真正惠民生、促和谐。

  人力资源论文 篇12

  摘要:目前,人力资本已成为各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建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通常的观念里,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大、劳动力价格偏移,但随着社会和公众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其这些所谓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且面临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力资源素质低、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故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共识。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及相关措施进行分析,以提升建筑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实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力资源管理

  1引言

  改革及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建筑业、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奠定了其支柱产业的地位。基于这一重要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已初步形成完善的省、市、县区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网络,但当前的社会监管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比如监管资源相对分散、监管过细等,无法形成有机的统一。因此,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行业人力资源机制与管理模式上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于增强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人力资源是指由企业支配并加以开发、依附于企业员工个体的,且对企业效益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劳动力综合。人力资源管理以开发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作为基本内容,通过控制、组织、协调和监督等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整合,以充分发挥企业团体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员工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已成为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只有通过培训和开发,员工才能掌握、熟悉并提高自己的技能,参与复杂的劳动协作和企业的管理工作;

  (2)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技术更新、产品更新、设备更新、管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适应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素质,而上述这些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才能实现;

  (3)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学习新技术能增加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劳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活动,员工更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水平,产品质量会大大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有很大提高,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监督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地级质监机构(除省级质监站是独立的外)大部分是事业性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质监部门由市政府部门发文设立和定编,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结构的人员相对紧缺,人事部门大多主要是根据本单位的情况灵活设定的,基本上是由办公室兼职。多数质监站基本上都是设立劳资与人事两块机构隶属于办公室,其中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比如一个人事部门,人员、编制不变的情况下,除了要管理干部劳资工作以外,可能还要承担向各级或各部门上报各类统计报表,管理各种保险、住房基金、职工培训等工作。这种情况下,由于事务繁杂,管理部门往往疲劳应付,造成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弱化。

  3.2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不清晰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观念落后、理解狭义等均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随意性,进而造成规划及目标不清、职责不明。诸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结构在招聘人员时,明确了本单位本科生应达到多少人、高级职称人数应占多少比例等简单化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要求离人力资源管理所要求的组织分析、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评价、配置机理、绩效薪酬、激励机制、考评体系等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管理人员的观念里,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只是人事、办公室或某一级领导的事情。由于这种认识欠缺、理解偏差,部门或单位的管理者主动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进而缺乏与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形不成合力,呈现出一种置身事外的“旁观效应”。而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做好整体性规划外,需要机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例如:某部门空缺一个职位,而某员工申请了未获批准,其在日常工作中会表现的较为消极,影响工作情绪。若组织一套完善的提升政策,员工可以在组织中实现其职业发展,则员工对组织就会产生更强的忠诚感和献身精神。

  3.3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性

  质监机构人事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政府行政部门,在机构设置、干部任免、职工进出、工资标准等方面自主权不够,大都还是沿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模式,多为被动的“管家式”管理,根据上级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或要求,以站劳动人享事务性管理为主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范围仅局限于上级部门的框框内,如:人手不够时招聘员工,需打报告请示上级领导及主管人事部门层层批准,给指标方可进人等。而人力资源管理应更加注重整个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对该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行主动开放式的系统管理。

  4关于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4.1合理设置监督机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明确当前的质监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传统人事管理阶段,多数管理人员并未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故应强调重视对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管理,决策人员应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意识到人力资源是单位的第一资源,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而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奠定一个可靠的基础。同时还应加强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需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立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部门,该部门要求具有专业人力资源能力的人员胜任,且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机构的业务;在机构中享有良好的个人信誉;能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熟知能如何推动机构的变革与重组等。

  4.2坚持与时俱进,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

  目前,管理水平和技术已成为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行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人作为技能与技术管理的载体,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与发挥可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最终决定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从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结构的体制与现状来看,要想留住人才,应与其建立一种承诺和心理上的契约:

  (1)承认人才的表现,为其提供创业、发展与参与的机会;

  (2)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使其能够控制住自己的生涯规划;

  (3)改革物资激励的方式,创造更合适的激励工具,增强员工的事业使命感;

  (4)提供公众广泛认知的奖励,满足人才的真正工作需求、成就感和事业地位感,以实现其工作的稳定。

  4.3改善工作方法,注重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增强,比如可通过网上沟通、网上招聘的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将精力聚焦在更重要的管理工作方面,同时也可利用一些行政工作分包给专业化的公司来执行,由此,企业组织机构可由复杂化向简单化过渡,由金字塔向扁平化发展,增强员工工作时间的弹性及工作内容的选择性。

  4.4塑造机构的社会形象,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行业应意识到当前建筑企业的竞争已逐渐由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质量监督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应以“诚信”、“效率”为基础和核心的市场经营观;努力树立“信用就是生命,精品就是市场”、“求实守约、追求卓越”等先进的理念,依靠企业文化的建设,来改变队伍作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增强社会信誉。

  5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应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力量,在企业使命、经营战略、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使其能与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业绩的目的,进而逐步实现企业长期战略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胜平,李一军.基于成熟度理论的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等级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6,25(2):133~137.

  [2]颜爱民,魏佳,黄浩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结构维度的本土化探索[J].管理学报,2012,9(7):1058.

  [3]王毅.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况与策略[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2):323~326.

  人力资源论文 篇13

  摘要: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国家医疗改革体制逐渐深入,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而且是人们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对社会适应而采取的有效举措,更有保障了国家、民族、地区、企业的长远兴盛发展。新的形势下,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家医疗改革体制的逐渐深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显得格外的重要与突出。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如何加强医院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将医院整体提升一个新的高度,逐渐成为值得人们思考的课题。本文就目前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做出分析,以及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式进行一个深入的探索,希望所分析出所得出的结果与见解可以给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提供一些有价值意义的观念。

  关键词:新形势;人力资源管理;医疗事业;思考

  在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国家医疗改革体制不断地深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已逐渐成为医院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对于医院而言,能够起到巨大的帮助与作用,医院若想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果,就应重视并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对医院而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不只是单层面的性质,它更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正常、有序运转,说它是一个医院的支撑体也丝毫不为过。然而对医院就职人员而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影响着医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及工作的效率,如果说医院是一个人体,那么医院的就职人员就是其血液,人一旦没有了血液一切都将是空谈,又好比一栋房屋的承重墙,没有了最主要的承载体,其他的也都将会成为摆设,因此,种种迹象都表明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是所提到的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使得医院在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必须摒弃陈旧、有欠妥、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原有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之上,不断改革和创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使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得以实现,从而不断加强医院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使医院在未来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更会有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形势

  要想加强我国医疗事业现代化发展,首要任务是必须认清我国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形势,详细分析我国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现状,进而从中发掘出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成熟和不科学的方面,这些不成熟与不科学的方面正是阻碍我国医院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医院整体良好发展路途上的绊脚石,医院必须对这些不足因素予以高度地重视,从中探索、创新出新的、科学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从而去改善当下一些方面欠缺。目前来看,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陈旧、落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院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就目前来看,很多医院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仅仅认为,医院只要具有足够的规模空间,领先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就足以实现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确实,足够的场地规模和足够先进的仪器与设备是医院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更为重要且不可忽略的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医疗人员,离开了医疗人员,医院便无法得以正常、有序的运转,如果没有对医院医疗人员采取管理制度,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便更谈不上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了。其次,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传统古板。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一些部门依然沿用传统古板的管理理念,没有随着时期的不同、实际需求的不同,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做出调整,最终导致传统、古板的医院人力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医院的逐步发展的需求。目前,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切身从医院工作人员角度出发,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分配往往不合理、不科学。这种不科学的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制约了医院的长久、稳定发展。再次,医院考核体系不科学。科学的考核体系不仅能体现出员工之间的差距,而且能发掘出利于医院发展的优秀人才。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没有及时更新考核理念,仍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绩效考核体制。如今,医院考核体系不科学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对医院在职员工医疗服务工作中所呈现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以及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评价有失真实;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采用同样的绩效考核方式和标准;所考核的内容模糊不清等等,这些方面致使考核流于形式,无法反应不同岗位员工的真实情况,无法体现员工之间的差距,更无法发掘出有利于医院发展的优秀人才,难以真正发挥考核的作用。薪资的分配没有起到激励作用。获得薪资是医院医务工作人员的基本权利,如果医院在薪资分配方面欠妥,将导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丧失原本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下降,进而离职等,间接导致了医院的效益下降。目前,医院在薪资分配方面缺乏科学的薪资制度,没有针对不同医务工作人员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态度的不同,工作能力的强弱和工作业绩的高低,制定不同的薪资标准,使员工工作质量没有在薪资收入方面得以体现,薪资的分配没有对医务工作人员起到激励作用。从医院与员工的关系角度上来说,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注重医院和员工的双赢发展。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不注重以人为本,没有将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与员工的长远发展方向有机结合,形成双赢的结局。在医院发展的同时,却不注重医院医务人员的发展,没有注重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及职业素养的提高,最终导致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医院职工自身发展和医院的发展之间缺乏互惠互动性。人才竞争不够规范。由于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人才竞争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人才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对于医院来说,医务人员流动性过度不利于医院的品牌塑造与长远发展。医院在人力资源的调配方面,没有充分做到尊重人才的人格,尽量满足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没有践行公平竞争的'原则,导致人才竞争不规范,不科学,有失公正和公平。最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构建上面临的一个最主要问题是缺乏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首先,表现在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条例所制约。医院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缺少超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这便导致许多医院不知道该如何去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其次,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专业人才的缺乏。组建一个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面临着诸多难题:或者是在医院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缺少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或者是在医院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

  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式

  1.加强医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容忽视的,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若想使医院得到长久、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和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医院和医务工作人员真正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医院发展的意义。在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方面,政府可以发挥到一定的宣传和约束作用。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宣传方式与手段,加强医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强制性的举措。社会公众可以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执行情况实施监督,迫使医院在压力下加强对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只有医院从根本上真正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性,才会更加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和创新,真正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树立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在新医改的发展背景下,为保障医院的稳定发展,首先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医院应该严格遵守《医改意见》的新要求,并且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科学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以人为本有机结合,站在医院工作人员的角度,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开发以及管理工作做好。同时,随着不同时期,不同的实际需求的产生,对管理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使其能更好地促进医院持续发展。

  3.完善绩效考核体制

  绩效考核主要通过采用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程序和方式,对在职员工在医疗服务工作中所呈现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以及工作业绩等,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从而利于医院经营发展目标和员工自身发展目标的实现。医院在目前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要以根据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和指标为重点。根据医院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程度和承担风险的等级、工作量的繁琐程度等状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以及责任风险要素等统统纳入考核,通过绩效考核达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挖掘员工潜在能力的作用。考核结果可以成为员工升职、聘请、培训以及薪酬获得的依据。

  4.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薪酬体系

  薪酬作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其分配是否得当,意味着医院的人力成本能否节约,员工的积极性能否调动,医院良好的效益能否保持。一旦薪酬分配不当,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还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医院整体效益下降,严重可对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因此,在现代医院管理中,要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薪酬体系。具体表现在针对工作态度的不同,工作能力的强弱和工作业绩高低进行不同档次薪资的制定,着重向优秀人才与关键岗位倾斜。在制定薪酬体系时,不但要充分考量员工自身资历、经验、潜力等因素,还要充分考量医院绩效、文化等因素,以及劳动市场的因素等,从而制定公正、公平、公开的薪酬体系。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薪酬体系不但是对员工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是稳定员工心态和吸引优秀人才的方式。

  5.注重医院和员工的双赢发展

  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将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与员工的长远发展方向有机结合,增强医院医务工作人员的自身发展和医院的发展之间的互惠互动性,使医院良好发展的同时,医院医务人员也能更好地发展,最终形成医院和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双赢的结局。要想实现医院和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双赢,医院要以专业人才发展策略为目标,为医务工作人员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并且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给予医院工作人员更多的关怀与爱护,以及有效的激励性政策与更好的福利待遇,使医院与医院工作人员共同成长,实现员工的价值与梦想。

  6.规范竞争方式

  医院应该规范人力资源的竞争方式,在人力资源的调配上不仅要全面谨慎,尊重人才的人格,而且在需求上要尽量满足人才,提升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站在医院的角度,从医院的实际出发,达到人才互相之间的竞争方式规范化与科学化。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上,对于新进员工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水平要予以充分考量,最终达到择优录用,对于医院的特殊人才,可拓宽招聘方式,践行公平竞争的原则,充分保障人才招聘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7.医院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要把最初的医院医务人员的招聘筛选工作、过程中的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最后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以及医院医务人员的提升选拔工作等诸多方面融入其中,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有效的、可执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更要重视医务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良好发展,使员工的自身价值优势在医院的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医院医务工作人员的自身价值。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医疗事业逐渐发展,国家医疗改革体制逐渐深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医院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意义重大。加强对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医院的更好发展,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是医院医务人员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对社会适应而采取的有效举措,保障了医院的长远兴盛发展。通过以上对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形势的分析,以及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式的探索,进而实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使医院在未来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伟.新形势下关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16,(5):239-240.

  [2]侯丽红.对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22.

  [3]唐建芳.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9.

  [4]滕一标.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8):9.

  人力资源论文 篇14

  【摘要】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使民营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本文将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战略对策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战略

  随着大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经济现象中走出“倒U曲线”,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也就随风而逝。从整体看,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比国营企业在许多方面甚至还要艰难些,很多企业都呈现出“昙花一现,步履维艰”的现象。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我国的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一、民营企业发展角度上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是一项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人力这项重要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有目标有战略地激发人的潜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管理与分配,使他们更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当中,在合适的岗位发挥出个人最大的潜能,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起到纽带作用的就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要在工作中发挥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能够协调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并且也要能够解决好员工内部的问题,帮助员工能够和睦相处,同时还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培训,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能够具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很多民营企业起点低、规模小,企业的创始人自身的教育程度也不高,综合素质也不高,没有先进的管理经营及敏锐的市场嗅觉,不能进行科学决策。部分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不高,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理念无法满足企业现实发展的需求,导致企业发展都是比较粗放式。部门民营企业家不能虚心地接受员工的建议,不能听取优秀人才的方案,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这也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容易流失。

  (二)人力资源缺乏长远的规划。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长远的系统规划,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企业中优秀的管理者、技术人才比较缺乏,无法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需求。在员工入职之后,企业对员工的后续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对员工培训的投入不够,怕将员工培训之后跳槽,导致企业的损失,因此对员工只用不养,这使得员工的技能不能得到提升,也就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收益。有些民营企业比较急功近利、忽视企业长远发展,不愿意花费较多资金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不愿意投入太多对员工进行入职后的培训,也不注重员工的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人才稳定难,人才流失大。在民营企业中,很多企业的福利比较差,比如有些不交五险一金,企业的工作环境比较差、没有年假、工资比较低、工作时间比较长、没有节假日补贴,等等。有些相关的劳动合同法、保障法,相关的劳动政策法规也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使得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比较低,这样的话使得员工比较难在企业长久地发展,员工的离职率及流动性比较高。这样的话不利于企业内部人员结构的稳定性,对企业业务的.连续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四)企业发展空间小、晋升机会小。民营企业很多都是规模比较小,职能部门设置比较简单,所需的管理人员也比较少。加上民营企业有很多都是家族式企业,家族式企业中很多管理人员及重要职位都是由家族里比较亲近的人担任的,企业家不愿意企业的利益更多地外流,也不愿意重要职位由外人掌握,对家族内的人比较信任。这也会导致企业内部任人唯亲的现象,不利于企业内部其他优秀员工的升职升迁,导致员工的职业发展前景比较小、晋升机会比较小,这也不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留住优秀人才。

  (五)企业的入职后续培训不足,没有系统人才培养体系。民营企业对员工入职后的后续培训不足,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力度比较小,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是民营企业的资金有限,同时比较急功近利、追求企业短期的利润忽视企业长远的发展,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员工的后续培训。另一方面,是企业的人才管理理念不够先进,认为员工有可能跳槽,如果员工跳槽了,那么就是为别的企业培养人才了,因此不愿意加大员工的后续培训投入力度。因此,员工的技能无法得到提升,不利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六)企业的激励手段比较单一。在民营企业中,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手段一般都是比较单一的,难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很多企业都只有单一的物质激励方式、工资激励方式,或者以工资激励为主。然而现在就业的大军很多都是80后、90后,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薪资收入,甚至薪资已不是他们择业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了,他们更多地会考虑企业的文化、人才培养理念、福利制度、晋升空间及发展前景,他们更追求舒适享受以及自己人生价值是否能够更好地实现、是否能够更好的展现自己的能力。因此,民营企业单一的激励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吸引人才留下来了。

  三、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

  (一)加强管理者的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及综合素质。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者是管理的施行者,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积累必要的知识理论水平,学习其他优秀企业家的管理经验,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管理水平,培养自己敏锐的市场嗅觉,提高自己的科学决策水平。只有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管理公司,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二)制定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民营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对员工的招聘录用、绩效管理、人才激励、入职培训、升职升迁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规范的制度指导。要根据职位的需求进行人员的招聘,人员的招聘要公平公正公开,要符合岗位的具体需求。对员工的考核要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定,既有利于管理员工绩效,有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要加强员工的后续培训,加大员工培训投入力度,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要采用多种激励方式激励员工,提升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员工能够留下来。要制定科学的员工升迁加薪制度,注重员工的发展前景,要注重企业的人文关怀,注重培养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幸福感、对企业有认同感,使优秀人才能够留下来。企业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定每个发展阶段的规划,要有短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也要有中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三)加强员工的入职后的培训,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投入。民营企业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投入,加强员工的入职后的培训。企业可以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不同情况要相应地调整员工的培训计划。对员工的培训不应只培训相关的职业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员工思想政治的培训教育,使员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员工能够以端正的态度进行工作学习,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也要注重员工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员工进行创新,鼓励员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群策群力。对员工的培训,要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民营企业要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在很多人在择业的时候不仅仅考虑薪资,甚至薪资也不是他们择业的主要考虑因素,他们更多地考虑企业的福利待遇、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等,更加注重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现、自己的价值是否得到了充分地实现。因此,企业一方面要注重薪资的激励机制,多劳多得、能力突出的人多得、对企业贡献多的人多得。要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可以给员工带薪年假、生日假、结婚假、产假,可以每年组织员工出去旅游,每个月给当月生日的员工举行生日会,给表现好、能力突出人有好的晋升机会,注重员工的培养培训等等。企业对每个员工都要一视同仁,使每个员工都有一样的晋升机会,都有一样的加薪机会,有一样的福利待遇。同时要注重员工的精神激励,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民营企业要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给员工带来积极的影响,给员工正向的能量。民营企业要积极建设自身的文化,形成自己的发展理念、人才管理理念,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及发展宗旨,使企业的发展不偏离自己的发展目标及发展宗旨。在公司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使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对企业的认可和认同。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将以人为本放在核心位置,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成就人,使员工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建立多种招聘制度、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民营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人才储备的重要性,要营造吸引人才的机制。企业要做好人才规划,招聘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既保证人才的数量也要保证人才的质量,要将人才放在最适合他发展的岗位上,合理调整内部人才结构。在招聘人才时,既要注重人才的专业技能,也要注重人才的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招聘人才中,要拓宽人才招聘渠道,要积极适应、主动走出去,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化、社会化的手段,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只有从招聘入手,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并且形成吸引人才的机制,才能使人才能够走进来、留下来,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国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人力资源缺乏长远的规划,人才稳定难、人才流失大,企业发展空间小、晋升机会小,企业的入职后续培训不足、没有系统人才培养体系,企业的激励手段比较单一等等。因此,民营企业要调整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加强管理者的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及综合素质,制定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加强员工的入职后的培训、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投入,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多种招聘制度、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曹国涛.中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6)

  [2]吴秀强.浅析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2(02)

  [3]马念.浅议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01)

  人力资源论文 篇15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贡献已经远远大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的形成、培植、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人力资源审计的基础性理论,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审计;基础性理论;问题及对策

  一、人力资源审计的基础性理论问题

  首先,人力资源审计的概念。

  人力资源审计,是指国家、社会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的使用及其会计核算进行监督、评价,以促进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第二,人力资源审计的发展历程。

  1950年马丁德尔在《对管理的科学评价》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对组织中管理能力的评价问题,并明确提出包括对董事会和经理人的业绩评价在内的10项评价标准。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产业会议委员会出版了《致高级管理层的人事管理审计与报告》。人事管理审计被定义为对决定公司人事管理效果的人事政策、程序和实践的分析与评估。

  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对公用事业管理审计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得到强化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之后,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领域,已形成不少完善的理论与模型,诸如人力资源指数、人力资源计分卡等人力资源管理工具,还做成了软件投入使用。

  第三,人力资源审计的本质。

  人力资源审计是审计的一个分支,它本质上属于审计,也就符合审计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人力资源审计是一种确保与人力资源有关的受托经济责任全面而有效地履行的特殊控制机制,它表现为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与人力资源有关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并将审计结果报告给委托人,由委托人对偏离受托经济责任的行为发出纠偏指令,从而使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采取措施纠正这行为,从而完成整个控制活动。

  第四,人力资源审计的职能。

  目前理论界对人力资源审计的职能缺乏统一的认识,主要观点有单一职能论(即经济监督论)和三职能论(即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单一职能论职能主要体现在对与人力资源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公允、合法、有效而进行的经济控制上。而经济鉴证是经济控制的形式,经济评价是经济控制的方法。

  第五,人力资源审计的目标。

  主要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的总目标是人力资源财务报告或财务报告中与人力资源有关信息的公允性,人力资源合法性审计的总目标是与人力资源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总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性。

  人力资源审计的具体目标:

  (1)公允性的具体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必须应用于人力资源审计过程中的每一类重要业务和账户余额,其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分别为:①合理性:全部人力资源核算是否合理,看有无重要错报。

  ②真实性: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全部人力资源是否均存在。

  ③完整性:现有人力资源是否均计入人力资源总额。

  ④所有权:公司对所有人力资源是否均拥有所有权。

  ⑤估价:账面人力资源数量与实有人力资源数量是否相符,用以估价人力资源的价格有无重大错误。

  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人力资源交易是否记录恰当期间。

  ⑦准确性:人力资源项目的总计数与总账是否一致。

  ⑧人力资源主要种类和估价基础是否已揭示。

  (2)合法性的具体目标。

  法性的一般目标和项目目标仍然可以定为合法性,但是应该根据具体人力资源有关法律、法规指明法律、法规的名称、内容。

  (3)效益性的具体目标。

  效益性的一般目标应该定为3E:经济性(Economy)是指实际人力资源或费用,与预计人力资源投入或费用相比较,是节约还是超支。效率性(Efficiency)是指实际人力资源投入或费用,与实际所得相比,是否获利及获利的频率,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指实际人力资源所得与预计所得相比的结果是否理想。

  第六,人力资源审计的意义。

  人力资源绩效审计贯穿于人力资源投入、运行和产出的整个过程之中,主要有:

  一是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人力资源价值绩效进行审计,可以使管理者了解到人力资源上已经花费和将要花费的支出和人力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为企业关于人力资源招聘、培训、使用和开发等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为计算人力资源的报酬提供价值参考,人力资源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依据是人力资源价值,根据人力资源在企业产出中的贡献大小决定人力资源的收益。

  三是从员工和直线主管那里获得对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反馈,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及影响工作绩效的组织系统因素和员工个人因素,帮助人力资源部门在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时改进职能和角色,有利于提高管理者与全体员工的综合能力。

  四是通过绩效管理有利于协调部门关系和员工关系,打造出高绩效的组织团队。

  二、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力资源审计目前还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资源管理审计还是停留于合规合法性审计,绩效审计尚未开展,从企业管理绩效来看,依然是习惯关注于对有形资产的投入产出进行绩效评价,对人力资源这一无形资产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却关注不够,企业决策层和内部审计部门均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纳入企业绩效管理之中

  第二,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热衷于挖人才,节省开发成本,不愿在开发、提升员工素质方面投入资金,注重短期目标实现,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战略规划。

  其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理论定位缺乏可操作性;

  (2)审计实务缺乏推动力人力资源审计未能广泛开展,主要还是由于缺乏需求和动力,而缺乏需求和动力的主要原因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地位的认识不足;

  (3)缺乏专业审计人员现阶段国内外并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审计人员资格认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虽然与人力资源审计人员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高质量的资格认证可以保证获得者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素质。

  应该采取的对策有:政府早日开展并完善人力资源审计,从法规、准则的制定到实务上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审计的发展,以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有效规划和利用。审计人员应以已得到普遍认可的管理理论或模型,例如人力资源指数,作为评价的主要工具,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同业广为赞扬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定量指标为主,辅以定性指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出适当的评价,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技能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资格认证作为衡量人力资源审计人员任职资格的尺度。

  参考文献

  [1]李雪,陈茂芬.人力资源基本问题初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5).

  [2]郑炜,李静.开展人力资源审计的重要性及制约因素[A].商业研究,2005,3.

  [3]丁晖.人力资源审计与企业的发展[C].特钢技术,2008,3.

【人力资源论文】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论文12-10

论文人力资源12-11

人力资源论文模板12-11

企业人力资源论文12-11

人力资源预测论文01-27

人力资源论文的范文12-09

人力资源论文发表12-10

人力资源招聘论文12-09

岗位人力资源论文12-10

人力资源论文范本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