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家的散文

时间:2022-11-04 14:52:46 芷欣 随笔 我要投稿

关于家的散文(通用22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家的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家的散文(通用22篇)

  家的散文 篇1

  “家”这个字,本无特殊的含义。

  以前,在我看来,家不过是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困了有床睡的地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领会了家的内涵。

  父亲加母亲才有家,父爱加母爱才有家。

  家是赐予我生命的源泉;家是培育我成长的摇篮;家是净化我灵魂的花园。

  小时后,出现最多的身影是妈妈,因为爸爸在山西做生意,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来。

  妈妈当时是老师,在我四五岁时,就给我买了唐诗宋词的画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优雅的古韵中体味莲的高雅纯净,感受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凛然风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沉浸在宋词中,品味英雄的奔放豪迈;雪花盈天的日子,我诵读“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傲雪欺霜,不俗不媚,一束梅开,就是一瓣心香。

  那时妈妈教我读唐宋,教我人似荷花般净洁,教我志如梅花般坚韧,教我心若江河般宽阔。

  妈妈用言传身教感染着我,我懂得了“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

  每天妈妈都把家里打扫的纤尘不染,让我知道做人,内在和外在都不能蒙尘。

  妈妈教会我感恩和善良。

  爸爸在外地时,爷爷患脑病,不能照顾自己,整整八年,妈妈独自担负着照看爷爷的重任。

  一直到爷爷去世,妈妈的孝心得到了所有人的称赞。

  她坦然的和我讲,对父母尽孝心,尽孝道是中国人的传统,不能丢。

  妈妈从小学开始,就一直资助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女孩,直到去年,在她和好多爱心人士的努力下,这个女孩进入了免费学校就读,并且争取来了国家的政策扶贫。

  妈妈的善良浸润着我,在内心深处,我默默地传承着这种大爱。

  妈妈是严谨而自律的人,是她给我早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了准确的方向。

  感恩妈妈给予我的`一切,我以您而骄傲,妈妈,也请您放心,将来,您也会因有我这个女儿而自豪!

  如果说妈妈是我思想的奠基者,那爸爸就是我思想的开拓者。

  和爸爸与其说是父女,不如说是朋友,哥们儿。

  我们之间无话不说,绝对的忘年交。

  爸爸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什么文学的历史的政治的宗教的地理的,和我一起时,总能唠的特别开心。

  我经常问一些有关学习的或者生活的问题,一旦他不敢肯定时,他绝不敷衍了事,而是打电话查电脑,把最准确的答案告诉我。

  爸爸告诫我,做人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爸爸的达观和幽默就像他脸上的胡子,长势茂盛。

  刚上初一时,我和妈妈在县城,爸爸在村里照看那所房子。

  有次厨房突然电路失火,火势特别大,厨房的玻璃、棚顶都被烧毁。

  爸爸的朋友说用棉被救火。

  爸爸当时还有闲心开玩笑呢,告诉他的朋友:挑挑被啊,别把我结婚的被给毁了,还得留着做纪念呢。

  当时,爸的头发烧的像烫了似得,左手被火烧的漏了骨头。

  满灌气的煤气罐在大伙中随时都可能爆炸,那时,两个人还在斗嘴开玩笑,看出他老人家心有多大吧?火最终救住了,爸也没告诉我和妈妈,他怕妈妈担心。

  等他把烧毁的窗子和门都重新修好后,才来到县城。

  看着爸爸被火烧过的脸,打开绷带露着白白的骨头的手,我和妈妈哭了。

  可是爸爸还是玩心不改,笑着说:我这叫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还有这手,叫红烧猪爪子。

  爸爸借此机会也不忘言传身教,和我讲:“姑娘啊,不管遇到啥事,你都不能愁眉苦脸,记住,微笑会让你有无穷的力量。”

  上学以来,我没有补过课,这得益于爸爸对我自主能力的培养。

  从小就锻炼我,让我学习独自办事。

  现在每个假期,我都是借来下学期的教材,自己预习。

  爸爸有时间就陪着我,谈天说地。

  有关思想的人生的,涉猎到许多方面。

  爸爸对我的学习成绩不放在第一位,更注重我德行的成长。

  让我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教给我“厚德载物”的人生哲理。

  教我“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为人。

  和爸爸在一起,吟诗作赋,虽然有时我对的驴唇不对马嘴,可他说:“要想学会一样才能,要有不怕磕碜的精神,要把自己的小面子放下,才能进步,才会超越别人”,在爸爸这里,我学到了“心怀春风何惧雪,身是梅花不怕寒”胆识和气魄;更学来“吃饭只需七分饱,做人还求一世真”的坦荡和真实。

  感恩我有如此的父母,感恩父母给予我的一切爱和付出,感恩父母把我塑造成一个人格完美的孩子,感恩父母给我一个温馨美满的家。

  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是父母看着孩子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拐角处,留下二老相扶相依的期盼和慰藉。

  爸爸,妈妈,我将带着你们的心跳,去远行,无论我飞得多高,走得多远,在心中,我永远爱着:我的爸爸,我的妈,还有我的家!

  家的散文 篇2

  我曾以为,家就是那套小小的房子,寄居城市一隅,上演着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主角的平淡时光。

  若走出这里,就是离开了家,离开家,就是离开家人。

  七月末的一天清晨,在清风徐徐中,我和夫君学打太极,老师教得认真,我们学得专注。

  时间被手心相合,肘膝相对,推手云手演绎。

  两个小时后,背景换成沧州高铁站。

  夫君看着摊了一地的行李,说:你这是搬家吗?

  我嘿嘿笑着不语。

  他说:要不我送你上车?!

  说:不用,想着可以将我喜欢的,带给他们,多重我都可以拎得动。

  君一步三回头地离开车站,我背起所有行囊笑着向他道别。

  我的心像一根离弦的箭,早已行走在路上。

  我方知道,离开了的是家,即将前往的也是家。

  家,是江山文学网逝水流年文学社团;家,是青岛晓港的那所海景公寓,家是那些线上线下一起奋斗的流年人。

  我知道,流年的家人们已经在家里等我。

  他们有的在做拿手菜,有的在整理房间,有的在家门口巴巴地守望着……还有的,憾然错过,未能成行,则用坚持工作在流年后台的姿态,陪我们一起共赴青岛之约。

  聚青岛,是两年前相约桂林时的承诺。

  家,从桂林,走到青岛;家,从你我的小家,走到流年的大家。

  我和清鸟姐姐早就约好预定一列火车,这样可以将相聚的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同在上海的雪姐和一海大哥;同在广州的春光姐和琉璃;虽分别在西安和合肥出发,但玫瑰姐和怜幽,都是同时抵达。

  落雪姐与我和清鸟姐不约而同至。

  最先达到的云泥大哥,充当“店小二”,依次把家人接进家门。

  一时间,这套紧邻青岛小港的海景公寓中,南言北语说不尽相见的欣喜,久久不松的相拥道不尽深切的想念。

  餐桌上,南北饮食大融合。

  不管是否见过的,都没有一丝丝的陌生感。

  就好像上了一天班,陆续回到家。

  早归的,做妥了饭菜,迟到的进门就闻到了饭香。

  这时,谁还记得路上的辛劳,谁还能想到出发前的担忧呢?

  平日雷厉风行的雪姐,此刻系上枚红色围裙变身厨娘,一碟碟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飞上餐桌。

  我们都变身她的“扬扬”,被她照顾得妥妥的。

  大快朵颐后,我未忘初衷,打开笔记本,像黄世仁一样吆喝着:来,哥哥姐姐们,机不可失哈!

  这群可爱的杨白劳将我围拢,玫瑰姐姐最先问:真真,那个复制怎么弄?中英文标点怎么替换?那个搜索重复发文怎么弄?你平时用什么写文?排版软件怎么用?

  不急,不急,一个一个来哈!我打开网页,逐一演示。

  当看到Word文档可以轻松替换英文标点时,玫瑰姐说:这可解决大问题了,平时都是一个一个地替换,看得眼睛疼呢!

  闻听过,我心一沉。

  玫瑰姐年过五旬,入夜视力不好,久看电脑眼会干痛不已。

  即便白天编辑,也会感觉双眼干涩。

  即便如此,她从来没有抱怨过,要知道,姐姐来到流年后,编辑的数万字的文章中,若有这样的错误,单标点,就四五个小时改不完的。

  疼或许无需说出,强装笑颜对玫瑰姐说:来,姐姐来操作一下,点这里的“替换”,上面是需要替换的内容,下面是想要替换成的内容。

  再点下面的“全部替换”,成了。

  玫瑰姐操作两遍之后,像个孩子似的欢喜不已。

  一同学习的清鸟姐说:嘿,我也会了。

  可是我常用手机编辑,真有很多不方便呢?

  我知道这不方便中有什么,记得大约有两次,清鸟姐急得词不成句地找我,我检查后得知:她用手机编辑文章,没有及时退出页面,手机放到口袋里被蹭到,用乱码将原文给替换了。

  这样的情况我也曾遇到过,当时可是吓了一身冷汗。

  我自然理解清鸟姐的心情,依据经验,我请她飞笺联系作者,说明原委,请作者重新投稿。

  虽说两次事情都得到圆满解决,但姐姐一直因为麻烦了作者而心存愧疚。

  我安慰清鸟姐:没事,姐姐手机编辑真是不容易,这个真没有好办法,姐姐记得退到网站页面,或者直接退出浏览器就好。

  清鸟姐追问:那我将文章从后台复制出来之后,修改完毕,再替换回去时,需要将原文逐字清除吗?

  我们都没听懂,看姐姐演示了一下,方恍然大悟。

  哎呦,这需要耗费多久呀!我问。

  清鸟姐则淡然地说:还好吧。

  雪姐拿手机试了一下,将其弄成全选,点一个空格就删除了全部原文。

  清鸟姐惊得嘴巴合不上,连说:幸亏来了,幸亏来了,这得节约多少时间呀!删文字,删得我眼晕呢!

  看到她开心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可这就是流年人。

  不管在哪儿,满心想的都是流年。

  轮到云泥大哥提问时,已是深夜。

  他难得严肃地说:你告诉我怎么复制链接吧!

  简单,打开页面,将地址栏中的链接复制,粘贴到飞笺中就好。

  他不敢相信地说:这样呀!我真笨!真好,欧了,我现在复审一篇,也算练习一下。

  说着,他打开备选文章,偏巧这篇是清鸟姐编辑的,她将睡着的孩子抱回房间后,站在一旁安静地看。

  时间像窗外的海一样,静静地拍打着,悄悄地流逝。

  云泥大哥端坐桌前,仿佛就在自家书房,忘我地阅读,编辑,弄了好久。

  边改边对清鸟姐分析文章的主线,修饰手法,情感内涵,指出清鸟姐书写编按的不足,清鸟姐连连点头。

  她未说自己酸胀的脚,也未说自己浑身的疲惫,就像她平时一样,忙完一天的生意,回到家,照顾好孩子,再将所有的休息时间赋予流年。

  若说,这种学习的场景是青岛一景,那么行走在青岛大街小巷的我们,依然在用我们举手投足间的默契,以及时刻氤氲的文学气息,成就一道又一道标注流年的亮丽风景线。

  青岛的老城区仿佛被时光遗忘了,她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当时的建筑,据说,这里的排水亦如当初,不管多么大的暴雨,都未曾水淹过老百姓的家。

  走在其中,聆听那段永不会磨灭的历史,我们会不时驻足,摩挲石壁、围栏,感叹那攀附墙壁而生的植物,陪伴她一起向前一点又一点地延伸。

  从青岛海洋大学到小鱼山,从名人故居到五四广场,从极地海洋世界到北九水,从八大关到青岛啤酒博物馆,流年人依次走过,将这些青岛著名景观都标记上流年的印迹。

  看流年人相扶相携,相伴而行。

  我的心里满溢着感动。

  我常与清鸟姐走在一起。

  清鸟姐几年前曾因为意外事故受伤,做过脚部手术,手术出现事故,又进行多次修补手术。

  至今脚面上留有清晰的疤痕,走路太久仍会酸胀不已。

  她的儿子毛毛刚四岁,常扑到清鸟姐的怀里,让她牵着,抱着。

  记得在极地海洋世界,人群冲散了清鸟姐和女儿,我和清鸟姐带着毛毛一起走。

  企鹅、海豚、海象煞是可爱,但毛毛却不喜欢,直至在表演馆近距离看到活泼可爱的海豚时,他才露出了久违的笑颜。

  临别,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跟海豚说再见。

  看到毛毛如此,清鸟姐姐才长吁一口气,虽汗流浃背,但笑容终于挂在她的唇边。

  平素跟清鸟姐姐聊天并不多,一来我忙,二来大家都怕我忙,不愿多占我时间。

  仅有的几次,也是说文章,聊编辑。

  很少问到姐姐的家庭。

  有时,也听她说,工作忙,编辑迟了,感觉抱歉。

  内心深处还会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忙碌呢?难道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吗?

  可当真切地看到姐姐,我则为之前哪怕一丝丝的质疑羞愧不已。

  又想到平时清鸟姐编辑的那些文章,我知道,这些并非只是文章,而是一个来自乡村的普通女性,对于梦想的执着追寻。

  清鸟姐说:编辑的辛苦不怕,就是忧虑写作的瓶颈。

  话说间,抱着毛毛行走多时,都没有紧皱的眉头,不由自主地攒在一起。

  看着姐姐如此,我想到曾经的自己,也是深陷“复印文”,难以自拔,是大家一起帮助我,直面我的缺点,严厉督促我学习,改变,才有了现在一点点的进步。

  我劝说:每个人都会这样的经历,姐姐不要着急,这段时间可能会慢一些,难熬一些,无妨,多多积攒,多多体察,等走过来,再回首,会发现,生活真正厚重的,往往是感觉困难,举步维艰的日子。

  嗯,也是。

  这样说着,清鸟姐牵住毛毛的手,毛毛擎着泡泡枪,边跑边吹,那泡泡上,再次折射出清鸟姐的笑容。

  跟清鸟姐一样,玫瑰姐落雪姐也常说她们写文遭遇瓶颈的困惑,这看不到的瓶颈成了拦路虎。

  落雪姐甚至说:真的好想放弃呀!但看到文字又感觉舍不得。

  就这样矛盾着,在流年坚守着。

  这次来,也是想打破这个僵局。

  闻听后,玫瑰姐打气说:不怕,我们就一遍一遍地改,改改就会有感觉的。

  玫瑰姐还说起她学太极的经历。

  开始跟着别人一起比划,也模仿得很像,但总是感觉缺少一些什么。

  之后,她跟一位太极教练结缘,由教练专业传授。

  这才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是她的基本功不扎实。

  就像一个孩童,没有学会坐和爬,就直接开始跑,那怎么会跑得稳当呢?肯定老摔跤。

  现在她不仅自己学成了,还带了一个学生呢!

  这不,来青岛时,还特意带来太极拳服,就是因为她知道我也在学,生怕我学得不得法,才想到来查验我的基本功。

  果然,初学的我,逃不过姐姐的火眼金睛。

  她说,虽说杨氏陈氏有很大的不同,但热身是一样的,基本功是一样的。

  来我教你。

  说着,她一招一示范,一示范一讲解。

  看我学的笨拙,还特意放慢节奏。

  姐姐最后说:学习的目的是强身健体,我们不能违背了初衷,要好好爱自己,否则,上岁数了,是真受罪呀!

  听姐姐这样说,我突然领悟到,都说文如其人,玫瑰姐文字中的正气、温度,不就是如此吗?那么联想到她最近写文的进步,就知道她为何会有这样的收获了。

  她所说的基本功,就像写文的基础,比方说:凝练。

  何为凝练?没有具体规定。

  但却可以被感知。

  闻听过,落雪姐也似有所悟。

  其实,来到流年的每一个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先是懵懂,后是警醒,再之后是迷茫,困顿,熬过去之后,就会是海阔天空。

  还有很多流年人,在流年这块温润的土地上圆梦。

  比如我的儿子大树,他是流年的小作者,他投稿到流年的文章,有多篇被《语文周报》《初中生作文》《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刊登。

  这些都鼓励着他努力学习,终于圆梦他心仪很久的石家庄二中;怜幽初到流年时,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作者,五年过后,她不仅加入省作协,专属于她的新书《荒城》的研讨会即将召开;一海大哥总说,是流年,让他退休生活有了意义;还有很多人,借江山一本印,圆了出书的梦……

  流年社团是流年人的成长之根,江山更是流年社团的圆梦基地。

  此次相聚青岛,也是对江山八岁生日的预祝。

  来自十个省市的我们隔空牵手守在流年后台的家人,一起共谋流年,共创锦绣江山。

  不说雪姐不畏炎热做了一道又一道佳肴,忍着脚疼走过一景又一景;不说清鸟姐姐带来家乡潍坊的风筝赠与我们,将她的思念放飞到我们的`天空;不说春光姐玫瑰姐落雪姐清鸟姐琉璃以及我们大家共同包的饺子多么香;也不说怜幽的小枣和清鸟姐的毛毛如何兄弟情深;更不说一海大哥的稳健从容,云泥大哥的聪慧诙谐;不说我手把手教大家操作软件时,对他们平素付出的心疼……什么都不说,流年情谊深植于心,一切都在不言中。

  为了流年,付出所有都值得。

  那日傍晚,怜幽妹夫大枣说,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到青岛全景。

  于是,我们跟着他来到34层楼顶。

  这座公寓地处晓港,紧靠海湾。

  海上落日,映红了静谧的晓港。

  目穷之处,海天一线,游轮驶过,嵌入红色海面,就如童话般的世界。

  小鱼山在那个方向,栈桥在这边……城市虽逐渐被黄昏笼罩,但我们曾一起走过的路,还是那么清晰,你和我,你们和我们偎在一起,以青岛美景为背景拍过的照片上,笑容还是那么灿烂,我们在一起讲说的流年,仍拨动着我的心心弦。

  上海在庐江以东,广州在潍坊以南,西安在沧州以西,淄博在上饶以北。

  青岛,此刻聚集着我们这些人,还有那些因为各种缘由未成行的流年家人的心。

  最后一餐,我说:若非因为流年,我们这些人,可能连擦肩而过都很难。

  正因为大家都在流年,所以,才会从各地汇集,汇集的地方,从桂林到青岛,还有以后计划中的云南,广州,安徽……都是我们的家。

  只要我们在一起,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所有的结果已然呈现,所有的情感已然成行;相逢的喜悦还在发酵,离别的伤感悄然而至。

  临别时,青岛也仿佛被我们感染,大雨倾城。

  雨中的我们,撑着伞,泪雨纷飞。

  载着流年人的火车,飞机,陆续启程。

  微信群里,不时有人说:我上车了;很快又有人说:我到家了。

  我特意选择最晚的一列火车离开,就是为了独享一下这份离情。

  站在青岛火车站内的天桥上,看到一列列的火车,顺着轨道离开,到来,我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忽然听到有人说:你的车票掉了。

  我忙说感谢,捡起那张车票。

  青岛——沧州的字眼,在我眼中变为流年——流年。

  我始终以为,我们这群人,不是为了相逢而相逢,也不是为了离别而离别。

  我们始终在一起,网上线下,都守在我们共同的家——流年,亦即我们共同的江山。

  青岛一聚,流年人用各自的执着,践行着流年的宗旨,流年人的正直、坚守,勤奋和无悔付出,是流年潺潺不断的源泉,更是江山的有力支撑。

  流年,仿佛是一个行走的家,时时刻刻驻足在我们的心间。

  流年更像一个温暖的家人,横跨时空常伴你我左右。

  流年,本就是一个家,流年人在哪儿,她就在哪儿……

  家的散文 篇3

  加班写完病历已经快凌晨了,在路灯下回到了家。

  未来得及开灯,却有一点意想不到的惊喜,照进家里的竟然是月光,撒在了地板砖和盆里种的花草上!透过窗户,在灯火明亮的城市上空,我看到了月亮,看那月光明亮,似乎突然间就少了城市的喧闹浮躁,多少年没有的感觉突然萦上心头,那是我张义堡西沟里的家:月光撒在了爹爹拾掇的干净整齐的院子里,撒在了院子里杏树、小松树、刺玫瑰的叶子上,透过叶子的间隙,透过睡房的窗,铺在了我的被子上,照例无眠了。

  思绪有很多,躺在床上,让它自由自在吧……

  犹记起了十多年年前酒泉打工摘棉花时和佬佬睡前的愰儿:小村庄以前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松树庄,有好多好多的松树,漫山遍野的都是,几个人的膀子都抱不住……“佬佬,现在怎么没有了?”“呵呵,那都是你祖太爷爷们的时候的事了……”我只是顺着佬佬喧的想,山脚下的小河水永远都是清凉凉的,烧水做饭的,牛马饮的,洗衣洗裤的……都是小河的水;还有村子里的人和事,一茬又一茬……佬佬还说,土改前,我们家还有个很大的杏树院子,有很多杏子……

  那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一个很偏远普通落后的小山沟里的一个小村子,甚或她还有一个直白丑陋的名字叫西沟。

  也许,再过五年,我的父老乡亲都会全部搬迁,定居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去努力各自的新生活,再过一代,问问他们老家在哪,西沟?那是什么地方?兴许还有大点的`小孩知道,但那也是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事了。

  我家院子也是普通不过的农家院子,土墙土房,奶奶所骄傲的以前的四面八廊房子,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只剩的一面也是翻盖过的,以前的雕阁小鹿,小鹤,牡丹花朵阁子散落在各本家,院子不大,老爹收拾得很精致,砖铺的小路,一块菜地,有杏树2棵,小松树2棵,刺玫瑰3棵,应该已长得很高了。

  青杏吃过几颗,酸酸的;小松树是妈妈往山里圈上赶骡子的时候移的,移来也是茁壮成长;刺玫瑰的花,妈妈还是学着外奶奶的做法,将新鲜的花瓣摘下来,压在罐头瓶子中,撒上白砂糖,发酵几天,便能蒸馒头做颜色,调味道,便能在兰州上学的时候拿一瓶玫瑰花糖送给女朋友,说:“这是我妈妈做的,送给你,美容养颜”。

  那时的女朋友,现在我的媳妇,老是还提起那瓶瓶的玫瑰花糖,“妈妈是怎么做的那芬芳香甜的味道?有时间再让妈妈给我们做”。

  我们都进城了,任凭那杏树、松树、在家里菜地里长,任凭那玫瑰花开花落,竟然没有闲的时间去摘花瓣让妈妈做一瓶玫瑰花糖……

  开始离开自己的小村庄,应该从二中上学开始吧,回家,只是那么几天,其实还是羡慕那时候,还能回去几天。

  还是我真的忙?已给祖父3年没上坟了,年前腊月终于抽得一天时间在寒风飘雪中去祭奠祖先。

  三年未回,见故乡还是那样的亲切,屋前屋后的两座山,不知重了多少小时候的小脚印,门前的小河里,夏天打澡,冬天溜冰,山上还有和小伙伴掏的窑洞……只是匆匆,上完坟竟也没到家中院子里一转,便匆匆回来。

  很多次都是睡得迷迷糊糊将醒的时候,以为又是在西沟家里的睡房子里,冬日下午懒懒的阳光、夜里十五六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被子上,没有城里的蚊子,没有太热蹬光被子,一派静静的悄悄的,有的也只是房子后面巷道里卖菜的三轮车声音从烟囱筒里穿进来,伴着卖菜卖瓜的吆喝声,有的也只是家里公鸡的几声打鸣,母鸡下蛋了咯咯报功。

  我依然能清楚记得从上面泉眼里压到庄子前面流不干的水管,水管子里的泉水甘甜;山脚下一家一块的菜地里天萝蛋,胡萝卜,青菜,大豆的新鲜地道;依然能清楚记得菜地的梗子哪些个地方让水冲了个豁豁堆起了石头又堵住了它;几条巷道、几条沟、赵家车院、簸箕旋湾、盘道、旗杆瓦顶,我们家的小卖铺。

  夏天到了,路壕口的河坝里堵个水坑打澡玩都要抢那块光板板滑溜溜大石头,光着屁股爬在上面晒太阳。

  那条通往外面世界的路,我依然记得路上的石子和坑坑,骑着自行车要避开。

  走着走着,我长大了,醒了,才发现在城里。

  西沟,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却又是在你的怀里梦里……

  家的散文 篇4

  人们常说,自己拥有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往往因为没有感觉,常常不懂珍惜,失去了,才显它的珍贵。

  当你还有一个温暖的家的时候,你喜欢四处游荡,每天想着哪里有美食,哪里有新鲜玩处,什么时候有假期,想着各种攻略。成家立业对你而言,就像中东战乱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你听说过关于中东战乱的.新闻,知道中东在哪里,是个什么概念,什么意思,但是仅此而已,感觉它与你的距离太遥远了,你们之间没有任何干系。

  最近老在想,人之所以会到处游荡,心不定性,从不考虑成家立业,也许正是因为你从来都不缺家的温暖,不知到家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这让你不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另外再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因为无论你走到哪里,心里总有温暖的家在支撑着你,你有可以挂念的人,它让你不觉孤独,因为无论你何时归来,家里永远有人在等候你,它让你感觉踏实,它让你有一种归心似箭的幸福。

  但是如果有一天,这座幸福殿堂轰然崩塌,当你出门时,心就像断线的风筝,再无牵绊,真的自由了,却也失去了归属感,当节假日到来时,看着路上各色行人大包小包往回奔时,你的心空了,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没有了可以归去的地方,外面的世界越显繁华,你的内心越显寂寥,于是你开始停下脚步,开始不再每天盘算着各种出游攻略,开始不再向往高晓松的所谓远方,不再想要靠近城市的繁华,开始想要稳定在某个城市,某个角落,你开始存钱,远离月光,开始渴望身边能有个人陪伴,开始希望可以有个停靠的港湾,开始想要有个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每一栋建筑都有支撑它的支柱,家就是幸福这座殿堂的支柱,质量再好的柱子总有年久腐坏的一天,在它倒下的那天,擦干泪水,重新找寻一根质量、长短适中的柱子,把幸福殿堂撑起来。只是这需要点耐心,需要你耐心等待,细心发现。

  家的散文 篇5

  09年2月回的家,到现在一年大半了,近乡情更怯,果真如此,车轮飞快,越接近家,思绪越复杂。

  一下车就见到爸爸牵着侄儿的手,前来相迎,见到爸爸的第一面,心里难受了一下,我那心目中玉树临风的爸爸,竟然也已经老了!而见到妈妈的第一眼,更是心酸,虽然在电话里妈妈强调了好多次,说她因为病痛,消瘦了不少,可心中总觉得妈妈一向是消瘦的啊,在见到的第一面,却仍然酸楚着想:原来,真的这么瘦!年轻时皮肤白皙、容貌秀美的.妈妈,一直是我心中的的一道风景,上一次见面都还没有这样的感触,父母,真的都已经老了!

  妈妈身体一直不好,可看到我们回来,仍然是忙前忙后,每天都做出一大桌子的菜,看着小渡吃得满手满口油,坐在一旁静静的笑。可每次回去,我又难免有一大堆应酬,在家也不过只吃了三四顿饭,更不像从前,晚上会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天南地北地海聊着。如今的我,是别人的妻,也是娃的娘,妈妈的心里,应该是寂莫的吧。唯有那个傍晚,我们一起带着两个孩子去游乐场玩,孩子们在里面玩得开心,我和妈妈坐在篮球场的边上,聊了几十分钟。我怕她伤感,还和小时候一样,说逗趣的事给她听,说得没心没肺。

  家也仍是那个家,我从四岁多住到现在的小房子,下一次回去,新房子应该就装修好了吧,也算愿望达成,我几乎从十岁起,就立志要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若妈妈身体健康,我还能为她做更多更多的事,可现在,因为这样那样的病痛,很多想法和计划,都只能仍然是想法和计划。可其实我知道,妈妈,可能更想的,只是我能多陪在她身边吧,可唯有这个愿望,我却不能帮她达成!

  家,即使只是那个破旧杂乱的仅40多平方的家,因为妈妈的操劳而周身散发着家的味道,家的味道是那呛人的辣椒味,家的味道是那熏人的油烟味,家的味道其实就是妈妈味!

  离开后才发现,连全家福也没能好好拍一张。

  家的散文 篇6

  一个初冬的傍晚,我看见一只蝴蝶停在窗外的吊兰上。好大一只蝴蝶!翅膀大约5、6厘米长,橙黄色的翅膀上有一点一点的黑斑。翅膀一张一合地颤动着,有点沉重,不太规则,一副又想走又想留的神情。我怀疑它受伤了,我本想抓住它看个究竟,但它是那么脆弱,那么楚楚可怜,我不想伤到它,我决定把吊兰搬进来。

  小家伙果然受伤了,我搬动吊兰的.过程中,它并没有飞走。我仔细观察这可怜的小家伙,看不出什么异样。我用手轻轻碰了碰它,可它还是趴走吊兰上,一步也不肯挪。我想:蝴蝶没肉、没毛,更别说衣服了,一定是冻僵了!我把它放在卫生间,用浴霸给它取暖,十几分钟后,它开始在家里练飞行了。虽然它飞得不是很灵活,可我仍然很开心——我把它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也许它很累,很快,它又停在吊兰上了。也许是发现我没有敌意,它现在安心的合拢了翅螃休息。

  几天后小家伙活泼起来。白天,它总爱和我闹着玩,有时在我的钢笔上跳跃,有时在我的头上歇一歇,有时猛地从哪个角落里突然起飞,吓得不知情的朋友大声尖叫。有一次它把我洗脸盆底画的那只蝴蝶当成了同伴,兴高采烈地飞了过去,结果被水牢牢吸住,动弹不得,我赶紧用手把它捧起,打开浴霸,给它取暖、烘“衣服”。晚上,小家伙总是在吊兰上睡觉,它睡觉时,翅膀总是直立着的,看起来很有精神,让人误以为蝴蝶不会睡觉。

  又过了几天,小家伙老是停留在窗玻璃上,贪婪地看着外面的世界,我想它肯定想家了,想念大自然中的生活了。“关注蝴蝶,不能关住蝴蝶”。我毅然拉开了窗,它迫不及待地飞了出去。我的伤心刚在心头泛起,它又飞了回来在窗户前转圈,仿佛在和我告别。我不忍心看这分离的场景,别过头,挥了挥手,它也善解人意地离开了,去找自已的家了。

  那晚,我梦到了春日的公园,阳光灿烂,百花盛开,小家伙正快活地和它的同伴们在花丛中嬉戏,玩耍。它正告诉同伴们,人类也是它们的朋友,那里也有它们的“家人”。

  家的散文 篇7

  曾说过:等我老了,择一城安居,找一处感觉不到被时光打扰的小巷,养一只小猫,种很多花草,午后闲散时光,拿一本书坐在躺椅上,逗逗脚边的猫咪,呼吸一下,夹杂着蔷薇海棠甜香的空气,看吊兰肆意地优雅着,同你细数流年经往……

  总想把日子过成诗,恣意地挥洒着骨子里的浪漫,因一朵花而明媚,观一朵云而伤感,惆怅着叶落,雀跃着花香盈满衣袖,和你光阴煮茶,在柴米油盐的平平仄仄里低吟浅唱……然而多了烟火味的日子总会掉落一地鸡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谁说过:心不染尘,尘又奈何?若不能远离喧嚣,何不在心中修篱种菊?于繁华中保留诗心,守住真纯,在流年中静待花开。

  当生命渐次厚重,我们不得不负重前行,一路走来或繁花锦簇,或荆棘密布,来路无法选择,却可以选择与什么样的人同行。背上行囊,开始一段旅程,放下行囊,万家灯火中只要有一盏是为我守候的,心就不会再孤独彷徨。

  “家”是一个带着温度的字,它是暖的.。是一个带着烟火气息的字,是一个身体和灵魂都可以安心休憩的地方。人生的前路向着远方铺展,或徘徊踟蹰,或留恋难舍,一程山水,一程风雨,家始终是最温情的守候,永远保留着最初的温暖。

  生命里一次又一次的遇见,有的人如看过的风景,只是过眼云烟,有的人却成了和你执手看风景的人。有的故事,还没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有的人,还没学会珍惜就成了过客。不要唏嘘人生!有的故事凄美了结局,有的过客丰盈了生命。遇见所有的遇见,珍惜拥有的所有。芸芸众生,你许我执手之诺,一世情长,我陪你看繁华落幕,细水长流,缘来如是。

  恋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是的!哪怕是陌生的城市,若能和喜欢的人在满天繁星下筑梦,在阳光下期待一树花开,守着深浅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何尝不是幸福。

  家的散文 篇8

  那一年,下着雪,我离开了故乡。

  妈妈看着我越来越远,风雪之中,这位老人,眼眶红润,那是对女儿的不舍。一步一个脚印,除了母亲的目送,还有安静的雪。

  背包里有着母亲早时做的锅盔,很香,很香。香的是它是母亲做的,香的是它是母亲熬夜给女儿做的,香的`是母亲用胡椒做的,因为我喜欢。至今还记得,母亲看着我欲言又止。母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母亲善良,淳朴,是好母亲。

  在毕业前,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尤其是你,我的妈妈,任劳任怨的妈妈,养育女儿长大。每当摸到你粗糙,针扎的疼,如果不是为儿女们操劳,又怎么会老的这么快。

  一年没回家,再见面,不知道该说什么。从刚开始的思念到习惯,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回家待了两个月又匆匆离去,走的突然,说是要留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分一秒都是痛苦,痛苦的回忆,痛苦的故事,伤心的城市。

  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算是流浪吧。没有目标,浑浑噩噩。那段时光,是我人生迄今为止最黑暗的日子。把生平很多第一次就那么给玷污了,想想也是可笑。

  那段时间是黑暗也是麻木,看着形形色色的人为了生存,各种各样的活法,想来也是可笑。何必为难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我不后悔自己做的决定。

  七月我回家了,回来的突然,父亲说怎么了,突然回来了。我能说我累了,想你们了。

  这次也不能停留很久,还是要离开。我恋家,很恋家,可是我只能这样选择,只能。

  儿女们长大了都会离家,他们会为自己的理想目标奋斗,可家毕竟是生他(她)养他(她)的地方,无论在哪,这里还是家,一辈子的家。

  我怕走时,母亲看着我慢慢远去。我送惯了别人,知道那种感觉,你在意的人越来越远,消失不见,你不知道说什么,你一个人又慢慢往回走,再回头,那个人不在了,走远了,追不上了,心里只希望一切都好。

  家的散文 篇9

  迎着初冬的寒意,安阳市教研室的领导和老师到我们学校进行了听课和课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我所讲授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散文家谈散文》。

  课后,听课老师进行了细致地评点,并深刻地剖析了本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且帮助我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散文家谈散文》是由大文学家郭沫若写的《白鹭》和文学评论家晓雪写的.评论文章《关于散文〈白鹭〉》两篇构成,文字容量大,涉及文学评论专业知识多,教学难点多。针对上述教材特点,我把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作为本课的重点,把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了解晓雪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好处作为本课的难点。

  整节课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而几个问题的设计正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以导问助学和导练致用作为本节课的主要环节,也贯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习得”的教学原理。

  课上,我先让学生分析了郭沫若写的《白鹭》,通过大家的分析和散文家晓雪写的评论文章进行比较。把两篇文章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晓雪的文章让学生分析了思路,梳理文本,理清写散文评论的方法。尤其在导思互评环节,让学生在学了文章后再来阅读有关散文的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足之处首先是对郭沫若的《白鹭》如此美文没有让学生细致地赏析和品读,只是一句话带过。应该再设计一个赏析美句的问题,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其次是没深入研究透彻教材,对于把握问题的编辑意图不太明确,应该从如何教会学生去读去写评论来下手,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这一类的文体,学会怎么样去写评论性的散文,应该总结“谈什么”一类的文体,让学生学会写“谈什么”这样的文章。最后教学设计要取舍大胆,打造细节。一堂课不能面面俱到,设计问题要突出“精致”

  家的散文 篇10

  那心不是飞扬,是飘荡是游荡是散落,是混乱的飞絮,所以和对面的同事说啊,说弟弟的婚约,道当年那场风雪中,在寒冷的夜里,迫不得已走出家门,在外流浪。也许他们不以为然,还是宽大为怀,理解狠心的兄长?他们称为家的兄长?反正他们流浪习惯了,在那个叫做家乡的城市里,无家可归,和北方的其他城市里无家可归是一样的吧。

  那风雪里的灯,那除夕夜里的灯,可否迷障了我的爱弟我的手足的眼睛?那孤灯中的风雪,可否刮进我母亲逝后相依为命的弟弟的脖颈?让他感到冰冷而忘记了伤心的泪水已结成冰?那时,他可是我唯一的亲人啊,当时尚在棚上的骨灰盒里的母亲,你是否会怨恨我的刻毒呢?怨恨着我的血液流着那个叫做我的父亲的鬼汁魔水?

  忘记他们何时离开许昌了,我狠心着,便不记得他们的结合,不记得他们的离开,他们又一次踏上熟悉的征程是怎么回事,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在列车的窗口,望着他们熟悉的伤心的中原大地,恨恨着遗憾着疑惑着吗?

  列车车厢的过道上挤来挤去的旅客,可否注目那样一个军人和他身旁的女人?谁也才想你不到,他们是被他的哥哥逐出家门,在春节的故乡,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只因不同意他们的婚约,他们的结合,他们的约定。也没有人会猜想,即使是他的手足同袍哥哥都如此冷酷冰雪,还能涉及匆匆旅途中的行人?

  那北方的雪更大了,天更寒了,越往北走,天寒地冻的含义越为深邃;越往北走,故乡却越来越为接近,故乡就在手边,就在行李箱之内,手边的`一道童年时留下的刀痕,行李箱内已故母亲曾寄给的一封封嘱托一行行泪水一字字凝血。哎,我的昱弟,你受罪了,你们受苦了。

  哎,对不住了,今天想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样决绝,为什么那么狠心,那么无情无义。只想,在今后,我的余生里,不要再有那样决绝的事情,不要再对不起我的爱人,我的儿子,我的侄儿,我的昱弟。而且,对余下的亲近,也尽力为之,赎罪多少就多少吧。

  家的散文 篇11

  没有家的灵魂是无处落脚的蒲公英,随风飘零,孤独落寞。人的一生,灵魂无所寄托,心便无处安放。为灵魂找寻一个温暖的家,是我们一生不断的追求。

  有的人,将灵魂寄托事业,却也活的冰凉一世。有的人,将灵魂寄托婚姻,可现世的婚姻,有多少是两两相望的,大多不过你看见我的时候,我看不见你,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恰巧深情凝望着你。有的人,将灵魂寄托孩子,可他们注定会在成年后离你而去,去走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人的一生就是一场轮回,孩子永远亏欠着父母。有的人,将灵魂寄托于文字、旅行、音乐、绘画、养花种草等等。

  不论你已经找到还是没有找到,都不重要,因为灵魂的家也并非固定,如果不知道这一点,那么比起无处安放,更加可悲。因为,在寻找的路上,至少我们还有希望,可是找错了地方或者已物是人非,仿若把心安在四处漏风漏雨的房子里,补无能补,却死死不愿意搬家,这等于给灵魂画地为牢,深陷沼泽,却又自己放弃求生,实在活的可怜。

  人的一生,要学会让灵魂有所托付,更要学会让灵魂随时搬家。

  这个世界,除了我们自己、家人,还有可以托付的朋友,所以在温暖的日子,我们要努力的和更多灵魂契合、有趣的人们相逢、相识,让他们记住你的.颜色、温度、气息和模样。在你把自己弄丢的时候,你可以像个小猫小狗一样紧紧跟在他们后面或哭或闹,然后在他们的眼睛里再次找到回家的路。灵魂、朋友、家,息息相关。

  都说如果你拼命想念一个人,他就会来找你,如果你可以相信这样的鬼话,热情的拥抱生命,活着也许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一生,比起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少走弯路来说,勇敢的敞开心扉,会不会能享受到更加幸福的人生呢。

  希望每一位朋友,都可以做自己人生路上的勇者,都可以做自己灵魂小家的建筑师,都可以做自己人生大梦的造梦人,为自己的灵魂一路建造如梦如幻的温暖小窝。

  家的散文 篇12

  我想我在回来,星空下,一如既往的自习走回宿舍,几个久违的身影和笑声,那些离散了的幽默不会衍射,生生地被挡在生活的门口,直直地张望,有些事终会散去,想要的和重要的在思想深处愈加清晰,即使他回来的步伐会很缓慢,但是只要方向对了,就好。

  单曲循环的歌,有时无关歌手歌词,仅仅只是喜欢那个旋律,然后安然的听着,静静的看书学习,无关的事无关的人在继续在敷衍在看着在听着在说着,家里父亲打来电话,听到他简短的问候和关心,每每的感动和愧疚,哥哥也来了电话,说着我的考试我们的假期,和即将到来的过年,这些年,春节愈加的热闹,我却愈加的感觉无聊,日复一日的通宵,我们玩的疲惫,笑的沉醉,说的一堆,鞭炮长垂,烟花舞魅,计划如水,习惯晚睡,却总感觉不完美,想起去年,抬起久违的日记本,蹇涩的笔头硬是挤不出几个字眼,看看散落的几片碎雪恍然无语,父亲日渐老去,越来越少的'只言片语的对象渐渐变成我,哥哥忙着自己的事,母亲也总是挂念着我,每次电话打来都是那几句饱含深情的简单的询问,然后我叫着她挂了电话,回家越来越少,他们的挂念越来越浓,所有的交接和成长在时间里我看着,渐渐回想渐渐的鼻子一酸,那些所有的往事渐渐上映在脑海,姐姐的病该是稳定了吧,所有血和生的凝缩在折射的日子留在心底无法萃取,无须言语、动作、甚至表情。

  霓虹里那些张望的惶然和赝品在各处叫嚣,我轻轻观望静静行走,还是安静的看书,安静的复习,大声的笑着。渐起的灰尘朦胧在最初的酡红,暗红的朱砂看着咖啡安然也黯然,绯红的云霞瞰落的时候清淡也清狂,血红的舞动流丽也流动,青红的花朵在笑着也哭着,朱红的走廊在寂离也寂然。

  安静的敲下几个苍白的文字,快一年没回家了,着实想家了,那些粼粼的河面,坚毅坚挺的青松,寂然悠然的老树,浅笑浅安的竹子,明媚明净的笑脸,安稳安然的大山,轻盈清醒的飞鸟,我真的想起你们,真的想起,深信坚信笃信!!!!!!!!

  家的散文 篇13

  我把一只烧鸡塞进车篓,又将一箱纯牛奶牢牢地捆在电动车后座上,伴着微凉的晨风,一路疾驰,去娘家看望年迈的父母。

  在街边锁好车,我推开虚掩的大门。趴在地上的老黄狗飞快地跑到我身边,摇着尾巴冲我“汪汪”叫。母亲迎了出来,她穿着泛白的花衬衣,系一条旧围裙。“丽,你来啦!”那满是皱纹的脸瞬间灿烂成一朵盛开的菊花。

  我跟着母亲走进厨房。“累了吧,快坐这儿歇歇。”她从绳子上取下一条毛巾,弯腰抹去凳子上的灰尘。她坐在灶台前,引燃柴火开始做饭。“我来吧?”“你穿得干净,就别摸了,柴火老脏。”

  我在院子里溜达。老屋曾是那条街上最排场的房子,如今已破旧不堪。邻居家土坯墙上的那个小洞,小时候,哥哥曾从里面掏出过麻雀蛋。窗台上装沙子的小铁碗不是我小时候的.饭碗吗?那些旧日时光,似乎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

  父亲回来了,他一身旧衣,骨瘦如柴,背驼得像张弓,看见我,眼睛一亮,呵呵地笑着。

  午饭很简单,金黄的玉米面汤,炖得稀烂的茄瓜,母亲昨天烙的饼馍,我带的烧鸡。

  我们边吃边聊,我吃得津津有味,那是一种久违了的亲切。饭后,母亲去看庄稼,父亲去地里铲韭菜。我收拾完厨房,走进以前的闺房,躺在床上,竟沉沉地睡去。

  “不早了,起来吧。”听到父亲在院子里喊,我赶紧起来。“韭菜择好了,你妈给你装了袋玉米面,面包捎回去让孩子吃。”他指着满满一车篓东西向我交代。

  父亲把我送到大门外,一再叮咛,路上车多,慢点儿骑,注意安全。

  我整日穿梭于单位和自己的家,那个家,很少顾得上回。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地想它。想父母盼我回家的眼神,想他们的唠叨,想我的过去。那个家,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我深深地想它,直到生命的尽头。

  家的散文 篇14

  初遇,华家岭美如仙女,飘渺娴静,又似待嫁新娘,温柔似水。梯田层叠,沉静如画,风力发电,悠然摇曳,松柏连片,绿波荡漾。

  清风吹拂,天空如洗,山岚氤氲,缠云绕雾,把静,绿,美汇聚一身。彩蝶飞舞,阳光流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在季节中轻轻回荡,慢慢品尝!

  翻开历史画卷,流云飘落,双叶随风,曾经的华家岭,沟谷纵横,梁岭交错,坎坷曲折,寒冷萧瑟,是谁曾率领红军抗击敌人,是谁曾书写了风雪华家岭,是谁种植了乔灌松柏,是谁用风力发电造福人民,又是谁不忘初心,带领华岭人砥砺前行?

  岁月沉淀,风光旖旎,美丽的.华家岭,用铿锵的勇气,谱写一曲时代华章。

  再去华家岭,雪花飘零,白雪皑皑,华家岭盖上一层洁白的棉被,雾凇枝头,雪花吟咏,风力发电,雪中飞舞,古堡村镇,银装素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雾凇美景,美幻绝伦。

  昔日的春花秋月,凉风暮霭不复存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雪,给华家岭增添了一层圣洁的光辉。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须晴日,看华家岭雪景,分外妖娆,阳光清冷,万物静寂,忽然一只小鸟掠过枝头,惊落一树落花,不知名的小动物,在雾凇涧穿行,雪地里留下梅花痕迹。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一场大雪,渲染了华家岭空前绝后的雾凇盛景,一幅幅美图美景油然而生!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华家岭之美,美在山,美在松;华家岭之美,美在低调,美在奋进;华家岭之美,美在创业开拓者,美在辛勤劳动者;华家岭之美,美在历史,美在未来。

  只愿岁月静好,携一缕馨香,点燃火红的信仰,伴随着新时代的步伐,每个人都努力奋斗,每个人都坚持梦想,开启华家岭新的征程,开启新的篇章!

  家的散文 篇15

  岁月,真的是一位高明的雕塑家,他手握一把无形的刻刀,在大地上挥舞着。

  春天,他的刀在白茫茫的大地上潇洒的一挥,刀锋带起温柔的风,吹醒了种子,吹绿了树木。然后,他用刀尖沾上墨,在各处轻轻点画,一幅幅的山水素描就跃然而显,这时,他点上颜色,挥挥洒洒,这里一描,那里一画,各种颜色就齐了,各种表情也有了,整个大地也就鲜活生动了。

  夏天,这位雕塑家可是一刻也不得闲着。各种各样的植被在阳光下可着劲儿地往上窜,他拿着刻刀紧着比划,手舞足蹈,有时候,连雷公电婆都来凑热闹,轰隆隆,哗啦啦,电闪雷鸣,暴雨如注,那真叫一个爽快,透彻!

  雨后的天空可是别样的景致,蓝蓝的天空像水磨过的蓝宝石,水灵灵的亮,湿漉漉的蓝,最干净的云像最干净的蚕丝与棉球,慢慢地飘着,轻轻地浮着,把天空拂得更蓝更亮。金色的太阳,怎么也抿不住如花的笑靥,关不住金色的闸门,让光剑一样刺下来,水一样泼下来,把大地染的一片油绿,一片金黄,一片亮紫,像七彩的虹散在了大地上。可是,我仿佛觉得,那不是阳光的剑刺,也不是阳光的水线,而是一根根阳光的金条,叮叮咣咣,落在大地上。

  秋天到了,雕塑家的刀似乎改变了以往的作画风格,他握紧刀柄,用力的一拧,一拧,又一拧,大地上的景致便变得错落有致,像一卷卷散落人间的山水画轴,高高的灌木丛,整齐的庄稼棵,碧绿的青草坪,都在刀尖的点触中悄悄的换着衣装。墨绿的那张纸,便变得层峦尽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岁月的刀,在一场寒霜的侵袭中,悠然变得稳重,他像一位老者,经历了四季的劳作,已然是筋疲力尽。但是,他手中的'刻刀却是更加的有力,更加的稳健,更加的多情。咬紧牙关,他在闭上眼睛的一刻,挥舞着刻刀,画出了最后的杰作,一场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大地,给所有的生命盖上了厚厚的被子。而且,在他抿紧的嘴唇上,吐出来一抹嫣红,于是,雪里的红梅便点在了这个寂寞的大地上,告诉人们,又一个新的春天就要来临。

  家的散文 篇16

  母亲是家,是心灵的港湾。

  我离开老家多年,回家的次数难以历数,但每一次回家都挺激动。那里有我熟悉的乡村、田园,有亲切的乡音、土语,更难以忘怀的是父母亲情。这种亲情扎根于脑细胞,渗透到血液里,是至死磨灭不了的。

  父亲去世早,那时我在国外,直至老人归西也没能见最后一面。每逢思念,不由得悲从衷来,老来尤甚,有时夜深无人,便无顾忌地热泪横流。悲痛之后,似乎哀伤随眼泪一并去了,心灵轻松了许多。

  多年来,母亲和妹妹一起生活。妹妹结婚后,母亲便一人过活。虽然哥嫂与她同住一村,大事小情都处理了,在城里的弟弟也常回去看望,但早晚起居都得个人料理,恐怕也有为难之处。

  母亲每大一岁,便增加一分思念。虽说身体不错,但俗话说年龄不饶人呀!我每次回家,一路上,脑子里总是映着母亲的身影和脸庞。到家后,把提包一放,一切重负、烦恼,随之烟消云散。舒畅、惬意,温馨如昔。衣食住行,说笑谈吐,不用做作,不必拘谨,一切随随便便,如同进入世外桃源,心灵有了一个无限自由的空间。母亲的心情,自然是由衷喜悦。她屋里屋外,进进出出,却不知在忙什么。到家后的第一餐必然是面条,老言语起身饺子落脚面嘛!吃饭时,她并不吃,瞅着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直到最后,还说:瞧!剩这么多!跟母亲说起话来,没有主题,没有客套,没有避讳,都是一些家常、琐事,听起来却异常亲切、新鲜。晚上往老床上一躺,像似睡在母亲的怀抱。

  谁能真正明白母亲二字的'确切含义和它的准确分量呢?它是一本无私、感人、催人泪下、令人荡气回肠的书啊!

  母亲去世以后,我也回去过几次。无论在弟弟、妹妹家,还是嫂子把我安排在侄子家,对我的吃住照顾甚为周到,处处是关心、尊重,没有任何挑剔之处,但我却没有家的感觉。

  直到母亲不在了,我才真正体会到:母亲是家!

  家的散文 篇17

  天气渐暖,周日明媚的午后,我在家里收拾冬日用品:厚被褥、绒毛沙发垫晾晒后收起,羽绒服、棉衣整理后束之高阁……整理储藏柜时,翻到了汽车的夏日坐垫,便决定顺手把汽车冬日的绒毛坐垫也换掉。

  抱着凉坐垫到楼下的车库,打开车门准备换坐垫,发现车里乱糟糟的。家里的车一直是老公开,他是个粗枝大叶的人,平时不喜欢打理车子。我和孩子是老公的“乘客”,我不会开车,对车子也不感兴趣,所以几乎没帮他收拾过车子。索性趁着换坐垫的机会,好好把车内整理一下。

  我先拿出软布,擦拭车内的饰物。当年老公要去买车,我就提前买好了玲珑剔透的.玉石平安挂件,希望玉石的灵气能够保佑老公行车永远平安。后来我陆续为车子添置了不少饰物:寓意“平安”的苹果摆件,寓意“路路通”的卡通鹿,寓意“避祸”的壁虎贴图……老公十分珍爱这些小玩意儿,他说遇到堵车或者行车烦躁时,看到这些饱含我心意的小饰物时,他的心绪就能宁静下来。细细擦拭着车饰上的浮尘,想到老公懂得珍惜我的心意,丝丝缕缕的温情便在心底蔓延开来。

  想要摘掉绒毛坐垫,先要把放在车内的物品拿出来。平时抱着孩子喜欢坐副驾驶的位子,从来没留意老公在车内竟然放了这么多东西:一家三口的厚外套,我喜欢喝的饮料、喜欢看的书,孩子喜欢的小玩具、水杯、饼干,还有餐巾纸、感冒药、车载充电器……一家人外出时,遇到堵车,老公会随手拿出吃的喝的;孩子手脏了,老公会递给我一张湿巾;不巧赶上下雨,下车时老公又会摸出一把伞……当时,总以为只是恰好车里有我们需要的物品。现在才知道,是老公有意在车里“备用”了这么多日常用品。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无不包含了老公对我们母子浓浓的爱意。

  也许我们很少留意,一辆车子开久了,早就载满了温情。它不仅是代步工具,也是我们能行走的“家”!

  家的散文 篇18

  老家处处留下父亲的遗迹,哪里都是父亲的作品。门窗是父亲在木器厂下料制作的。一块块窗玻璃,也是父亲划好,自己安装上去的。窗棂上天蓝色的油漆,也是他一刷子一刷子将蓝天剪裁下来,搬回了家。门板是老式的卷轴门,门上的把手,也是父亲开动车床车出来的。

  屋顶没钱铺楼板,父亲就将他用过的油画亚麻画布带回来,钉在天花板上,遮挡檐灰和瓦砾。

  屋里的泥地回潮,也是父亲拖一车车沥青回来铺地,然后与母亲一道和好混凝土,倒在沥青层上。

  厨房和浴室的修建与改进,父亲可是费尽了心思。偏厦漏雨,父亲架好楼梯,爬到偏厦的屋顶上去,将破碎的瓦片和腐朽的檐皮,全都换成新的。

  木器厂有柴火免费供应,父亲就在厨房里动手砌了一个高腰柴灶。灶膛的炉桥特制成上下两层。我们看不懂父亲在鼓捣什么。他解释说,两层炉桥的好处,未燃透的木渣掉到第二层炉桥上,能够充分燃烧。

  高灶靠墙的一角,父亲还砌了一个直达瓦顶的烟囱。烟囱旁边开一个小口,可以坐一个鼎罐,这是父亲利用奔向烟囱的余火来烧水。

  我家的'屋顶上,炊烟和希望冉冉飞升起来。父亲战胜困难的点子,在灶膛里闪着光,照亮了我们生活的前景和梦想。

  灶屋隔壁,就是我家的简易浴室。没有洋气的淋浴花洒,父亲就土法上马,将一个铝皮桶子装上水龙头,在浴室的墙壁上固定好铁钩。洗澡时,先装半桶热水,挂到铁钩上去,而后用勺子将热水盛满桶子。这样,就可以洗沐浴了。

  父亲深知家园是要花草来提升人气,装点浪漫的。他不知从哪里搞来花种,撒在偏厦的空地上,还在我家天井左侧的大石缸沿上,摆了一圈破烂的盆子。春天到来的时候,一个个烂盆子,被茂盛的绿草红花完全遮掩起来。一球球、一簇簇葱笼的花草,将石缸的边沿,镶上一道天然的美丽花边。

  父亲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高手,绚丽热闹的花事,将古宅搅得生意盎然,将我们每个人的心事点得亮亮的。

  家的散文 篇19

  《北纬36°中国行》栏目有一档节目叫《远方的家》,主要反映处在这一纬度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平生最爱旅游,所以我就随着《远方的家》摄制组的镜头游览在北纬36°上,在为祖国疆土的辽阔喝彩、为北纬36°上那些民俗风情沉醉的同时,忽然有一日,我对着荧屏上《远方的家》这四个片头字浮想联翩,陷入了沉思。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远方的.家,那是给疲惫的身心松绑、遮挡风雨的港湾,是浓浓亲情升华的地方。游子说,远方的家就是村口的老槐树,就是白发苍苍的老爹娘;老人说,远方的家就是叶落归根的故土、就是归宿。

  这个世界现在很浮躁,我感到冥冥之中“远方的家”其实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概念,身边的人总是在匆匆忙忙的奔跑着,以至于火车票难求、高速路堵车,他们在跑什么?看似为生活、为工作、为看望远方的家中的老人孩子,其实他们是在找自己灵魂深处的“远方的家”。

  有一对年已七旬的老人,一个儿子在省城,一个儿子在老家农村,于是老人就奔波在都市和农村之间。忽然有一天,他们因为年迈跑不动了,于是在哪里定居就成了老人永远的纠结。不是孩子不孝顺,而是一条儿女一条心,老人难以取舍,在省城,老人想念农村的儿孙;在农村,老人又想念省城中的儿孙。家是什么?就是亲情,老人其实就是在找他们的“远方的家”。

  快节奏、多压力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于是我们感到我们“形”、“神”分离,“形”就是没有灵魂的疲惫的身体,而“神”就是我们的心灵、灵魂,就是我们“远方的家”。我们每天苦苦挣扎着,就是试图拉近“形”与“神”的距离,让身体回归“远方的家”,达到灵与肉的统一。

  “身未动,心已远”,也许生活就是一场赛跑式的运动,愿每个人离自己“远方的家”越来越近,不再遥远。

  家的散文 篇20

  今天我又病了。

  最近生病的频率越来越高。每次生病对我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还好每次都挺过来了。也许是我把这病想的太严重了。每次我都静静的感受,没有力气挪动身体的时候,我也只能静静的流泪,静静的感受。看着同事们帮我揉搓手臂的时候,我从心里感谢她们。

  稍稍缓解一下之后,我便趴在朋友的怀里大哭,像小时候一样,每次生病我都会耍赖,撒娇,我觉得那一刻才是真实的我,也只有在那一刻,我才能把潜藏在内心深处所有的委屈释放出来,不再顾虑身边的同事,不再想着工作,不再顾虑人前的我是什么样子。我要照镜子,每次生病,我都要照镜子,每次我都能从镜子中看见一张惨白的脸,然后我就想摔碎镜子,我想摔碎那个病容满面的我。我哭,我要回家。

  我不想麻烦别人,同事要送我回家,我只要求她们把我送上车,回到家一个人静静的休息,躺在那间租来的房子里,我什么都不敢想,也不敢就这么轻易的睡觉,因为我不知道如果睡着了,将意味着什么。我只是在等,等身体慢慢恢复一些。朋友打电话叮嘱我一定要吃晚饭,我也知道再也不能忽视身体了。我与它的`抗争中,失败的一定是我。

  深秋的傍晚,天已经很黑了,外面的雨下的很大。我想,这该是今年最后一场雨了吧。小区里的灯太暗了,我看不清楚哪里的水能浅一些。小的时候,妈妈说有雨的晚上,路面哪里亮哪里就有水,所以我想找个暗一点的地方落脚,可是到处都是亮的。我只能看到我每次落脚,都会踏出水花。

  市场上的人已经不多了,他们殷勤的叫卖,我能从他们每一声叫卖中听出回家的焦急。

  是啊,家,对于每个人都那么重要!我的眼泪又来了,我想回家。可我知道,人生命中最初的家,是父母所在的地方,而我生命中那个最初的家却再也没有了,它只在我的心里,而我的心,此时无所归依。

  家的散文 篇21

  冬天的脚步渐渐逼近了,虽然周边的景物依然如油画般的绚丽,但凛冽的寒风如顽皮的孩子一个劲儿地往脖领里钻,他在告诉我们,冬天已然来临。

  冬日的暖阳是大家最渴望的温暖,但是在冬日拥有炙热的阳光竟是奢望,因为太阳已不再顾及晚霞的苦苦挽留,早早的滑落天边了,随着太阳的西沉,天空瞬间被一块硕大的黑纱笼罩,视线模糊,气温下降,空气阴冷,这时夜色犹如奔腾汹涌的潮汐慢慢地席卷而来,那黑色舒缓的浪涛起伏着,就好像柔软绵长的舌头,把白天一点点裹挟、吞噬、淹没,夜幕降临了……

  夜,朦胧梦幻,让人缺少安全感。

  看!路人都变得行色匆匆,步伐凌乱,马路上的街灯亮起,散发着淡淡的光韵,灯光投射到行人的脸上,那是一张张多么倦怠、苍白的脸啊!他们就如一只只苦于奔命的蝼蚁,赶往家的方向……

  路边的许多门脸也都陆续打开了旋转灯,有的灯管里是字幕,大红的字在灯管里循环变换着,非常醒目,有的灯管里就好像藏着一根黑色的绸缎在飞舞,缠绕着,让人眼花缭乱,华灯初上,灯火阑珊,人影闪动,幽深的夜变得更加光怪陆离……

  路边,鳞次栉比的楼窗里映照出柔和的灯光,橘黄的光亮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太阳,把狭小的家变得温暖和安全,那一束束淡淡的灯光,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安宁。

  夜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眼睛黑漆漆的.,那墨蓝的夜空就是它深不见底的眼眸,那婆娑的树影就是它迷人的睫毛,那一扇扇透过光亮的窗户就是它的瞳孔,穿过这扇窗你才能真正了解到五味杂陈的生活。

  透过窗棂,你能听到锅碗瓢盆的碰撞,能感受一地鸡毛的琐碎,能享受浓情蜜意的浪漫,也能感知相濡以沫的温馨,更能嗅到人间烟火的味道。

  家永远是一个温润的字眼,它温暖着孤独的灵魂,慰籍着干枯的心房,它是船儿宁静的港湾,是旅人休憩的驿站,是马儿丰沛的牧场,是鸟儿广阔的天空,其实家就像一只可爱的小狗,它不在乎大小、修饰和富足,它只关乎"爱”……

  家的散文 篇22

  虽曾无数次地写到过这个字,但从没去深深地给它一个注解,在字典里它的解释是:1是家庭,2是居所,后面的几种可以忽略了不说,这样的解释给人印象是模糊的肤浅的甚至是冰冷的,仅仅是一个居所吗,我想应该不是,居所只是一个歇息放松肉体劳累的地方,应该是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吧。

  记得在一个朋友的QQ上看到这样的一句:‘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那都是流浪!’这句话就一下深深打动震颤了我,只看了一次至今不曾忘记,才有了今天想写的冲动,家应该是在心灵上的精神上的啊。

  但我有吗?对于我,在某一方面,是的,我是幸福的,有疼我的父母,有爱我的姐姐和小弟,虽有点不如意[包括我的残疾],但拥有这么多应也是无憾的呀,难道还不满足吗?但我宁愿与把这些爱我的人解释于是我的人生中的,是随时可以出手相助的好邻居〈当然不是说父母的养育也是〉。就算是,它也应不止于这些,应该还有来自另一份区别于血缘的。

  如果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一条路一场出发,还不如说是有一次寻找,是寻找一个居所吗,不是,是心在人生河流中的漂泊需要一个港湾来停靠,我想这是每个人都在用毕生去寻找的,但又很难很难拥有的,所以才有了那么多人的感叹与呼唤——我想有个家。

  古人创造了这个字,看字面就是房子里有头豕,也就是说有自己的财产,就是有饭吃吧,这应该是最原始的家的意思,在那时衣食不暖饱的甚至会饿死的时候就是整天忙这些的,还没有时间去想感情,要是放到现在‘家’绝对不是这样的,但是这样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字‘安’,房子里有个女的,自己的居所有个女的收拾操持着,才会让人踏实让人心安,我想这个女的不是仅仅在居所操持的等同于佣人的,应该是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是一生相伴不离不弃的。

  只是啊,到现在我还不能拥有我最心爱的女人,叹人世繁华,何处我能安家!

【家的散文】相关文章:

家随笔散文10-09

描写家散文10-06

家现代随笔散文10-09

家散文随笔10-08

有关家的随笔散文10-09

我的家随笔散文10-09

有关写家的散文09-30

家是温暖的港湾散文10-06

散文家的味道10-26

我的家散文随笔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