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毕业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论文

时间:2021-01-23 15:56:40 数控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论文【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论文

  摘 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计算机网络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又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

  现有的网络管理技术并不能满足WSN的运行,亟待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本文在介绍WSN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集合WSN自身特性,介绍了现有的WSN管理技术需要具备的技术性能。

  希望能够为WSN管理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 网络 管理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称传感器网络WSN)由大量的微传感器构成,在传感器安装区域完成信息收集、处理与流通功能,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交通、医疗、工业自动化等智能领域,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成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技术研究也突飞猛进;和普通计算机网络不同,传感器网络被用于特定的应用中、要求部署巨大数量的微传感器等特征,这就需要传感器网络的管理技术具有高效、灵活、安全的特性,传统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技术不再适用于传感器网络管理,因此近年来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的取得突破性进展。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特点使得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也具有自身特点,具体表现在轻量级、开放性、自治性、高容忍、可伸缩等方面。

  1.1 轻量级

  由于无线传感器有很多位传感器构成,其内部电量较少、存储量和通信距离有限。

  每个传感器的体积都比较小、电池更换困难、成本和功耗较低、计算和存储能力较弱,这就使得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也要具备符合上述特点的轻量级特征。

  1.2 开放性

  传感器网络有着和计算机网络不同的软、硬件系统和通信协议,同时不同的应用环境、任务需求和任务目标也会使传感器网络有巨大差异;为了保证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相互连通,就要保证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具有开放性,能够与其他软硬件系统无缝联通。

  1.3 自治性

  传感器网络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单独的某个传感器是随机布置在某个位置的,如果人工对其进行运维,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就需要传感器网络技术满足其自身智能决策的需求,保证传感器形成自适应的分布式网络,无需人工参与即可可靠运行。

  1.4 高容忍

  无线传感器的应用环境多种多样,其低成本特性导致节点有易损坏、抗干扰弱、稳定性差等问题,这就要求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能够识别和容忍这种故障,并且保证网络信息感知和传输的可靠性。

  1.5 可伸缩

  未来的传感器网络将会覆盖非常的区域,数量差异巨大的传感器节点将会上传巨量的信息,这就要求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在应对不同数量的节点和信息时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能。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体系

  2.1 配置管理功能

  通过配置管理功能获取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并通过数据来控制每个传感器的配置信息和传感器网络内的节点状态及其连接关系等网络状态。

  通过配置管理功能可以让网络管理员对传感器网络的控制变得更强;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电量、通信、存储等方面能力有限,配置管理就要在网络拓扑控制和重编程技术中实现。

  节点通信和感知的基础就是拓扑控制,拓扑控制在WSN管理中有三个方面:拓扑发现、成簇管理和睡眠周期管理。

  WSN重编程技术,WSN首次配置完成后对网络进行远程的软件升级、任务下达和功能再配置的过程。

  由于WSN的工作环境多样,其性能和功能需求需要动态变化,不能可能事先生成其所有可能需要的运行条件和对应的系统配置,这就要求WSN管理系统具有自我重新编程配置功能。

  2.2 故障管理功能

  WSN大多需要在无人管理的环境中长时间顺利运行,而传感器的自身质量和性能缺陷导致WSN中随时有可能会有节点出现故障。

  如果传感器节点出现故障,将会把采集到的错误信息不断地上传至网络,最终导致网络管理出现问题;还有些故障会导致节点通信受阻,数据传输终端等问题。

  目前,WSN故障管理可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基于移动装置和层次式集中结构。

  集中式结构中的管理者要得到整个网络的信息才能进行精准的故障管理,这种管理技术消耗了节点的很多能量;分布式管理则有更低的能量消耗,但是会消耗较多的存储空降;层次式则是集中式和分布式的混合结构,兼顾了二者特点;由于基于移动装置的结构使用环境较为特殊,可以预测分布式和层次式的管理结构是未来WSN故障管理的发展方向。

  2.3 安全管理功能

  安全管理指的是通过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保障WSN资源的保密、完整、可用性等,不会由于设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或者环境因素受到破坏。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合适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来确保网络资源的基本安全,从而满足传感器网络开展的安全需求。

  传感器网络不同于传统网络,但又需要参考普通网络的安全管理经验,这就导致WSN网络完全在密码算法、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秘钥管理技术、网络认证等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技术难题需要突破。

  2.4 性能管理功能

  性能管理功能即通过考察WSN运行情况和通信速度等参数来对传感器网络性能进行评估。

  性能管理要分析和监视网络及网络提供的功能是否顺利运行,其分析结果会触发网络的自身诊断机制或引导网络开启自我重配置等。

  WSN包括数据收集、分析、上传等应用功能的专门网络,其性能管理还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周期管理,即网络部署到网络能力耗尽的时间;

  (2)数据传输性能,包括数据传输可靠性、数据传输速度等;

  (3)上述性能,才能更好的完成性能管理,促进WSN网络的高效运行。

  2.5 计费管理功能

  目前,WSN的应用还只是应用于专门领域的闭合网络,对计费系统的需求没有很急迫,但是随着WSN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商业化深入,计费问题将会变得极为关键,并且伴随而来的数据安全、真实、可靠等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3 结束语

  WSN管理技术和理论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随着社会需求和相关领域的发展,WSN技术及其相关研究必将成为热点。

  在WSN设计的通用性和有效性问题方面、分布式和层次式结构设计、主动网络技术、网络状态和性能的监测与优化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新技术进行推广,促进WSN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丹,钱志鸿,刘影.ZigBee网络树路由改进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0(5):1392-1396.

  [2]皇甫伟,周新运,陈灿峰.基于多层抽样反馈的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算法[J].通信学报,2009,30(3):59-65.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2】

  【摘要】 传感器被越来越多地布置到实际的网络环境中,用于实现某些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了科学研究领域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通过总结相关方面的工作,综述在不同领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际应用,并对具体应用的一些重要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值得继续研究的方面。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 网络应用

  随着近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应运而生。

  WSN是由具有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以Adhoc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通过大量节点间的分工协作,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最终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

  WSN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国家安全、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医疗卫生、制造业、反恐抗灾乃至商业和家庭等诸多领域,正受到政府、军队、研究机构、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

  WSN是在移动AdHoc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自组织的组网方式和多跳通信等方面与移动Adhoc网络具有相似性,但WSN在组网方式和具体应用上存在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Adhoc网络中节点的动态移动相比,WSN的节点位置相对固定,网络拓扑会因节点能量耗尽而发生变化;由于节点体积较小,传感器网络具有许多资源上的限制,比如有限的电池功率和有限的网络通信带宽等。

  传感器节点间更多的是一种协作而非竞争的关系,为了完成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不同节点采集的数据间具有一定相关性,需要进行数据会聚以减小冗余信息的转发,降低通信负荷;WSN中的应用多为多对一的情形,即存在一个Sink节点来收集数据并与外界通信等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发展和应用,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发展,如美国国防部和各军事部门都对WSN给予了高度重视,在C4ISR的基础上提出了C4KISR计划,强调战场情报的感知能力、信息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的利用能力,把WSN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设立了一系列的军事传感器网络研究项目。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2003年制定了WSN的研究计划,投资3400万美元,支持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

  在NSF的推动下,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洛克维尔研究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开始了WSN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也纷纷开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感器网络技术和通信协议的研究上,也开展了一些感知数据查询处理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研究结果。

  IEEE正在努力推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和发展,美国的《技术评论》杂志在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更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第一项未来新兴技术,《商业周刊》预测的未来四大新技术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列入其中。

  可以预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泛是一种必然趋势,它的出现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革。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主要由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用户节点三部

  分组成。

  大量传感器节点被放置在监测区域(云图包围部分),假定传感器节点A有监测数据要上报到用户节点,则通过自组织路由协议建立A,B,C,D之间的无线链路,D再通过与之连接的汇聚节点将数据经由卫星、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等传输网络送达用户节点。

  由于被监测区域往往不方便建立固定设施及有线链路,因此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采取无线方式,而汇聚节点与用户节点之间的传输既可采用有线方式,也可采用无线方式。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是整个网络的基础,它们担负着感知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及传输数据的功能。

  传感器节点主要由传感器、模数转换模块、计算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几部分组成,并在嵌人式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完成传感器节点的各项功能。

  传感器负责各种监测数据的获取,将感知对象转变成电信号。

  模数转换模块将非数字监测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方便后期处理。

  计算模块和存储模块主要处理传感器和模数转换送来的监测数据。

  通信模块将计算模块的处理结果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下一个节点。

  二、无线传感网的热点研究问题

  2.1 安全问题

  2.1.1 安全路由

  通常,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密集分布在一个区域里,消息可能需要经过若干节点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且传感器网络具有动态性和多跳结构,要求每个节点都应具有路由功能。

  由于每个节点都是潜在的路由节点,因此更易受到攻击,使网络不安全。

  网络层路由协议为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了关键的路由服务,安全的路由算法会直接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安全路由协议一般采用链路层加密和认证、多路径路由、身份认证、双向连接认证和认证广播等机制,有效提高网络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增强路由的安全性。

  2.1.2 安全协议

  在安全保障方面主要有密钥管理和安全组播两种方式。

  1)密钥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有诸多限制,例如节点能力限制,使其只能使用对称密钥和Hash技术;电源能力限制,应使其在无限传感器网络中尽量减少通信,因为通信的耗电将大于计算的耗电;传感器网络还应考虑汇聚等减少数据冗余的问题。

  在部署节点前,将密钥预先配置在节点中,通常,预配置的密钥方案通过预存的秘密信息计算会话密钥,由于节点存储和能量的限制,预配置密钥管理方案必须考虑节省存储空间和减少通信开销。

  2)安全组播:无线传感器网络可能设置在敌对环境中,为了防止供给者向网络注入伪造信息,需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实现基于源端认证的安全组播。

  2.2 能量问题

  传感器的节点分布众多,并且需要进行监测、数据处理等活动,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一般用电池供电,可使用的电量非常有限,并且对于有成千上万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说,更换电池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却要求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池能量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软硬件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现在已有一些解决方法,在大多数网络应用中,由于传感器节点监测事件的偶发性,没有必要让所有单元均工作在正常状态下,可采用休眠模式,能自适应的休眠和唤醒,进行突发工作,节省能量。

  还可将所有功耗单元有机组合,形成不同状态,让传感器节点能根据需要在不同状态间切换,这样既可以满足系统需要,又节省了能源。

  还可以动态调节电压以节省能量,根据负载状态动态调节供电电压,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节省能量。

  总之,在满足系统要求的情况下,采用各种方法降低耗电量非常必要。

  三、总结

  本文总结了当前制约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际应用的因素及目前的研究热点。

  无线传感网络最终将成为联系信息世界和客观物理实际的接口,从而人类可以通过传感器网络获得客观物理世界的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1] 崔莉,鞠海玲,苗勇,李天璞,刘巍,赵泽.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1)

  [2] 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2003(7)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计算机网络编码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03-20

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优化与控制05-30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论文12-31

无线通信技术通信论文07-11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与应用02-14

城域网无线网络技术02-05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论文12-25

关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探讨论文03-10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分析论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