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育的随笔

时间:2023-08-21 08:22:14 随笔 我要投稿

教育的随笔14篇(精选)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的随笔14篇(精选)

  教育的随笔 篇1

  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活动,切身地感受到孩子与孩子的不同。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擅长这一方面,有的擅长那一方面;有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有的某些方面擅长而某些方面显得滞后。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这几天在看电视剧《虎妈猫爸》剧中的爷爷奶奶的教育方法和姥爷的教育方法是完全不同,爸爸和妈妈也存在着不同意见,这也反映了当前的家庭教育的现状:普遍存在的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指南》,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持续深入的宣传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倾听幼儿的心声,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成为我们开展家教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别发展水平,《指南》中也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在我们所带的班级中肯定有部分幼儿特别的乖巧、招人喜欢;也有部分幼儿性格倔强、攻击行为严重,爱惹事生非,特别招人担心。但是不管怎样,要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孩子,进行全系统的'观察,在教育过程中做个有心人,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其自身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如以小班孩子吃饭来说,每个孩子的动作灵活协调能力是有差异的,刚入园时有的会自己吃饭,有的不会自己吃,我们就喂他们,这个时候我们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冷静地进行观察、分析,提供必要的支持。我们应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先喂她,直到孩子自己主动提出自己进餐为止。并把我们的做法告诉家长,家长配合在家里也让幼儿学着自己吃,但不强求,自然发展。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我们要顺其自然,决不能强迫他过早的去达到下一阶段的目标。有时要等一等,有时要推一推,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并且真正感受到成功与快乐。

  《3—6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尊重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需要我们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告诉家长: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而是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她们从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让每个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教育的随笔 篇2

  幼儿进入幼儿园就是进入了一个相对矛盾体。此时,幼儿的交往范围扩大,活动机会也与之增加,也就意味着他们生活矛盾不断增多。可以说,幼儿是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成长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矛盾始终是幼儿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课。教师无疑是引导他们仿效前人,看前人是如何学会理解、处理各种矛盾,从而初步建立幼儿社会交往和独立生活的意识,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一个了良好的铺垫。我想,在这一点的认识上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矛盾处于相对激烈或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身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我所在的班级就有这么一个过于“活泼”的孩子,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夺或索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文具用品之类的东西,导致班上一系列的哭闹事件时常发生。像他这样侵犯或妨碍别人,随意破坏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我该怎么办?作为一名新教师,“耐心的诱导”、“榜样的示范”是我的首选之策,然而,待这些策略用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是不大奏效的。

  对于自身教育的.“失败”,我不断在思考,不断在摸索,不断在探究。我想,此刻讲究艺术地、合理地、适当地进行惩罚是不是必要?这能否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矫正他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动向?是不是能够避免因理论上的回避而带来的实践上的差错?这一认识,恐怕许多人在理论和情感上都不太能够接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惩罚并不是因人们感情的接纳与否来确定其存在与否的。如果一定的惩罚能够达到让他释放肝火、提供息怒和静思反省的目的,又为何不可呢?这好比给小树修整枝叶,同浇水施肥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我觉得对于像他这种生活在鲜花和温和语言环境里的幼儿来说,适当的承受一定的压力,尤其是来自集体的“乡规民约”的压力,是否能培养其心理承受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一定的压力有时恰恰能够成为他自尊和自信萌发的初始动力。事实上,通过我的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是入理的,“惩罚”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成为正面教育的辅助手段。

  首先, 对于这里所说的“惩罚”。有三点想在此略做解释:

  一,端正指导思想。对像这类的幼儿实行适度的处罚,其出发点是帮助幼儿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提供承认并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幼儿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园,我们仍应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处罚为辅的方式,坚持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前提,坚持耐心反复诱导的原则,反对无原则的滥用批评处罚手段。

  二,严格掌握分寸。就事论罚、一事一罚,千万不要“算总帐”或采用“抵消法”。我们可采用“众人定罚”,达到全班小朋友共同执罚,相互监督的目的。不可教师一人包办制。

  三,强调区别对待。正面教育、批评教育对于不同幼儿而言,效果是不一样的。幼儿的脾气、气质、年龄以及后天所处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幼儿们格式的性格。在此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施教,切忌教育方法“同出一辙”。

  其次,我认为在幼儿园或家庭的一般处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①冷却法:暂行隔离,进行冷处理。但严禁将幼儿关在房子内,时间要控制好。②孤立法:被大家一致认为的规则遭到违反应受到集体的处罚。如,某一时候全体幼儿都不与发错误的幼儿说话。③自我约束法:违反公约和规则,应得不到公约的某些待遇或承诺,如放学前奖励的小红花。但切忌提法,如禁止吃饭、长时间罚站、抄写数字等等。

  俗话说,治病要治本。如果能让幼儿少犯错误就可避免运用处罚方式了。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有必要,有义务给幼儿提供一个“和平共处”的友好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时刻需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并且,应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如不得妨碍他人,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做事要有谦让精神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切实做到以上这些,我们的教师、家长就可以从中日解决纠纷的圈子解脱出来。更大程度上我们是拯救了幼儿,履行我们进园的承诺,执行我们应尽的义务。

  “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纯真。成人万不可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不谙于世”。幼儿的童心都是闪亮亮的,好似一面玻璃镜,它能毫不保留的折射出一切的光辉。

  教育的随笔 篇3

  昨天晚上儿子读了一个《方爷爷和圆奶奶》的故事,看完以后儿子咯咯的在笑,我觉得很好奇,就问:“有什么开心的事?和妈妈分享一下吧。”儿子说:“妈妈,这个故事太好玩了,你自己看看吧!”

  故事中的方爷爷和圆奶奶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可有一次却为一件小事争吵起来,最后决定要分家。分家就要分东西,方爷爷就说:“所有方的东西都是我的,圆的东西都给你。”于是他们就分了起来,一会家里的东西就都分清了。他们仔细看来看去,生怕有东西落下。突然,方爷爷说:“你的牙齿是方的,应该还给我。”圆奶奶大声说:“那你的眼睛是圆的,应该还给我。”最后没办法只好不分了,方爷爷和圆奶奶又和好了。

  方爷爷和圆奶奶的故事不仅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还是我们深深懂得:当美丽的东西被破坏之后,便会成为“美丽的遗憾”。回想他们姐弟两之间,也经常有摩擦,每次儿子都会生气的说:“我恨姐姐,以后再也不跟她好了。”想到这里,我对儿子说:“你看你跟姐姐之间是不是也向方爷爷和圆奶奶学习,要学会宽容的对待别人。”

  宽容就像清凉的甘露,浇灌了干涸的心灵,宽容就像冬天的`阳光,温暖了冰冷的心,宽容就像不熄的火把,点燃了冰山下将要熄灭的火种。人如果选择了计较,那么就会在黑暗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一个人如果选择了宽容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儿子,让我们学着做一个宽容的人,只要有这种意识,我们就会努力做到!妈妈和你一起来!

  教育的随笔 篇4

  托班幼儿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这属于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绝对“自我中心”状态。在游戏中他们经常会出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什么,看见别人有的,自己总是想要。

  我们在品德教育中,“以理服人”本是我们应恪守的教育原则,讲故事也是幼儿教育常采用的方法。那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有的孩子似乎“屡教不改”呢?想起教育学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此时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大家都碰到过类似的情况,托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一个孩子哭着想要别人手中的玩具小熊,老师一看小熊没有了,就拿了个玩具小猫,摇着递了过去,这个孩子立刻破涕为笑,和老师一起高兴地玩着玩具小猫。这时一个玩小熊的`孩子放下小熊去拿小猫,紧跟着,玩小熊的孩子纷纷换成了小猫。可以想像,这些小不点连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都搞不清楚的心理水平上,我们去给他们讲一些抽象的道理,他们自然是难以理解的。在幼教工作的期间,我看到一位老师是这样的:她对一个抢玩具的孩子说“你把宝宝的玩具抢走了,他没有了怎么办?”老师本意是想通过这样让他具体地看到“别人没有了”,从而知道“自己不对了”。而孩子却很坦然地说去那儿拿一个(那儿即玩具架)。这就更清楚地说明此时孩子还不具备“因为我抢了,所以他没有了。”这样的逻辑推理能力,也还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因此,有时我们绞尽脑汁编的故事也往往会感到白费心机。对孩子的教育本来就不是一加一必然等于二的结果,如果让孩子形成了逆反心理,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与家长沟通联系,摆正孩子在家中的位置,注意随机引导。孩子的不良习惯许多是在自小的养育中就开始了。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成人对孩子的爱往往是单向的。这种单向的爱,使孩子只会享受家人的关怀、照顾,而不知道还要去关心别人。我们要根据幼儿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耐心持久地加以引导,如引导幼儿能将好吃的、好玩的与他人分享,让幼儿逐渐体验到除自己以外还有他人的存在,让幼儿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状态。

  模仿是3—4岁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我们可有意识地为幼儿树立榜样,比如当有的孩子听了对方的请求仍然不能把玩具给同伴玩时,成人则就以和幼儿平等的身份,去帮助幼儿共同游戏的方法,如:“咱俩一起玩吧?”“你先玩,过一会儿再给我们玩。”等等,让幼儿从简单地进行模仿,逐渐变为自己成功交往经验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孩子负面的行为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改善

  教育的随笔 篇5

  哲人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

  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教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幼儿教育不单单是幼儿园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可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赏识教育呢?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幼教工作需要细心、专心,需要耐心、恒心,需要童心、信心,需要责任心、事业心归根结底,需要一颗金光闪闪的爱心。所以

  一、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而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但要做到及时准确地发现优点、欣赏优点,尤其是发现表现不好的孩子的优点,教师对孩子就必须充满关心和爱心,必须满腔热情地关心孩子、接近孩子、爱护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真正走进他的内心是世界去了解他。俗话说的好: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

  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即使他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爱,是人类所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因为教育是无选择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有责任获得爱,爱才是老师最美的语言。

  二、赏识成功教育

  赏识成功教育的核心含义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方法。赏识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说话时的最大奥秘承认差异;而成功则体现了父母教孩子做鲁是的最大奥秘允许失败。

  每当一个婴儿呱呱落地时,父母是多么欢喜地看着自己创造的小生命。到了孩子学说话的年龄,父母亲不因别家的孩子早已叽叽喳喳而抱怨自家的孩子开口迟,他们承认每个人是不同的,甚至相信自己的孩子象爱因斯坦一样贵人语迟。终于有一天,当孩子发出了一句含糊不清的爸爸,妈妈时,父母又亲又抱,给予了无限的赏识。于是,孩子的话越讲越多,越讲越好,学会了人世间最难学的口语。

  孩子跚跚学步时,父母都允许他跌跤,并鼓励他勇敢地爬起来,有的还夸孩子地跌跤姿势优美。孩子坚信自己是个成功者,由不怕失败,到不甘心失败,跌倒了爬起来,渐渐地由爬到走,由走到跑。

  教孩子说话、走路时,家长用了赏识、成功的教育方法,承认孩子的差异,允许孩子失败。可是孩子稍稍长大,望子成龙的父母就开始攀比孩子的本领不如人家强,对不理想的孩子抱怨、打骂,甚至由恨铁不成钢到拔苗助长。

  这种否认差异、允许失败的做法使许多孩子丧失了自信、自尊、自爱,导致越来越失败和两极分化。有许多孩子由害怕失败,到甘心失败,跌倒后再也爬不起来。有少数孩子虽然在学习上取得了成功,也是经不起任何挫折,自私得不允许任何人超过他。

  天下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个父母不相信孩子的身上有着巨大的潜能?可是潜能地开发需要家长象教孩子说话走路那样给予无尽的赏识,赏识给了孩子我能行的强烈自信,帮他在舒展的心情中他上成功之路。

  三、多方引导,培养幼儿自赏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心、培养幼儿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幼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幼儿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击鼓传花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老师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赞赏等方式,既可让幼儿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又培养了幼儿关注别人优点,克服不足的良好习惯;画日记,幼儿很感兴趣,画你今天值得称赞、欣赏的地方,幼儿更来劲。

  而每天放学前,老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好行为,同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向全班小伙伴介绍,回家带给家长欣赏等活动形式,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发现自己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从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四、家园同步,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与幼儿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

  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幼儿园通过举办专家讲座、个别交流、家访、家园互动等形式,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

  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幼儿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幼儿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幼儿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第二要全面对待。

  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幼儿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幼儿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幼儿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的随笔 篇6

  每次我上早班,我都满脸笑容地迎接每一位幼儿的到来。

  记得一天早上,我在教室门口远远地看到我们班的李溢龙来了,可到了教室门口,他却不愿进教室了,嘴里嘟囔着,说肚子不舒服,肚子很疼,他的妈妈看到我来了,就把我拉到一边说:“林老师,我们阿龙今天装肚子疼,不肯到幼儿园来上学。因为昨天身体不好,拉肚子,在家休息,今天好了,可是他还不想来,就装肚子疼。老师你的帮我想想办法吧。”我说:“你先回家去吧,这里交给我了。”说完,李溢龙的妈妈走了。我走向他,牵着他的手进了教室,可是他还是往后缩。我蹲下来说:“李溢龙,妈妈刚才和林老师说好的,今天你如果在幼儿园里肚子疼得很厉害,就打电话给她,她带你到医院里去,现在你的肚子不痛,就要跟老师学本领。”我又说:“李溢龙,如果你的肚子真的很痛就要和老师说,老师会通知你妈妈带你到医院去看医生的,医生给你打针,明白吗?”我特意把医生给你打针说得重一些,果然,一直到放学他动没有说一声肚子痛。

  李溢龙真的'肚子痛吗?不是。他是有时侯厌恶上幼儿园,是因为他享受着另一个愉快的刺激。李溢龙的刺激就是在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平时习惯了讲脏话,习惯了上幼儿园就得用买零食做替换条件,久而久之,若家长不顺从,他便会想出各种理由拒绝上幼儿园。

  所以家长在家不能过分地宠爱孩子,更不能以买零食或玩具来换取自己孩子上幼儿园的条件。

  教育的随笔 篇7

  一天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问小朋友们:“两天不见了,你们最想谁啊?”我本以为他们会说最想老师了,但是他们大都却说:“我最想郑以乐了。”我表示很悲哀地问道:“难道你们都不想我的吗?”“老师,我最想你了。”唐嘉琪立刻接道。“我也想你的。”此时一个接一个的声音响起。“真的吗?我也很想你们的。”我说。之后,我又问道:“那这个假期,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哪里玩了吗?”“我去了大润发。”“我去台湾风情园。”“我去了……”我笑着说:“那你们都去那里玩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啊?一个一个说啊。高唐俊雨,你来说说看。”“我去玩了……”这是一个很开心也很搞笑的一次晨间谈话。

  本以为两天不见,小朋友们上课也会比以前乖一点的,但是没想到啊,我才刚开始上课,下面有好些个小朋友都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于是,我走过去轻轻摸了摸这些个小朋友的头,意思是让他们专心上课。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又开始讲起了话来。这次,我再也忍不住地说:“在讲什么啦?两天没有见了,有好多话想跟旁边的小朋友讲是哇啦?但是此刻是上课的时候,等会下课了,你们再跟旁边的小朋友讲好不好啊?其实我也有很多话想跟你们说,但是我忍住了等到下课再跟你们讲。”接下来,我又继续上课了。在这两天中,每次上课都这样,小朋友都还处在放假的兴奋中,上课总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好象就有说不完的.话似的。应对这样的状况,我不能放纵,要让他们认识到,此刻已经上学了,不再是放假的时候了,上课也就应有上课的样貌,不能随随便便讲话了,讲话要举手,老师允许了,才能够说话。所以,应对讲话厉害的几位小朋友,我让他们站了起来,先站个十分钟,然后,让他自己认识到上课的时候是不能够随便讲话的,最后让他当着全班小朋友的应对我做了一个保证:“以后我上课再也不随便讲话,想要讲话先举手,上课认真听老师说……”

  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试着让他们学会自己意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能一味地任由他们或者严厉批评。

  教育的随笔 篇8

  欣欣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活动课上不光自我有好多小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朋友,孩子们常告他的状,我多次对他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但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个孩子令我头疼,但一向没找到好的办法令他改变。

  有一天,我看见电风扇上很脏,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够得着,我爬上去站在那里心里怦怦直跳,生怕摔下来,心里这样想就更紧张了双腿也颤抖起来,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头一看是欣欣两只小手使劲的扶着椅子,那股认真劲真让人感动,我想想平时对他那么凶,可孩子呢?我眼睛湿润了。

  我下来,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说:“欣欣,你真懂事,教师多谢你了”,并在他脸上亲了一下。

  也许以前从没这样夸过他,他脸腾地一下红了,转身走了。

  从那以后,奇迹出现了,上课欣欣听话了,偶尔也犯小错误,但一触到我赞许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动时,他也异常喜欢和我在一齐,邀请我做游戏,从他那带着稚气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信。

  教师不经意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太珍贵了,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真是奇迹!

  教育的随笔 篇9

  大一班的音乐活动开始了,我正带领小朋友一齐学唱歌曲。这时,有两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时,在人群堆里你推我打。待这个活动单元结束后,我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刚才小朋友在唱歌时你们为何打闹我们没有打闹。他俩竟然不承认。我问全班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他俩打闹,大家都说看到了,并大声喊:教师,罚他俩站到前面去!不给上音乐!不许吃饭!等等。看他们的神情个个欢呼雀跃,异常兴奋。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我想这和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偏差有关。由于教师平时在教育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有过这种批评幼儿的行为,如孩子打闹得出格时,教师有时会沉不住气,表现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就给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欢顺应教师的心理,于是在发生同类现象时,孩子为了讨好教师就会说出这样的话。被指责的孩子在班里会觉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压抑,从而不喜欢上幼儿园乃至影响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而指责别人的孩子,刚开始,并不懂得幸灾乐祸,但长期这样,也会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心理,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平时要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其次当孩子犯错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艺术的方式,耐心引导,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换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错原因,从而提高孩子的评价本事。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实还是要追溯到教师的教育,从孩子的行为看教师的观念这话很有道理。

  晨间活动在进行户外游戏时,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这时,我突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原先是特特把顺之给撞倒了。特特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就要离开。看到这一情景,我明白特特并没有意识到自我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他认为自我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没关系了。所以,应当引导他用行动来道歉。于是我赶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将顺之小朋友轻轻扶起,一边哄着一边问:你为什么哭呀顺之说:疼。特特跟你说对不起了,你还疼吗我故意奇怪地问。疼。顺之不解地答道。

  听了顺之的话,我问特特:你摔过跤吗他点点头。你摔跤时有什么感觉特特低头说:疼。那你疼时期望别人怎样样呢我又问。揉揉。他想了想,小声说道。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给顺之揉一揉,还把她身上拍打干净,嘴里还说着真对不起,还疼不疼我给你吹吹。他这样一来还真见效。刚才哭得很厉害的顺之,竟然不哭了,嘴里还说着:没关系,我不疼了。看见特特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光说声对不起,顺之还在哭,说明她还疼、还委屈呢。你帮她拍拍土,揉一揉,这样关心她,她的疼痛就减轻了。她也很快地原谅你了。所以,以后不细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说对不起,还能够帮他减轻伤痛。这样,小朋友就会原谅你的。他点点头。

  看着他俩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当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移情教育,让他看到自我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歉意。

  教育的随笔 篇10

  《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常规工作与教学质量是高度相关的,教学是否有正常的、稳定的秩序;教师是否有备课、上课、考试、教学研究等制度;学生是否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等严格的管理措施,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靠日常的、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实现。从现实看,课堂教学从层次上分,大约有四种状态:最高层次是精品状态的高效课堂;次之层次是优秀状态的中效课堂;再者层次是合格状态的有效课堂;最低层次是失序状态的低效课堂。我们必须努力追求高效课堂,尽力实现中效课堂,确保达成有效课堂,杜绝产生低效课堂。从目前我们教师实际和教学实际看,我们不敢奢望每节课都是高效课堂,尽管我们努力追求它;我们不敢夸口每节课都是中效课堂,尽管我们尽力实现它;我们所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是力争每堂课都成为有效课堂,必须确保常态下的'课堂成为有效课堂。如果我们放松管理,放任常规教学低迷在失序状态,那么,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是空话和笑谈;如果我们加强管理,使常规教学稳稳地在合格状态的平台上向着优秀状态的境界迈进,那么,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变成一个一个坚实的脚印!所以说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很重要。

  一、关于备课,基本的环节和要求是:

  ⒈透析教学内容。反复研读教材、课标、考纲;收集相关资料。

  ⒉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贴近,与学生贴近,与课标贴近。

  ⒊找准教学重点。有价值的突破点,有意义的生发点,最重要的知识点。

  ⒋估测教学难点。思维障碍,能力障碍,知识障碍,操作障碍。

  ⒌匡算教学时间。容量适中,不疾不徐。

  ⒍做好教学准备。学生知识准备,教学道具准备,教学情景准备。

  ⒎预设教学环节。好切入,好思路,好章法,好活动,好平台,好问题。

  ⒏设计教学语言。导入语,激情语,过渡语,讲析语,评价语,总结语。

  ⒐设计教学板书。美观,科学。 ⒑撰写教学方案。青年教师必须详案;骨干教师详略适当。

  教育的随笔 篇11

  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是为“应试”服务的,始终以高考为目标。所以,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之下,历史这门学科长期成为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

  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突出,很多时候,我们是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相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实际上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留下的病根。

  从教学结构来看,我们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结构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理念和精神,这一点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方进行的,由一定的人物“扮演”一定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一个人物是英雄,学生茫茫然,似懂非懂,很明显情感教育在历史课堂上是落实的很不够。

  以上这些问题在我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其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我实际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要完全达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在课内课外下大功夫,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挖掘教材、多学习、多听课,在历史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更好的完成历史的教学工作。

  教育的随笔 篇12

  教养这东西,人家都以为要出自名门才能拥有,其实这是一种常识,只要稍微注意,都可学到,和你的出身没有关系。

  没有教养的人,是懒惰的人,不求上进的人,无可救药,一见大场面,即刻出丑,在外国旅行,被人歧视,也是活该的。

  当今大机构聘请职员,最后的面试都在餐厅中进行。

  主人家故意迟到,看你是不是一坐下来就先点菜不等别人。酗不酗酒?也即刻知道,忍不住的人一定先来一杯烈的.。

  菜上了,看你拿筷子,姿式正不正确倒没太大关系,那碟炸子鸡,你有没有乱翻之后才夹起一块,就决定了你的命运。

  吃东西时,啧啧有声,更是个大忌。有教养的人哪里会做出这种丑态?吃就吃,为什么还要啧啧啧啧?

  父母没教你,那你的家庭也没教养。不过这是上一辈人的错,不能完全怪你。但是你出来社会混,连这一点小小的餐桌礼貌都学不会,派你去和对方的大公司兜生意,人家听到你啧啧啧啧,先讨厌了,一定谈不成。

  有些时候,不必从餐桌看到,连面也不必见,听你的电话就能知道。

  “等一等!”你说。管理阶层已皱眉头,为什么不会说请等一下?这个“请”字,难道那么难说出口?

  “是谁找他?”

  为什么不能是:“请问您是……

  没有教养的女人,比没有教养的男人更加不能容忍,快去向苏州姑娘学习吧,她们每一句话都像是征求你的同意。即刻命令手下:“把那个东西拿来!”也会变成:“请你帮我把那东西拿来好不好?”

  听到没有教养的人说话,总不当面指正。教养这一回事,是自发的,自己肯学,一定会,并非高科技。

  教育的随笔 篇13

  萱萱是个看上去不太活跃的小男孩子,但他却喜欢在教师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撒欢。一次男卫生间里传出了欢呼的声音,我寻声找去,原先是萱萱在里面玩的不亦乐乎。我好奇地问他在做什么,他却胆怯地说:教师,我改了!然后不等我说话就灰溜溜地逃走了。我见他态度诚恳,就没有再跟他计较。可是过不多久,在教师没有注意到他时,他就又开始司机行动了。如小朋友喝水时,他拿了杯子趁教师在关注小朋友接水,他就在活动室里面兜圈子,高兴的时候嘴里又发出“噢噢”的尖叫声。每每当教师发现他作怪时,他都露出胆怯的眼神,然后灰溜溜回到位置上,然后斜着眼睛看教师,当碰到教师的目光后,缓慢地低下头。

  看得出,他是一个缺乏自信和自制力但却是个懂道理的孩子。我发现他异常喜欢帮忙小朋友做一些整理性的事情,如帮别人收地垫、整理图书等。于是我把一些活动后的'整理工作有意识地交给萱萱去完成,他高兴极了,每次工作得都异常认真,他的举动也赢得了小朋友的赞扬。同时他在对自我的约束本事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只是为萱萱供给了一个机会,使他感到:我对自我感兴趣的事有本事做好,我能够帮忙小朋友,我在班里有很重要的位置。鼓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表现自我的本事,向自我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他的行为能够给自我和别人带来进取的影响。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们会认识自我的潜能,不断地发展!

  教育的随笔 篇14

  珍惜孩子们的爱心,星期三下午大扫除,当我擦窗户最上面的玻璃时,由于太高,务必放上两张桌子再放上小椅子才能擦得到,我心里很害怕,消息翼翼地站在小椅子上,心里直发怵。

  “老师,您留意点!”忽然一个孩子轻声地说,之后全班幼儿一齐说:“老师,您留意点呀!”并有几个小朋友跑过来给我扶着下面的桌子:“老师,您不要怕,我们给您扶着。”我心里一阵激动,而且心里也一下子塌实多了。

  这些孩子们,心灵多么纯真啊!我必须珍惜他们的感情,用十倍、百倍的爱心去呵护他们,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教师要有耐心、能容忍,“老师,赵国坤又拿我的彩笔了!”“老师,赵国坤拽我的衣服了!”“老师,赵国坤打我了!”。前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小朋友们这样的“小报告”,而对于赵国坤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对他所犯的这类小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他当时也都很容易地理解了“老师,我不拿他的彩笔了。”“老师,我不和她打架了。”……但不久他又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这孩子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行为,我真是伤透了脑筋。

  静下心细细想来,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用得不恰当呢?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潜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大多数状况下孩子们都不是有意犯错的。另外,我们在儿童心理学课上学过,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在发展中。如果我们所讲的道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潜力,他就可能根本听不懂老师的话,记不住那么多的.道理。再说,他也不必须能够把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用到另外一个情境之中,所以才会出现“屡教屡犯”的现象。

  之后我便换了一种用心的教育方法,不再对他进行批评,而是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耐心地告诉他哪里做得不适宜了,就应怎样做才对,并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强化。

  慢慢地,赵国坤小朋友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所犯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小朋友们都愿意跟他一齐玩了。

  有时候,老师的耐心和容忍反而是激励幼儿上进的动力呢!

【教育的随笔】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08-04

教育的随笔09-27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4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5

【经典】教育的随笔08-03

大班教育随笔12-30

小班教育随笔05-15

小学教育随笔07-15

礼仪教育随笔09-03

教育教学随笔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