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眺望远方随笔

时间:2023-04-01 11:19:49 随笔 我要投稿

眺望远方随笔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眺望远方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眺望远方随笔

眺望远方随笔1

  “马上就要到十八岁成人礼了,好好准备一下,过了你们就是大人了。”午后,班主任淡淡地说道,声音很轻,却在教室里弥漫开来,在我心里泛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无数次想象过长大后的生活,羡慕大人们在宴会上能够谈笑自若,遇到困难时那么处变不惊;羡慕大人们能摆脱父母框框条条的束缚获得自由,能为这个社会真真切切地贡献一分力量;羡慕大人们能强大而坚韧地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多少次在本子上x怀期待地写下:快快长大。而当这一天真正要来临的时候,为何随之而来的不是美梦成真的欣喜若狂,心里反而空落落的,伸出手,却什么都抓不住,难道是对未知的恐惧和茫然?

  成人礼仿佛是一个阶段的终点,它结束了我的少年时光,我等了那么久,我兴高采烈地冲向它,却突然在它的大门前开始犹豫徘徊,开始有隐隐的担忧,开始止步不前。

  我看到熙熙攘攘的'地铁,行色匆忙的人们上了又下;我听到西装革履的人用千篇一律的语调打着电话,声音沧桑而冰冷;我看到男人们步履匆忙,我听到女人们闪着金属光泽的高跟鞋在高大的写字楼里寂寞的回响;我感觉到质朴的人情正在变得淡薄,年少时的单纯和温暖一点点被遗忘,内心的白纸画x了复杂而隐秘的线条;机场的书店里到处都是关于成功学的书,有的人为了成功选择了投机取巧,走到哪里都能听到金钱碰撞的叮当作响。

  我害怕日子会变得很忙很忙;害怕人情会变得冷漠;害怕生活节奏变得太快,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和自己说说话;害怕自己变得功利无比;害怕恬然在心中溜走得义无反顾,只剩下浮华在招摇;更害怕自己会在利益的诱惑下,掩埋掉心底最纯真温暖的小孩,忘掉一开始真正想去的地方,还浑然不知。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群少年坐在海边的堤坝上,踢着蔚蓝色的海浪,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意气风发的少年们目光灼灼地谈论着未来,谈论着梦想,他们抬起头,眺望远方,面庞稚嫩,语调自信而坚定。他们知道前路漫长,但他们不畏世事艰难。他们年轻,他们有青春,有热血,他们勇敢,他们坚持,就算今后走入无数个不知所措的境地,也不会忘了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时刻,彼此依靠在彼此的肩膀上,用大大的口气,说出最真的梦,因为那是最初的,也是最温暖的地方。

  我们也一样。

  十八岁,我看着自己褪去稚嫩的外衣,我看着自己日渐丰x的羽翼。十八岁,我对未来疑窦丛生,前程似锦还是荆棘遍地,无从知晓,也不再重要。我只感受到现在怦怦跳动着的心脏,安静的教室里我闭上眼能听见它清楚的回响,那些在胸腔里快要滿溢而出的是什么?那些在眼皮上热辣辣的是什么?那些在身体里不断翻腾着的是什么?它们那么滚烫。人生好漫长,我要带着它们,一起去远方。

  站在远方,x怀激情和梦想,眺望更远的前方。就像一条射线,无限延伸,不停奔跑,去迎接初生的朝阳。

眺望远方随笔2

  在摇摇晃晃的世界中勉力摆正自己的位置,余秀华用诗歌大声向世人呐喊出心底最真实的想法。只可惜,在这个铅华浮饰的时代,她还得靠“脑瘫诗人”的标签来使自己的作品得到关注。

  在饿死诗人却有“梨花体”漫飞的当下,我真希望能出现更多文学的守望者,改变功利的现状,引领文学奔向远方。

  然而,冷观现实社会,着实令人无奈:文艺创作上普遍存在“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造成了文学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尴尬状况。有一阵子文坛也盛行复古之风,从戏说到穿越,乍一看也颇有百花齐放的气势,实际上却只是些“伪守望者”披着恢复优秀传统的外衣,不假思索地横冲直撞罢了!。

  在当下的中国,真正有思想有品格有独立意识有道义承担的作家,却如吉光片羽,难得一见,此种状态下,中国文学一步一步坠入功利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对守望者的尊重与支持还不到位,有时甚至让他们产生了“自己已经被边缘化甚至被抛弃了”的错觉:当投机者削尖脑袋沽名钓誉荣登作家富豪榜时,著名作家史铁生却身患尿毒症无钱看病,迟迟得不到相关的救助;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曾被一些人认为“很平常”,“没什么特别的”,差点被打入冷宫。著名作家尚且如此,那些默默无闻长期坚守真诚写作的人的命运就更可想而知了,这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而在另一方面,最根本的还是守望者的初心受现代化浪潮快节奏生活的影响逐渐失落,于是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日渐消退,变得有哗众取宠之心而无脚踏实地之意。诺奖得主莫言,获奖后忙于在名利场中行走,题词、演讲、签售……逐渐迷失自我,一年中连一本书都没空读,更别提潜心写作了;“青春教主”郭敬明从喜欢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作家,摇身一变成为灯红酒绿中忙碌的商人,除了变着法儿炫富,写作上几乎难有新的突破。

  有人调侃:“文学已死,无人守望;诗在途,路在何方?”的确,若再这样迷失下去,文学还有什么远方可言?

  真正的守望者,专注于学问,潜心于研究,宁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功名与利禄”,不求闻达于世,甘心于静默之处沉潜。于是,王维在“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孤苦中悟出了一朵芙蓉“纷纷开而落”的如意喜乐;于是,华兹华斯挥别浮华喧嚣的城市生活,愿作漂流在天空中的一朵白云,与金色的水仙作伴,体验“凝眼看花又看花,同花共舞天上曲”的生命真谛。他们与世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又能深入观察生活,筑建着自己的精神王国,渴望灵魂抵达那远方。

  而我们作为世人,能做的就是对守望者,保持敬重,而不是一哄而上,用采访报道等俗务过度消费他们,在此基础之上再去理解其思想内核。同时,我们也要对社会生活多一分关注,多一些“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识,努力向守望者看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子那坚定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是啊!我们正走向我们自己选择的远方。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守护自己的心灵园地,不倦地眺望远方,学着成为一个优秀的守望者,引领文学奔向远方!

【眺望远方随笔】相关文章:

眺望远方的随笔12-09

远方的远方散文随笔02-27

走向远方随笔05-30

远方的随笔散文02-23

远方随笔散文02-24

远方的路随笔07-22

写远方随笔散文05-28

我在远方随笔散文02-27

想念远方的你随笔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