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爱的教育随笔

时间:2023-08-18 17:39:25 随笔 我要投稿

爱的教育随笔【精选】

爱的教育随笔1

  作为幼儿园教师,对于那些聪明、漂亮、能干的孩子当然是喜欢的。尤其对那些听话、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更是当作掌上明珠。爱这些孩子是应该的,爱护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但是,对孩子的爱如果存在偏见,教师只亲近优等生,而对其他的孩子很冷淡,这实际上就是不能平等地对待自己的教育对象,会使受冷遇的孩子产生自卑感。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可能。然而,每个班级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几个孩子,来考验我们的“爱心”。

爱的'教育随笔【精选】

  如我班的亮鑫刚来幼儿园时,因为没有过入园的经历,加上一些生理的因素,整整一个月,他每天来园都要哭,每次哭了就吐,常常不是吐在地上,而是吐在我的身上;有些孩子在某些家长的影响下,也开始叫他傻瓜,拒绝和他同座、和他玩。说实话,当时,我真的想把他退回去。但转念一想,聪明漂亮的孩子,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他虽说有点特殊,但同样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于是,我告诉搭档:上帝已经亏待了他,我们就不应该再嫌弃他。我还告诉班上的小朋友,亮鑫是老师的孩子,老师喜欢他就像喜欢你们一样。

  从此,孩子们开始接纳他。到现在,尽管,他依然不认识字,依然不会做计算,但班级里已经没有人觉得亮鑫有什么地方跟别人不一样。孩子们还经常问我,老师,亮鑫真的是你儿子吗?

爱的教育随笔2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笔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笔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笔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笔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做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

  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远离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爱的教育随笔3

  爱是纯洁美好的,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你的心底。它需要你我去发现,去挖掘。打开你心底的那扇门,爱就会从里面走出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童谣里唱出了伟大的母爱。是啊!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怀胎十月的妈妈辛苦的生下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看着她从第一次的抬头、翻身、走路,第一声喊妈妈。直到有一天,来到幼儿园,当妈妈把在百般呵护下长大的宝贝交到我们的手里,从此,宝贝的生命中又多了一个像妈妈一样的人——老师。

  老师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我们要教会孩子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被爱”,懂得什么是“舍”,什么是“得”。在幼儿园里,我们要接过妈妈手中的接力棒,把幼儿园变成孩子的新家,像妈妈一样去爱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告别最亲爱的.妈妈,排着整齐的队伍,扶着楼梯走上楼,嘴里不停地说着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小儿歌,妈妈们都放心的离开了。就在我刚走到台阶上时一个孩子在我的身后拉着我的衣襟喊着:“妈妈”!我兴奋极了,把孩子高高举起“再叫一声”,“妈妈”…。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仿佛回到了女儿第一次叫我妈妈的时候,心里充满了甜蜜和幸福。我真想有一个像哆啦a梦的口袋,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装在里面,当我的孩子们需要时,一个接一个的掏出来给他们,就像园歌里唱的那样“我是一颗嫩芽,享受雨露浇灌。我是一朵小花,长在阳光下。”我们就是雨露,就是阳光,我们要用心地去呵护这些含苞待放的花朵。

  孩子就像是一幅作品,要看这幅作品是否完美,就要看作者是否合格。我不仅是妈妈还是老师,所以我们应和孩子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用美好的教育塑造幼儿的美丽人生。

  每个人都拥有爱与被爱的权利,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特别是我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用爱照亮自己,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爱的教育随笔4

  洋洋聪明好学,很可爱。唯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他老攻击别的小朋友。

  一次户外活动,我组织孩子们坐在地上做游戏,他们兴致很高,洋洋也一样,高兴得又跳又叫。这时,只听卫卫“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问及原因才知是他身边的洋洋掐了他一下,红肿的伤口告诉我,洋洋掐得很用力。我非常生气,把洋洋叫到身边大声地问:“你为什么又打小朋友,你看看都肿一大块了。”洋洋瞪着大眼睛,迷惑地看着我,也许被我的态度吓坏了,他也大哭起来。

  吃完午饭,快要休息了,我见洋洋的情绪还很低落,就把他抱过来,摸着他可爱的小手说:“洋洋很懂事,老师很喜欢洋洋,但打人的洋洋老师可不喜欢。”洋洋眨巴着那双乌黑纯真的大眼睛告诉我:“可是,老师,我高兴,我喜欢他。”我惊讶了,哪里有喜欢别人就掐别人的。“妈妈喜欢我,经常掐我。”洋洋继续嘀咕着。我陷入沉思。下午接孩子的时候,我特意与洋洋的妈妈进行了交流。他妈妈告诉我,洋洋和她的关系就像好朋友,她经常和洋洋打打闹闹,高兴的时候喜欢轻轻地掐掐洋洋可爱的小脸蛋,拍拍洋洋的小手等。原来如此,我终于明白了洋洋攻击行为背后的动机。原来他掐小朋友只是高兴,只是为了表示对伙伴的友好,是对他妈妈向他表示喜爱行为的模仿。

  孩子是单纯的,孩子又是一个谜。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揭开幼儿行为背后的面纱需要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多一点耐心,多一分等待,多一些思考,给每个幼儿“说出自己秘密”的机会。我懊悔自己当时的冲动,以至没有及时捕捉到导致洋洋攻击行为的原因。

  这件事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处理孩子的行为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相同的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动因。

  针对洋洋的“攻击”行为,我与他的家人达成了一致,让家里配合不再掐捏孩子而是拥抱孩子,并通过讲道理的方式逐步引导洋洋知道对他人的喜欢有多种表现方式。

爱的教育随笔5

  从厕所出来,忽然看到皓皓额头上一个大包硬硬的,我第一反应就是摔倒了碰着了,着急的我就问“皓皓你头怎么了怎么一个大包,疼不疼?”皓皓说“疼”。我很着急的问“你怎么碰的,在哪碰的?”“上厕所的时候碰的”。尹老师也过老问“你在哪碰的”,皓皓指着走廊的墙说“这个墙碰的”,“你是自己碰的还是小朋友推得?”皓皓不说话,过了一会指着身边的小朋友说“是他推得我”。先别管怎么碰的了,领到教室里用护手霜给揉揉,越揉越感觉不对,怎么中间还有一个小红点,好像是让蚊子咬的。我又问皓皓“你这是不是让蚊子咬的?”皓皓说“嗯,没盖被子让蚊子咬的。”过了一会真的消了,下午问他妈妈,他妈妈说是昨晚让蚊子咬的。这就是三、四岁孩子的'话,大人怎样问孩子就怎样回答,孩子的回答是无意识的,是被大人引导出来的,本来自己知道这个包是蚊子咬的,可在成人的引导下他就这样无意识的说谎。孩子的这个举动恰恰符合他的这个年龄阶段,自己心中没有对错,大人这样问她就这样说,而且越说越玄乎,成了让小朋友推倒的,还的找一个小朋友,因为老师再问他谁把你推倒的,他就要找一个小朋友。

  并不是这个孩子不好,这个孩子很聪明,因为他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就有这样的反映。有的家长在家也是这样,晚上回家,看到孩子饭吃的很多,就问你是不是在幼儿园没好好吃饭,孩子就说是,其实事情可能是孩子今晚喜欢吃妈妈做的饭,也可能是在幼儿园活动量大了,下午放学饿了,其实中午吃的也很多。如果这句话换一种方式来问,孩子可能就会实话实说。

  还有的孩子早上不喜欢来上幼儿园,他妈妈见了老师不说别的,就会问怎么回事,怎么就是不想来。回家就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喜欢上幼儿园,老师吵你了?小朋友欺负你了?有的家长还要加上自己的推测,其实不用听孩子的回答,我们就已经知道结果,家长自己已经替孩子回答了。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作为家长有很多的担心,但是有的家长就做得很好,很信任老师,把孩子交给老师,老师不管是表扬孩子还是批评孩子,都是为了自己孩子好,孩子现在不懂但家长懂。有的家长就把这种焦虑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跟自己朋友聊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跟家人聊孩子不喜欢老师,从来不避讳孩子,就这就潜移默化的把自己的担心和焦虑传递给了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老师,越来越不喜欢幼儿园。父母和老师的关系不好的,孩子和老师的关系肯定也不会好。就像学生不喜欢教那门课的老师,那门课肯定就不好。

  既然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送到了我们手里,我们就是缘分,我们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我们会尽百分百的努力照顾您的孩子,也请您信任老师。老师不是万能的,哪怕有哪做的不周,或孩子磕下碰下,家长也要理解老师。我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相信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请家长学会了解孩子的内心,不做孩子的保姆要做孩子的父母。

爱的教育随笔6

  在两天的上海学前教育年会活动中,聆听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黄琼老师关于“上海市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报告、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胡惠闵教授关于“作为课程研究者的老师”的讲座;观摩了上海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的半日活动并参与了黄琼老师主持的一项题为“幼儿园高结构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智慧”的专题研讨活动,从专家教授到一线教师纷纷阐述了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解与诠释。而从这些报告、研讨、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的是两个字——热爱。

  一是专家教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

  作为上海市幼教教研员的黄琼老师,从二期课改开始的第一天就参与到了这次课改之中,十年的二期课改、上海的“三年行动计划”,黄老师在报告中将近年来上海幼儿的入学率、0-3岁幼儿的社区教育服务率等如数家珍;而从事教育科研的胡惠闵老师则在讲座中用一个个生动鲜明的案例阐述着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在这些数据和案例背后,我看到了这些从事教育的专家教授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尽管她们没有像老师那样在一线直接面对孩子,但是正是她们用自己对教育的热爱来换取了这一组组数据和一个个案例,从而思考和引领着更多的人进行着更多的教育探索。

  二是一线教师对于孩子的热爱。

  22号下午进行的专题研讨活动中,五位来自不同幼儿园的老师阐述了各自对于幼儿园高结构活动(集体活动)的认识和尝试。在这些更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案例中,我听到了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一位老师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树真好》这篇大班散文诗,从中班那一年的冬天就开始引导孩子们观察树、感受树,从而“一年磨一课”,让孩子们由衷地感受到了“树——真好”的情感;

爱的教育随笔7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就是让所有的学生成为幸福的人—有灵魂的教育不仅有义务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人,更要将他们培育成幸福之人。”幸福是教育最核心,最终极的价值理念。然而,让学生幸福,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

  一、爱生才会育生。

  高尔基说过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孩子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就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追求老师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她们一起行为的中心动机和迫切需要。只有对小学生关爱,理解,尊重和信任,倾注真诚的爱,才能激起他们爱师的意向和情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心灵。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待,心心相印,学生一旦沐浴了真诚、圣洁的师爱,就会点燃希望之火,就会提高自尊心,增强自信力,遵纪守法,发奋成才。因为具备了爱心,在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中就有了热情和动力。师爱让我进取,师爱催我奋发,师爱教我永不懈怠,我用全部的爱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真挚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崇高拼搏的精神,使得学生们在各方面日益进步。

  二,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只有受到教师的尊重,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学生",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真正走到学生中,有时蹲着、有时坐到学生中,有时半跪着进行指导,营造一种和学生"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基础。作为教师,适时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谈谈心,多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便更好地引导、教育他们。

  三、爱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

  在师生相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就从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在什么方面积极地赏识和激励他入手。我们要容忍学生一次次地"旧病复发",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鼓励学生们一次次战胜自己,引导提醒学生们从自己"犯缺点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缺点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们都要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会明白更多的做人道理,会增强自控能力,会分清是与非,会养成好的态度与习惯。只有在爱与耐心的前提下,教育才是有效的,长久的。有一种说法:当一个人接受了小学,中学,大学等一系列的教育之后,最后留在他/她身上的才是真正的教育成果,很有道理。我们经常提赏识教育,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观念灌输就能做到的,而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赏识要有发自于内心的信任、尊重、理解、宽容、激励才能做到。所以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教师要用心爱每个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教育他们,因为他们中也许就有爱迪生,也许就有牛顿,决不因为学生一段时间落后或问题一票否决他/她的一切。以一个母亲或父亲的心情来对待每个学生,来处理每个问题,我想教育会更有效。

  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为学生的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和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笑容去赞许学生们的每一点成绩.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个用爱陪伴他们的老师,一个能给予他们启迪的好老师。只要我们把师爱奉献给学生,学生们才会有更加精彩的未来。用所有的爱去成就学生精彩幸福的人生,让我们的学生因我们而幸福吧!

爱的教育随笔8

  她,叫梦婷。是个爱做梦的女孩儿。

  她笑起来的时候,嘴角边会泛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可是这样的笑却不常见到。因为她一直很安静,有时还常常发发呆,做做自己的梦。

  有时候,我在上课,她坐着似乎在听,又似乎没有认真地听,我轻轻的唤她时,她会抬起头,用她那黑黑地深深的目光注视我,透明、清澈地目光,让我无法忍心去批评她的不专注。她没有扎辫子,留着齐肩的头发,很亮、很直,给人十分干净的`感觉。她胆子不大,不大敢大声的说话,更不大敢在集体面前大声的表演。甚至,她很少和我说话。

  每次放学,她都是最后一个走,因为爸爸总是会晚接。这个时候,教室里有时候会剩下我和她两个人,她还是很安静。我会故意和她说话,她会有点羞涩地回答我,却很少主动找话题。就这样,几天过去了,她似乎对我越来越亲近了。有时候会突然对着我说:“老师,你今天去我家吃饭吧?”“老师,我今天和爸爸妈妈去拔牙齿了!”虽然还是不多的话,每句话却让我感到甜蜜。

  有一次放学,梦婷爸爸因为有事,很晚也不来接,我们一起在传达室等,她坐在我膝上,我教她写自己的名字,她开始很担心,“老师,我不会写!”我告诉她没关系,看着我写,然后再照着我写,我把字写得很大,她也临摹得很大,笔画歪歪扭扭地很可爱,就好像是在画画儿一样。写着“婷”字的时候,她只写了后面的一半儿,“我不会写这个!”她说,原来她不会写“女”字偏旁,我努力想了个最形象的办法,教她写“女”字,她一下就学会了,很开心。然后我让她连起来写自己的名字:“周梦婷”,猜她写了什么?嘿,“周林夕婷!”看着这个名字,我不禁笑了!

爱的教育随笔9

  当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就开始接受不同的爱。有父爱、母爱、亲人的爱、老师的爱。“爱很神秘常常来无影去无踪,可能在一个小小的角落,在一件小小的事上。爱不需要轰轰烈烈,只求真心对待。爱只在于付出,不求回报!爱很简单,但需要你认真体会。”

  “是谁辛辛苦苦十月怀胎生下来你,又是谁含辛茹苦的把你养大;是谁为你操碎了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是我们最不应该忘怀的人!“母亲好似涓涓细流,父亲好似滔滔大海;母亲像一朵鲜艳的康乃馨,美丽而端庄。父亲像一杯绿茶,苦涩而甘甜。”“若父亲是太阳,母亲是月亮;那我就是一朵云朵,依靠在他们身边。若父亲是阳光,母亲是雨水;那我就是一颗小树,在他们的滋润下不断成长。”

  我小时候,特别淘气。“不是把电线插头弄坏了,就是把邻居家的花盆踢倒了;还有一次把爷爷的眼镜打碎了。”由于爷爷奶奶特别疼我,爸爸有没有办法,所以说服教育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妈妈身上。而妈妈的教育方式

  更加特别,“她不是一遍遍的劝说,而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交流、教导,一步步引进我。而我被妈妈的细心教导打动,认知了自己的错误;从那时候开始我不在调皮捣蛋了。”或许你会认为妈妈对你只有念叨,但你却忽略了妈妈的爱就在这念叨之中。

  爱像一杯绿茶,苦涩而甘甜。你往往只尝了苦涩却为发现这甘甜;其实甘甜就藏在你身后,得你自己去体会……

爱的教育随笔10

  他叫李子铭,我刚带他的第一天,子铭几乎不说话,只有想要什么时,就用手指,他的意思多半靠我猜。进餐时间我不喂他就不吃。午睡时,我不拍他就不睡,而且还会想笑就要大声笑,想哼歌就哼。还经常尿床大哭,我怎么哄他都没用,就这样,子铭成了我最关注的对象。

  一次市儿保所例行体检,在进行测量身高体重的仪器面前子铭不知为何很怕,任我费尽口舌,他也绝不往前跨一步,大声哭着喊着,就是不肯站到仪器上。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抱上秤勉强过关。这以后他经常拒绝参加活动,连一些简单的动作都不愿做,我们只好由着他站在一旁。

  我和她的妈妈沟通过,家长说在家也是这样,拿他没辙,让闹个够,自己就停下来了。有时,我们受不了就干脆打一顿。原来,子铭的智力与同龄孩子有着一定的距离。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是很强,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做的是对是错。有一天,户外活动是多变的绳子游戏。我发现子铭很羡慕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快乐地蹦蹦跳跳、爬爬钻钻。我想请他参与,可想到他每次胡闹的情境不免又有些犹豫。我又观察了他一会儿,他的眼神似乎在说:“老师我想玩儿,老师我要玩儿!”于是,我坚定的走过去拉着子铭的手,蹲下身把他搂在怀里低声说:秦老师特想和子铭一起玩儿,咱俩比一比看谁先到终点好不好?”子铭十分开心地跟着我走到起点。用他那不协调的动作努力尝试着、爬着、双脚跳着……。看到这个场景,我们在场的老师十分震惊,就连孩子们也为子铭加油助威。以前,我认为子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事都不会做,却从未想过子铭也有自己的愿望。看着子铭脸上绽放着从来没有过的笑容,让我真切的体会到“特别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只是表达方式比较不同”。此后,我对他仔细地观察,从他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因势利导,用爱走进他、了解他、读懂他、帮助他。

  一是关心亲近。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特殊的孩子常常会考验我们的爱心。幼儿教师的责任感鞭策着我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因此我们要将一份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健康成长!我对子铭很特殊:早上来园总要抱上一阵子,搂搂他;亲亲他;和他说说话;进餐时陪在他身边;午睡时坐在他床边直到他睡着;还请爱说爱玩的几个孩子陪他玩。现在,子铭虽然还不是主动跟同伴玩,但是看得出他有这方面的愿望,因为,他能叫小朋友的名字了。

  二是耐心等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教育子铭时,我并不急着一下子改掉他的不良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早上来园时,我会和他主动聊天,引导他和我多说话,建立起他对我的'信任和亲近感。

  三是家园配合。共同培养教育,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在一段时间的交往接触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子铭缺乏亲人的关爱。他父母忙于生意,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于是,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孩子也有自己的情感,要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亲近,玩一些亲子类游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增进与孩子的情感。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他心里最清楚。

  功夫不负苦心人,现在子铭每天来园都会主动与老师问好,下午离园时会拉着我的手亲吻我的脸,“啵”一下说,“秦老师拜拜”。

  子铭的变化告诉我对于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关爱,而不是特别的约束。“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不能成为教育”,这是教育工作的至理。用爱心走进孩子世界,听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只有真正了解、理解和尊重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爱的教育随笔11

  “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它所爱的地方。”这是英国的一句谚语,看到这个,我想到的只有“爱”这个字,爱是什么?我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小时候,大人们总是在我面前提起爱,我问他们:“爱是什么?”他们摸摸我的头说:“长大你就知道了。”现在我长大了,却还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答案。

  爱是什么?在《再塑生命》中,海伦凯勒也曾这样问。她的老师告诉她,爱在心中。“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爱是时而无形时而有形的动心,它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爱是摸不着,看不到的东西,没有它,我们便不想再生活下去。它给我们幸福,快乐,笑容,勇气,坚强这些美丽的东西。爱,是这个世界最美丽的东西,没有任何言辞能够描述它,没有任何语言能够翻译它,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它的含义,它就是我们的生命源泉。

  《爱的.教育》让我深深感受到爱的存在,安利柯和他的小伙伴之间美丽的友谊,师生之爱,亲情之爱,祖国之爱,这些充满了人间温情的故事催人泪下,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着一颗美丽的心灵,他们的正义之心鞭策着我的心灵,他们的善良触动我的心弦,他们的恒心和毅力促使我变得更坚定,他们的天真让我看到了世界的美丽。

  对世界而言,善良,正义,勇敢正是现在的人们所缺少的,也正是这个世界需要的。善良编织爱,正义升华爱,勇敢创造爱。只有爱才能使世界美丽,只有爱才能改变人性,只有爱才能维持生命。在洒满爱的世界,每个人都是幸福的,而我们需要那样的世界,用我们的双手创造这样的世界,让贫苦的人们拥有幸福,让流浪的小孩拥有幸福,让孤单的老人拥有幸福,让世界不再有黑暗,不再有饥饿,不再有欺凌,不再有孤单,不再有压迫,只有爱。我们可以做到,让心回到最初,“人之初,性本善”回到最初的善良之际,并维持,那么世界便不再有邪恶。

  原点是最初的美好,善良能够创造爱。爱是最美丽的东西,我们需要它。我相信,善良无处不在,我相信,爱无处不在。爱是什么?我解答不出来,但我知道,就连时间也无法带走它,它是一个永远都在脉动的生命,它让我们感受美好,谁都离不开它。

  《爱的教育》,教育我们应持有善良之心,为他人,为自己创造爱。 《爱的教育》,让我体会了最美的事物——爱,带我畅游爱的世界。 《爱的教育》好像隐约在告诉我:爱在不远处,别停下前进的步伐。 爱在心中,用心体会,便能找到它。 我想说:“就让我们都回到最初吧,拿回属于自己的善良,创造更多爱,让爱布满世界。”

爱的教育随笔12

  开学以来,我一直为孩子们不断地状告煜博侵犯他们而苦恼。我也很着急,成天苦口婆心地教育着煜博。是非观念的灌输,是我常常采用的方法,可是不奏效。“怎么又打人了?看来你得暂停一次游戏了。”冷处理的办法也用上了,依然无效。“要是别人打你,你会很疼是吧?那么你打别人,别人也会很疼的!”希望通过移情和换位来达到教育他的目的,但还是一点效果也没有。告状声依然没有减少的迹象。

  于是我尝试和煜博的家长沟通和了解,他们都说煜博很厉害,常常把带他的外公外婆弄得伤痕累累,外公外婆也无奈地说:“麻烦老师帮我们管严点儿,我们拿他没办法。”球被踢回来了。

  虽然煜博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制造着“战争”的硝烟,但我对他的关爱却丝毫没有减少,并坚持一直观察着他,试图能找到一把打开问题之门的'金钥匙。直到有一天早上我来到活动室,忙碌中感觉身后不断有小拳头捶打着我,隐隐有些疼。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煜博和几个孩子一边用小拳头捶打着我,一边开心地笑着,还高兴地喊着“打你,打你”……那神情分明透着一种喜爱。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长期以来困扰着我的难题,原来打我就是喜欢我的极致!我乘势和他们展开了对话:“你们为什么要打我呀?是喜欢我吗?”“就是喜欢你,喜欢你!”他们咯咯咯她笑得更欢了,却依然没有停下“擂人”的小拳头,反而“擂”得更密集了。我夸张地装作很疼的样子弯下腰,蹲下身:“好痛呀!你们把我打疼了,如果喜欢我,也可以抱抱我、亲亲我呀!”于是,他们停下了“擂人”的小拳头,开始抱我,亲我,给我轻柔地按摩,还吃吃地笑着。原来这是孩子们爱的表达方式错位。于是,我随机开展了一次“我喜欢你”的社会交往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教孩子们学会正确的爱的表达方式,明白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是别人喜欢和所能接受的,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是会让别人反感和误解的,从而学习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活动以后,结合我的跟踪观察和及时提醒,慢慢地煜博的“侵略”行为变少了,看得出来,他在尝试调整自己爱的表达方式,朋友也多了起来。

  从这件事我体会到,对于年幼孩子的一些看似不适宜的行为,我们要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视角来悉心观察、分析和体会,其实孩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只是缺少一些技能和经验而已。

爱的教育随笔13

  《爱的教育》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的日记,但他写出了人间最朴实,最平常,最感人的真情,让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有安利柯的许多同学,有助人为乐的卡隆,有学习优秀的代洛西,无赖的弗兰谛,可怜的贝谛……其中,我归喜欢的是助人为乐、保护弱者的卡隆,因为卡隆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我们要学习卡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保护弱者的精神。生活中,有许多人十分可怜无助,像有困难的同学,为了孩子乞讨的母亲,他们是多么地痛苦,我以后要多多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就给人一句安慰,一块钱,别人也会万分感激你。我不由地想起文圣孔子的一句名言:爱人者人人爱之,敬人者人人敬之。这句话是多么地有道理啊!我还喜欢卡隆的行为,我对他十分敬佩。书中有一段关于卡隆的故事:弗兰谛欺侮克洛西,笑话他的母亲驼背,克洛西忍无可忍,飞起墨水瓶砸向弗兰谛,没想到打中了老师。老师生气地问谁干的,卡隆竟然站起来为克洛西顶错。多么高尚的行为!一般我们犯错,都是不肯承认。而他舍己为人,为克洛西顶错,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所以我喜欢卡隆。

  从这本《爱的教育》中,我悟到了真爱,让我感受到人们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多奉献一点爱吧!让更多无助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我要抱有一颗爱心,对痛苦无助的'人多一点关心,对他人多一点诚心。这是我读《爱的教育》最大的体会。

  从前,我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我没有好好的阅读它,总是随便翻几页就过去了,现在放暑假了,我正好趁这机会好好地读一次了。

  《爱的教育》这本书它是有非常非常多的小故事组成的,故事中所展现许多美德,给我们树立起朴素而又正确的是非标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它说的是:小主人翁——安利柯,在街上散步的时候,遇见了一个非常瘦弱、脸色苍白、还抱着一个小孩子的女乞丐向安利柯讨钱。他什么也没给这个女乞丐,只是看着她就摆摆手走开了,其实安利柯身上装着许多钱的,他只是不想把钱给那个女乞丐。

  其实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安利柯的行为,是安利柯妈妈说的话。她是这样说的:“你不该这样。一个真正不幸的人伸手乞求时,我们不该视而不见、假装不知啊,尤其是为了吃奶的小孩儿而乞求的母亲,那怀中的小孩说不定正饿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位母亲该是怎样的难过呀!假如你母亲——我,不得已要对你说‘安利柯啊,今天不能再给你食物了’,你想,那时的我,心里会是怎样的难过的呢?”

  看了他母亲说的话,我想起了以前,曾经站在我面前的、那些要求我帮助的那些穷人,家里也说不定一样有正饿着的老人和小孩正需要我的帮助,如果当时我可以给他们一些钱,或者就一个硬币,他们一定会感激万分,可是我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因为我当时认为他们这一些又脏又臭的乞丐根本不需要我们大家的同情。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我的脸不由的红了……

爱的教育随笔14

  爱的教育是我们当今教师非常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意大利作家埃德蒙多所提倡的,爱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它要求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要想达到此目的,只有根据学情即学生以及教学环境和教育理论,分别采用各种方式,有的放矢的进行爱的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积极运用爱的教育,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时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这是吴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当然吴老师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吴老师都把学生放在首位,时时刻刻都想好了学生。她有着幼儿教师特有的亲和力,微笑自始至终挂在脸上,她也有着如孩子般天真的神情,讲起孩子的可爱,她会兴奋的起身模仿;讲起工作中的小插曲,她会仰头大笑。

  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办公室里,我们经常会说起哪个孩子的调皮,哪个孩子的聪明,有的.老师模仿起班上的孩子,那一举手,一投足,像极了。没有对孩子的了解和爱,又岂能做到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

  路漫漫秋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一条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注定要和孩子们打一辈子的交道,我们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喜乐哀怒,细心呵护,让他们在我们的教导下茁壮成长。

爱的教育随笔15

  下午,全校师生集中在操场上,我们正专心致志地听着彭成老师的感恩教育报告会——“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感人的拥抱,感人的话语,那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

  14年了,我从未对父母说过一次感恩的话,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不应该。记得在我十岁的时候,我感冒了,爸爸带我去买了药,又买了糖,怕我苦着了。但是我怕吃药,我就悄悄地扔了。第一次爸爸没有发现,但是第二次的时候,爸爸知道了。后来,爸爸就看着我吃药。我实在是吃不了药,我把要放进嘴里,一颗药要喝上一大杯水才咽下去。还剩几粒的时候,我把本来吃进去的药吐了出来。爸爸就安慰我,不停地教我如何吃药。但是那时我特别难过,就朝着爸爸大吼大叫,就是不肯吃药了。爸爸让我把糖吃了,也再没有逼我吃药,但看得出来他伤透了心。现在回想起来,我忍不住责备自己,为什么要那么伤害爸爸呢!他是为了我好啊,为了我健康啊!可我竟然伤害了爸爸,我太不应该了。爸爸,你能原谅我吗?

  感恩要真诚,不是随口瞎说几句,要付出实际行动,我们不能停留在一时的感动上,也不能停留在一时的.冲动上,我们要改变自己。嘴上说的再动听,也不如一次实际行动来的好。

  学会感恩,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我们一起努力吧!

【爱的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爱的教育随笔08-12

爱的教育随笔08-18

教育随笔:特殊爱05-15

教育随笔:爱感化05-16

教育随笔:特别爱05-15

爱的教育读书随笔05-17

教育随笔:与爱同行08-05

爱的教育随笔(热门)08-18

爱的教育随笔精选15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