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实现论文

时间:2022-10-09 03:35:32 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实现论文

  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实现论文【1】

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实现论文

  【摘 要】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生成、教学方式运用及教学评价引导对学生人文精神所产生的熏陶与感染。

  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在目标维度上指向学生人格的完善;内容维度上指向所有英语活动;方法维度上指向自我反思实践。

  教学中人文性的实现,可从教材与方法的结合,形成平等、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形成积极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英语教学 人文性 工具性

  一 问题的提出:英语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过分关注语言形式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掌握的现象,而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却严重缺失。

  这种工具性的倾向在教育教学实践上集中表现在:无视地区差距和院校类型,推行统一的大纲(课程标准)、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过分看重统一考试的规格等。

  英语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体现语言的工具性效用;同时,着眼于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增强学好外语的信心,凸显语言学科的人文关怀的功能。

  在新课改中,英语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兼顾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重视共同基础,同时提供多种选择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的需要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传承人文精神、增加人文关怀,是其重要的学科责任。

  在英语教学中重视人文内涵的挖掘、品味,让学生的精神在课堂中得到充盈、提高、发展,彰显人文关怀,方能摒弃纯技术理性带来的弊端,引导学生追求精神的家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这样的教学起到的就是以文化的作用,让学生的心灵、精神在教学中得到丰盈,人文化的过程是用人类文化精髓塑造学生灵魂的过程,是为学生的人格注入人文气韵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精神铺垫的过程。

  学生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不应只是形成一些技能、技巧,不应只是掌握一种实用的工具,人文课程还应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启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内在禀赋。

  如果教师只把人文课程的教学停留在概念、词句、语法、技能、技巧上,那么很可能丢掉了更可贵的东西――学生人格与精神的形成。

  二 英语教学人文性的基本指向

  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指向三个维度:在目标维度上指向学生人格的完善;在内容维度上指向所有英语教学活动;在方法维度上指向自我反思实践。

  1.在目标维度上指向学生人格的完善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旨在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与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是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而个体人格的完善是其认知、做事、生存的必备条件,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

  在分科教学背景下,各门学科都承担着根据自身特点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的任务。

  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即是在英语教学育人有所指向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完善理念的指引下,将其所承载的真、善、美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充实为安身立命的家园,为学生人格完善打下坚实基础。

  2.在内容维度上指向所有英语教学活动

  英语课程的综合性特点,立足于日常生活的经验,是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整合、提炼和加工,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

  英语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在时间上前后延伸和空间上内外拓展,其人文性在内容方面表现为与所有英语教学活动相联系。

  无论是作为理解的阅读和听话,还是作为表达的写作与说话,都是蕴含着思想情感的语言交流活动。

  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认识与判断能力存在差异,因此英语教学中思想情感熏陶内容的深度要考虑学生的经验水平和个体差异,对范围与广度的选择服从于个体发展的需要,不应做漫无目的的拔高,也不应在低层次水平上徘徊,更不要用机械的教学程序钳制学生体验与思考的自由。

  而应当密切结合教学活动的展开实际,将人文性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在方法维度上指向于自我反思实践

  “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而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这种教育上的“自我强迫”就是一种反思实践,在反思中让学生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进而成为自我。

  在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高尚的品质、品味伟大的精神等指令性的话语并不少见。

  这种单一的说教是否能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否能对学生精神的充盈提供有益的养料?是否能为学生提供真正有益的人文关怀?在老师的一次次说教下,学生学会了用套话与空话来应对教师提问和考试的技巧。

  因此,只有通过自我反思实践活动,将“我”投身到英语教学内容中去体验、去感悟,并与教师和同伴之间共同探讨,才能有效建构起教学内容的个人意义。

  三 英语教学人文性的实现途径

  语言学习作为一门人文课程,充满着人文气息和人文关怀,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立足于课程,结合适当的方法,在师生平等、合作的对话中,创设情境,积极鼓励开展评价,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和领悟,从而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教材与方法的密切结合

  英语教学中所选用的内容均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排列,包含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科书的阅读单元,以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为依据,有通过语言和意象来陶冶性情的诗歌小说,有借助描写和叙事来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的描写叙事单元,也有介绍异域风情,自然之美的游记单元等。

  这种分类意在为学生人文内涵的形成提供载体,为实现英语教学人文性的实现提供依据与指引。

  如何选择方法呢?正如杜威曾指出:“方法就是安排教材,使教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方法从来不是教材以外的东西。”因此,只有以文本为依据,方法与教材相结合,深入挖掘文章人文内涵,同时,结合学生经验确定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内化、生成教学内容,使个人的情感、态度与民族的、人类的情感和态度在对话中走向和谐,才是实现英语教学人文性的正确路径与方向。

  当前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侧重记忆,如过分关注语法结构,过分强调逐字逐句翻译,“满堂灌”等问题,而不能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次内涵,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势必流于形式。

  2.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作为完整的个体,相互影响,共享着知识和经验,共同体验着人际关系。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思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并能不断收获成功喜悦的知识构建,通过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知识面得以拓展,逐步形成新旧知识整合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同时,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体验到了生命的活力与价值,工作的愉悦,丰富了个体的实践性知识,为教学工作的展开获得更多的动力和能量。

  在英语实践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口语能力低下,自我效能感不强等弊病,教师多为学生创作条件,让学生自由表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

  杜威曾指出:“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任务在于提供刺激学生的反应和指导学生学习工程的环境。

  ”关注教学中的人文性不只是提供现成结论,让学生认真听讲、快速记住已有的标准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民主、和谐、理解、尊重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大胆质疑、主动选择、独立判断、去经历尝试,经历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变化,从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和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切体验,获得生命品质的彰显和升华。

  结合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意在“唤醒”,唤醒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智慧,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活力,使教学不只停留在认知层面,而是深达人的存在的本性和无意识的深处。

  这种唤醒是知、情、意的整体唤醒,处于唤醒状态的学生,其智慧和心灵都闪烁着不同寻常的光亮。

  如在学习“地震”一单元时,可以结合唐山大地震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地震的无情和可怕;同时结合汶川地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学会善待生命,地震无情,而人间有爱,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可以战胜灾难,构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情感教育。

  4.积极的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发展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运用积极的评价,从关注个体的生命发展的角度来激励学生充满生机地、持续不断地生长。

  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长”,“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作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

  评价的方面不仅限于知识的能力,还应关注学生态度的生发、情感的滋养、信念的形成、人格的完整,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不仅评价最后的学习结果,而且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种种努力以及处在生成、变化中的生命的点滴进步。

  同时,教学的评价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生命的差异,不是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剪裁原本就不一样的生命,而是促进每个独特的生命最大的可能实现其价值。

  在英语教学中,因为学生个体的学习经历、方法、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鼓励每个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进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进步。

  四 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播使者。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在关注英语的工具性效用的同时,深入挖掘语言的人文内涵,促进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交融,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辛继湘.教学价值的生命视界[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向晶.人文精神在英语教学中的展现[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0)

  [4]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5]杨忠.培养技能发展智能――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外语学刊,2007(6)

  [6]〔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研究【2】

  摘 要:近年来,在功利主义对教育的冲击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警惕教学中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

  在教授语言技能的同时,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辨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和视野。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人文性

  1.引言

  语言不仅是人类进行交际,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然而,在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四、六级考试给师生带来的应试压力,教育的功利化色彩日趋浓厚,语言的人文性被大大忽视。

  在这样一个重“制器”、轻“育人”,的形势下,教师应该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教育重要性,并积极展开探索。

  何谓“人文”?“人文”在英语中为humanity, 指人身心的全面训练,特别是理想人性的培育和优雅艺术的教育,即博雅教育。

  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则是“研究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其目的在于探求的价值,寻找人生的意义,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社会、人生更趋完美与和谐”(余党绪,2003: 17)。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探索,则是指对文章内容做出理性的思考和辨证的分析,从而深刻理解那些反映人性光辉和人生价值的思想底蕴,最终寻找到真、善、美。

  2.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性

  2.1发现语言之美,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好的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们如果让学生体会到了美所带来的精神愉悦,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持久地去探寻这种语言之美。

  《大学英语》中的文章均用语生动,准确,传神。

  但现实中,我们为了应试,不惜将这些文章中的佳句美词在 “词汇堆”和“语言点”的分析中瓦解得支离破碎,剖析得冗长乏味。

  其实,适当淡化学习的功利性,语言的美随处可见。

  如学习My First Job (Book 2)一文时,教师应提醒学生留意作者对外貌特征的精确描写---- “short and fat, sandy-colored moustache, a wrinkled forehead, hardly any hair ”。

  在领略到这种语言的精细,传神之美时,学生便会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快乐。

  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调赋予文章语言鲜活的生命。

  比如在读到刚刚那篇文章中“then fixing me suddenly with his bloodshot eyes”这句话时,教师若是用眼神一定,再加上稍重的语气,表现出“fix”一词,文章立即就生动起来了。

  教师这样的讲解将带领学生进入艺术美的世界,让他们享受到语言美所带来的愉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

  2.2挖掘文章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广泛,包括了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社会、人物、精神等。

  这些文章除了讲述科学方面的知识外,大多蕴含着值得学习与探究的人文思想。

  有的文章能帮助我们重新去看待人世间朴素、珍贵的情感,比如Present(Book 1)一文。

  教师通过分析老太太在生日这天从欣喜盼望女儿归来,到最后撕掉支票时的心碎---这一步步情感的变化,将帮助体会到父母渴望关爱的心情。

  而有的文章只需稍作调整,便能引发我们对现世问题的思考,如 Turning off TV: A Quiet Hour 一文.教师只要将 “TV”改为“computer”或“cell phone”,将会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些电子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入侵”。

  除此之外,在大学英语人文精神的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判断与行为价值判断的能力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在教授文章Honesty: Is It Going out of Style(Book 2)时,教师除了和学生讨论作弊这一屡见不鲜的现象外,更要进一步挖掘不诚实行为带来的其他社会道德问题,如公平,诚信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品质的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思辨能力。

  2.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开阔视野

  大学英语的学习不仅能让我们听到不同文化在人生,情感,道德等方面所产生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文化间的碰撞,认识到世界的广大与丰富。

  大学英语听说课的第一单元Meeting People ,从打招呼---这一简单的日常行为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两个文化的不同。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习惯说“你吃饭了吗?” (Have you had the meal?),“上哪儿去?”(Where are you going?)等,对中国人来讲,这些问候语以示关心对方。

  但在西方人眼里,却被视为打探个人隐私。

  他们习惯的问候语是:Hi/Hello!(你好!)How are you?(你好吗?)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evening(晚上好!) 这些不掺入具体信息,只重表达礼貌之意的用语。

  由此衍生,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在与英美国家的人交流时,应尽量回避婚恋、年龄、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隐私方面的话题。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关注异族的社会、生活、文化现象等,能帮助他们突破狭隘的民族主义,有利于建立其多元思维的模式。

  3.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成功的大学英语授课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视野。

  大学英语教师需认识到人文性教化对学生一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对人文教育进行有意识地呵护与强化,不至于让其淹没在功利主义的洪流之中。

  参考文献:

  1、杨自伍. 教育:让人成为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余党绪.人文探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3、张中载.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10).

【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实现论文】相关文章:

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论文10-08

新课程背景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论文10-08

初中英语教学人文性的渗透论文10-09

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08-28

新课程背景英语教学的人文性10-05

人文修养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10-08

学前教育督导人文性的探讨论文10-08

初中英语教学人文性的渗透10-05

人文类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