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时间:2024-11-11 09:41:53 随笔 我要投稿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2篇(通用)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师教学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2篇(通用)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

  近段时间总有家长问我:“老师,孩子的语文测试总在90分以上,按理说语文水平还行吧,为何总怕写作文呢?你有高招吗?”我听后总是一笑,不知说什么。

  其实有专家说评价一个孩子的语文水平,不是考试的分数,也不是作文,就是听一听孩子不经练习朗读一篇陌生的文章,看他是否有语感,大致可知道孩子的语文能力了。

  至于写作,我听得最多的是家长夸自家孩子爱看书,就怕写作文。写作的确离不开博览群书,然而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光靠读书是不够的,还需要给予方法的指导和兴趣的激发,也需要给予境界的提升。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没有学生对于作文不畏难的,有很大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

  综观小学课本的作文习作,不外乎写佩服的人、难忘的事、师生之情、父母的爱,或者是写美丽的`风景、社会的新风尚等等。从小学三年级写到进入初中,老师们枯肠搜尽、黔驴技穷地教,然而学生只能停在里面舞蹈。这样叫学生如何不畏作文呢?

  我的作文课当然也俗套过。但我更赞同学生的作文不能与儿童生活脱节的观点。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学语文。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记得指导学生写秋景时,我就让学生到公园去走走。孩子交上来的作文都抓住秋天的枫叶、银杏、菊花、桂花、橘园等特点,学生还能用自己学过的诗句等运用在文中。如“停车坐爱枫叶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然而有家长发现孩子间的作文有许多雷同之处。而我却很欣赏这样的雷同,因为孩子们能学以致用。

  如何让学生作文开放不雷同呢?那是一次无意识的作文课,我没给学生好词好句,我只读了一篇我的下水作文而收获到的。记得那天因感冒不适,我实在不想多说话就随兴作了一下篇水作文,内容是学生的作文得不到提高而烦恼,然后请学生点评,当孩子们在我的文章中读到了自己,读到了同学时情形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写作欲望,于是我让学生将自己的烦恼先说我听,没想到学生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如果让我讲,我肯定会限制学生的思路。就是神仙的脑袋,我也想不出这么多烦恼来。有的学生写出自身不足的烦恼,如龙相如写的胖带给自己的烦恼,丁思源的矮个子的烦恼,还有邹可欣写出自己脸上的几颗雀斑带给自己的烦恼。有的学生写出成绩不理想得不到老师的青睐而烦恼。有的学生抱怨父母强制给自已报的兴趣班而烦恼,还有如蒋奕航同学那样来自家庭不和谐而烦恼……没想到我的下水作文让学生点评时学到了写作方法,在比较中发现了自己。

  原来比较和发现就意味着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我不经意的布置作文,让学生知道作文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的事情。作文就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生活处处是语文,要善于发现身边的资源,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语文。这就是语文博大,语文的鲜活。

  等孩子口头讲述完后,我就让孩子写下来。并要求学生写完后反复修改。每一堂作文课,学生的每篇作文,我不少于修改两次。我的口头禅是:好作文是反复修改出来的。学生草稿本写完后,我会给学生面对面地批改。我会说出我的修改意见,然后进行修改,或我提出修改方向让学生自行修改。最后誊写,我再批改。当然有的学生觉得我啰嗦而闹情绪,也有家长不理解认为我给孩子添了负担。但我仍坚持着。我始终认为:学生的作文不可能一遍就完美无缺,修改作文的过程是孩子自我提升的过程。修改作文是写作中至关重要的方式。随着学生的作品推出的人数和次数的增多。孩子们也乐意接受我这一方式,家长也理解我这一方式。

  我相信,只要用心去教,只要孩子多练笔,我就不相信孩子会怕作文厌写作文。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2

  美妙的歌声是学生们的所爱,他们不但喜欢跟着歌声舞蹈,还喜欢用他们稚嫩的嗓子唱出动听的旋律。可是没有经过指导的学生经常还会犯“喊唱”的毛病,这对嗓子的伤害很大,声音也不好听,而且还阻碍了对学生乐感的培养。那么怎样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让他们的歌声更美呢?

  一、 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树立自信心。

  教师可用“喊唱”的'声音、轻柔的声音分别唱同一首歌曲,让学生们听辨:“哪种声音听起来舒服,你能用这样的声音来演唱吗?”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用轻柔的声音来歌唱。

  二、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教授唱歌的方法。

  对于学生们来说,唱歌中讲究的共鸣腔、气息的控制等是很难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用新颖而贴切的比喻来解决。

  三、结合有趣的发声练习是提高歌唱技巧的重要环节 学生们一般都有注意力分散的特点,教师势必要在选曲、教学语言上增加趣味性,把单调、枯燥的训练变为纯粹的对美的追求。

  四、激发情感,有表情地演唱。

  任何声音失去了情感,便不可能是美的。要让学生能充分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首先必须帮助他们学会感受音乐。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08-26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05-31

语文教师的教学随笔05-15

(精选)语文教师教学随笔09-18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1-14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范文12-28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荐)09-19

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随笔04-01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随笔08-14

[荐]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