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育的随笔

时间:2023-08-21 07:51:15 随笔 我要投稿

教育的随笔实用(1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随笔实用(14篇)

  教育的随笔 篇1

  九月二日是我们幼儿园新生入园的第一天,尽管我们幼儿园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让家长带孩子们早一天熟悉环境,和老师们交流情感;增派教师到小班照顾孩子,可还是无法完全打消孩子们那家入园的焦虑情绪。

  这天我到小班帮忙,孩子们由父母陪伴相继入园,有的孩子在父母离开时用大声哭闹来表示__;有的孩子看到新玩具、玩的比较投入,父母离开时反映并不大。

  有一名叫莹莹的小姑娘在妈妈离开时,主动和妈妈说再见,并高兴的玩了一个上午。下午刚起床的莹莹态度却来了个大转弯,大声哭嚷着找妈妈。无论老师用什么样的玩具来吸引她,对她来说都是无济于事,上午的高兴劲已荡然无存。莹莹哭着,拉着我的手:“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我所有的好话在一个哭闹的孩子的面前是那么无力。拉着莹莹的手走到“娃娃家”。我蹲下身子:“这布娃娃像奇奇一样漂亮,我们来做游戏好吗?”对我的'话莹莹并没有反映,照样哭嚷着找妈妈,身体却靠近了我,我拉过一把小椅子坐下来,莹莹也就势坐在了我的腿上,我用手臂把哭闹得她揽了起来。渐渐的莹莹的哭嚷声小了,头靠在我的怀里,不一会儿便止住哭声。

  再之后,我走到什么地方,莹莹就跟我到什么地方……三岁的孩子刚离开家,离开父母走进幼儿园,应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物在好奇和兴奋过后总会有些不安和失落感。为了让孩子早一天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要让孩子感觉到爱与安全,给需要的孩子一个温暖的空间。

  教育的随笔 篇2

  “噢噢噢,又要出去玩喽。”每次出去户外活动,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高兴的手舞足蹈,可是鹏鹏小朋友却跟没事人似的,慢悠悠的走到队伍中来,一脸的不高兴,其实这也不是一次两次这样了,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很高兴的拉着他的小手,硬性的带他到队伍中来,并说着:“出去玩多好啊,小朋友们都喜欢。”有时他也会玩的很高兴。有一次我就问他:“鹏鹏,你又怎么了?是不是又不想出去?”他点点头,小嘴撅的能拴住个油瓶。我就问他:“你总是不愿出去户外,为什么呀?”他说:“我就是不想去。”我无奈的摇玩的游戏好吗?”他不情愿的说:“好吧。”就这样他又被我忽悠出去了,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平衡嗯能力,今天我们安排是攀爬和走平衡木游戏,鹏鹏先是来到攀爬区,抬头望望往上爬的其他小朋友,然后无趣的走开了,他转转悠悠的又来到平衡区,看着玩的热火朝天的小朋友们,脸上的表情依然,我走过去说:“鹏鹏,我们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好吗?”他的眼里闪过一丝的亮光,但是随后眼神又暗淡下来,后来有几次户外,虽然是出去了,可是鹏鹏不是发呆就是漫无目的的走着。

  鹏鹏的这种情况,我也和鹏鹏妈妈了解过,妈妈表示平时也是忙的原因,所以陪孩子游戏的时间也是很少,加上这孩子从小不爱运动,所以身体也比较弱,就是小朋友都喜欢的滑梯,也是玩几次就腻烦了。有一天午休时间,孩子们都上床了,我半卧在鹏鹏的身边,跟他说悄悄话,每当这时,他的小眼睛里总是放出期盼的光,嘴角上扬,因为这是一个很荣誉的事哦。我说:“鹏鹏,你为什么不愿出去玩啊?”“我就是不愿意”他眯着眼睛告诉我。“鹏鹏,你不愿意跟老师和小朋友做游戏吗?你总是不出去运动,身体会生病的。”鹏鹏笑了笑说:“我愿意呀,可是我不想玩玩具,都玩过很多次了。”“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你想玩什么,明天你告诉我,我们一起来玩你想玩的游戏好吗?”我轻轻的在他耳边神秘的笑笑说。他一下很兴奋的说:“是吗?我真的.可以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吗?”我用食指放在嘴边:“嘘,睡醒再说。”他很是期待的闭上了眼睛。

  又一天户外时间到了,我和鹏鹏眼神相对一视笑了笑,我说:“今天我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到活动场地,小朋友们想玩什么,可以自己选择,只要是在我们的活动去,想做什么游戏都可以。”这时所有的小朋友都高兴的跳了起来,欢呼着,异常的兴奋,鹏鹏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小朋友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有的自己玩,有的几个小朋友一组,玩的别提多高兴了,鹏鹏和几个小伙伴们玩起来丢手绢的游戏,“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旁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鹏鹏抓起小手绢飞快的跑着,像一只自由了的小鸟飞呀飞,小手绢在他的手里飘扬着,忽上忽下来回的跳着舞,好像也在把开心传递。一轮两轮。看到鹏鹏这么高兴,我也忍不住参与到他们的队伍中来,着实的过了一把孩提隐。摇头,鼓励他说:“鹏鹏你看,你一人在教室老师不放心,出去老师跟你做个好玩的游戏好吗?”他不情愿的说:“好吧。”就这样他又被我忽悠出去了,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平衡嗯能力,今天我们安排是攀爬和走平衡木游戏,鹏鹏先是来到攀爬区,抬头望望往上爬的其他小朋友,然后无趣的走开了,他转转悠悠的又来到平衡区,看着玩的热火朝天的小朋友们,脸上的表情依然,我走过去说:“鹏鹏,我们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好吗?”他的眼里闪过一丝的亮光,但是随后眼神又暗淡下来,后来有几次户外,虽然是出去了,可是鹏鹏不是发呆就是漫无目的的走着。

  鹏鹏的这种情况,我也和鹏鹏妈妈了解过,妈妈表示平时也是忙的原因,所以陪孩子游戏的时间也是很少,加上这孩子从小不爱运动,所以身体也比较弱,就是小朋友都喜欢的滑梯,也是玩几次就腻烦了。有一天午休时间,孩子们都上床了,我半卧在鹏鹏的身边,跟他说悄悄话,每当这时,他的小眼睛里总是放出期盼的光,嘴角上扬,因为这是一个很荣誉的事哦。我说:“鹏鹏,你为什么不愿出去玩啊?”“我就是不愿意”他眯着眼睛告诉我。“鹏鹏,你不愿意跟老师和小朋友做游戏吗?你总是不出去运动,身体会生病的。”鹏鹏笑了笑说:“我愿意呀,可是我不想玩玩具,都玩过很多次了。”“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你想玩什么,明天你告诉我,我们一起来玩你想玩的游戏好吗?”我轻轻的在他耳边神秘的笑笑说。他一下很兴奋的说:“是吗?我真的可以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吗?”我用食指放在嘴边:“嘘,睡醒再说。”他很是期待的闭上了眼睛。

  又一天户外时间到了,我和鹏鹏眼神相对一视笑了笑,我说:“今天我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到活动场地,小朋友们想玩什么,可以自己选择,只要是在我们的活动去,想做什么游戏都可以。”这时所有的小朋友都高兴的跳了起来,欢呼着,异常的兴奋,鹏鹏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小朋友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有的自己玩,有的几个小朋友一组,玩的别提多高兴了,鹏鹏和几个小伙伴们玩起来丢手绢的游戏,“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旁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鹏鹏抓起小手绢飞快的跑着,像一只自由了的小鸟飞呀飞,小手绢在他的手里飘扬着,忽上忽下来回的跳着舞,好像也在把开心传递。一轮两轮。看到鹏鹏这么高兴,我也忍不住参与到他们的队伍中来,着实的过了一把孩提隐。

  教育的随笔 篇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大班的小朋友们都长大了,不管在知识上,还是在生活习惯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进步。看着孩子们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老师心里是非常开心的。大班的孩子,语言发展比较成熟,平时入园或者离园都礼貌地跟老师打招呼,但是最近发现有些小朋友在礼貌和行为习惯方面的`习惯不好。

  记得有一次,是准备进餐的时间,这个时候,老师请所有的小朋友抱臂休息,进入餐前的准备时间。这个时候,陈哲宇小朋友不停地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时不时地发出声响,这个时候陶老师走过去说:“陈哲宇,现在是餐前准备时间,不允许讲话,还有就是要抱臂坐好”。说着就让陈哲宇坐好,但是这个时候陈哲宇小朋友很不情愿地把手往外摆了一下,还悄悄地跟旁边小朋友说:“看,我就是喜欢打老师。”其实孩子说这个话的时候是无心的,或者是想向大伙炫耀一下,自己还敢打老师,其实陶老师都没有觉察到什么异常。这个时候,站在旁边的我看到了,很生气。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大声地说这样对老师是不对的,孩子可能会比较抵触,而且也不能意识到自己到底是哪不对。这个时候我把陈哲宇小朋友叫到一边,问他为什么那样对老师。他好像是意识到自己不对了,低着头沉默不语。然后我对他说:“我们都是你的老师,如果下次还这样对老师,是很不礼貌的,而且老师也会很生气。其实不仅仅是对老师,对其他的人也要有礼貌,这样别人才会觉得这孩子懂礼貌,才会乐意和你一起玩。

  其实有时候孩子没有礼貌的行为是无心的或者只是觉得好玩,这个时候,要我们作为家长或者老师给小朋友一些提示,教他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平时看到熟人要打招呼,看见叔叔阿姨要有礼貌地喊叔叔阿姨,去朋友家没有别人的允许不能乱翻东西。只要在平时生活中多教,多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礼貌的!

  教育的随笔 篇4

  生活中,不管你是谁,不论你身在何处,似乎总离不开压力。虽说压力让人难受,但生活似乎少不了压力。

  8月6日,里约奥运会第一个比赛日,中国军团气步枪惜败,枪和击剑也未能如愿获得金牌,绝大多数人把夺首金的希望放在了游泳名将孙杨的身上。可是结果事与愿违,澳大利亚新星霍顿以0.13秒微弱的优势夺得400米自由泳金牌。与金牌失之交臂,赛后孙杨情绪失控,失声痛哭。

  作为世界最顶级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逢奥林匹克运动会总是集结世界各国好手来参加比赛,其竞争激烈程度和压力不言而喻。此次孙杨顶着巨大的压力参加比赛,游出了近三年最好的成绩,虽然未能夺金,但是已经尽力,无憾了。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运动员为了比赛相当努力,但是有付出不代表能夺得金牌。生活就像一条幽长且有趣的路,偶尔平坦,更要经历崎岖,而这段坎坷难行的经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却又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有的奥运选手未能尝金,但相信这样弥足珍贵的经历能够让他们不断完善自身,乃至遇到更好的自己。

  回忆自身过往经历,一路走来,也是磕磕碰碰。过去那一幕幕就像一根根刺狠狠地扎在心里,异常难受。几番反思,觉得自己还是太稚嫩,在强大的世界面前,压力很大,还需要好好地反思、脚踏实地地成长。也的确,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强大不是硬碰硬,而是柔嫩地坚持。但我相信那些过往的坎坷经历注定凋零,化为肥料助力日后的万紫千红。

  “伟大的事业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而游泳就是我的.事业,我必须承受作为一名运动员必须承受的一切。”孙杨如是说。难道不是吗?人生也像一场又一场的接力,即使生活低到尘埃里,梦想也要觉得高高的。

  当压力来了,承受会是最好的回答。

  教育的随笔 篇5

  老师是一片阳光,是乌云也挡不住的阳光。阳光是温暖的,现代社会中的孩子生活的家庭相当多的存在着不幸。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多少有点小小的阴影。这就更需要老师这一片阳光的温暖。用博大的胸襟去包容,用无私的爱去呵护,用满腔的热情去培育,即使枯萎的幼苗也能重萌新绿。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我班有一位学生名叫季晋洲,是个编外生,在他的脸上很少看到笑容,眉头紧锁着,也很少看到他与学生一起嬉戏玩耍,总显得心事重重,在他的身上显现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和落寞。这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从而激发起一连串的疑问,他怎么了,到底是什么带走了他的快乐,使他的童年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我有一种冲动,一定要揭开这个谜底。虽然我多次耐心的询问,但他总是缄默不语。后来我找到了他的爸爸,通过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从小体弱多病,医院是他经常“串门”的地方,从出生到现在,已为他支付了医药费近5万元,大量的支出使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妈妈受不了贫困,出走了,只留下他与爸爸艰难地度日,而且时不时地付了这个费,那个费就交不出。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吞噬着他的笑容,他的快乐,他的童真,这一切紧紧地揪动着我的心……从此我更加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他的一举一动。

  教育的随笔 篇6

  对书的渴望

  看到此刻的孩子进入图书馆的自如,不由得让我记起小时候对图书的奢望……

  那还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书,有幸教我们数学的韩教师就兼管着学校的图书,韩教师是一个平易近人,不苟言笑的中年男教师,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的记忆就是长长地脖子,一走进教室首先出现的就是韩教师特有象征的脖子,我们还偷偷的给教师起外号呢!

  “长脖子教师”,可是,我们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议论,可从来不敢叫出声来,那时的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上数学课,不是因为我的数学成绩太好,而是为了得到看小人书的允许,因为每当韩教师给我们布置完数学作业,他就蹲在门口,等待我们的完成,这个时候也是我们纪律最好,作业速度最快、最认真的时刻,因为谁做的作业全对了,就有看一本小人书的权利,你想,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数学成绩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缘故吧,所以,那时候的我们,谁先拿到小人书,就是最大的奖励,远比奖励一个铅笔头来的欲望大。(小时候班主任教师每当周六上午放学时,会把一周学生们捡来的铅笔头,根据表现分到个人手里,这就是当时最好的物质奖励。)

  看看此刻的`孩子,随着新图书不断地增加,想看就看,想买就买,有时候还不懂得去珍惜,家里的新书到处都是,什么全彩的、动画的、连载的、漫画、带香味的、带声音的,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能,正因为物质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们远没有我们那时对图书的珍惜。

  来之不易的感觉,也许仅有“物以稀为贵”才该有的吧,说归说,图书的不断改善,为此刻的孩子学习知识带来了方便,孩子们能够尽情的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并且还能够根据画面资料随手进行粘贴与创作,既动脑又动手,有时候我们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会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谓是,时代的提高,书籍的变迁。

  此刻随便走进一家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装满各个架子,不一样的书籍分布明确,让看书的人一目了然,既省时又省事,你看吧,原先看书可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断地充实自我,“好的书籍,让人受益终生”,真是学习的时代啊!所以,我珍惜我每次进图书馆的机会,我更会对书籍情有独钟,即使电脑的时代,我也会抽时间看我的书,书籍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精神财富。

  教育的随笔 篇7

  现在的孩子压力都很大,家长从各个方面要求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优秀,特别是学习。我的儿子也上初一了,我对此深有体会。怎样做个让孩子满意的家长呢?我想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1)好成绩是帮出来的

  在物质条件相对好的今天,父母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仅仅抚养。有责任心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绝不仅仅是孩子生活所需要的衣食和玩具,而是能够留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学习的能力。父母不管孩子的学习,完全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这是不对的。

  孩子在学校学习时可以问老师。在家中学习遇到困难时,家长一定要帮他,无论多么忙,都要给孩子辅导功课。这其实比请家教辅导效果要好十倍。家长并非一定要自己讲解,即便自己不懂,也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课本中的概念,例题等。引导孩子思考,帮助孩子领会其中的要点。家长陪同孩子学习或同孩子讨论学习内容,还在于起监督和督促的作用,使孩子得到鼓励,对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帮助。

  (2)重视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

  孩子是家庭的一员,让孩子对家里的一些事情多发表意见,孩子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父母征求孩子的意见可以培养他的自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孩子在得到父母的尊重之后,往往会更懂得尊重他人,同时,也会更有责任心。

  调查显示:中国的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等的培养。其实,这样的观念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为这样会造成孩子在溺爱中变的.自私,贪图享受,缺乏爱心和责任心。

  不要小看简单的家务劳动,它直接影响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孩子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越有利于形成较强的处事能力。让孩子参加劳动,他会感觉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自身的价值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给孩子带来的是付出的快乐和收获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的独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在国外,许多父母都很注重从小让孩子做家务,参加劳动。比如,倒垃圾,修剪草坪,买东西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不但性格开朗,而且身体也比较健康。知识固然重要,但孩子平时养成的习惯和性格会成为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和力量源泉。

  (3)学会赞美孩子

  “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尊重孩子,肯定他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指出孩子的过错和不足。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教育就从外部进入了内部—————自我教育。所以,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与自我认识水平,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

  儿童文学作家陈庆祥说“如果你能说出孩子的十个优点,你是个优秀的父母。如果你能说出孩子的五个优点,你是个合格的父母。如果你连孩子的一个优点都说不出来,那你是个该下岗的父母。

  教育的随笔 篇8

  继续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今天读的这一章主要讲“不要忽视学习计划”。在文章里他说,许多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已经证明,是否有科学而且能够落到实处的学习计划,直接关系到学习成绩的真正提高……

  读完他的这篇文章,我没办法不脸红,因为自己就是那种经常(或和孩子)写计划,但是又没能坚持(或监督孩子)把计划落实到行动当中去的家长。因此,我们家孩子的学习状况依然是没有章法,很随意,收效不佳。

  《中庸》里有句话说:凡事预(豫)则立,不预(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句话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成功,若是不做准备、仓促上阵就会失败。说话前先组织好语言,才不会词穷语塞;做事前先想好方案和步骤,就不会出现重重困难;行动前先想好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就不会内心不安;出行前规划好路线,就不容易陷入困境。

  是的,做事之前没有计划,想到一出是一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没有条理,没有轻重缓急,哪有什么效率?又怎能取得好成绩?历届高考状元在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时,无不表示──有计划的编排学习内容、组织复习,是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我的一位学霸朋友,每次见面看上去都是气定神闲的,家里也收拾得井井有条。她生完孩子后本来也有点小胖,然而,才半年工夫,身材就变得十分fit。我羡慕不已,便问她用了什么妙招,她听了后从手机里翻出一张图片,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张健身锻炼表,上面很清晰地写着哪一天要做哪一项运动,做多长时间,后面还留了空格记录完成情况。看了她的表格,我暗自叹服不已,连做运动都列有计划表,那么学习和工作就更不用说了吧?怪不得她当年是学霸,出来工作没几年就年薪几十万了。

  常言道:平时做事无计划,急时做事无头绪。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或者生活,制定一份合理、周详的计划,再加上坚持不懈的执行,才能获得想要的成果,有计划的人生更美好!

  孩子班上有个成绩很好的同学,每个周末都可以去附近的.公园或游乐场放松放松。看了他妈妈放在朋友圈的照片,令我十分不解:同样多的作业,为什么他有那么多时间游玩,而我们家的孩子却总是忙忙碌碌的呢?和他妈妈一聊,原来他每个周末回家都会根据作业量制订计划,安排好在什么时间写哪种作业,提前做完就可以自由玩耍。啊,原来轻松高效和忙碌拖沓的差别就在于制定计划并坚持实施计划!

  看来,我得再和孩子们重提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这个话题了。那么要怎样制定计划才能更好的实施并长期执行呢?带着疑问,我们可以继续看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怎么说:

  学习计划要符合实际,重点是指下面这三点:

  1、紧扣教材上的学习内容,与学校老师的要求同步,避免与老师的要求发生冲突;

  2、要与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吻合,不要提出自己现在达不到的目标;

  3、要考虑自己每天所能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多少,以此来确实每天完成的任务量。

  计划制定好后,就应持之以恒地实施。对于孩子们来说,坚持计划比制订计划要难得多,因为不完成计划的理由太好找了:“今天搞卫生耽误了时间!”“今天的电视太好看了!”“今天的晚饭吃迟了!”“今天我有点不舒服!”……我绝不允许女儿以类似的各种“理由”塞责,因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让她随时提醒自己:别忘了当初的决心和承诺!

  当然任何一成不变的学习计划都是不科学的,再好的计划也应随着学习情况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尽管制订计划时可能考虑得比较周到,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计划也可能会有不适应的时候。比如:考试前的学习任务可能要重些,某一单元的知识点特别难或者某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多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引导女儿对计划进行一些调整,尽量使计划富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计划能坚持下去。

  看到这些,我茅塞顿开,因为,之前自己每次做计划都把孩子在家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没有考虑过孩子的实际能力,也没有适时调整,搞得他们疲惫不堪、心生厌倦,最后不了了之。另外,我自己的虎头蛇尾、久了就忘了监督,也是造成孩子计划无法坚持的重要原因。在没有养成习惯之前,孩子还是需要父母的监督和催促的,天生就自律和自控的孩子毕竟还是很少有的。

  暑假就要到了,这一次我要和孩子们商量,让他们自己制定计划,自己只提适当的参考意见。然后也把提醒和监督他们按计划完成作业列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计划中去。

  朋友们,不知道我今天的这篇读书笔记可否让您得到收益、受到启发?欢迎留言发表看法哦!

  教育的随笔 篇9

  几个月下来,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强,诸如系鞋带、扣钮扣、提裤子等小事都需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有点烦,因为每个孩子都在跟老师讲话,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老师,帮我一下行吗”,“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了”,“老师,帮我……”我还真不忍心不去帮忙。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能提高呢?怎么办呢?我就帮着孩子先穿一只袜子或是一只鞋子,然后让他照着我的样子穿另一只。我认为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孩子注意力集中,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育的随笔 篇10

  一、我不知道的历史

  新学年伊始,不知道是走火入魔,还是骑虎难下。我一直在“恶补”。“恶补”的内容包括:易中天的《品三国》,易先生在百家讲坛的系列讲座,我看完了大半;摊开的教科书、教参、教案本把书桌变成狼籍一片;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国史话》、《名家讲坛》、《帝国的终结》等等书籍堆得老高……种种迹象让我家的先生惊讶不已。先天的不足后天能补吗?原因是:前阵子他看电视剧《朱元璋》,我问他,朱元璋是什么朝代的?先生几乎笑趴。说我这样的人,竟然当了历史老师。

  那么我是骑虎难下,所以,我也只能走火入魔了。

  我们的中学时代,历史知识是奇缺的。只记得老师说过“山顶洞人”,还因为那个男历史老师又黑又瘦的确长得太像山顶洞人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我还分不清中国的朝代以及朝代顺序的。更不必说什么秦时明月汉时光,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什么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当然也是不知道的。想想自己这样竟然也毕业了顺利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真有点后怕。

  但毕竟是历史造成了这样的事实,身为人师的我,不能让学生们重蹈我的覆辙。当上了历史老师后,我只能努力的“恶补”。因为我知道有许多的历史是我不知道的。我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我还知道“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

  由于每上一节课之前我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几个月来,我发现自己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许多我不知道的历史,慢慢在脑海里渐渐清晰。上课的时候神采飞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算能做到了如执掌。

  二、历史与闽南语

  普通话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自不必赘述。“师范生应该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标兵。”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就是这样的观念。其实,闽南语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在教学中可以取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地方文化开始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什么时候起成了“非物质”保护。其实很多很本土的东西,一直在人们生活的左右,信手拈来,用在教学中的确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原始农耕文化》一篇课文时,书中有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的石磨和石棒。这种物件早已远离学生的生活。在教学时,我就用闽南话和学生讨论“糟糠之妻不可弃”这句闽南俗语的来龙去脉。说到困难时期,人们吃不上白米饭,只能把谷子的皮拿来熬粥喝。很多学生兴趣盎然。为吸引学生关注,我用闽南俗语引起他们的兴趣,一下子拉近了时空距离。

  本案例说明,闽南语辅助说明是可行的。并不影响学生的“字正腔圆。”本案例有一细节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当我用蹩脚的闽南语说着的时候,就有同学情不自禁地插话。对此,我肯定他们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并指出未经允许打断他人的发言时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期间,我的口吻尽量的轻描淡写,既给他们留下一定的印象,也不要伤害他们的感情。

  三、历史与数学

  在组织学生讨论“与秦始皇相比较,你认为汉武帝是怎样一位帝王?”这个问题时,讲到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这句著名的评论时,很多同学问:“老师是司马迁吧?”因为之前的教学中多次说到司马迁的《史记》,学生是很容易先入为主的。我马上提醒:“就是你们小时候读过的七岁砸缸的那个司马光。”同学们一脸的欣然。我立即记起前几天看见的一本杂志上说到这个故事运用的数学思维。于是我决定和同学们分享。我故意顿了顿问:“聪明的同学们谁能分析出司马光运用的是什么数学原理?”孩子们一脸的疑问。我微笑着回答:“别的小朋友哭着喊着找大人,是想让大人伸手把小朋友从缸里拉出来,是让人离开水,是顺向思维。而司马光看见旁边的石头,用石头把缸砸破了,是让水离开人,属于逆向思维。”短短的几句话,让教室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由于我的历史课多是在下午。我发现,课堂上的旁征博引显得特别的重要。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一定不会喜欢。

  案例启示:其实学科之间的融合,有时候就可以做到这般的不露痕迹,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历史与文学

  “都江堰”一节的内容很简单,在《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课也算不上教学重点。在备课时我无意中读到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文章——《都江堰》。我认为写得很美,决定和孩子们分享。和孩子们介绍完修建都江堰的原因、时间、地点、功能等之后,我把余秋雨先生发表在xxx年第13期《读者》的《都江堰》一文的最后两段读给孩子们听。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邈远的年代。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弃,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的百姓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给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破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的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后面离下课还有一点时间,我就和孩子们说了我在易中天的博客里看见的文章。易中天先生关于余秋雨先生捐赠给地震灾区孩子的图书馆事情的质疑。事情的前后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我顺便告诉孩子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登录他们两人的新浪博客,了解最新的情况。

  本案例,把历史和文学大师联系起来。把最新的消息传递给孩子们。孩子们的注意力无一不被吸引。我认为,带着孩子们遨游,是件快乐的事情。不是都说“文史不分家”嘛。

  五、历史与感动

  我被孩子感动了。

  在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教学中,书本56页有张“汉并天下”的瓦当的图片。备课时,我只是从教参里查到“1951年出土于陕西栎阳,直径17.5CM,陕西博物馆收藏,专家认为是西汉早期制作的。”上课的时候,我也这样和孩子们说。有一个孩子问我:“老师,瓦当是什么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我哑口无言,只好给自己圆场,“前两天我家电脑坏了,我本来也想查一下瓦当是什么东西,可是没有查到。”上完课后,我把这个事情给忘了。过了两天,我又去那个班级上课。下完课正要走,一个戴眼镜的斯文男生叫住了我,递给我两张稿纸。轻声地说:“老师,我找到的亚当的材料。”我瞄了一眼,看见字迹有些潦草,我说了句:“以后字要写工整些!”“这是关于瓦当的材料,我从网上找到的,我请爷爷帮我抄的。”他的脸红了。我的心恸了一下,孩子从心里喜欢历史,可能孩子是因为我而喜欢上历史,我双手收下了那份材料,微笑对他说:“回家我仔细看看。”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历史的脚步匆匆,都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深信:我努力,我收获。

  教育的随笔 篇11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一方面,智力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这使得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智力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智力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他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1.言语-语言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这种智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种智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由此可见,我们的孩子并非无材,而是他们的材被小学到高中的模式化教育所扼杀,所泯灭。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是发现孩子独特才能的“伯乐”,也应该是孩子成长的策划大师,发现他们的长处,放大他们的优点,打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名别人无法替代的人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某方面取得的成绩,往往会成为他重拾自信,努力奋进的动力。

  以上是我对高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提出的一些看法,希望对高中的家长们有一些帮助

  教育的随笔 篇12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程序式、研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等先进媒体,使生物学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现行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作为主要经济,资源的知识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知识的共享性,即指知识不具有排它性,可供许多人同时共享,较少受时空的限制。加之,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知识经济的这些特点呼唤“开放式”教育,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广博知识,有较强摄取知识的能力和具有开放思想的人才。新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例如,实验教材每三节探究生命的方法中探究“蚯蚓的刚毛运动中的作用”的实验,课前老师讲明本节课的任务和学习方式后,学生就相互协作,分小组学习,学生们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热烈地议论,相互帮助着操作、学习,课堂的知识信息多向传递,热点区域此起彼伏,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在这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深刻地明白,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策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还要观察学生是否全部参与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情况、是否贯彻了生物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鉴于上次听课的经验,我重新对该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并进行实战。这次我是把课堂交给学生:

  1、把两种种子发到学生手中,提醒他们在用小刀解剖时的注意事项,就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教师只在旁边指点一二;

  2、复习前面讲过的生物简图画法,再由学生分组完成一幅种子结构简图。

  3、教师利用多媒体准备一份练习题,在学生探究完成之后进行检测,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的检测情况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在以自己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比老师满堂灌的效果好,之后经过阶段性检测,我发现学生对该知识点记得特别牢固,反馈出探究性学习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特点。

  感悟: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没有一个比较公正的、易于操作的体系,教师自己都不知道这样的教学是不是符合教育事业的要求,又如何能够进行改进?现在,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以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本节课本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概括,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我相信,通过更多的学习和实践,在国培上学到的先进理念,对我今后提高教学质量会有巨大的影响。

  教育的随笔 篇13

  晚年梁实秋在给女儿文蔷的一封信中说:“孩子长大了,如果一切事都肯坦白地和父母商谈。实在是最好的事。倒不一定是父母的指导就好,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互信的关系,这实在是真正的健全的伦理……”另外一封信中说:“×××哭诉儿子不孝顺。头脑落伍。‘孝顺’二字早该弃置不用了。如果孩子态度不好,那是做父母的教养之道有毛病,除了自责,别无话说。周作人说过一句话,‘五伦其实只有朋友一伦而已’。我深以为然。”

  这段话道出了梁实秋的教子之道,即,把孩子当作一个正常的人,当作朋友来对待。此虽非什么惊天哲理,但能以之为原则坚持下来,也不是易事。尤其是梁实秋生活的年代,尚在传统向现代过渡阶段,不将孩子看作私有财产已是先知先觉,走在了前面。

  梁实秋本有三女一子,其中二女早天,剩下大女儿文茜、儿子文骐、小女儿文蔷。在儿女们的记忆里,梁实秋是一个慈父,而不是严父。他喜欢讲故事,儿女们很爱听,每天晚上都要凑到他的卧室里来缠着他讲故事。他常常即兴发挥,妙趣横生,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说到伤悲处,孩子们也会潸然泪下。一次,他讲一个孩子走丢了,找不到妈妈了。文蔷哭起来。梁实秋的妻子就责骂他总把孩子逗哭,于是梁实秋接着讲,后来有人在那孩子的额头上贴了一张邮票,把他寄回了家,文蔷才破涕为笑。听故事过程中,孩子们有时困极了,蜷缩在他的身边睡过去。粱实秋轻轻地把他们抱回床,给他们盖好被子,舔犊之情殷殷至深。

  梁实秋夫妇不对孩子声色俱厉,他们采取以身作则,无为而治的办法。文蔷初中时留级,自己感觉很惭愧,但梁实秋只是叹了口气,并没责备她。文蔷回忆,当时只感到侥幸,日后才悟出父母对自己的慈爱、体贴和谅解。

  1949年后,文茜和文骐因为要继续上学,留在了北京,小女儿文蔷则跟父母来到了台湾。对身边惟一的女儿,在性教育方面基本上是缺乏的。其实这也是该时代的总体特征。文蔷小时问的有关性的问题,都没得到回答。后来渐渐悟出这是不能提的事。因此,到了十二三岁仍糊里糊涂,不懂人事。等到她上了大学,有一天回家,看到客厅茶几上放着一本有关生理卫生的杂志。她很奇怪,因为这种杂志是从来不进家门的,哪儿来的呢?她好奇地拿起来翻阅。一看,恍然大悟,里面有男女生殖器官的基本知识。文蔷看完后也不作声。过了几天,家中又出现一本,是第二期。这时她才明白,这是父母有计划的预谋,要给她一些必要的知识。这种神秘的杂志出现了几次之后,叉神秘地在家中消失。于是她的`性教育也就圆满结束了。文蔷说,这种教法虽然不够理想,但是妈妈爸爸居然想到了,尽力而为了,已是不易。

  不过,作为慈父的梁实秋也有极少的暴力的时候。在文蔷记忆中,有一年冬天大清早,她不肯穿裤子就要到院子里去玩儿,谁劝也不听。父亲火起,把她抓起来,猛扔到一大堆棉被上;然后再抓起来,再扔,把她扔得头昏眼花。棉被很软,摔上去一点也不疼,但是父亲的盛怒和暴力却让文蔷难忘。她说自此以后。她就学会了穿了裤子才能出门。这听起来有点好笑。我们当然不提倡父母对孩子使用暴力,但若辨证地看,似乎也有其事半功倍的一面。

  大女儿文茜也有类似的经历。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天梁实秋正在午睡,文茜一个人在楼下客厅里描红模子练字。她低头看到墨极黑,抬头看墙很白,幼稚的她就想,如果在白白的墙上涂一个黑黑的十字,一定很好看。于是,她端起小凳子,站上去画了个十字,黑白分明,十分耀眼。正在独自欣赏的时候,梁实秋午睡后从楼上走下来,看到涂黑的墙,勃然大怒,打了女儿几杖,并令她罚跪不起。文茜吓哭了,哭了半天也没人理她,直到跪地沉沉睡去。后来,还是外婆替她把黑十字刮去,此事才作罢。文茜说,自己一辈子始终不敢在墙上题××到此一游的墨迹,“看到别人乱涂,也会下意识地想到父亲的竹手杖。此之谓家教。”她对父亲的责打没有怨言,甚或还有感激。

  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只要因人施教,把孩子引上正途,这种家教就应该是成功的。

  教育的随笔 篇14

  昨天是我们班游戏观摩的日子,游戏前有这样一幕使我的心感觉暖暖的。“请玩娃娃家的小朋友端好你们的小椅子去娃娃家吧。”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起身端着小椅子向娃娃家走去,当孩子们没走几步我看他们都停下了脚步,我一看,原来是门没拉开,刚要走过去帮助他们,这时站在孩子们身后的客人老师已经迅速的拉开了门,这时,我们班的孩子笑嘻嘻的对客人老师们说:“谢谢客人老师。”是啊,听上去是很普通也很简单的一句话,有些人却不懂得说,但是孩子们你们做到了,我在心里由衷的为你们感到高兴。

  今天是我们“美食嘉年华”的活动,宝贝们都从家里带来了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合作制成的美食,当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放在桌子上时,我听到了孩子们一阵阵“哇~~”的声音,还瞥见有的孩子在咽口水,呵呵~~

  看来美食的诱惑难挡啊!在经过一系列的介绍之后,终于轮到分享的时间了,看着孩子们望眼欲穿的盯着美食准备发起“进攻”,我们赶紧帮孩子们把食物分好后就请他们入座,这时耳边又响起了“老师,你们辛苦了”“老师,谢谢你”等等,看看,现在的你们越来越有礼貌了。

  可是话说到这里却又不得不提,最近总有孩子跟我告状:“老师XX小朋友说脏话骂我。”我想,听到这会有很多家长都不相信吧,你们会在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会说脏话呢,但是这是事实。一般来说,在孩子两三岁时,正是口语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不仅喜欢听别人说话,讲故事,也喜欢自己讲给别人听,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大特点就是模仿性强,凡是接触的东西他们都会去模仿。要知道此时的孩子并没有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他们不懂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有时大人一句不经意的脏话,孩子听见了,他们觉得好玩,就开始模仿。而有的大人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骂人,侮辱人的无礼行为后,听之任之,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必认真对待。而又有的家长却为此大动肝火,破口大骂,甚至打孩子,觉得这样就算严格要求了。其实,用这种打骂的方法所进行的“严教”,结果只能事与愿违,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骂脏话的缺点,而且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和感情。

  讲脏话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每一位做家长的都要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教育。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我们需要掌握孩子的心理和特点,要有耐心,讲究方法,粗暴的打骂孩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放任自流更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做家长的不尊重孩子,任意打骂孩子,怎么能教育孩子去尊重别人呢?用不文明的办法,要想培养有礼貌的孩子是难以想象的。

  教育孩子不讲脏活,培养孩子从小养成文明习惯,最好是在孩子第一次讲脏话时,就能严格要求,及时教育。

  首先,家长不要一听孩子讲脏话,就暴跳如雷,辟头盖脸地一顿训斥。家长应该向孩子说明这种行为不好,明确地表示自己的态度:“爸爸妈妈不喜欢说脏话的孩子,小朋友也不愿意跟这样的孩子玩。”从正面教育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孩子,三岁时第一次骂人,家长及时抓住这“第一次”进行教育。并陪他向被骂人去道歉。从此,这个孩子再也不骂人了。这种作法,能够使孩子加强对自己行为的认识,使他知道,讲脏话是不对的,大家都不喜欢,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就会有意识地管住自己的行为。

  有些家长在孩子第一次讲脏话时,觉得好玩,哈哈大笑,不加制止。孩子会觉得大人是在欣赏他的表演,他就会更加起劲地重复。结果养成骂人的习惯。不论什么场合,都会写出一连串的脏话,家长再想管,已经晚了。

  怎样使孩子改掉讲脏话的不良习惯呢?这和教育孩子改正其它缺点一样,要严格要求,耐心教育,注意方法。

  有一位家长,在启发孩子改正骂人的缺点时,引导孩子设身处地为被骂人想想。她问孩子:“你爱妈妈吗?”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爱!”“要是有人骂我,你怎么办?”“我去骂他”。“那你经常骂别人的妈妈,别人就该骂我了。”孩子被问住了,她又对孩子说:“骂别人的母亲就等于骂自己的妈妈,你以后多想着别让我挨骂,就不会随口讲脏话了。”孩子听了这番教导,逐步改掉了骂人的缺点。

  如果父母耐心说服后,孩子还有些不满情绪,还故意讲脏话,那么全家人可以采取一致行动,即有意地疏远,不理睬他一会儿。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受到冷遇后,会感到自己的行为让人失望、反感,会逐渐收敛。

  最根本的还是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方面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平时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讲话都要文明礼貌,不带脏字,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如果孩子的脏话是在外面学会的,家长就要关心孩子常和什么样的人玩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中,孩子就会减少一些学习粗言秽语的机会。“讲文明,懂礼貌”,亲爱的孩子们,你们还可以做的更好!

【教育的随笔】相关文章: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4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5

【经典】教育的随笔08-03

教育随笔08-04

教育的随笔09-27

教育随笔范文05-24

小班教育随笔06-12

【经典】小班教育随笔08-16

(经典)小班教育随笔08-15

[经典]小班教育随笔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