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文学随笔

时间:2024-03-19 08:45:00 随笔 我要投稿

经典文学随笔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文学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文学随笔

  经典文学随笔 篇1

  失望,有时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前进的理由只要一个,后退的理由却要一百个.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却从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他是勇士.

  你相信吗? 如果全世界背叛了你 我会站在你身后背叛全世界

  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

  妈妈说人最好不要错过两样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深爱你的人 。

  我会不会加入作协?如果我去了就能当主席,我就去,我下一秒就把作协给解散了。

  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可以換到沒關系!

  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得向钱看!只有当日子过滋润了,我才能够向前看!

  破牛仔裤怎么和晚礼服站在一起,我的吉他怎么和你的钢琴合奏?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很多人的撒谎体验都是从作文开始的。

  经典文学随笔 篇2

  近日知道,我国作家莫言获20xx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随即点开了几个有关莫言的视频,有获奖后的感想,也有获奖前的社交、演讲、交流活动。因为前几天就知道莫言是获奖热门人物,所以并不感到太突然。

  知道莫言,从《红高粱》电影开始,没细看;感觉他也是一个走性情路线的作家。至于获奖主要作品《蛙》,据说去年已获茅盾文学奖,也未一读。这位凭借作品改编的电影成名,继而创作不止的作家,给我的印象是纯朴、厚重、随意、对人生有着深刻的历练。观其在香港一大学的演讲,说到其当初的心态,只不过想脱离农村而已;获得这所大学荣誉博士后,其还开玩笑的说,将对其父亲报喜,说这个头衔相当于副县长的.官云云。不刻意修饰,也不哗众取宠,这就是莫言,人如其名。

  莫言的获奖引起众多不同的议论,有力挺的,也有非议的。树大招风,一个人成为世界知名人士后,引起众人的关注与评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感慨于莫言自己对镜头所说的,并不把诺奖看得太重,而且其说,历史上诸如托尔斯泰等有才华的作家都没有获得此奖,而获奖的一些作品读起来也有点名不副实。此当为清醒之语。

  不管如何,中国本土人士获得诺贝尔奖还是第一次,一定如某些评论所说,会对中国青年作家有激励作用。而且,通过获奖,也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一扇窗户,让世人更想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多的展示在世界面前。

  莫言的获奖,意义不仅仅如上,更多的告诉我们,追求梦想、积累梦想是多么的重要。早在电影《红高粱》开机时,莫言曾与剧组人员合影,包括姜文、巩俐、张艺谋等。有网友在照片下点评“如果当时有一高人对他们说,以后某某会获戛纳、金熊奖,某人会获诺贝尔奖,他们一定不会相信;而今天,这已经成为事实。这个事实来自于人们不同常人的志向与对志向的不懈行动。也许在同龄人喝酒玩乐的时候,他们或构思镜头,或沉迷文字,或体验生活,这样的区别,成为他们与众不同最合理的解释。

  当然,获奖不代表真正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也不代表所有人都会欣赏、追慕,因为世界是多元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也许更多的人依然爱看金庸,爱读南怀瑾,爱欣赏张晓风、林清玄、刘墉……获奖是好事,如果带来心态的浮躁与失衡就是坏事了,这个度需要认真的把握。

  我经常说,生活是一部大书,我们每个人都是读者,也是作者。生活的奖没有人会颁发,只有我们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幸福、快乐才是最好的鼓励。而想要达到这个境界,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勤劳、坚忍、积极、进取、豁达、自信……所有那些与正面效应相关联的词汇,都包含在其中,那是值得所有人去追求的、也是所有人都有可能品尝到的美好体验。

  经典文学随笔 篇3

  踏进校园,发现写东西的人寥寥无几,知音难觅,想借此文激励在校的校友可以不要因为时代变了而淡忘了墨香。校园文学一直都是最纯的回忆和最美的风景。

  ——题记

  是谁?和着轻轻的旋律,在树荫下悠悠的摇着一把破旧的吉他。碎碎的声音在风里打转,揉碎了泛黄的记忆。是谁?目光凌然,在空荡荡的教室后排,奋笔疾书,无暇顾及窗外的夕阳一片。是谁?蹲坐在书架旁的走廊,沉醉在了书中,不知远处操场边,格桑已经悄然开放。

  穿过叮叮当当的石板路,总有许多种心情键入心底,有忐忑,有失落,却找不着平静。绿草如茵,夹杂着绮丽的梦幻,总让人感觉沉淀了无数的故事,想等着虫儿讲给我听。香樟树又高又大,深绿色开始有点微微发黄,我知道,盛夏快要走了,一些人也在准备着离别的.留言。习惯在中午或者傍晚,站在楼上,看人们走向教室脚步的匆忙,摇晃的背影,承载了多少风霜,又有多少希望从这里蓦然出发。深深的夜里,一盏台灯,是男生们的魂,思索,憧憬,似乎都穿不破那浓浓的黑夜。桌上的笔,还有层层的稿纸,好久都已无人问津。是谁又沉默了,让多少情怀被这种恐慌淹没。有没有一张纸可以飘过落寞,在爱与恨之间,敲落那感伤的诗句。喜欢在一曲轻音乐中,寻找淡淡的睡意。思乡的愁在梦里游离,只有那曲折的火车铁道连接着家乡的山丘和稻田。

  等待着,等待着有人,和我们一起,在追梦的痛苦后,提起笔,用淡淡的墨香开始复活。等待着有人,愿意在青春悸动之后,用甜甜的文字,记录暖暖的青涩。等待着有人背着行囊,在校园里流浪,做最真实的写手,写食堂的拥挤,写刻在脑海里桌椅刀疤,写情书里埋藏的恐慌,写睡在上铺的兄弟。我们可以一起看凤凰涅槃,一起听细涓虫鸣,一起激扬文字,一起轻探书海,一起品味墨香。

  睡梦里,床边脆脆的风铃声告诉我,来了,他们已经整装,拿好了行李,带上了满肚子的妙语,正在路上。

  经典文学随笔 篇4

  我天生愚钝,书读得不成样子,但偏偏傻傻地痴迷于文学,拽着缪斯女神的裙裾跌跌撞撞地前行。虽没有任何成绩,但也从中得到不少乐趣。多年来,我像一个守在古佛青灯旁修行的僧人,默默地信奉着心中的主,虔诚地保持着自己的信仰。

  小时候的我就非常喜欢读书,那时,根本不懂什么文学,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拿来看,《民间文学》、《故事会》、《格林童话》、《西游记》、《薛刚反唐》、《岳飞传》等等,都被我翻了个遍。功课虽然一蹋糊涂,但作文却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读,因为看这些“闲书”无形中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上初中后,我的同桌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我们两个“臭味相投”,都爱看“闲书”,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的涉猎面比我宽多了,什么文艺呀,体育呀,她都感兴趣,那时候歌坛、体坛上出现的新人没有她不认识的,屠洪刚、董文华、阎维文、庄泳、高敏、杨文意……个个提起来如数家珍,我从她的身上得到了课堂上学不来的许多东西,广泛的兴趣爱好为我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我最有益的是,我的这位好友从家里拿来好多好多的书,使我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文学。我看的第一篇小说是当时影响很大的《高山下的花环》,我被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深深地震憾了!人世间居然有如此美好的东西!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后来,我又如饥似渴地读了当时最经典的《今夜有暴风雨》、《黑骏马》《活寡》等,开始接触一些纯文学的`刊物。

  由于看的书多了,平时自己的所想所感也多了,我开始自己写一些东西投出去,但每次都如石沉大海。我琢磨可能是自己写作功底太差,就参加了“北方文学艺术研究所作家创作中心”,经过编辑们的指点,我终于有了进步,虽然没有发表文章,但对自己有了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处女作《新娘》终于在《吕梁日报》上发表了,虽然它只是一首小诗,只有短短的几句,却着实让我狂喜了一阵子。

  文学这条路虽然很苦,但它记录了我的人生,我的酸甜苦辣,我的忧伤,我的痛苦,我的向往,我的追求……

  虽然我很孤独,没有人理解我,甚至给我以冷嘲热讽,但我不会在意,因为我有我的梦想。此生别无所求,只愿文学圣洁的光环照耀着我坎坷前行。

  经典文学随笔 篇5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经典文学随笔 篇6

  文学是花、是景,处处生美,是你与我千里之情相邀上饶行...

  文不在多,友不在少,盛情就好,特别感谢短文学能提供大家这次相遇的机会,有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就像万千游子找着了家门、见到了亲人。

  来、不说好久不见,只有一片盛情,就跟兄弟姐妹们手中的一碗热汤,喝进嘴中是甘醇,流进胃里是温暖,感变全身的是浓浓的归属。

  想起潘美辰老师的一首歌《我想有个家》,在我疲倦时候,我会想到它,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万千文友谁不想有个家!短文学就是我的家,我可以很自豪的告诉别人,我是来自那里的一个他,在网络平台有很多个像我这样为人所不知的他,谁不想有个家?短文学心系你、我、他。

  小编电话里的笑语,牵挂在耳旁,短短的几句话,你到了吗?到哪儿呢?二楼胡桃里、快点上来...

  虽然几个字,串成几句话,却是浓浓的`关怀,是牵挂、是想念、是她的期盼,我从中也听到了文友们对我期盼,还有短文学对我的召唤。

  赶了一天的路,我是最后一个到的,一杯酒、一声问候,很多笑脸,处处浓情与感动,以文会天下,杯酒诗意浓,不说千万里,只为此笑中。

  笑中有你有我,有相知的问候,也有不知的乐呵,为了共同爱好相聚上饶,互相介绍彼此认识后,哦,原来是你!

  文中相识,从缘中而来,原来是你,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没有那些多余的客套与家常,只有一杯盛情,供你温暖。

  是文字带给我们的乐趣,是文字赐予我们缘分,有缘有分者很多很多,能够聚在一起的却太少太少,是短文学给我的机遇,上饶一行这是我的幸运。

  第二天,旅车上的游戏与歌唱,又使我们更近一步,记得思雨唱的周杰伦那首歌,没滋没味,落落大方中透着一股子可爱。清风老家话的朗读,虽然听不懂,却很搞笑。

  登山时,思雨这丫头又出洋相了,雨衣挡着脸,给我的遗憾是没有拍到正脸,让我有点小郁闷。小苦菜的地理与历史,海光的军人气质,彼岸花开的恬静之美...

  爬灵山拍了需要风景,跟在导游身边听了许许多多的故事,跟子风聊了一下写作,听白衣书生时常吟诗,三小时的山路有点累了,心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前面有忆风、一夏,后面有老慢,处处美人风情,盛景怡心。

  中午饭感觉太过匆忙,农家乐小菜满是江南味,古街去了一下大夫第,古与现代结合在一起,总有情怀有感而发,却觉得有些多余,无言的欣赏,就是恰到好处。

  这次活动,给我意犹未尽的感觉,总觉得少些什么,时间太少、人也太少,未尽兴何尝不是恰到好处的尽兴,对下次活动充满了盼头。

  去、不说保重何时期,简言简语、一路顺风就已足够,四通八达的火车载去四面八方的人,群里文字接连着几人心,到了没?

  到了、到了就是安全,期待下次再度重逢,万般的念想、便是那手里很轻,心中很重的礼物,一本笔记一支笔,是短文学对大家的期待,一件礼物一条心,是文友只见的惦念。

  期待下次再会,与你们相会,与这次没来的文友聚,希望不要等太久,希望你们不要缺席,希望你们都能来。

  经典文学随笔 篇7

  走出宿舍楼,习惯性左转,奔向主路,却不穷尽这笔直。沿着斜斜的小道,穿过理学院的连廊下,绕过参天的香樟树跨国横亘的街道后,便又是笔直的一条,文学院,便在这条笔直的末端了。

  去文学院的路,悠长,悠长。

  寒来暑往,日月明晦,或急或缓的脚步,迈开岁月的长度,像是收音机上的调程,已经在这条路上来回拨弄了两年半。沿途看风景,因景起思绪。那些走走停停因景而驻的脚步,将我斑驳的思绪踏进了红砖铺就的人行道。是足下的路,亦是一段心路。

  最爱缓步走过那斜斜的小道,左手边是满目殷红的桃林,右手畔则是明波净水的湖泊,最难得的是湖心偶成的小岛,蓄满了苍翠。白日里的桃林已是引得万人驻足,到了有月亮的晚上,月光溶溶,透过层层浓雾,就那么柔柔的笼罩着桃林,让人不经意间便会吟出《春江花月夜》里“月照花林皆似霰”的诗句。“哦,却原来就是这样一番景象!”,古老的情丝在这里得到了诠释,今人的情绪因此而激动不已。

  天雨过后,校园里格外的幽静。跨过横亘的街道,踏上文学院所在的笔直,柏柏油路面潮湿漆黑,尚有一汪一汪的积水;人行道上,石砖暗红,盲道鲜黄,稍有斑驳但不起纤尘。道旁的槐树,像是袅娜的少女,低首垂侍,微微倾向路面,湿漉漉的树干有着铁丝一般的颜色,稳稳地托住巨大的树冠,放眼望去,两道笔直的苍翠随道路向远方伸延着,在视野的尽头几欲相交,更显得道路悠长、笔直。茸茸的草坪青翠逼人,随着地势偶有起伏,像地毯一般。真羡慕地毯上或卧或立的几点花石,不仅舒适且与草坪相映成趣,形成一道道别致的风景。狭长的草叶,含珠带露,散发着幽幽的青草香,和着湿润的泥土气息,随微风扑面而来,使人神清气爽。这时是鲜有行人经过的,车辆也很少,完完全全一幅自然景态,宛若田园。让人忍不住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静谧与恬淡。每当此时,心中总是格外的放松,人世的繁杂,心中的郁结,都会沉淀下来,整个人像是经历了一场自然的洗礼,返璞归真。

  去文学院的路上,多处都能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小花散落在树下,有的大片大片的积在树荫下,满满当当的'蓄了大片大片仿佛四叶草形状的叶子,花朵是极小的,点缀在层层叠叠的叶子上面。金色的朝阳,斜斜的透进树林,斑斑驳驳的洒在林中的花海上。大树与小花童话般的组合,宛如爱丽丝梦游的仙境。三三两两的同学就坐在开满小花的树荫下晨读,朗朗的读书声恰似林间莺啼。这种花又是极懂得自我保护的。风雨凌厉之时,它不赏脸;阳光热辣之时,它也不予理睬。紧紧地收起它们的花瓣伞,像是坚持不给大灰狼开门的小兔乖乖。阳光静好的清晨与午后则是它们大展风采,极尽明妍之时。也因了它这性子,倒成了校园里花期最长的植物,直到我披上冬衣的时候,仍会在树下发现些许紧缩的花苞。这花常常引我深思,人世间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还记得初来大学城时,常抱怨“去文学院的路,太长”而买了自行车助行,后来却又时常弃了自行车开始享受这悠长。想自己一天都穿梭于纷繁的人事之中,唯有走在这条路上,看着路旁的风景,感受着花开花谢,枝叶繁疏,草木荣枯,才会觉得浮躁的心绪慢慢平息,疲惫的身心得到舒缓,人也冷静了不少。特别是专升本那段时间,体力智力的超额支出,常常会使人感到迷茫、无措,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排遣。而去文学院的路正是我的法宝。

  沿途看风景,因景起思绪。草木本有心,怡情更怡性。

  经典文学随笔 篇8

  一、其貌不扬的多面手

  20xx年5月的一天,风和日丽,香樟树绿意盎然,芒果花吐露芳香。

  中午时分,我随区文联、区作协的领导陪同前来三水讲学的著名作家陈启文老师吃饭。当我们正要动筷时,一位身穿蓝色工作服、身材壮实的中年男子大汗淋漓地走了进来。大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区作协梁主席向大家介绍说,他叫谭旭日,在白坭镇一家陶瓷公司工作,与陈启文老师是同乡。得知陈启文老师来讲学,他专程从公司赶来。但因举办讲座的地点比较偏僻,不好找,当他找到时,讲座已结束了。

  “不好意思,我来迟了。”他微胖的脸上露出了憨厚和真诚。

  原来,他与陈启文老师是同乡,他的哥哥、北京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谭旭东和陈启文老师是多年的好友,所以他们很熟络。席间,他们相谈甚欢,从乡情谈到文学谈到社会,话很投机。他给我的最初印象是:有文化的打工者。

  之后,我们几次一起参加市、区的文学活动,他说自己以前一直是“单独行动”,现在终于找到“组织”了。

  20xx年底,文友聚会时他坐在美女彤子旁边。文友笑他说,你坐在美女旁边,真幸运。他笑着说:“呵呵,一般美女都喜欢坐我旁边,因我丑,更反衬出对方的美。”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

  原来他是个风趣幽默之人。

  之后加了他微信,得知他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报纸专栏作家,在国内多家纸媒发表过大量作品。曾获得肇庆市外来工歌手大赛优秀奖,曾被评为白坭镇食品卫生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先进个人,20xx年获得新明珠陶瓷集团十大感动人物。

  没想到他还是个多面手,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二、“感谢寂寞,让我还有坚守写作的信念”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

  外来打工者离乡别井,远离亲人,常有孤独寂寞之感,谭旭日也不例外。他是如何面对寂寞的呢?这得从他的经历说起。

  谭旭日于1972年2月生于湖南省安仁县一个中学教师家庭。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从小就喜欢文学。南下打工前,他做过小学老师,后到国有企业工作,从班长做到党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这期间,还被借调到市委办综合调研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20xx年6月,他所在的国有厂破产重组,家里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远在广东佛山的亲人劝他到佛山打工,于是他就到了佛山。

  起初他打算帮亲人看工地,因为熟悉施工管理,后来入了顺德陈村一家钢铁公司做副厂长,之后又到电子企业做总经理助理,20xx年底进入陶瓷行业,20xx年,他来到三水白坭镇,在金牌陶瓷有限公司安身立命。

  来佛山工作后,他在写作的道路上沉寂了五年,直到20xx年偶遇佛山《陶城报》副社长、诗人杨汐。杨汐知道他喜欢写作,鼓励他给报纸投稿,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像藏在冬雪里的植物遇到春雨阳光迅速萌芽一样,沉睡在他内心的梦想开始复苏了。他感到除了上班挣钱外,还有些东西值得自己去追求,那就是写作。

  开始他没有电脑,只能到网吧上写。20xx年他在华夏陶瓷城工作,租房是在澜石镇的奇槎村。每天上下班都转几趟车,耗时两个钟左右,回到奇槎租房基本到了夜晚八点左右。

  当夜幕降临,许多打工者或去打牌、或去闲逛时,他咀嚼着还含在嘴里的饭粒,匆匆赶到村口的网吧读书或写文章,如饥似渴;当夜深人静,周围的人已熟睡时,他披星戴月回到住处,陪伴他的是虫鸣草唱。他天天如是,乐此不疲。

  20xx年,他被派到肇庆市禄步镇工作。这时他有了电脑,方便多了。不管怎么忙,他夜晚都会阅读书籍,写点文章。由于他不断学习,写作水平越来越高。以前他每年大概有二三十篇文章见报,从20xx年开始,他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每年平均见报在50篇以上。

  寂寞是一种心灵上的孤独,是一段无人相伴的旅程。对空虚者来说,它是一片没有繁星的夜空,充满孤苦和浮躁;对充实者来说,它是一片星光灿烂的天宇,浩瀚美好而宁静。

  回顾过去的历程,谭旭日说,“感谢寂寞,让我还有坚守写作的信念。”

  一个漂泊异乡的底层打工者,为养家活口,要适应异乡的环境,适应随时变更的工作,个中的困难,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这些困难,谭旭日都应付过来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艰苦的生活中,他耐得住寂寞,坚守信念,孜孜以求。这,就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陶瓷行业的歌颂者,精神返乡的漂泊者

  他的写作水平逐渐得到行业媒体和朋友的`认可。20xx年,《陶城报》的杜均帮他策划开设了“人物专栏”,他就写陶瓷行业的人物。他觉得,“作为一个底层写作者,我的文字全部与这个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作品是对底层生活现状做一次真实的书写。”

  因他的作品大多与陶瓷行业有关,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反映当下陶瓷企业从业人员的酸甜苦辣和陶瓷行业的发展变化,讴歌集体的温暖、人性的美好,传播正能量,所以他被文友和媒体称为“陶瓷厂的歌颂者”。

  他对这个称号挺满意的,他的博客就以此为名,从中看出他对陶瓷厂的爱。

  像大部分打工者一样,他长年漂泊在外,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和亲人。20xx年,他母亲去世,这对他打击很大。因为之前有他母亲的教育与引导,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成绩很好。他母亲去世后,孩子从县实验小学转学到附近的乡镇小学,成绩一落千丈。后来,他爱人不得不回家带着孩子,他们夫妻又过着牛郎织女般的日子。

  20xx年,他父亲得了脑血管病,虽然从死神边抢救了回来,但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他和哥哥都远在他乡,只能托付大姐照顾父亲。为人子不能尽孝,他感到非常愧疚和痛苦。

  思乡的苦涩,对亲情的追溯,成为他创作的重要题材。20xx至20xx年,他以故乡朴塘村为主题,写了“月光下的系列”乡土散文,作品借助他故乡的往事,反映了湘南农村的民俗、精神面貌和人情世故。

  他之所以要写下这些文字,是觉得打工者本身就像“无根浮萍”,是失去了根基的漂泊。那种生存的间离感与疼痛感,始终似幽灵般如影相随。这种游离的心态,通过文字的转化,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追溯。他作品中的“我”,始终以精神的反哺,不断地感恩。从“月光下的系列”可以看到他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返乡”。对根的追溯,只有通过精神来实现返璞归真。也许只有这样,他才获得心灵的平衡与慰藉。他写故乡,不仅是怀念故乡,还有对故乡命运的深刻思考。当今的故乡被推到了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当中,千百年的乡土民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故乡从贫瘠,再融入物欲化的现实时代后,彻底迷失了“自我”。对这种现象,作为热爱家乡的作家,他感到切肤之痛。离故乡愈远反倒愈思念,离过去愈远反倒愈追寻。

  作为游子,无论走得多远,始终走不出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永远是他的精神皈依之处。故乡的命运,永远是他关注的所在。

  他的月光下的系列散文已经结集为《村庄词典》出版,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三部文集。作为家乡报纸的专栏作家,他应约撰写“永乐江生态风景系列”,已写到第16篇,他说,今年的目标是发表文章60篇。

  以他的聪明勤奋和执着拼搏,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而且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衷心祝愿他在打工文学的星空里,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经典文学随笔 篇9

  对于读书我们一点也不陌生,从小我们就开始从书中学习知识,慢慢长大,我们会看看通俗的小说,有些小说总是让我们爱不释手,而那些被老师说的很有价值的书却成了我们最读不下去的书,是这些作品的价值比不上通俗的文学吗?其实并不是,他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那么为什么他们会难以读进去,我认为是她们缺乏了一些新时代的东西,经典文学也应该与时俱进。

  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新颖的东西接连出现在眼前,孩子们当然会有十分强大的好奇心,去追求,去探望里面的奥秘而面对文学,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冷冰冰的书和厚厚的纸,还有书中那令人害怕的文字,虽然里面蕴含了无穷的价值,但是没有人去吸取也是白费的。

  爱上经典文学,从孩子抓起,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这需要家长去启发孩子,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对中国经典文学的热爱,若只是一味地放养,学习父母的一些不好的品行,这将会对孩子有十分严重的影响。我相信经过时间的沉淀,就算刚开始十分不愿意去接受,以后慢慢的就能适应,就像尼采说的.,你受伤的地方以后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爱上经典文学从创新抓起,前阵子有故宫文化的运动出现了很多,由故宫推出的模型,由此推动了故宫经济发展,故宫的搜索量也出现了明显上涨,究其原因是因为本是冰冷的故宫出现了温暖,也就是创新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由此看来我们对经典文学为什么不创新呢?遥想当年看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时候,总是非常喜欢关二爷的品行,赵子龙长坂坡之战看得热血沸腾的场景,现在依旧克的脑海里,就是这样使我看完了三国演义,鲁迅说,再高大的建筑也是靠一直以目堆积而成的,书,再难看也是靠好奇心一点一滴积累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冰冷的文学在不改变内涵的基础上,用动画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孩子这样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吸取知识和内涵。

  经典文学也应该让成年人品味,例如设立免费借阅,公交车上设立书架的,让社会流行经典文学,让经典文学形成一种气氛,一种潮流,去感受,去熏陶。

  经典文学也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更多人阅读和感受。

  经典文学随笔 篇10

  3月24日有幸应的邀请,参加了由举办的第一届文学沙龙。

  这一场文学之旅,不仅收获满满。烟花三月,风景秀丽的上饶,热情好客的编辑们、老师以及可爱的文友,更给我留下了一份美好珍贵的回忆。

  不知不觉,跟结缘也已经三年多了。

  依稀记得那年,一颗青涩的心,甩出一堆生硬的老文风,日日夜夜咬文嚼字。总而言之,用高中语文老师的`话讲,台下笔风看似老练,生搬硬套,毫无技巧,一点也上不了台面。没错,我当时就是上不了台面。无论写作,还是生活。不过幸运的是与这个自由的写作平台结缘。让我从一个在温室里长大内向自卑的大男孩,变成现在自信开朗的小伙。这一切还是要感谢给予如此大的蜕变。

  其实人生也像一场旅行,无论我们在寻找什么还是在期待着相逢,前进的脚步永远不能停。幸运的是我们都不是过客,我们都在奔腾的流年岁月里,挥洒着热血与汗水。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爱好与文学梦。

  经典文学随笔 篇11

  近日读了毕淑敏的《凝视崇高》一文后,我首先受到震撼的是开篇的一句话“文学浮动于金钱与卑微之中,躯体已被淹没,只剩下一颗苍老的头颅。”

  在人欲横流、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信仰、友谊、爱情等这些曾经被幻化成美好代称的情感在一些文人笔下已堕落成一种悲哀的附庸,文学已不再是以往心目中神圣不可亵渎的概念,一些所谓的作家(权称为作家吧)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卑微,读者们心有灵犀地浅吟低唱地领略卑微,而感悟到的却是“不必批判自身的瘰疬,比起书中的人物,我们还要清洁得多哩!”这种文学毒害读者,污染社会风气,真正是古人“五十步笑百步”的现实翻版!我为文学的堕落默哀,我为被无聊文人生花妙笔所创造出的文学陶冶下的无辜苍生而悲伤,在不经意间,我们仿佛都是在温暖而浑浊的水中洗澡的看客,在为荡涤了自身的所谓污垢后又沾满了更多的灰尘而沾沾自喜……是非、恩怨、美丑、善恶的确是生活中的不可回避的真实存在,针砭生活中黑暗和冷酷,鞭挞现实中的世态和炎凉应是为文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为文者不二的选择,其目的是为了向世人昭示人性的质朴和纯真,是为了激发人们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和对社会不变的热爱,而不是使人们领略其中的卑微而消极厌世,也不是把他们刻意的歪曲误导,“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是人类昔日的骄傲,为此,人类将永垂不朽”这的`确是伟大作家的良知!

  金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可以让人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包括纯洁的爱情。“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当今社会,追逐名利成为时尚,一切在它的诱惑下顶礼膜拜、俯首称臣,这不能不说是人类人性中的一种悲哀,是人类思想中的一种堕落。我们满怀热情的生活着,充满希望的追求着心目中美好崇高的东西,但我们在不经意间已丢掉了正确衡量美丑善恶的尺度--在所谓文学的感召下,于是社会一片混沌。“笑贫不笑娼”让歌女小姐大行其道,“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让二奶甚至三奶四奶横行。文学混混们在赚足了自己的腰包的同时,世人却因此丢掉了做人起码的标准,在人生无数次的抉择中,人格、尊严损失殆尽。

  已步入中年的我,曾经为文学痴迷,曾经为文学中的纯美的爱情、纯洁的友谊、温暖而纯朴的人性而陶醉,但面对现实中的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我迷茫、无奈、凄然叹息,死死固守着自己的心灵家园。一些精神骗子、爱情托儿虽时有造访,崇高模仿秀们也曾给过我“玫瑰之约”,但我清醒而执著的坚守着我的防线,我仍要满腔热情充满希翼地生活着。

  坚信,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

  经典文学随笔 篇12

  在摇摇晃晃的世界中勉力摆正自己的位置,余秀华用诗歌大声向世人呐喊出心底最真实的想法。只可惜,在这个铅华浮饰的时代,她还得靠“脑瘫诗人”的标签来使自己的作品得到关注。

  在饿死诗人却有“梨花体”漫飞的当下,我真希望能出现更多文学的守望者,改变功利的现状,引领文学奔向远方。

  然而,冷观现实社会,着实令人无奈:文艺创作上普遍存在“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造成了文学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尴尬状况。有一阵子文坛也盛行复古之风,从戏说到穿越,乍一看也颇有百花齐放的气势,实际上却只是些“伪守望者”披着恢复优秀传统的外衣,不假思索地横冲直撞罢了!。

  在当下的中国,真正有思想有品格有独立意识有道义承担的作家,却如吉光片羽,难得一见,此种状态下,中国文学一步一步坠入功利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对守望者的尊重与支持还不到位,有时甚至让他们产生了“自己已经被边缘化甚至被抛弃了”的错觉:当投机者削尖脑袋沽名钓誉荣登作家富豪榜时,著名作家史铁生却身患尿毒症无钱看病,迟迟得不到相关的救助;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曾被一些人认为“很平常”,“没什么特别的”,差点被打入冷宫。著名作家尚且如此,那些默默无闻长期坚守真诚写作的人的命运就更可想而知了,这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而在另一方面,最根本的还是守望者的初心受现代化浪潮快节奏生活的影响逐渐失落,于是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日渐消退,变得有哗众取宠之心而无脚踏实地之意。诺奖得主莫言,获奖后忙于在名利场中行走,题词、演讲、签售……逐渐迷失自我,一年中连一本书都没空读,更别提潜心写作了;“青春教主”郭敬明从喜欢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作家,摇身一变成为灯红酒绿中忙碌的商人,除了变着法儿炫富,写作上几乎难有新的突破。

  有人调侃:“文学已死,无人守望;诗在途,路在何方?”的确,若再这样迷失下去,文学还有什么远方可言?

  真正的守望者,专注于学问,潜心于研究,宁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功名与利禄”,不求闻达于世,甘心于静默之处沉潜。于是,王维在“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孤苦中悟出了一朵芙蓉“纷纷开而落”的如意喜乐;于是,华兹华斯挥别浮华喧嚣的城市生活,愿作漂流在天空中的一朵白云,与金色的水仙作伴,体验“凝眼看花又看花,同花共舞天上曲”的生命真谛。他们与世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又能深入观察生活,筑建着自己的精神王国,渴望灵魂抵达那远方。

  而我们作为世人,能做的就是对守望者,保持敬重,而不是一哄而上,用采访报道等俗务过度消费他们,在此基础之上再去理解其思想内核。同时,我们也要对社会生活多一分关注,多一些“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识,努力向守望者看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子那坚定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是啊!我们正走向我们自己选择的远方。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守护自己的心灵园地,不倦地眺望远方,学着成为一个优秀的守望者,引领文学奔向远方!

【文学随笔】相关文章:

经典文学-随笔02-15

文学随笔重阳节11-08

我的文学之路随笔散文10-10

文学史上经典的哭随笔10-05

外国随笔文学作品赏析10-26

语文学科教学随笔12-28

心情随笔短文学汇总10-07

用梦想点亮打工文学的星空随笔散文10-09

语文学科教学随笔(集合4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