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古道西风瘦马随笔

时间:2021-07-27 11:23:14 随笔 我要投稿

古道西风瘦马随笔(通用8篇)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道西风瘦马随笔(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道西风瘦马随笔(通用8篇)

  古道西风瘦马随笔 篇1

  这次行程,我走了两条古道,一条水路——蒲津渡,一条陆路——崤函古道。

  此时的我俨然已是个爱上漂泊的浪子,不得不说这种漂泊是会上瘾的,我就是忽然想起这个时令牡丹应该在盛开,顺便登鹳雀楼,一览河东古迹,便又收拾了行李上路了。

  黄庭坚的《送王郎》说:“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开始还以为是陕西的“将相故里”之蒲城,不曾想却是这永济,我刚下动车便赶往鹳雀楼,那首从小便会背的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看看是如何的“穷千里目”,路上路过了古蒲州城遗址,看着被围起的断壁残垣,司机师傅先感叹起来说:

  “这是鼓楼,当时古蒲州城是何等威风,现在也成这样了”,倒不是我太多愁善感,而是当我走过许多尘埃落定的遗迹,看过许多诗化描述的城郭,那种“折戟沉沙铁未销”的残破让我只剩这看似忧愁的感慨和实则神往的眼神。

  被修缮和装点过的鹳雀楼依旧傲然屹立在蒲津渡口,雄视着照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沉默不语,楼里展示着这河东之地的故人,而我心里一直徘徊着“更上一层楼”的咒语,登上楼顶,一片平原铺在眼前,远方的雾霭隐隐约约也没有挡住已经伤痕累累的山河。

  没有挡住似是吃力而又苍劲的行走着的黄河,一旁王之涣的雕像展开双臂,左手持笔,似是怀抱着这山川,不知看了这景象多久,不知看了这变化多久,我每每登高总有放声长啸或是高声吟喝一首古诗的心情,恐是“当时已惘然”,楼里突然奏起了古筝编钟的雅乐,许是因为淡季,我孤身一人站在王之涣身旁,情景交融,竟发起了呆。

  是的,“往事越千年”,今人何所言。

  我怀着这种心情,看了古渡口,看了普救寺,一路往运城去了。

  河东自古多名将,早些年我去过四川阆中,那里把张飞的名字挂满了全城,我先前总以为运城也会这样,但并没有。

  我在旅途中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找准一条不远的路程,打一辆出租车,这样既不会造成太高的消费,又可以抓住司机师傅让他跟我讲述这个地方的种种,既亲切又享受。

  在前往关帝庙的路上,师傅跟我说:“这个村是张辽家,过去的常平村就是关公家,他俩小时候就有隔阂,因为张辽打不过关公,后面那个东郭村就是故事《东郭先生与狼》那个发生地,那个故事就是从那传出来的”,不管这故事的真伪性,我喜欢听当地人的这种文化信仰,没有学术课堂的较真,没有是是非非的束缚,就只是单纯的愿意口耳相传。

  关帝庙比我想象中的安静的多,那种安静就像是关羽的威严震慑感,是这个城的气质,不宣扬,却有一种底蕴力量娓娓道来。

  山西,这个在许多人眼中只听说煤矿和喝醋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仅仅初窥一角,便已心生崇敬,我跟朋友说,一个真正闯荡江湖的人,永远不要去听别人怎么说一个地方的好坏,不仅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感情也不一样,说别的地方不好,只能说这个人的格局太小了。

  当天稍有阴风,我独自一人背包赶往火车站,却不知怎地就想起了这句“古道西风瘦马”,而我当时受到永济和运城的刺激,脑海中反复着那一篇又一篇咏怀古迹的诗词,就像那匹“瘦马”,看着现在的“小桥流水人家”,要往洛阳而去。

  我拿出带着的《人间词话》,坐在座位上塞起了耳机,火车行驶了一会儿,我感到有些疲倦,看看手机才知道,原来到了风陵渡,我当时便惊到了,那个在金庸笔下将郭襄付之一炬的风陵渡口,竟然在这,我甚至没有注意到身旁坐了一个妙龄少女,她说:“我可以看看你的书吗?”

  这真是一个让我顿时觉得活在小说里的镜头,郭襄“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生”,我微微打量了这个女孩一下,黑棕色短发,戴着黑框眼镜,面颊清瘦干净,看似冰冷,一身牛仔,穿着一双时尚的黑皮鞋,列车员检票时她看见我的车票,跟我说:“你也去洛阳”,声音刚出加之其微笑便一扫脸颊的冰冷感,我才知道她是约了朋友去洛阳旅游的跟我一样的大学生。

  我们时而畅聊,时而困顿,摇晃着到了洛阳,却一直未互问姓名,旅途中其实就是这样,天涯游子,缘聚一处,畅聊片刻,不问名姓,不必像小说里说什么一见终身,但的确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从长安一路来游,这东都洛阳其实给了我一种比之西安要繁华的既视感,但或许因为武则天的原因,这里的牡丹,这里的历史,这里的灯光,都着染上了她的色彩,虽是陪都,但甚至淡化了周秦汉唐的其它沧桑,我说,我还是更喜欢西安,这里太鲜艳,没有了和我心里相呼应的感觉,但是这里我一定会来很多次。

  都说洛阳好,人总他乡老。

  在龙门石窟时,我更加有这种深刻体会,因为我早些年还去过与之齐名的甘肃麦积山石窟,那里是安静的,这里是喧嚣的,而我不喜欢这种浮华,却又深爱着某种底蕴。

  我回想,我都去了武当山,怎么能不去少林寺,于是次日,我又踏上了前往登封少林的路,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的英文一向不好,当时却有想跟外国友人搭话的冲动,我走两步,回头看看那几个外国友人,又扭头回去,却不知何时我也这般别扭开,我最终还是走过去,张口道:“Hello!men!Excue me!Where are your come from?”他的表情告诉我他听懂了,然后他回答道:“Oh!I come from Columbia”。

  然后又指了指前面的两个人道:“My friends is India and New Zealand”。

  说完被朋友叫走了,后来到了山顶达摩像下,我又遇上了他们,并得知了他们在少林已经学习了一年功夫,我们一起下了山,观看少林武僧的表演,在少林雄风的武文化的震撼下,那一刻,我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我那么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武术的魅力,中国文化的魅力,它吸引着世界的友人前来瞻仰学习,是那么的高大。

  我越发的爱着这种文化、这个国度。

  三个省,四天,五个城市,我返回了长安。

  耳边单曲循环着费翔的那首《故乡的云》:“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恐怕,这些就是一个浪子的所有情怀。

  古道西风瘦马随笔 篇2

  宁波的郊外,有许多地方未被开发,有着原始自然的美景。

  山,或巍峨,或清秀;水,或磅礴,或旖旎;树,或枝叶婆娑,或年轮斑驳……总有美妙之处。

  寻常人眼里,或许这些角落并无出众之处,可在画家的眼中,却是令人惊喜的瑰宝。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画家毛丹东先生开车转悠到江北区荪湖畔,蓦然看到一边的山上,有几棵树的线条十分优美,就停下来写生。

  于是,无意间踏上一条山道,逶迤而上,发现这条隐于浓荫下的山道用卵石铺就,斑斑驳驳,很有些年份。

  怀着好奇之心,毛先生沿路翻山越岭,不知不觉到了镇海区汶溪地界,据他估计,这条山道延绵约有2公里。

  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宁波市文保员李文国,经过多次踏勘调查:这条翻越小灵峰到达汶溪的古道,开凿年代至少不会晚于元代!

  古道

  偶然间发现

  近日,记者随同两位发现者来到了荪湖东岸。

  进入丛林后,果然,一段蜿蜒的古道呈现在眼前。

  一行人沿古道盘旋而上,不时细看路面卵石的铺设法。

  路面铺石规整,中间有排分脊石,两边的卵石组成一幅幅圈形图案。

  路边是树木,由于是冬季,鲜少青翠的绿色,或是绿到深墨,或已褪成棕红,山林的颜色层层叠叠,似乎比外界少了许多的萧瑟。

  沿路而上,发现路侧有两块石碣,相距不过十米左右。

  近前细看,可惜其中一块因年久风雨侵蚀已经泯然无字矣,倒是另一块还能依稀辨出四个字“云华、义华”。

  李文国推测,立此两块石碣有两种可能,一是捐资修路者的姓名碑,二是山林分界碑。

  山下荪湖村中费姓是大族,清代曾有人中过科举,费氏鼎盛时,荪湖一带前田后山都是族人产业,云华、义华显然系同辈兄弟的名字,但名字以下文字漫漶难辨,不得其详,不能确定此石碣定是两人的山林分界碑,殊为遗憾。

  忽然间前方传来一阵“得得”声,惊愕之下,难得一见的场景出现了:一位中年汉子赶着两头毛驴沿着古道悠然而来。

  每头毛驴各自背负空箩,大概是没有负重的缘故,人和动物都犹如闲庭信步般闲适。

  我们感到十分好奇,问中年汉子从何而来,他告诉我们:“山上的寺院在修建,我们运送物资上山!”

  望着他们慢慢远去,恰逢夕阳晚照,几个人竟都脱口而出:“古道西风瘦马……”当然,景致虽相仿,心境却不同,更没有“断肠人在天涯”,只感到远离尘世的潇洒和淡泊。

  历史

  追溯至元代

  再经过十多分钟的行程,发现古道的有些段落已经没落于荒芜的草丛中,拨开野草,依然能辨识出古道的痕迹。

  山虽不高,但路径曲折,经过漫漫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接近峰顶的寺院,寺院前是一片绿油油的茶树,四周则被翠竹掩映,显得清幽宁静,古道从东侧绕寺而过,翻越峰岭之后继续往下延伸。

  寺院的老师太正在院落里,一见我们,赶紧招呼休息,还捧出了自种的白茶。

  休憩片刻后,在寺院察看一番,竟别有洞天。

  寺院虽小但很独特,这里是释道共尊的场所,西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东大殿却树立道教人物葛洪像。

  师太向我们介绍说:这里叫小灵峰寺,晋朝的葛洪最早在这里炼过丹,并煞有介事地引导我们去参观一口据说是葛洪炼丹时挖掘的井,井不深,井壁用粗瓦垒砌,倒是有些年头。

  我们拿勺子各舀了一点水品尝,水质不错,清澈中带着点甘醇。

  寺院附近有不少古迹,师太带我们去察看了寺门口称为九龟神龙窟的一方水池,一通道光乙酉年的僧人墓碑。

  在寺院两侧的竹林深处,还发现了一段称之为“风水墙”的残垣。

  寺院厢壁嵌着的两通石碑引起了李文国的特别注意,一通为老碑新刻,为清代文学家慈溪人裘琏撰文的《重兴九龟潭会龙庵记》,由当今宁波文化界著名人士王介堂先生书写;另一通,为介堂先生撰并书的《重兴小灵峰记》。

  结合两通碑的内容,了解此寺创建于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初名马鞍山龙王经堂,是山下乡民祈雨之所,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易名为会龙庵,俗称小灵峰寺。

  李文国说,由此可以推断,这条翻越小灵峰到达汶溪的古道,开凿年代至少不会晚于元代。

  为了进一步证实古道年代,李文国从现场踏勘回来后,还查阅了一些资料,果然在《光绪慈溪县志》中查到了有关会龙庵的历史记载和裘琏重兴九龟潭会龙庵记的原文,两通石碑的内容在文献中得到了印证。

  清代慈溪人费志云还写过一首有关会龙庵的诗:

  古寺浮岚上,

  林深我独行。

  空山寒日色,

  绝涧壮泉声。

  槲叶闲阶下,

  苔痕曲径平。

  老僧方入定,

  风竹自吹笙。

  有寺院必有路径,据此可进一步推断,古道的形成年代绝对在元代以前。

  为了证明这一点,李文国还陆续作了相应的口碑采访,许多位附近山下的村民提起,先前山北汶溪和骆驼乃至澥浦一带,若有人去慈城办事,都会选择走汶溪至荪湖这条过山捷径,直到20多年前,经此路往慈城或山南的行人仍络绎不绝。

  一位家住骆驼镇的朋友向李文国提到20多年前,他母亲隔三岔五地去慈城销售毛线,一大早就背着货物从骆驼出发,经小灵峰古道去赶慈城的早集。

  作为慈溪老县城的慈城,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已形成规模,对外水陆交通畅达,官道、水路连接远近城乡,但附近乡间寻常百姓和普通行贩,入城办事或贸易,如无大宗携带物,一般都不会考虑走耗费时间的官道,也不会在水路上消耗铜钿。

  所以,近捷的间道是他们的首选,在便捷的公路汽车运输尚未出现的年代,这个传统习惯一直被延续着。

  而且,山北本隶属慈溪县的汶溪一带,在唐代以前已形成了较有规模的聚居点,民间去县城更不可能舍近求远,放弃小灵峰山道而绕山而出。

  照此推算,小灵峰古道的出现或许更在遥远的唐宋时代了。

  但这仅仅是推断而已,需要有更确凿的史料证明。

  古道西风瘦马随笔 篇3

  牵着粗糙的马嚼子,身着打满补丁的衣裳,走着走着,何时才能走尽遥远的前方?

  脚下的,事凹凸不平的羊肠小径,一踏去,扬起了土黄的烟尘。这小道,记录了多少人的足迹?又是有许多人,渴望得到小径的证明?

  耳边,聆听着风儿的协奏曲。凛冽的寒风呵,化作成刀儿的魅影,刮过满是皱纹的脸庞,赚的行人批判似的自言自语。

  身边,一路默不吭声的老马打了个寒颤。回想着,它也有多久没有饱尝那鲜嫩的青草了啊,尽管那已黯然无光的眸里没有丝毫的抱怨,但肚子部分清晰可见的肋骨的轮廓,强烈地表达了为的不满。

  “哗啦哗啦”轻快流淌的小溪,此刻也印入我的眼帘。清澈的溪水,像一条银色的小哈达,犹如在招呼客人的请进,有死渴望客官止住脚步返回故乡的将来。

  未几,发现了一处在小溪对面的人家,一架部分地方已经腐朽的小木桥事他们穿过小溪的必经之路。此刻,人家的烟囱里冒出了一缕若有若无的青烟,他们现实抱成团,直到山腰那高,才愿依依不舍的离别。

  枯干的的树藤上落着几只乌鸦,享受着眼前的悲凉。

  泪已颤两行!

  思想的情绪瞬间塞满整个胸膛,怀念的叹息和抽泣不是地响起,整个心里防线终究是被悲伤冲刷得灰飞烟灭……

  时间依旧不留情意地流逝。转眼间,西下的太阳的余晖也愈来愈暗淡,温热的光仍温暖不了我冰冷的新。可有奈何?难道又要在叠一次背后小路上的脚印?走下去吧,怀着思乡的情绪,化作奋斗的烈火,欣赏寂寞的风景,坚强地走下去吧!

  “同学们,这首词事什么名字?”

  “天净沙·秋思!”

  古道西风瘦马随笔 篇4

  古道

  一条古道,伸向历史的深处,楼群中的西域,西域中的丝绸路,像一颗疲倦的星辰,在银河里沉浮,落落孤寂,温柔的绿死了,潺潺的水干了,大厦古碉楼的飞禽走兽,静静凝望着惨白的月亮,当我穿越历史的雨季,脚下的沙土变得黯然,当我的手指感受到残垣断壁的微凉,我伤心的认识到,这般辉煌的历史已将我错过,然而心中残留了一片鲜活的感恩,于是,我很满足地看到了心中斑驳城墙永恒的亘立。

  西风

  呼啸的西风在一阵雁叫后蓦然而至,谁早已横刀立鸿,意欲力劈秋色。西风,独自在户外怒吼,无孔不入的本领在农家的泥墙面前,惨败成一团破絮。我的努力终将化成泡影,我悲伤地看到,成功已将我错过,不过,也在此时,血液中流过一股感恩的河流,我感受到了努力过程中的甘甜,也看到自己逐渐坚强的身影。

  瘦马

  辗转了那么多遥远的历史,追赶什么,一种姿势,一种高姿态,不肯放弃,一瘸一拐也不停留,心,是否已被风雨浸透,来路已成苍茫,前途也是漫漫。唯一的方向成了无法挽回的错位,一羽冷箭,丧失了英雄的气质,人生的溃败致使回归生命的本真,一切,如秋天的黄叶般慢慢枯黄,葬在冬天苍白的冻土里。在掩埋的那一刻,我痛苦地知道,一切已离我而去,眼角开始湿润,闪烁着感恩,于是我感受到了放下一切时难得的宁静。

  我曾以痛苦的姿势站着忍受错过带来的伤痛,然而心中始终保留一片感恩的'净土,所以痛苦不再是痛苦,我心怀感恩,用幸福的姿势仰望着,感受另一种幸福的滋味,感恩仍在,幸福仍在!

  古道西风瘦马随笔 篇5

  一条古老的道路,常年围绕着我的家乡。那是用古人的智慧和他们劳动的汗水换来的。你瞧,那粗大的石缝中透露着的水丝,是辛勤的汗水;你看,那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田野,是守卫他的孩子们,而那些点点繁花则是点缀他的美丽风景。路上一块块的石头,都是劳动人民精心挑选铺上去的,还有许多岔路,就像把捉住的螃蟹从网里放出来了似的,向四面八方伸展着。

  呼——呼——微微的凉风掠过小路两旁的田野吹拂着人们的面孔,让我面红耳赤,它像针一样刺着我,一阵揪心的痛把我从欣赏中催醒。清爽的秋风已带上丝丝凉意,枯黄的树叶飘飘摇摇得随风漫飞。这风迎面而来,让我躲都来不及躲,赶紧捂住领子,逃回家去。

  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微风夹着泥土散发出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的庄稼吹得有如链波荡漾。原野上匹马成群,一个个骨瘦如柴,似乎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马儿们眼睛瞪得滚圆,一会儿低头吃草,一会儿抬头看天,样子可有趣了!当太阳一落山,黄昏的薄露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的时候,蛙声便逐渐热闹起来了。我喜欢7月的草原,以为这时的草原草盛花美,生机勃勃。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里繁华,虽然没有城市里热闹,但是在我心中,那里永远是我最美的回忆。

  古道西风瘦马随笔 篇6

  萧瑟的风卷着地上那些枯枝残叶,似乎要将它们撕裂,毁灭。

  几棵枯树挺立在古道,似乎在向那残败的古道炫耀自己曾经的枝繁叶茂。

  唉!连那乌黑的乌鸦都知道回家。正哀鸣着寻找自己在枯树上的巢。

  我这个浪迹天涯的的人,想想自己那运曲折的命运,只身一人地异地生活的艰辛,远在天边的亲人,擦擦那含泪的眼,迎着那凛冽的西风走去。

  我一手裹紧那单薄的衣裳,一手策着那羸瘦的老马。唉!听着那流水的哗哗声,此时人们已不再耕作,回家了。那炊具的碰撞声,家人团聚的欢声笑语,那袅袅的炊烟,无不一一刺痛着我这个思念家乡的人。

  啊!冷风吹打着我,真冷呀!可谁又会为我添几件衣裳呢?此时的亲人一定在等我归来,他们还过的好吗?是否在思念我呢?

  看着这团圆的场面,想想自己漂泊在天涯,两行浊泪桥、悄无声息的从我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流下,滑落在我那单薄的衣裳上,慢慢消失不见。

  我擦擦泪,那一轮红日马上就要消失不见了,我身披夕阳的红装,沿着这残败的古道走着,心中的思乡情顿时涌上心头,一阵阵苦涩的感觉弥漫了我全身:古道荒凉,西风萧瑟,马已羸瘦,人何以堪?

  迎着这寒冷的秋风,骑着这消瘦的老马,踏着这残破的古道,我不由得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眼看着夕阳快落尽,我不由加快了赶路的脚步。

  古道西风瘦马随笔 篇7

  这首诗是古代有名的马致远写的著名的思念家乡的诗。

  我被疲惫不堪的马驮着,我蹒跚前行。飒飒西风,荒凉古道,几只乌鸦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盘旋。黄昏时分,潺潺的流水,只有小桥旁边,有几户人家。我应该去哪投宿呢?

  夕阳已落下,我这个浪迹天下的旋人,不禁又起了思乡思亲的情感,不由得肝肠俱断。

  我继续驮在马上前进,希望能早日见到亲人,这样我才能好好过上安定的生活。我慢慢地,带着忧愁的情感向家乡的路程踏进。

  每个人都会思念家乡,我也不例外。自从我来到周南求学,我才知道,没有爸爸和妈妈,我根本不能自理。我只能依赖他们,不能自理更生,所以,我也很想念他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正如天净沙。秋思一样,都是一样,都是一样思念家人,想念父母。这句诗是说:“我自己一个人在异地,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是外地人,每到了中秋节的时候,别人都会回家和父母团圆,而就我一个人还在异地,我十分想念父母,十分牵挂他们。自己在异地,。没法看到家人,很牵挂,很想念。

  思乡之情在我耳边不断响起,我顿时感觉对思念家乡是如此深厚,我不得不承认,家乡是我们最好的地方,最思念的地方,最珍贵的地方!

  古道西风瘦马随笔 篇8

  一条古道,伸向历史的深处。我想起了荆棘路上铺满飘雪的沧桑。读懂古道,等于读懂了一部厚厚的历史。古道是岁月留下的一条长长的印痕。红色的骏马,扬起诗歌的语言,凹凹凸凸的路,平平仄仄的风,唱响诗人的笔。古道不仅通向远古,它的触须,深入一匹瘦马的内心,探询亘古的乡愁。古道是留在恋人心中的一条长长的飘带,满怀感情的语言,在车轮中呓语。

  古道醉了,青苔绿了;古道笑了,鲜花开了。

  古道是一条河,映出太阳与云霓,折射出悲欢离合的爱情。在这条河里,我自由来往,是一条无拘无束的鱼儿。古道是一条涌起在大地的藤蔓,铺满大地。古道是诗人留下的叹息,冗长无奈的叹息。诗人呀,就是古道上沉重旋律中的一串音符,就是铺满黑色的长长历史画卷上的一笔狼毫!

  古道,在季节里留下一个长长的疑问,西风无语!

  西风

  一声雁叫,送来凛冽西风。是谁横刀立马,意欲力劈秋色?

  田野的蟋蟀移居屋内,朝北的窗户也被泥巴堵塞。西风独自在门外怒吼,往日无孔不入,而今却步步退却。

  日子一天深似一天,西风愈演愈烈。他一掌撑开渐浓的暮色,一手裹紧单薄的衣衫,深邃的目光凝视远方。狂傲的西风,隐隐有春的号角在响。他重新抖擞精神,策马而奔,炯炯的双眼,射出两道炽热的光芒!

  瘦马

  你从马致远的小令中嗒嗒而来,惊飞了一个个安逸的梦。那荒草,铺展了遥远的历史,让我与你在今天不期而遇。你在追赶什么?一种姿势,始终不肯放弃,一拐一瘸也不停留。心呢,是否已被风雨侵透?来路已成苍茫,前途也是漫漫。

  你是从哪个驿站出发?唯一的方向竟成为了无法挽回的错位。从此,那生硬的公文,抑或是温情的家书,便成了远没有下文的悬疑。你是哪位战神的铁骑?一羽冷箭,使你丧失了英雄的气质。人生溃败让你无法回归生命的本真。你是一个被历史甩在身后的失落者,还是一个激昂的勇士奔驰在时间的前沿?你不语,一如既往,走着自己的孤独。你的记忆里有着春天的明媚,桃花艳丽。它的前方,响彻一生的呼唤,那是你一生丰盈的属望。

  你走在一幅秋风吹落夕阳的怅惘里,同样干瘦的旅人,忍不住一声长啸。

  古道空旷,寂静无声!

  ……

【古道西风瘦马随笔(通用8篇)】相关文章:

茶马古道导游词范文01-20

个人军训随笔通用8篇02-23

清明的随笔通用15篇02-11

初中的随笔通用15篇02-06

寒假的随笔(通用15篇)02-04

清明的随笔(通用15篇)01-28

关于军训随笔(通用12篇)01-10

关于军训随笔通用12篇01-10

军训的随笔(通用15篇)01-09

教育教学随笔通用15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