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

时间:2022-07-13 13:04:1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精选7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精选7篇)

  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 篇1

  当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我们已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先进的科学知识,而先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获取都离不开教育,教育作为国富民强的重要手段,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两大主体,师生交往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可见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师生交往过程中理解关系的得与失,处理好师生间的这种理解关系,教学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相反师生间的这种理解关系缺失,将严重影响教学成果的获得。目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师生交往缺乏、理解关系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

  1.教师过分强调自身威信,忽视学生心理感受。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第一大主体,享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正因如此,无形中我们老师的头顶上被戴上了美丽的光环,成为了学生崇拜和学习的榜样,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就开始有了一定的距离。然而很多时候,师生间的这种距离被扩大化了,很多教师在内心里存在着一种思想,认为:我是老师,我说的话就是圣旨,学生必须毫不犹豫地服从,如果哪个学生对我说的话有质疑,那就是对我的不尊敬甚至是跟我作对或者对我学术及能力的一种否定,认为老师就是无所不能的。

  比如,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出了一道题的解题方法,而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还有一种方法能更快更好的解这道题”,老师突然间拉下了脸说:“难道我还不知道有那种方法,还要你来提醒吗!”老师的这句话不仅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该学生也会在心里产生对老师的埋怨。久而久之,没有哪个学生敢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位老师的课堂也将变得毫无生气,学生听课和学习的激情也将荡然无存,这样的教学就算这个老师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过分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目前,很多教师为了自身利益,追求显而易见的教学效果,以体现自身教学水平,获得较高的绩效工资,往往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一味地给学生施压,一味学生像小草一样,压在它身上的石头越大,他推翻石头获得新生的动力就越大。但问题是学生不是小草,而是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个体,他们有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超过他们身心发展水平的一切压力,对他们所起的作用不是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而很多老师却往往把学生当成了机器,毫无条件、毫无理由的补课或者拖堂,把原本属于学生的周末时间、下课时间无情的占用,在过度的疲劳下,起到的效果不是学生学习变积极变热情了,相反逃学、厌学、怕学、慵懒的课堂现象涌现了。此外,很多教师忽视学生的承受能力,给学生布置过多过繁过难的家庭作业,也是导致学生厌学怕学慵懒心理产生以及教学效果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二、学生方面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大主体,绝大多数都属于未成年人。

  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其身心发展水平也处于未成熟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都达不到成人水平,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比如,某学生在一次考试中考了倒数第一,某老师罚他抄十遍某单元作业,这样的惩罚对于老师来说是希望学生对该单元的习题能有深刻地印象,进而督促该生学习。而恰好相反,这样的惩罚对于学生来说这是老师在针对他,是看他不顺眼,故意为难他,是在对他考倒数第一拉了名次做的一次报复。又比如,两个同学打架,一个被老师罚写检讨而另一个没有,这样的惩罚行为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在学生心里,两个人打架总会觉得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而老师的这种惩罚往往被学生认为不公平不公正,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地对老师产生了怨恨甚至是想要报复的心理,而报复老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听他的课,不做他布置的作业,完全抛弃该老师所上的那门课。作为教师,我们不是神,也不是无所不能的,古人都知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也不必贤于弟子”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现代社会也提倡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那我们的教师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和 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跟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或疑问给予积极、反思性的回答,而不是批评和指责学生来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理解,教师只有先会理解学生、体谅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理解,才能促进师生关系良好发展,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进而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我们所能予学生的是引导是关爱和支持,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教育不是通过强迫来实施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思维水平来实施教学,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是需要关爱需要帮助的孩子而非成人或机器,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仅凭批评和职责是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身错误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主动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老师也可以和自己做朋友,不是老虎,可以敞开心扉和老师交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老师都是他们默默的支持者和坚强的后盾。唯有这样,教师与学生间这种理解关系的缺失才能得以重建,心与心才能靠拢在一起。通过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知道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方便了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获得升华。同时,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也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爱,进而体会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沟通和交流是师生关系中理解缺失得以重建的关键,在此关系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并给予学生母爱和父爱般的温暖,这样才能重建师生间缺失的理解关系,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 篇2

  论文关键词:

  课堂教学;师生交往

  论文摘要:

  建构课堂教学中真实的师生交往是现在教学关键。当前,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存在一些不真实现象,已对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涵义,分析不真实交往成因,明确师生间真实交往特征,建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交往,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一种重要的交往活动,首先教师作为信息的发出者,希望把其掌握的大量新鲜、有用的信息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是接受方,有接受新知识的迫切愿望。其次是交往双方都期望获得一定交往效果,期望从对方获取得一定东西。学生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关爱,生活的指导及前进的帮助;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收获的喜悦,成功的自豪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教师须与学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否则在一个相互敌视的环境下,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一、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主要问题

  事实上,就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状况来看,由于不少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1]中“交往”的主体间性的内涵,所以,师生(实际上主要是学生)不能作为平等、自由、自主和全面发展的主体而存在于课堂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呈现出不真实的交往。这些不真实的交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1.形式上的交往:目前这种形式上的交往较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交往徒具交往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其表现样式很多。如教师向学生提出某一个问题,某一学生站起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其他学生明明已经知道是正确的,教师仍然要问“他的回答对不对啊”,学生齐答“对”。诸如此类的形式上的师生交往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可以举出许多。另外,有些教师为了表示课堂中有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交流,为形式而安排讨论。比如一个非常简单的物理问题,学生都能完全理解或解答,教师却要求四个学生或六个学生组成一组进行五分钟的讨论,讨论后各组选代表发言,结果发言结果完全一样。这种形式上的交往难以对学生的智慧活动构成挑战,难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从这种意义上讲,形式上的交往不具有教育性。

  2.垄断式的交往:课堂教学中的垄断式交往其特征是交往为少数人所独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学习是存在着差异的。正是这些学习差异的存在和教师肤浅的学生观,使得课堂教学交往呈现出垄断性。比如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中等生、差学生”的类别,以及他们在教室中的位置都成为交往的重要结果和标志。有的学生因自己的身份或类别而只能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他们偶尔一次的交往不仅得不到应有的表扬和尊重,甚至还会受到嘲笑或侮辱。对学生来说,没有了课堂教学中这些所谓的“交往”,其实是一种解脱。课堂教学交往的垄断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在教学交往机会上。在教学的师生交往交往中,老师喜欢和好学生交流,他们认为,如果过多地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交往,会干扰自己的教学,会阻碍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可以在许多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看到,有的学生一堂课被提问到十几次,而有的学生却始终无人问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3.独裁式的交往:课堂教学中的交往牵涉师生之间对知识的认识、社会的经历以及思维方法、情感、伦理及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其知识与社会经历都使其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因此,教师自然而然会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2]在这种背景下,课堂的师生交往很容易由于教师自身的优势而改变为独裁式的交往:教师是交往的主人和发起人,学生则是从属者和执行者;教师在教学交往中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实行控制,使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思路进行交往。在课堂教学的交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交往的主体,应该得到双方的相互承认,即承认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承担一定的责任、权利和共同义务与平等的地位。但在独裁式的课堂教学交往中,学生在承担责任的同时,相应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或多或少地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剥夺了,这样的课堂教学交往,对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上述三种不真实的交往在课堂教学中的盛行,对学校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其主要表现在:(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压抑。(2)由于没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缺少了对话与沟通,缺少了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就无法实现;(3)教师的教学失去了与学生真实交往的快乐,因而传统的职业性增强,相应的新课程赋予教师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专业性角色大大降低了,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

  二、建构课堂教学有效的师生交往

  从交往实践观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发现其中存在的种种不真实的交往形式,既是为找出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存在的缺失,更是为了找出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来消除课堂教学交往中的不合理性,建构起合理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有效交往。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明确发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真实交往应该具有哪些特征。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和要求,这种师生的真实交往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平等对话:雅斯贝尔斯认为,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缩。显然,在课堂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中,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平等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情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他们之间简单的、狭隘的语言谈话,也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承领”。当然,课堂教学要在师生之间完全实现平等对话是不现实的,但以这种理念来改革当前的师生关系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要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化解师生间、生生间森严的壁垒。一方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另一方面,师生之间也必须是平等的,教师既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沦落为交往的“奴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应该学会“屈尊”“倾听”;而要实现生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要学会调控自己,消除自己的依赖心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彼此尊重: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独立的交往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但由于教师自身众多优势因素的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学生则相对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作为合作者,共享创作”[3]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二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奇思怪想。在学习中,学生经常会迸发出一些令教师想不到的奇思怪想,教师千万不要棒杀这些与自己教学思路不一致,或与教材不相合的,甚至显得“笨拙”的奇思怪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些奇思怪想,因为这可能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和创新思维的萌芽。

  3.相互评判: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众多“交而不往”,相互之间有“交”而无“往”等现象,究其原因往往是交往主体之间缺乏彼此评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特殊性和差异性,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存在,决定了主体之间的交往的必要性、复杂性与多样性。师生要在这复杂多样的交往中达成相互理解,还离不开彼此评判。彼此间的相互评判不是诋毁,而是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观念,也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获得他人的知识,与他人达成一致理解,形成共识,从而塑造自己与发展自己。“给予学生主动,自由的选择关系,实行师生的合作,促进学生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4]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还是实行班级授课制,在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下,一个教师要面对众多学生,课堂教学交往难以顾及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体,因此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并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是很重要的。所以把握“评判”这样一个机制对于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师生间真正的交往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愉快,烦恼,悲伤,爱与恨,都是在和他人的交往中,同样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步,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学校联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P375

  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 篇3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现实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流于形式、存在许多不良现象,迫切需要在课堂上展开有效交往,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和交往能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 师生交往 优化措施

  针对新课程“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这些鲜明特点,政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需重新确立,以使新课标下的政治课真正实现“一学做人,二学文化”的高度统一和回归生活世界的美好理想。师生交往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可以说,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所谓交往,是指主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活动,它反映的不是人与自然或人与物之间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始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体验,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

  一、高中政治课堂师生交往现状

  就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状况看,师生(当然主要是学生)不能以平等、自由、自主和全面发展的主体而存在,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交往实质上是一种虚假无效的交往,它不具备真实交往的意义,因而也就无益于课堂教学。

  1.不公平交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一些需要,往往只与少部分的学生交往。比如在公开课上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教师只提问个别“信得过”的学生;在考试复习阶段为了节省时间,只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往;部分不熟悉学生姓名的教师只与“座位方便”的学生交往等等,使得课堂教学交往出现垄断性。成了教室中的“自由游民”。

  2.预设交往。课堂教学交往中,教师按照自己的预设一步步与学生试图进行着有目的、有计划的交往,期盼由此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达到教育人、改造人的目的。这种交往方式往往容易让学生被动无奈,消极地认为“全是书本说了算,老师说了算”,无法做到心服口服,产生共鸣。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富有巨大认识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是具有个别差异性的生命活动体,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学生学习体验的获得既不取决于教材上写了什么,也不取决于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取决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际上做了些什么,取决于学生是如何与教材、教师、同伴及周围的环境交往互动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具有充分的交往互动,尤其是对话和交流,才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生成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经验”。

  3.形式交往,过于做作。流于形式的交往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广泛地存在,这类交往徒具交往的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其表现形式各异,如教师一呼学生百应,或者其他并不能激发学生高层次智慧活动的问答。这种情况在课堂讨论中也会存在。假如教师为讨论而安排讨论,并没有考虑到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那么无论是交往内容的安排、交往方法的运用还是交往时机的选择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交往出现“空壳”现象。这种交往几乎不会对学生智慧产生什么刺激与冲击,难以对学生智慧活动构成挑战。有时某些政治教师为了达成一定的课堂德育目标急于求成,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学情,采用一些生硬做作的交往方式。比如,在课堂讨论中,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会让学生相互提问或小组竞赛,但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教师的设问或指导不够科学、及时,学生之间无法真正开展真实有效的交往而使交往显得非常做作。

  二、高中政治课堂师生交往优化措施

  1.师生相互“学习”,平等对话。课堂教学中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判、共享知识的过程就称不上是真正的相互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很多教师习惯于对学生作出学习评价,却忽视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观点作出评价,政治教师往往认为政治课是严肃的,少让学生瞎捣乱,以至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学生之间的交往中,也只有相互间独白式的“倾诉”而无彼此的分析、评价。在很多次听课中我们都能听到很多教师的第一句开场白就是“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可是这种“一起学”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教师的“一人灌”,即使表面上看交往频频进行但也可能是“交而不往”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正确的“评判”机制是必要的。在师生之间完全实行平等对话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必须以这种理念来改革当前的师生关系,努力化解师生间、生生间森严的壁垒,创建平等对话的氛围。一方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即在交往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参与的机会,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比如生活与消费、文化与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等内容,学生都是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教师要学会“倾听”;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能厚此薄彼。在人格形成关键期的高中生眼里,对政治教师的心理要求会更高,假如我们不注意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么将有可能在丢失教师形象的同时伤害了学生稚嫩的心灵。

  2.尊重学生,付出真爱。中师生之间课堂教学交往应该做到相互尊重,但由于教师权威等因素的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而学生则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教师应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付出真爱。这种课堂交往中的“爱”体现在:一是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存在和需要,尊重学生自己的认知方式;爱护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情感体验与情感需要;民主平等对待学生,给学生以人与人快乐相处的美好现实。二是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热爱每位学生,注意差异教学,使学生人人有提高,人人能“回归生活世界”。三是要爱护学生幼稚的想象及课堂中的即兴发言,不要简单的认为都是捣蛋而要给以积极引导和耐心分析,不要把学生参与课堂的勇气轻易扼杀。

  3.提高交往实效。课堂交往实效性的提高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是要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的类型。新课标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单调的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理解,除了课堂教学,政治课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分组学习、小组合作、大组讨论、个别指导,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打破集体教学的单一性,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增加师生及学生间交往的多维性。二是教师要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交往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比如,讨论尽量安排那些智慧挑战大、个人努力难以解决、有较大分歧的问题,促使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J].1997.

  [2]王锐生,陈荷清.社会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石鸥.教学病理学[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 篇4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小学数学教师也愈加注重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实现了突破,而且还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事实也证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实现,不但利于小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而且也将有效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而本文也将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交往;互动

  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加强师生交往互动,既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纵观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难以得到突现,而在生态课堂构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不但得以充分体现,而且还实现了师生交往互动的良好教学局面。本文对此进行思考,也是希望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关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

  1.1关于生态课堂的基本定义

  所谓“生态课堂”,即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且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通过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真正统一的一种课堂模式。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生态课堂更强调让学生得健康成长,以及个性发展,在这一相对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也将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1.2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因此受到了巨大冲击。研究调查发现,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难以实现有效的发展,除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学方式的落后之外,实际上还是因为师生之间没有形成相对良好的交往互动关系,而这也就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教学模式,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学习想法等诸多问题的存在。鉴于此,想要改变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就显得十分必要。

  2如何促使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得到有效实现

  2.1加强实践知识的教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知识,而在生态课堂环境中,教师除了教学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应该借助课文内容教学,实现和学生的有效交往,互动,进而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所在。比如,在教学“统计”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班上男女生的平均年龄、兴趣爱好等内容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小组分工,即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在筛选、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统计图表。对于部分小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比较欠缺,因此,在参与相关活动中必定会遇到诸多问题,而为了能够顺利学习任务,他们会更加积极且主动地与教师交流,讨论相应的统计方法,从而不但更利于师生有效交往互动的实现,同时也将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2.2科学设置数学课堂问题

  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还是单一的方式,这不但不利于相关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也不利于生态课堂的构建,以及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交往互动。尤其是教师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提问的时候,除了科学的设置提问以外,还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有效语言互动。比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任意写出一个数字,然后引导学生计算一下这个数学到底能不能被3整除……为了体现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往互动,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任意举出一个多位数,并用来考考老师,对于教师能够快速且正确的回答问题,很多学生都回因此感到吃惊,借此机会,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课程导入,学生也会更乐于进入到教学课堂活动之中。总而言之,课堂上教师不应该一直维持自身的主体地位,因为,想要促使生态课堂上师生实现有效交往互动,教师就必须要及时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扮演好自己的引导性角色,从而也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学习思维状态。

  2.3采用对话式的数学教学模式

  “对话式”教学模式,其实也是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一大体现,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也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教学成效。比如,教学四年级“平移、旋转和对称轴”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平移、旋转的概念区别,并在将知识“学以致用”的同时,也能够准确画出图形的对称轴位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问。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主动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并向其提问“说说你们刚才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这部分知识了。鉴于对“对话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教师相关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都需要进行实时的调整,这不仅利于师生之间实现有效的交往互动,而且也能让学生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3结语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整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除了构建一个相对良好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往互动。研究调查也发现,小学数学教师平时和学生的交流机会是比较少的,而小学生平时也不愿意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正是因为二者在心理上都极其排斥交往互动,从而使得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有效发展进步以及新课改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6.05.

  [2]肖新华.“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7.06.

  [3]王洁,李静.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文摘版,2016.10.

  [4]黄文娟.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7.07.

  [5]龚芳,朱海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3.

  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 篇5

  师生课堂互动交流不仅是营造和谐氛围的方式方法,而且也是构建高效课堂必备的教育模式。随着手机功能的拓展和价格的适应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呈普及趋势,虽然学生使用手机存在浪费时间、分散注意力等不良影响,但师生间通过网络进行谈心、答疑、祝福等对拓宽教育范围、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利于增进师生感情

  据调查了解,师生间相互欣赏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学生给教师的一句问候,教师给学生的一次温暖,都有可能成为增进师生情感的无形力量。课堂上,由于学生思想观念异同,教师管理思路多元,难免会遇到学生想法与教师相左的现象,就容易造成师生间隔阂,进而影响课堂氛围。面对面交流总是存在表达的局限性,如果教师在课下能及时的通过“QQ”、电子邮件、班级群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就能够真正掌握学生的现实思想,从而在教学管理中增进灵活性和多样性,起到化解矛盾增进理解的作用。针对学生早恋、沉迷游戏、思想偏颇等不良倾向问题,教师可以采取群讨论或者是单独交流的方式,站在兄长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讨论利弊,建立良好的成长导向,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帮助,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增进师生感情,如把这种情感带到课堂就能转化为课堂效率的有效支撑。

  二、有效树立学生信心

  学生心理的复杂也给教学带来难题。

  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问某个问题有多少人不会,也许没人举手和发言就证明会了,其实沉默并不代表掌握。有部分学生碍于面子,怕问简单的问题让同学嘲笑或者是求知的思想不正确,不善问不愿问,这不仅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授课的进度,更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将会使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网络答疑具有隐蔽性的优势,乐于被学生接受。当教师在批改试卷、作业发现学生课堂表现与实际掌握不符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这些学生进行网络上的询问和帮助,自愿积极的解答在文化知识上的所有疑惑,占据网络交流的主动权,因为教师主动学生就会感动,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求知认识上的误区,人际交流的强弱,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通过网络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转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求知观念,克服狭隘的个性交流方式,增强自信心。

  三、便于掌握教育进度

  教育时刻紧跟时代需求。随着学生时代观念的多元,教育也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延伸出融合于文化教育的心理、励志等教育,这些教育对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现实作用。网络交流具有面对面交流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如网络交流可以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可以探析学生的深层思想,可以掌握学生的现实需求。透过学生网络上的种种表现,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目前的思想观念,有哪些负面的消极的元素;划分层次区分对象,有多少人具有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并有针对性的记录,便于对症下药提前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同时,教师可以根据网络答疑的时间、内容、人员,掌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学生理解上存在的困难,并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网络反馈,重新规划整理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容易传播低级思想,让学生沉迷游戏的不良影响,也有便于师生交流,推动课堂教育效率的积极因素。如果对学生采取经常性的网络行为引导、网络需求校正,换一种思维也许就能为教育服务,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 篇6

  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方式十分重要。由于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理,自身知识的认知水平又比较有限,课堂教学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步骤,老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正确对话,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吸收。数学知识注重逻辑性和思维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要大力提倡学生与老师的积极沟通交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注重他人的肯定,在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对学生的出色表现表示肯定,通过师生对话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1.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掌握,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只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现象,体现了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情感沟通为一体的数学课堂价值。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师生对话,将师生情感融入到知识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进行深入的指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师生对话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广泛重视,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心声向老师诉说,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探讨,老师可以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理性思维,实现师生对话在教育领域的根本价值。

  2.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

  2.1单方面进行知识传授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只是一味的重视对数学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难不闻不问,长期发展下去,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只是单方面进行知识传授,不能实现课堂教学互动的根本意义,同时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还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难度。进行师生对话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已经掌握知识的运用,可以对新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实现新知识点的问题构建,加上教师适量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更为深刻。

  2.2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师生对话时,老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在良好的师生对话环境中共同进步发展。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还不够成熟比较敏感,在相对安全、平等的环境中才能卸下对老师的防备,与老师进行真实沟通。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沟通,不仅使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师生对话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仅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见解。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

  2.3使数学更贴近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情景进行结合,通过师生对话将数学知识带入到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热情。对小学生来说,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陌生的,老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生活中的问题独立自主进行解决。比如,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知识点时,老师不是一味的强调知识概念,而是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比较3/6、1/2两个分数大小时,老师可以拿出一张切饼举例子,把一张饼分为六份,吃掉三分,另一张饼分为两份,吃掉一份,对比两张饼同样吃掉了一半。因此,通过分数大小的比较,对化简知识点进行掌握。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数学知识。

  3.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方法

  3.1互相尊重是前提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主动倾听学生的心事,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肯定鼓励,同时还要对学生表示尊重。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密切掌握,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学生产生的错误想法及时进行改正,还要善于捕捉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在学习中进步的勇气和强大的动力。

  3.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是关键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情境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体积关系时,老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操作,首先准备圆锥体与圆柱体的容器,通过比较所装沙子的大小关系,证明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三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课堂上实施师生对话教育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可以激烈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互相尊重的对话交流,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红艳.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7):00110-00110

  [2]程向阳.在“对白”上溯本于“旁白”处超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对话艺术性的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5(11)

  [3]陈胤.把握师生对话,铸就智慧课堂———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策略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6)

  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 篇7

  摘要:21世纪的人才除了应该具备传统的素质以外,还应该具备世界意识以及国际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性工具,作用越发明显,在我国英语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所以英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本质就是要求师生通过不断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初中英语的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中,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一、国内外对师生课堂互动的研究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课堂的师生互动进行了很多的研究,这对认识和了解课堂的师生互动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在西方的教育社会学中,有专门研究师生互动的行为。对于课堂师生互动的分类,根据互动的主体地位来划分,英国B.J.Ashley等学者依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观点将师生的课堂互动分为知识中心式、教师中心式以及学生中心式这三种。利比特与怀特利用动力学中的一些原理将教师在课堂的互动行为分为权威式、放任式以及民主式。而英国学者哈格里夫斯则将课堂上师生互动分为“浪漫型”互动、“娱乐型”互动和“训狮型”互动这三种类型。从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研究,弗兰德斯则将师生的互动行为分为教师接纳学生感受、提问、发出命令、表扬、讲解、延伸学生想法以及批评、维持纪律和学生的回答问题、主动提问等[1]。

  国内的学者结合我国实际的课堂互动情况和依据相关的理论,从心理学角度将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为有意识互动和无意识互动。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则将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为师生互动的内在动力、师生互动实现的工具以及师生互动的结果显示。

  对于课堂师生关系的研究,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范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师生关系和师生互动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随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交流而产生的关系。根据师生在互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Siberman 将处于教学情景中的师生关系分为:依恋型、关怀型、冷漠型和拒绝型。而R.C.Pianta则将师生之间的关系分为亲密、依赖和冲突。有更多的学者认为要想使得教学有很好的效果,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感到学习有所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快乐,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和谐的、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良好师生关系。

  对于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因素则有很多,有的学者研究侧重于教师,发现教师的言语和交流方式对课堂互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有的学者也对教师的风格进行了研究,发现喜欢经常鼓励学生的教师受到学生的喜欢,而经常采取惩罚手段的老师则导致了消极的师生关系。我国学者佐斌则把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因素分为四类:观念因素、背景因素、特质因素和任务因素。这些因素都对课堂师生互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2]。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内涵和实质

  互动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互动起初是指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者是关系,后来被逐步引入到语言的教学当中,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微观的社会,教学的过程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课堂的互动曾被定义为在语言课堂上发生的师生之间各种性质以及各种性质的交互作用以及影响。

  互动不是简单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师生互动的本质在于交互。传统的师生问答只是一种单向的交流,并没有达到互动需要的效果,这种问答的形式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对流,教师在提问之前往往会预设答案,而对于学生的回答也仅仅是正确或是错误的评价,教师很少参与学生思维过程。创新的师生的互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语言和思维产生共鸣以及不断交锋的过程。

  师生互动具有的特点主要有:平等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互动的主体,而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共振性,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思考的过程,并且表现在行为或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反馈出来,而教师借助于学生所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推进教学的过程;交互性,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的影响和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单向交流;多样性,师生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再拘泥于简单的提问形式,互动可以由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发起,通过问答、讨论或是开放式的形式进行互动;连续性,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连续的,循环往复的,不在是独立简单的提问过程。

  三、初中课堂师生互动对英语学习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

  (一)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课堂师生的互动是一种语言交际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课堂师生的互动有助于英语课堂的教学,语言是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载体,是维系社会关系的一种工具。所以在教学中,要借助语言这种工具来进行英语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互动是一种双向交流,创造了双方可以进行意见交流的机会,促使双方进行协商和调整,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2.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英语课堂的互动不仅需要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也需要能够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意思。理解和表达正是英语互动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师生的课堂英语互动借助于阅读教学和听力,师生互动可以有效的运用到学生的日常英语听说读写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互动是人与人交流的活动,能够促进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交流,课堂互动始终伴随着教师和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进课堂的互动,而良好氛围的课堂互动也能促进师生情感的培养和发展。

  4.提高教学的效果,英语的学习离不开有效的课堂互动,有效的课堂互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会表露出对学生的期望,学生也会期待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创新、民主的互动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二)影响英语课堂互动的因素

  1.教师因素,教师对英语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包括特质因素、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行为因素、知识水平因素和观念因素。特质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教龄、智力水平和性格等。情感因素则包括教师对所有学科的情感、对生活的情感、对学生以及对同事的情感等。知识因素包括教师的文化程度以及专业知识、教学水平、教学措施和手段等。观念因素包括教师的职业观、教育观以及评价观等。

  2.学生因素,学生对课堂互动的影响主要有特质因素、观念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和学习行为因素等,特质因素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智力水平、性格以及兴趣爱好等。观念因素包括教师观和同学观。知识因素则包括课外知识、原有的学习基础等。情感因素包括对教师、对生活以及对同学的情感。

  3.背景因素,背景因素是指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微观因素是指学校班级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室环境的布置、家庭氛围以及所处社区的环境等。宏观因素是指社会历史特点、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特点等。

  4.教材因素,课堂师生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传递教材的内容,将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趣味性以及难度直接影响着课堂互动的效果。自从新课改以来,教材不断发展和创新,不断贴近学生的学生,适合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促进课堂的互动。

  四、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分类

  (一)根据互动主体的关系将师生互动分为:

  1.师个互动,就是指教师的行为向学生个体的互动,目的和对象都比较明确的互动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教师要求与学生的反应、教师进行评价则学生给予反馈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接触和个别的辅导等行为上。这种类型的互动明显的显示出了教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偏爱以及偏见,学生对教师的信息反馈和评价[1]。

  2.师组互动,这种互动行为主要是指教师行为向学生小组的互动,在这种类型的互动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个别辅导和评价。这种互动形式在我国初中课堂教学中占得比例很小。

  3.师班互动,是指教师行为面向全班学生群体的互动行为。在这种互动行为中,学生可以反应教师的行为,属于集体的一种行为,而不是单独的个人行为。一般这种互动在课堂提问、课堂评价和课堂授课中常见。

  (二)根据师生互动行为的属性,可以分为:

  1.控制-服从型,这种类型是师生行为的主要属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本质是控制,控制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一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采取民主合作的方式,但是归根究底主要是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而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就是对教师控制行为的回应,称之为服从。服从就是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行为的一种控制规定。

  2.控制-反控制型,这种互动建立在学生服从的基础之上,学生以自身的服从行为和教师进行互动,这是课堂教学的常态,但是偶尔也会出现不服从的情况,这时候师生之间的互动就转化为控制与反控制,如果学生的反控制行为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就会发展为相互的对抗行为。

  3.相互协商型,这种互动行为主要发生在教师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为了到达学习的效果或是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惩罚,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就会由相互对抗转化为相互协商。师生互动不同于其他的人际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受职业的特殊性和社会的规定性影响。

  五、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对象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之间比较频繁,而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之间则较少[2]。教师在安排互动的内容时,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并在评价的时候给予肯定的、个性化的评价。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评价的时候只是简单的给予正确或是错误的评价内容。一旦互动出现障碍的时候,教师就会立即转而提问其他的学生。这些做法看似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是这种存在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师生之间互动的不平等性,是一种小范围、有条件的互动,这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很不利。

  (二)非语言互动行为的缺乏

  课堂的互动主要体现在语言的互动上,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讲解、讨论、提问、回答等,而非言语互动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体现出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的交流,手势和身体姿态的语言等。在我国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倾向于言语的互动,而忽视了非言语互动的重要性。非言语互动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是对言语互动方式的补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神或是身体姿态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师生的互动中,充分利用非言语的互动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在我国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存在师生互动的模式比较简单、互动存在的差异较大、并且非互动言语未得到有效的重视等问题,所以教师要在理解师生互动的本质和内涵后,不断反思教学中互动教学开展的实际效果,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及大大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等,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也大大提高师生互动的成效。

【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相关文章:

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的论文03-28

师生交往教案11-03

因果关系在刑法中的适用分析论文03-20

在饭店管理中公共关系的作用分析论文01-24

分析翻译中作者译者读者间的关系论文03-28

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及心理分析论文10-21

新课标下的师生合作的方式分析论文03-29

我国刑法中因果关系及其理论完善分析论文03-28

分析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路径论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