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高等院校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论文

时间:2022-10-08 14:13:51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等院校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论文

  新时期,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实体经济迅速壮大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而直接对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旅游业作为全球化浪潮中受益面最广、受益程度最高的国际化产业,在中国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旅游业稳步快速增长,引发了旅游人才需求的增加和人才专业化标准的提高。如何根据旅游市场需要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如何改革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摆在每一所高等院校尤其是面临转型发展需要的地方本科高校面前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高等院校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论文

  一、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生源状况及特征

  信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最早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之一,1992年学校成立旅游系,开始招收与培养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科生。998年开始招收与培养旅游管理本科生。2008年获批为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获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学校首家国家级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6家校外专业实习基地。现有在校本科生近900人,均为对口生源。即学生全部由河南省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的旅游管理专业优秀应届毕业生通过对口高考招生来到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继续本科学习。

  对口生源学生特征与普通本科生有所不同,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

  (1)专业认知较为清晰,实习与就业意向明确。对口生在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所学专业就是旅游管理专业,且是专业学习中的佼佼者,他们对专业认知较为清晰,希望通过四年本科系统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提高在旅游行业的就业竞争力。不像普通高招招收的学生,先期对旅游管理专业了解不足,或是由于高考分数低调剂到本专业,从而在专业认知方面存在偏差。

  (2)专业学习兴趣浓。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喜欢课程设置中的实践课程,希望能够不断增加、深化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二是更多学生将自身定位为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者,希望在大学能够完成由低层面操作技能的学习向高层面管理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转变。

  (3)思想活跃,善于交际,个性鲜明,喜欢参与性、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参与意识与社会活动能力强,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教学模式有更多的要求。当然,对口生也有其鲜明的群体劣势,如自卑感强,自信心弱,自尊心强,存在一定偏科现象,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性不足等等。

  二、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许多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培养的人才与市场对接,受教育者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如安徽工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立足高等院校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以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地方、服务行业、扎根基层、适应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介于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之间,是随着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出现的一种人才培养定位,现实中是指高等院校本科生通过选修跨一级学科的第二学历或学位或通过辅修跨一级学科的其他专业等途径,获得本专业以外第二个专业或者更多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成为能适应跨专业、跨学科工作和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是指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上,采取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水平,最终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如武汉大学提出培养学生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的“三创教育”新理念,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多样型人才培养定位通过确立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地位与原则,适度增加教学管理的权变性和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兴趣、爱好、特长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自主设计和规划自己未来的学习、研究发展方向,从而使高等院校更好地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如西南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通过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均提出和实践了多样化人才培养定位。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旅游资源千差万别,旅游业发展情况不同,所处的旅游业发展阶段也不一样,对所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尤其是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要以本地旅游业发展为基础,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层次与专业特性的必然要求,结合生源特征,设计具有地方和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目标。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曾经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复合型与应用型。在随后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才发现,复合型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难以有效兼顾的,再充分考虑学生是对口生源,就果断的调整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由复合型与应用型调整为单一应用型。

  (二)课程体系设置问题

  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也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概括起来,目前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1.课程体系设置比较混乱。虽然大多数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课程体系,包括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但也有学校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设置了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要不要把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分歧也较大,有的学校纳入了课程体系,并计一定的学分,有的学校则没有。

  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并不科学,没有根据专业方向来开设课程,同时教学内容安排没有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与实际需要。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因人设课”并非“因需设课”导致专业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专业性与针对性,更缺乏深度和实用性。还有的学校学位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比重过大,专业选修课开设过少,课程结构不合理,学生在专业选修课方面缺乏自主选择性,也使得课程结构缺乏个性,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按照自己的需求选课。

  3.课程内容有所不足。主要表现为任课教师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联系不够紧密,课程理论知识难以有效运用到实际实践工作中。课程内容没有研究行业发展趋势更没有适度超前,有关旅游业新业态和传统行业最新资讯和研究成果的课程较少,案例滞后,缺乏贴近实际工作情况的配套案例教材,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比较保守。另外,开设课程大多是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管理类人才沟通领导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课程涉及较少。

  4.实践环节有待加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过分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再加上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教师仍然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较强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们经过系统的学习的确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但由于这些知识大部分是在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下习得的,没有经过实践化,缺乏必要的情境知识、判断力知识的支持,很难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另外,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层次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除了强调操作层面的基础技能外还应着重对管理层面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加强培养,而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课程即便是有,也主要以基础操作课为主,涉及思维层面能力训练的较少。当前,中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存在的这些共性问题多多少少也体现在信阳师范学院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生源的已有水平与实际需要努力加以改进。

【高等院校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旅游管理论文10-09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评价论文10-12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困境农科论文10-1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10-09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及产业需求论文10-09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优化初探论文10-11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10-09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论文10-11

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问题探讨论文10-09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讨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