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小学听课随笔

时间:2022-07-05 18:20:21 随笔 我要投稿

小学听课随笔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听课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听课随笔6篇

小学听课随笔1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小学作文教学随笔。而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读写结合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小练笔”已跻身于阅读教学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全面铺开的局面,成为语文教学园地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然而,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小练笔”随意练的现象却大量地存在着,不管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第三课时,每一节课都会“练你没商量”,为写而写的情况比较严重。过多的形式让学生眼花缭乱,甚至出现了不少“非语文”现象。“小练笔”走入了误区甚至导致教学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一哄而上,而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我认为就文取材的“小练笔”,要以文本为重要依托,善于挖掘和拓展文本资源,适时、适量的进行训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把握文本,模仿经典

  朱熹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因为从模仿起步能在理解与表达、积累与运用之间架起一条通途,可以说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我们的课文大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或句式精美,或结构精巧,或布局典范,或表现手法独特。在教学时,我们只要紧紧依托文本资源,抓住契机,适时、适量的进行经典句、段、篇、立意等方面的模仿、迁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基本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法。

  1、模仿典型句式,学会遣词造句

  句是构成段的最基本单位。文本中有许多精美片断用了典型句式,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挖掘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句练笔。

  如课文《猫》的第一段中,用了“说它……吧,可是……”的句式来表达对性格古怪的大猫的喜爱之情。我在教学时,在引领学生充分品读、感悟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该句式写写第二、三段中所描述的猫性格古怪之处。有学生这样写: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常用身子蹭你的腿。可是它不高兴的时候,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都不吭;说它胆小吧,它的确什么都怕,可是它有时又是那么的勇猛,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典型句式的迁移练习不但实现了对课文经典语句的有效吸收,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语言,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成功,提升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只有从仿句起步,得心应手、融会贯通地掌握写句的方法,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构段、谋篇的能力。

  2、模仿精美语段,学会精巧构思

  片断训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

  如教学《孔子游春》这篇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随笔》。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 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4)展开想象,这句话结尾处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练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是她的( )

  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典型语段,揣摩其写作特点:这段话围绕中心句子,运用排比、拟人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泗水河边的春意盎然,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接着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化静态的文字为动态的画面,既扩展了知识,又创新了知识。由于找准了模仿的点,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美句连篇,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指导学生仿写片断时教师要精心选择文本中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段落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模仿加创造,日积月累,自见功效。

  3、模仿精彩篇章,学会布局谋篇

  模仿精彩篇章是着眼于整篇文章的模仿练笔,要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如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顺序的安排等训练学生构思成文,把读落实到“写”上,进行练笔训练。

  比如《烟台的海》一文,描写我国烟台的海一年四季不同的特点以及人们的活动。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烟台的海。学完课文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写我们的校园。孩子们与校园已经朝夕相处了六年了,他们对校园很了解,很熟悉,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是在短短的练笔时间里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佳作。

  有了精品文的引路,就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学生,也写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且既有仿效,又有创新,真正体会到写作之快乐。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装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使孩子不仅有话说,有东西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借鉴作者的布局谋篇之诀窍,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实践证明,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效性的课堂练笔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仿”不是目的,我们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的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以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这些仿效性的练笔,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乃至创生了文本的新资源,这正是从读学写、以写促读所绽放的活力,彰显的魅力。

小学听课随笔2

  今天一早,我校五位老师到站街小学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站街镇中心校牵头,站街小学承办,目的是为了推动全镇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我校的杨丽老师和刘明艳老师分别准备了一节常态课参加研讨。今天一共安排了五节课,两节语文、两节数学、一节综合实践。本人有幸参与了语文和综合实践课的研讨。听完课后,感受颇多,所以忍不住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以供以后参考。

  第一节课是由站街小学的涂莉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16黄山奇松》。整堂课涂莉老师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注重对学生写作方法的培养。在学习课文时总会抓住时机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注重对学困生的培养。但感觉老师上得比较辛苦,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而主要采用的是老师牵引学习的方式。这样的方法对于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比较实用,因为他们还需要老师的“扶”。老师准备了相关的课件辅助本课教学,但感觉用得不是很巧妙,有些时候显得有点多余、重复。个人认为老师可以大胆一点,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有些时候放手或许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有机会更多的展示自己,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果是我个人来设计这堂课,我不会从“迎客松”入手,牵着孩子学习。我会试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松去读,去谈,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喜好相机引导理解重点词句,学习写作方法即可。这样也许能收获更多的惊喜。切记: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孩子。

  第二节看的是李大秀老师执教的一节三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老师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收集了很多安全事故及危险活动的图片,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表达。从教学环节来看,前面揭示课题用的时间多了一些,导致这节课就只完成了确定主题、分解课题。个人认为,老师前面展示的几组安全事故的图片过于血腥,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实老师可以围绕预设的主题选择一些孩子快乐活动的场景,让孩子们从中去发现安全隐患,比如后面的那些学校里的图片就非常实用。对于学生的交流发言老师不必过多的重复或拓展,因为这样在无形当中就浪费了很多时间,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和语言组织。我自己以前就经常这样去重复,后来老师们给我提出来以后,发现真的很有必要改正,所以我也建议利李大秀老师能试着换一种方式,比如评价、鼓励,尽量避免重复。节省下来的时间后面可以在针对学生自由选择的小组人数、能力各方面不够均衡的问题做一下调整。还可以让学生完成确定子课题名称、小组组名、口号等任务。

  第三节课是我校的杨丽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整堂课教师紧紧围绕课标及教学目标展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无形当中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有,杨丽老师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或鼓掌、或微笑、或赞美,让学生学得非常快乐和自信。整堂课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而有效,但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了一些。如果再有一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这节课就更加完美了。

  教学总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课堂丰富起来,让缺憾尽可能的少一些。安燕老师最后总结的一句话我记忆非常深刻: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有趣又有效?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深思的问题。让我们为这有趣而有效的课堂努力吧!

小学听课随笔3

  去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听了3节课,收获颇多。这3节都是语文课,一节试卷讲评,一节是小学三年级的《曼谷的小象》,一节是让我击节赞赏的《小石潭记》

  试卷讲评,最需要下功夫。最起码要知道测试出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补救措施如何。如果简单地拿着试卷,再与学生一起对遍答案,强调一些要点,意义不大,学生的收获也寥寥。我在点评这节课时说,我听课时感觉无聊,就把自己设想成各类学生。如果我是优生,老师讲解的内容我大多都会,谁有耐心一遍遍地听那些婆婆妈妈呢?如果我是差生,老师强调要求记住的知识我仍然不会,粗略地听三遍和听四遍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我是中等生,我肯定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屑再顾,对做错了的题目格外关注,为什么不能把全部的时间都用来让我学习“不会的内容”呢?

  一人难称百人意。一讲到底的课堂,站在讲台上的纵是神仙,也难免听讲的小鬼打盹。

  如果利用对子,解决掉最基本的字词;利用小组,筛选出有疑难的问题;再带着问题或讨教,或质疑,或展示──精力还会流失吗?如果教师的点拨把握住火候,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提纲挈领,简明扼要,那讲解的语言就像久旱迎来的甘霖,饥渴的学生会不喜欢吗?再如,利用小组对抗,引入竞争机制,让B层出题考C层,由A层做裁判,谁都不闲着,谁都有事做,谁都做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这样的课堂,还会有学生厌学吗?

  这些道理很简单,只是落实起来有些麻烦。再说小学的课。

  我对小学教学很陌生,听的课也不多,但我发现小学生的好奇心与表现欲一点儿也不比中学生差。他们是那么守规矩,那么爱表扬,那么好挑逗,语文老师干吗把课件做得那么死,干吗非得把学生的答案引导得和你的电脑预设的一致?我承认这位老师教学基本功特扎实,教学用语规范、流利、清晰、洪亮,仪态大方,板书美观。流程的安排和时间的掌控,如流水线大生产一样,有条有理,一丝不乱,布置完作业,下课铃响起。这是位年轻的老师,表现得却那么老道,这让我感到传统课堂的可怕。

  我没有评课,只是心里想,孩子们那么爱表演课本剧,一半当演员,另一半来点评,然后对调,都参与进来,效果会怎样?教师别肢解课文,把那些词语连线题去掉,换成让学生交流读书笔记,让学生展示自己发现或创作的精美语句,效果又会怎样?语文不就是听说读写吗?只要听得尽兴、说得得体、读得投入、写得酣畅就是最好的课堂呀!

  当然,用传统的标准来衡量,这是一节好课。而在我眼里,真正的好课是第三节。

  上课铃响后,师生问好。一位学生登台演讲,另两名学生谈听后感,用时约3分钟。

  师导入新课(其实是第二课时),出示目标。黑板上挂出9张画,画的内容都是“小石潭记”,作者是各组集体创作。各个组的学生代表依次登台,诠释作画意图,讲解意象物趣。讲得很得意,听者很开心。一组说,这片空白就是水(太干净了,无色无味,所以我们什么都不画),鱼嘛,皆若空游无所依……二组说,既然不可知其源,所以,我们用“犬牙”挡住了溪水……三组说,我们设心有灵犀奖,我说“鱼”,同学们要找出课文中含鱼的句子(学生们欢快极了)……四组说,我们的水是蓝的,因为蓝天倒映,鱼躺在石头底下了,所以看不到……五组说,我们添了颗红太阳,日薄西山,象征柳宗元的心境(另一生反驳,说作者很淡定,遭贬了还有心情游山玩水)……六组说,我们全用暗色,显得凄凉、寂静,与作者被贬的心境吻合……七组说,我们只画了一排篁竹,里边的风景请大家尽情想象……八组说,我觉得我画得最棒,因为你们都看不懂,就反复看反复看,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九组说,我们用色很鲜艳,花红柳绿,想反衬作者心境的凄凉……

  师板书,点评角度:1.客观景物,2.主观感情。

  学生再度质疑、答辩、展示。读课文,谈体会,写心得。每个学生都很专注,认真,脸上洋溢着开心的微笑。

  一学生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我欣赏红太阳那幅画,这叫“以乐景写哀情”。生鼓掌,师点评,“说得真好!大学问家王国维有这样一句话,‘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意思是说,外界的景物受心理的影响。比如,我们高兴时,看到鸟儿为你歌唱,花儿为你弯腰;而你郁闷时,看什么都不顺眼,遇到小石子,也想踢得远远的。是这样吗?”

  生谈体会,并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提到的景物:竹、水、树、石、蔓、鱼……

  师在“水”上画了个圈,在“主观感情”后补了个“忧伤”──过渡到下一环节。“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片小石潭还保存着柳宗元参观时的风貌,现在某旅游公司要开发,请你拟写广告词,招揽游客。数分钟后,学生自主到黑板上书写:

  1.快乐时,到小石潭看绿竹清水;悲伤时,到小石潭赏落日欢鱼。

  2.休提天上瑶池,足比人间西湖。

  3.桂林山水甲天下,石潭山水赛桂林。

  4.莫说石潭不美,此乃人间仙境。

  5.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

  6.谭闲有竹春常在,山静无人水自流。

  7.要啥广告呀,我就是柳宗元,喂!我的粉丝在哪里?

  8.借问文宗何处寻,导游遥指小石潭。

  9.这潭溪水,已为你流淌了千年!

  ……

  下课了,学生还想展示自己的创作,陪我听课的三位校领导也感觉余味无穷,这就是好课呀!这位老师整节课,讲的时间没超过5分钟。

小学听课随笔4

  小学作文教学面对的是零起点的孩子,所以,小学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有法可依的同时又无章可循,说它无章可循因为在孩子来说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们可以刻意的策划教的过程,可以刻意的营造学的氛围,但我们不能刻意的期许习作的到位,不能刻意的追求成文的效果,小学作文教学随笔。正如太极的以柔克刚以无招胜有招。

  好的教学方法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所谓有法可依就是激发兴趣在先,练眼,练心,练脑同步。完成观察积累,感悟,组织表达的整合。只有孩子愿意写了老师的教学才算成功了一半。

  兴趣是教学活动中永远的主题。用孩子的视角看孩子的世界,欣赏孩子的作品肯定孩子的闪光点,激发孩子用文字表达感情的兴趣。

  真诚的和孩子交流,诚恳的指出文中的缺点。保护孩子写作的热情培养写作的积极性是不灭的理念。在孩子习作过程中眼脑心的整合互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具体丰富的生活中相互渗透慢慢融合的。

  一,在生活中学习观察和积累奠定文字金塔的根基——————打造孩子的慧眼。

  孩子的心灵相对大人的要单纯,单纯到能用好与坏,对与错来划分。所以,孩子的作文需要孩子用孩子的视角去发现,用孩子的语言去描述。用孩子的心去感悟。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也不是把大人的发现大人的思想灌输给孩子,而是引导孩,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去描述,在生活中留心身边的事物:充实的生活,众多的媒介,书籍,广播,电视,网络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源泉。

  我做过一个调查:随机的向一至六年级的学生问同一个问题“今天你看到或做了什么事?”

  一年级:早晨爷爷送我来上学,上完课又接我回家,下午爷爷送我来上学,上完课又接我回家。————8岁孩子的世界就是上学和回家。多简单!

  二年级:今天风那么大,早晨爷爷骑三轮带我和姐姐来上学,都快蹬不动了,体育课也没上好。————已能够关注一件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事物

  三年级:今天我语文考了第一,光顾着美了,平均数没听好。

  四年级:今天哪儿都好,就是美术活动时忘毛笔了,也没画成,这个遗憾啊。——————已经能把自己的体会溶进事件中。

  五年级:今天张华欺负四年级的学生,我说他,他还不识好歹的骂我,没素质。——————能明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今天老师找我谈话,还是老一套学习呀学习,其实我也知道我们这一代任重而道远,可老是这么絮叨,再坚的.钢铁也会给弄得金属疲劳了啊。———————社会,科学上的知识也能灵活运用在表达上了。

  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观察越来越具体,并逐渐的汇入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何不给孩子一副有色的眼镜,让孩子带着感情从学步的一年级开始去观察和积累?我带过两界一年级,最初我就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比如:今天谁给你做的饭?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早晨,是谁送你来上学?你想对他说什么?你的衣服是谁给洗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孩子回忆的同时感知亲人的爱学会感恩。然后逐步的扩展记忆范围:你来的路上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在学校里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让孩子习惯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想到哪儿。再把看到的说出来。养成用眼睛感知世界,简单的表达自己的喜恶的习惯。接下来随着字的认识,词的增多我们就可以换一种形式表达了,把你看到的人或事用笔记下来,可以是简单的两个句子,也可以画一幅画,不必要求词句的精准,不必要求画的质量,只要能让人看的明白就好,作文素材《小学作文教学随笔》。词汇再丰富一些时,可以适当的用一些修辞,画剧情式的组画。加一点自己的看法。

  到三四年级,识字量阅读量和理解能力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就可以适时的把表达形式放宽,让孩子自由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或感受。世界这么多彩涵盖了无尽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极为孩子创造感受生活、丰富人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孩子观察细了积累多了胸中自然就有成竹。

  还能想起我刚毕业时的一次作文,当时我带的是四年级,我布置了一篇以麦收为主题的作文,阅稿时我没有能从一篇文章里找到火样的热情和丰收的喜悦。我问到孙钊,他的回答着实令我吃了一惊。他说他家没场,也不种麦子。还有很多同学和他一样根本就没有收麦子的经历。

  反思之后,才觉出我也被生活隔离了:学校的四角天空下,我记忆里收麦子的情节已经远离我们十几年了。今天,大型的联合收割机代替了人力泼场,轧场,割麦,曝晒,打麦和起场一系列的工序。人们剩的就只是把麦粒搁到公路中间晒了。但于我,十几年前的记忆就像是昨天,甚至是刚刚。所以说用心感受的生活即使经久也不会褪色。当处景时自然就会生情,就会迸发出不可遏止的急于表达的欲望。如果你曾在草地上打滚把心爱的白衬衣染绿;为爬树摘槐花而迟到;在院子挖个洞穴数五步埋下自己的宝盒;得到一套《岳飞传》兴奋的不眠不休的连啃了两天。用手和脚作鬼画符似的画;用粉笔在卧室墙壁上涂鸦;用沙子“埋人”弄得灰头土脸;宝贝似的抱着自己创作的泥塑巡回展览;种下土豆到收获时竟比种子还小;下雨后在和水塘相通的小渠上拦笊篱抓草鱼;上学不走大路偏提着小裙趟水深没膝的柳林;学少年闰土的样捉麻雀;在水坑练狗刨喝好几口水;劈竹竿糊报纸做风筝忽忽悠悠放上天。放羊忘了时间羊回家了人还在逮知了猴;和小伴跑到十几里外的方坑捡贝壳;体育课为了采一把极漂亮的点地梅给老师拎进办公室狠训。。。你还会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吗?那样鲜明的记忆只会叫你愁怎么鲜亮的词句那么不够!

  关于作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对此,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便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二,文章高于生活,在平凡中提炼和感悟生活的真善美——————打造孩子的慧心。

  人有心所以有感情,文也需有心才能有感染力。所以文心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灵魂所在。作文教学不是刻板的老和尚说教。不能依照大人的意志灌输大人的思想或者看法。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不同的孩子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所以我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文心。我的一个学生胡奇,人挺漂亮,也聪明。可学习成绩却是倒数一二;打架,骂街,撒谎没谁能比的过她。每天到校见我第一句话准是:“老师,我的作业写完了,是我妈妈看我写的。”当检查到她的作业时,本上凌乱且不相干的几个字迹总会戳穿她的谎言;再问:“是你妈妈看你写的?”她眼里含泪:“老师,真是我妈妈看我写的。

  真的,老师。”我试着了解她:她的父母做买卖,她和弟弟跟奶奶过。家访时我见到了她奶奶,她奶奶说:“撒谎骂街都是和她妈妈学的。她爸妈不回家是不回家,回家就会给孩子带衣裳再就看孩子成绩骂街。”有妈妈看着写作业对一个渴望母爱的孩子来说是多美的期待,或许她一切的表象就是对这份期待的最好诠释。如此敏感的心该有多细腻,她该是渴望能得到其他孩子一样的家的温暖与关爱。

  也想像其他孩子似的有妈妈看着写作业,给爸爸拉着小手逛超市,拿着老师贴笑脸的画到爸爸妈妈面前换一堆的夸奖。

  感情的表达是没有一定之规的,就像胡奇,把所有的渴求编织成一张温馨的亲情的网,套牢自己。文就如写文章的人怎么能用拘泥的形式定格?所以,不管是散文,诗歌,记叙,议论还是小品,或者就是一个杂感。甚至是不伦不类的说不上体裁来的文字的组合,只要文心是自始至终的,它就会感动看它的人,就不失为一篇好的作品。可能很多人学过课文《祭妹文》,文中的兄长只是絮絮叨叨生活的琐事,可也就是这些看来那么琐碎的记忆,那么生活的文笔,把那份思念与哀伤气氛酿的那么酽,酽的化都化不开。

  要打造好的文心就必须具备一颗善感的慧心。但是,慧心不是与生就有的,它是在平时生活的熏陶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的。所以,孩子的心性在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影响之外,还需数任老师后天的引导。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量:究竟是我变了还是现在的孩子变了。从教以来我总结借鉴整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欣赏我的孩子们,在情与法中给孩子最多的自由。但一段时间以来它突然不适用了。我的欣赏在小强看来好像变成了放纵自己的资本。毕业以来不记得几次是在讲台上讲课,我从来都是走到哪儿讲到哪儿提到哪儿。和孩子交流也习惯了双臂环着孩子的肩颈,唯恐有温情的阳光扫不到的角落。以致几年后,我的孩子高强说:“老师要是还来教我们,我就带着全班去接她”。是家的娇宠惯坏了孩子?还是孩子就是冥顽不灵?不会呀。看他虚掩着门架上笤帚砸人——————他灵的很呀!看他见我生气主动的拿问题来分散我的注意力——————他善解的很呀!看他发现我的手流血了赶紧掏出纸给我捂上——————他心细的很呀!这是一颗多细腻灵动的心呀!或许是母爱太少,或许是为了补偿孩子太少的母爱而给了孩子太多的爱?想到五岁儿子在人前的听话,在我面前的不驯,或许他是把我当母亲?可以撒撒娇?耍耍赖?这样想了。Like my son like every son!孩子还会吝惜他的爱吗?他也会如我爱他一般爱他周遭的人。如我看他一样看他周遭的事。一个人的爱就会感染一群人的爱,拿被爱充斥的灵透的心去感悟人生,领略世界,体会真善美。还用担心抓不到文心吗?

  三,文章即生活,生活也文章。在有即是无,无也是有中完成辞藻与感情的整合—————打造孩子的慧脑。

  行者无疆,勇者无惧,智者无私。这样的境界是不容易达到。但这恰就是做人和作文的境

小学听课随笔5

  在沙河小学参加了由区教研室组织的随笔化作文课题的听课活动,共四节课,每一节课都很精彩。四名老师都是来自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一是丁洪芳老师执教的《插上思维的翅膀》,一是刘美老师执教的《我是小作家》,一是崔全霞老师执教的《老师的尾巴》,一是刘宗顺老师的《苹果、香蕉、大鸭梨》。四节课都是特色鲜明,风格突出,对于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作文有很大的意义。听后感触良多,让我深切感受到孩子们能够抛去以往说到作文就谈文色变的情况,而是兴趣昂然地与老师沉浸在快乐作文的乐园中,收获很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作文是学生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作文呢?在小学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之一。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激发动机放在首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直接动力,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实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正如第二节课刘美老师的课,抓住了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运用了故事的形式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看到学生睁的大眼睛就知道,他们多么的喜欢听故事,有了好的开头,这堂课能上不好吗?听过故事后,老师趁热打铁,听了不少的故事,自己想不想成为小作家,自己来编一个故事呢?孩子们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确定好自己的故事人物后,孩子们便动笔写了起来时间过的飞快,时间到了。该是学生展示作品的时候了,孩子们伸高了小手,争着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学生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刘老师还不时的给学生做着评价,并修改着。写的不通顺的地方,为什么要删,要删这句而不是那句?这些都要给学生讲清楚的。作文指导课的关键在于你的作文指导如何确实让学生掌握了,而不是流于表面,流于肤浅,仅仅告诉学生一个方法,那是没有用的。

  听课回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在准备课的时间没有用到多媒体呢?也许在听觉、视觉、或者是说在触觉方面让孩子多一点的感受,会不会更好一些呢!在第一节课上丁老师的课,学生们或多或少的有些生分,孩子快乐的气氛并没有真正的调动起来,如果孩子们把自己释放开了,也许他们笔下的文章会更加的精彩。每一个材料都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举例提到了细节的真实性问题,不是为了追求效果去编造一个细节。真正能够感动人的,不是技巧性的东西,而是真情实感。一个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即使没有一点技巧性的东西,也是能打动听众的,这才是最重要的。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是最珍贵的,即便教案上没有。利用学生写的东西大做文章,就能生成相当精彩的课堂。

小学听课随笔6

  晨读巡视的时候,发现四年级一个班的许多孩子都在桌上摆弄着水果,不知何故,问后被告知今天有综合实践课,老师让准备的,下午的课上要用。

  早听说综合实践课给了学生动手活动的极大空间,于是决定下午前去听听。

  走到班级门口,一阵果香扑鼻而来,想必这一天孩子们的心情都是兴奋的,闻着果香,倒也是好大的考验呢。看来,这水果真的没有动啊,因为每个学生的桌上都摆上了已切好的不同形状不同种类的水果半成品。原来,今天的活动主题是“创意水果拼盘”。

  待老师讲完要求后,学生的活动开始了。教室里立刻沸腾了起来,按自主组合的小组,孩子们拉开架势,开始了自己的活动。笑声,吵闹声袭满了教室。这时候的他们明显少了这样那样的规矩,因为这个时间是属于他们的,此刻才真正地看到了孩子们的纵情,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啊。不用老师再多说,每个孩子都全情投入到了果盘的创意中。

  我好奇地走到各个小组,看着他们稚嫩的小手摆弄着切好的香蕉、火龙果、苹果,还有那剥掉皮的橘子瓣、葡萄粒,也蛮期待他们的成果呢。

  二十几分钟过去,各小组作品陆续“问世”了,先看看孩子们起的名字吧:万紫千红、接天莲叶无穷碧、横行无忌、家和万事兴,再听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诠释,我的惊叹便油然而生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便不会想到这些成品的果盘是出自于四年级的孩子之手的。

  即便他们活动的过程显得无序了些,嘈杂了些,即便展示过后有的孩子不自主地吃起了那早已切好的水果,你却没有了丝毫的责怪之心,因为这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课堂,也是真正受孩子们欢迎的课堂。这课堂的诱惑绝不是他们等候一天没吃的水果,而是他们在创意果盘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分享,评价的喜和乐,这短短的四十分钟必定充实了他们一天的学习生活。

  想必多年后,他们童年的生活中也将留有这一抹创意的色彩。

  我想一个综合实践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选取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活动,这个老师就是负责任的,就是爱孩子的。这样的课堂也必定是美丽的。

  既然如此,老师们,我们又何必吝惜那创意呢?

【小学听课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听课随笔07-05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听课随笔04-13

听课感言随笔12-10

语文听课随笔04-05

《情绪的管理》听课随笔12-15

随机听课有感教育随笔10-25

听课随笔高一作文02-17

听课教育随笔:“爱”的教育03-02

小学随笔化作文听课心得体会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