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小学教学管理随笔

时间:2023-05-18 15:51:02 随笔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管理随笔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学管理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学管理随笔

小学教学管理随笔1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分组式教学势在必行,但怎么分组是个技术活。

  许多专家、教师倡议的是平衡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种分组方法比较深入人心,从理论层面上讲是科学合理的。

  但是,鲜有人知道它的执行难度和局限性。首先,就是各组之间的管理组织困难。老师想要长期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得不首先培养一批有毅力、处事公义的组长帮助组织教学并及时统计各组间竞争结果的数据,这个过程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实在太大了,没有多少老师会坚持下去。试联想在党纪国法高压限制下仍然层出不穷的贪官污吏事件,官员们可大都是社会精英啊,他们尚且如此不值得人民信任,何况身处社会底层的百姓的儿女们,有多少敢让老师放心交托任务呢?

  第二,组内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提升。那些学习成绩处于中下层的学生,根本就不是什么学不会需要帮助的类型。他们往往智力更好、反应更机敏,就是“两天打鱼三天筛网”,惰性特别强,单调枯燥的学习任务他们能逃避就逃避。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得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感染力才能带得动他们啊!

  第三,坏习惯强大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负面影响力。在老师布置任务时,积极参与的往往是那些性格温和习惯良好的学生,他们几乎包揽了绝大部分的小组合作任务,其余的组员们也不全是不愿意干,而是时间利用效率极低,半天也弄不出个像样的小小成果,太耽误事儿了。久而久之,他们干脆就退居二线,做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他们对学习以外的信息量倒是极其丰富,聊个八卦、传播点同学间的小秘密那是讲的眉飞色舞,不一会儿就把组内的“军心”给动摇了。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将班级分成了八个平衡小组之后,很快又确定了分层小组。我根据学生成绩将他们分成A,B,C三大层,每层两个小组。每一次布置任务时,我是分三个层次要求的。每一次统计把关的结果时,我很容易就能找出来各层里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名单,对他们及时进行督促或者批评。在平衡小组里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懈怠型学生就不那么容易蒙混过关了。那些曾经想破罐破摔的学生也不得不动起来。我给他们布置的任务不多,只要他们肯干一定会完成。如果他们不懂,那就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平衡小组里成绩好的学生求问。注意,这可是他们自己主动求知的过程,比起被动接受辅导或帮助来说,效果绝对不一样。这种分组教学法我已经坚持了两年,班级成绩的确在节节攀升,而且这种分组法也更有利于班级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所以,根据我们学校生源质量差异太大的学情,我坚持“分层小组”为主,“平衡小组”为辅的分组教学法。

小学教学管理随笔2

  “知道了”≠“做到了”

  昨天刚重温过课堂常规,还读过“铃声响,快速进课堂,安静坐端正……”今天进教室的情况应该好些吧。

  “叮铃铃……”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的一角,静静观察孩子们进教室的情况。他们边说边笑着来了,边追边打着来了,边蹦边跳着来了……好一阵叽叽喳喳、闹闹闹嚷嚷才到座位上。这还不能闲着,还得前后左右说笑一阵。

  我不动声色地走到讲台正中,按于永正老师给初上讲台的女儿的建议,微笑地望着孩子们,教室里安静了些。我又表扬了几个坐姿端正的,教室里总算安静下来。孩子们进校快一年了,像这样的“微笑戏”、“表扬戏”天天都在上演,他们安静地进教室没成为习惯,依赖于我的微笑、表扬,甚至批评才安静下来倒成了习惯。

  每次强调“铃声响,快速进课堂,安静坐端正……”然后问孩子们:“知道了吗?”

  “知道了!”声音洪亮。

  “记住了吗?”

  “记住了!”语气坚定。

  第二天,依然依赖于我的微笑、表扬,甚至点名批评。

  看来,“知道了”≠“做到了”。

  也不知怎么的,我就想到了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亲情散文《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这位慈爱的母亲这样深情而理智地写道: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面对我的学生,打是万万不能的,但训练总可以吧。于是,我平静地说:“同学们,我发现你们还不会进教室,我们需要训练一下,争取训练一遍就学会。明天不会,明天继续练;后天还不会,再练……直到你们会进教室为止。”

  按照我的手势,孩子们静静地有序地站到教室外的走道上,然后静静地回到到座位上,整个过程只用了近两分钟。

  这回,一个个目光炯炯背挺直。我再次送给孩子们一个微笑,开始了本次课的教学 。这节课效果出奇地好,孩子们精力集中,气氛活跃。

  有序地进教室,安静地坐端正,本身就为上好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是精彩课堂的前奏。看来,仅仅停留在让孩子们“知道”是不够的,必须训练“做到”。

小学教学管理随笔3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都有极大的作用。

  从走上教师岗位到现在已经8年了,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我一直都不敢迈出这一步,不敢尝试小组合作的这种教学模式,总觉得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我们的学生,今年我校引进维外集团的专家给我们英语老师上了小组合作的四节课,这四节课教会我们从如何给学生分组到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教学。经过专家的手把手的教,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很好,于是我在我所任教的班里也用此种教学模式,虽然与专家的有些出入,但我觉得也能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我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协同共事的团体

  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一般由4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搭配,依据学生成绩、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每个小组都是由组长、组员(2、3、4号)等,根据学生的成绩,我和同学们一起把学生分成1号(组长)、2、3、4号(组员)。然后又他们自己组成。组长的成绩最好,以此类推4号组员成绩最差,因此1和4同座,2和3同座。

  二、恰当利用竞争机制。

  “竞争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成绩的手段之一,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章志光语)因此,将竞争机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更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单词接龙比赛、口语朗读比赛、问题抢答比赛、对话表演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评选出最佳小组,排出小组名次。由于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面更广,竞争更激烈,获胜人数也更多,后进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这种竞赛很能在小组间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荣誉而努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有利于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另外,还可以利用分阶段考核法,具体操作是制定一张考核表,从作业、听写、背书、课堂检测、考试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学习效果,就每一次考核内容制定一个具体的考核标准。例如作业方面,如果小组全体成员作业都得到a,则由专门负责考核表的学生在考核成绩一栏里打上一颗五角星。再如考试方面,如果小组成员考试成绩与上次相比均有进步,或小组均分在80分以上,即可得到一颗五角星。一个月评比一次,星多者为优胜组,并给予一定奖励。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3)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的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4)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比如,在单词教学中,第一步:组内合作学习,我让学生按:看单词→读准音→认词性→正确书写的步骤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并提出比赛要求:哪组的所有组员能完成所有任务。学生就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有序地进行。一般地,学生先完成“看单词→读准音”两个任务,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小组是边读边练,再齐拼几遍,然后由小组长当考官,组员一一过关,不过关的全组一起帮助。每个小组的做法不一。在组员对单词音过关后,组内就开始进行单词形的学习,一般有两种形式:

  A、小组长一一点单词,组员举手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B、组长将生单词一一分给组员,组内交流,其他同学若有不同意见可举手发言。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将10个单词中70%

小学教学管理随笔4

  当前的课堂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多老师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分合作学习小组。课改初,我把全班65个人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分后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的上了一节语文课,我觉得效果真的不错,课堂上人人都积极参与,课堂容量大、效率高。以后的两周内,上课的老师们也都感觉这样的课堂真的很好。但几周后,我和老师们发现,一些学生开始利用课堂机会,说废话、闲话,包括自习课,也要说,课堂看起来显得“乱”。有几天,我曾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后来,在一本书上,我读到这样的一句话:“乱是初期阶段必然遭遇的过程,要引导课堂从乱到活,这样的.过程需要治理和引导。”我就考虑着如何治理和引导学生的“乱”。但一直没有想出一个妥当的办法。有一次,教务处主任检查自习的时候,给我谈了一些关于小组管理的具体办法,我按主任的指导去做,课堂真的开始由乱到活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的8个学习小组,按照学习总成绩和各个学科的成绩,好中差搭配,进行了调整,每组指定一名学习好的学生当组长,组长不仅负责组织本组学生的学习,还负责组员的纪律、卫生,负责全面监督、管理和考评组员,每周给组员一个综合评价,评价按2、4、6、8分分成四个等级。8分的评4个,6分的评2个,4分的评1个,2分的评1个。班委负责考评组长,每周给组长一个综合评价,评价方法与组长评价组员一样。组长有资格参评优秀班干。在小组内,各个学科有特长的学生,当这一科的科长,科长负责这一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做法把学生引向了正常的,健康的发展之路。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怎样做更科学,怎样做效果会更好?我会继续在实践中探讨下去,直到做好。我也渴望学习老师们的做法,学习老师们的经验。

【小学教学管理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管理随笔4篇05-18

关于教学管理《知道了不等于做到了》小学随笔03-07

幼儿园教师教学管理者随笔08-06

小学随笔04-01

小学的随笔01-14

小学的随笔05-14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思考论文03-12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论文03-12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