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毕业论文

注重在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5 18:16:41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注重在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生物制药毕业论文范文——注重在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欢迎阅读参考!

注重在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注重,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

  能力是在个人一定的身心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并在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实践中吸取人们丰富的智慧和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创新,我们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纷繁复杂,此时解决问题的特定方法必定会受到挑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现在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

  1、我国对新世纪的中学生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2)、要在备课中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

  为了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可以是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也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3)、利用创新教育营造课堂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如在学习肺活量的时候,教师出给学生这样一道题:如何测量人的肺活量?学生经过思考,也许会想到先深吸一口气,再对着气球吹气,最后测量出气球的体积的方法来测量肺活量。这类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按探究的一般过程来完成生物学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们以往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竭尽全力去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其结果往往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要真正塑造创造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

  (1)、在创设情境中发现问题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作为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勇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前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活动的参与性,后者可以使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并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思考和参与。在新课导入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也要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让质疑问难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将会不断地掀起波澜,因此,质疑问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关键就是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比如要探究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那就先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让学生熟知光合作用一些现象。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很多问题了。如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什么环境中?光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吗?等等。

  (2)、在积极引导中提供思路

  “好问”和“勤问”,仅是“提问”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以达“善问”。到生活和生产中找“问题”。生活中的生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针对小区环境中的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状况的建议”,“你家里每天产生的垃圾可分为哪几类?怎样妥善处理家庭垃圾?”等。利用其他学科与所学教材有联系的事实和资料,创设问题情景。如“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与化学知识的联系;“呼吸运动原理”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3、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1)、教师引导实验: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引导方式进行实验。如《显微镜的作用》一课,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这样操作完显微镜后,再让学生独自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引导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2)、学生分阶段实验:在引导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如在讲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时候,把实验分为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验过程是老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一个阶段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各个阶段完成后,老师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老师再补充说明。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的生物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3)、学生进行独立实验:经过一段时期分段实验的训练后,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实验。方法是实验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讲清要点,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最后总结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以上的组织训练后,学生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能用解剖器解剖小动物;学会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初步具备了独立实验的能力。

【注重在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10-08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九篇10-08

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10-08

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0-26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讨10-26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0-08

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论文10-08

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10-13

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10-08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