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执行力管理公式

时间:2022-09-30 20:30:48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执行力管理公式

  在执行方面,有一种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以为执行到位就是完成任务,这里面有很大出入,需要引起管理者的思考和注意。以下是由文书帮小编提供执行力管理公式阅读。

  执行力管理公式(1)

  一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至少要经过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十几个关键环节,经过成百上千个工艺与流程,经由几人、几十人、成百上千个员工的辛勤工作,才能完成从投入到产出的一个循环。在这些环节、流程以及这些人的工作过程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执行偏差,都会给整体绩效带来消极影响。

  在讲授执行力课程的时候,我会给出3个公式让学员进行讨论,我们假设企业的产品从生产到实现销售总共有10道环节、10个人:

  公式1:1×1×1×1×……×1(10次)=1

  公式2:0.9×0.9×0.9×……×0.9(10次)≈0.3

  公式3:1.1×1.1×1.1×……×1.1(10次)≈3

  公式1说明了什么?如果10个环节的员工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就会实现100%的绩效,就是说由于大家毫不懈怠的共同努力,团队按计划完成了绩效目标。

  公式2说明了什么?如果10环节、每个人的执行力懈怠了一点、差了一点点,哪怕是0.1,打了10%的折扣,团队的整体绩效则为0.3,也就是说团队丧失了三分之二的绩效,这将是企业和团队的灾难。

  公式3说明了什么?如果10环节、每个人的执行力提升了一点点,哪怕是0.1,由1变成1.1,提高了10%的执行力,那么,团队的整体绩效则为3,就是说,如果每个人提高一点点,企业和团队就会实现3倍速的绩效。

  中国人喜欢说“差不多”三个字,0.9和1确实差不多,就差了0.1,但是累积下来绩效却差了70%;如果每个人、每个环节稍微努力一下,做得好一点,执行到位一点,从1做到1.1,累积下来,绩效就变成了3,是目标的3倍;从0.9到1.1每个环节每个人执行力差了0.2,也就是20%,也差不多,但累积下来,0.9执行力的团队绩效是0.3,而1.1执行力的团队绩效是3,两个团队的绩效则是10倍的惊人差距!

  执行力管理公式(2)

  从1-9选一个幸运数

  乘以2 是加倍努力

  结果加5 是快速行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比找借口大5倍

  结果乘以50 是从上到下的50倍

  结果加上年龄是经历和财富是别人没有的

  结果加上365 每天学习实践和感悟

  结果减去615 是不断的克服困难

  得出的数字是幸运数字和年龄

  一、 执行力是什么?

  二、 执行力不佳的原因是什么?

  联想柳传志认为:选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上,他认为执行力就是选择会执行的人。

  华为任振飞认为:培养一批象狼一样的执行团队。狼有四个特征:

  1. 噬血成性,血是市场机会,竞争对手的缺陷,利润空间;

  2. 成群结队,合作精神,分工合理;

  3. 有目标的行动,确定目标后迅速行动,行动中把握好细节;

  4. 强烈的求生欲望,顾客投诉其实就是机会。

  努力培养忠实客户,让其把满意传出去,是口碑!

  远大的张总认为执行力就是“从我做起,以身做责”身体力行,执行力是一种文化,多维式管理,把最好的车留给员工用。

  要长远发展,培养执行力文化。

  执行力的四个条件:

  1. 目标名确;(案例)

  2. 自动自发;(案例,美国费城,FELLI提供的周到服务)

  3. 追求卓越;(案例)

  4. 持之一恒。

  执行力的衡量标准:准时的,优质的完成任务。

  执行力的三要素:

  1. 选对人,合适的人;

  2. 战略和方向要准;

  3. 技巧和运营方法。(借力,使力,不费力)

  执行者的特质:

  1. 自动自发的学习和工作;

  2. 追求卓越,不折不扣的执行;

  3. 诚信负责;

  4. 自我激发;(自己要激励自己,挫折帮人成功,逆境增强斗志,危机激发能力,竞争促进成长)

  5. 注重细节;(如王永庆卖米,如周总理在外宾来访时连酒店的饺子是什么馅都关注,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安排人提前把雪铲除)

  6. 紧订目标;

  7. 坚持;

  8. 乐在学习创新。(人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否则无力改变环境)

【执行力管理公式】相关文章:

关于执行力管理办法10-07

中旭实效管理执行力09-27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大全10-05

实效管理执行力学习心得10-01

护理公式大全10-05

探究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10-01

执行力管理培训心得体会10-01

管理执行力学习心得(精选12篇)10-18

高职行政管理执行力研究论文10-09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与管理执行力的关系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