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

时间:2022-08-15 11:50:28 随笔 我要投稿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精选1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精选10篇)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 篇1

  在童年时代,后山在我眼里仿佛隔了一层神秘的雾气。

  我总固执地认为,在它平静的表象下会有闻所未闻的故事在暗中进行。

  而这些故事就发生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我们能看得见的地方,我们能到达的地方!这是件多令人兴奋的事!但母亲是坚决不同意带我去山上玩的,一是实在没什么好玩的,二是觉得没什么人上的山多少都有些危险。

  我只好压下心里的好奇远远地看着。

  那时我习惯了在午饭过后捧着书坐在窗边,就着午后慵懒的阳光随意地翻。

  当窗外传来雀鸟归巢的扑翅声,当光线暗得看不见书上的字体,我就会放下书本,趴在窗台上往西边后山的方向张望。

  暗橙色的光从山的后面慢慢褪去,山上树木伸展的枝叶,都在逆光的黑暗中沉默着,整座山就像被裁剪出来的图案,落在打了灯光的幕布上,很像小时候爷爷带我去看的皮影戏,总疑心下一幕就有截然不同的情节出现;也很像电影里的风景分镜,作为一个象征的符号,或者仅仅用于改变故事的节奏。

  我在想,山里会不会有些隐秘的兔子洞,如果我体格足够小就能爬进去一看究竟,或许里边摆着些木质的家具和陈设,而一个兔子家庭正围在桌子旁悠闲地喝茶吃馅饼,请来萤火虫在它们看报纸时照明。

  在学校念书久了,多少也知道了科学和幻想的区别。

  从前想的有关后山的故事,都跟童话书里的情节如出一辙。

  我慢慢地意识到小时候的自己想象力到底有多丰富,也多不切实际,同时,想象幻灭带来的挫败感油然而生。

  那座山,真的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只是长着一些树,住着一些鸟而已,并不存在着什么故事。

  念初中时,隔壁家的孩子很是向往那座小山,硬是缠着我带她去。

  我明白这种感觉,就像我在街边的小摊看见一本吸引人的书,非要去翻一番心里才不会痒痒。

  我想起小时候那些念想,就答应了她的请求。

  小女孩带着她美好的幻想,我带着一个满心期许的小女孩,一同踏足了那片神秘的山域。

  说是神秘的山域,其实还是有铺好的石阶,一直延伸到山顶。

  石阶上积了层厚泥,脚踩在上面容易打滑。

  有些石阶则已经断裂,踩上去时不免悬着心。

  我拉着小女孩的手费劲地往上爬。

  她兴奋地摇着我的手臂问一些我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会发现人马在狩猎时没入树干的弓箭吗?会听见花仙的歌声在雾气的那头飘荡吗?会找到巫师的小木屋吗?会有精灵在泉水边清洗它们晶莹的翅膀吗?会有一群金色的蝴蝶落在草地上休憩吗?

  听到她的提问我隐隐有些羡慕,她的想象力比我小时候丰富多了。

  我一言不发地着四周,尽是些高挑的樟树,约莫有两层楼高,兴许有些到三层楼高。

  有些樟树脱去了外皮,露出里面白花花的木身。

  有些树身上爬上了藤蔓,还有些树长了白色的菌类。

  土地上厚厚地铺了几层落叶,一踩进去就没到脚踝的位置,别说什么花朵了,草都没长几根。

  我只好支吾地回避着她的问题,尴尬地走到了山顶。

  出现在石阶尽头的是一个水泥地平台,周围是些掉了白漆又长了苔藓的围墙。

  有一栋白色的小房子在不远处,贴了棕色膜的玻璃上积着厚灰尘,能模模糊糊地看见里面的杂物胡乱堆放的样子。

  房顶上有一个巨大的发射锅,缠满了绿色的藤蔓。

  这大概就是那个被废弃的电视信号发射塔了。

  小女孩忽然甩开我的手跑过去,在水泥地上一蹦一跳地唱起了歌,欢喜得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天地。

  她扯着我的外套袖子让我和她过去树下,说是看到了金色的蝴蝶。

  我跟过去一看,并没有什么蝴蝶,其实是些被枝叶切割过的阳光落在了树下,远远地看过去倒是很像。

  我小心地观察着她的表情,生怕她会失望得哇一声哭出来。

  她完全不知道我在想什么,拉着我到处看。

  我跟着她走到林子里捡树叶,帮她一片一片地夹进日记本里。

  她又把本子塞到我手里,自己站在树底,伸出手接住从枝叶间流下来的阳光。

  她伸手向一束光里一捞,再张开五指,发现里边什么都没有。

  试了几次无果后,她撇着眉毛失望地蹲了下来。

  我走过去蹲在她身边,把双掌贴近放在阳光下,仿佛捧起了一瓢金色的液体。

  “看吧?”我有些得意地向她展示着正确的做法。

  她的眼睛腾地亮了起来,也学着我的做法捧起了阳光,开心得咯咯地笑起来。

  手掌上阳光的温度却渗透到我的精神里去了。

  微风在头顶盘旋,枝叶在沙沙地响,我的发丝在脸庞上拂动。

  仿佛安静地蹲在这里,我就跟这里的树木一样,跟这里的石头一样,成为这山上的一物,成为这个童话里的一个微小线索。

  我靠着树干,看向山下一大片红色的瓦顶,熠熠地反射着太阳的光。

  我看了许久,才看到自己家的瓦顶,看到属于我房间的窗台。

  再细微的我就看不太清楚了,比方说窗台上的小盆栽,还有挂在窗框上的风铃。

  这山每天都像这样看着我,希望能看出什么名堂来。

  或许这座山并非什么电影里的分镜头,而是那本名为生活的书里一页静止的插图。

  又或许,我根本就不是什么读者,而是这座山眼里故事的一环。

  到了现在,童年时期存在于脑海中的大山的神秘感已经没有了。

  我依旧会向着山的那边看去,它也一直坐在老地方地方。

  我自然明白这座山真的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并没有什么奇幻生物,只是长着一些树,住着一些鸟而已。

  这山自然也明白我真的只是个普通人,偶尔有些奇丽的幻想。

  故事倒是有的,因为我去过后山,所以拥有了自己的故事;故事倒是有的,因为后山始终看着在它山脚下生活的我们,不怕漫长的生命会寡然无味。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 篇2

  在路上远远地看见村口路边停满了车。

  父亲下车叫住一个要进村的路人,被告知村里正在举行年初七的庙会。

  看上去很热闹。

  1

  从邓步街走进去村里的主路,有许多参拜完的人拿着金色的风车走出来。

  一路上有许多小贩在摆卖,拉糖的小摊聚集的人群最多,师傅掀开箱子,盖上是十二生肖剪纸的轮盘,说是能用糖把剪纸上的花式做出来。

  箱子里是白色大理石板,师傅拿着装满糖浆的铁勺子,翻着手腕在石板上画花儿,粘上竹签,等糖都凝固了就用铲子三两下铲起来递给围观的小孩。

  看着小女孩惊喜的样子,他挥着手笑得合不拢嘴,脸上堆起了褶皱:“大过年的,孩子高兴,不收钱了。

  ”我看得走不动,被母亲催促了几次才舍得离开。

  还没走进圩口街就看见几个大架子上摆卖着的转运风车的耀眼金色,还有从北帝庙传出来的灰色烟雾,一家四口还没进去就已经被熏得直掉泪。

  从外边看北帝庙不算大,跨进去后才发现里边挤得可怕,不大的天井里居然摆了一张会议桌和一张圆桌,上边光是烧乳猪就抬过来两只,还堆着各种各样的水果,还有为神台上的灯添的油,还没认真数就知道有七八瓶。

  神台上摆了许多糕点,给大家上香拜祭用的香烛堆成了小山。

  在庙里主持庙会节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边忙活一边跟邻里说些家常,哪家有白白胖胖的娃儿出生,哪家娶了媳妇,好不热闹。

  这么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居然人声鼎沸,连父亲跟身旁的母亲说句话都要用喊的才能听到。

  有个正在烧寿金的婆婆见母亲拿着零钱要捐,不顾人群挤到庙里给我们指地方。

  大门边有带着头巾的老人,因为腿不太利索就让她坐在桌子后收捐款。

  她收了我们的香火钱,笨拙地把那张巨大的神功红纸扯出来让我们签名。

  母亲不好意思地拒绝她:“我们不是这个村里的,小时候跟舅舅来过两次,现在只是带着孩子来凑个热闹而已。”婆婆把耳朵贴得很近才听得见母亲说的话,她听过后很固执地把笔塞到母亲的手里,努力地撑开耷拉的眼皮瞪着她,扯着沙哑的嗓子喊:

  “小时候来过?我已经在庙会收善款收好多年了,几乎每一届都是我坐这张桌子,说不定我还抱过你呢。

  现在孩子都这么大啦,那么远都过来,那就更要记到纸上了,贴在庙里保平安。”

  她的热情和固执让我有点感动,我只好接过母亲递来的笔,照着她说的把家人的名字都写上,因为激动写得有些歪扭。

  婆婆往我手里塞了几个平安符,然后拿起桌上的瓜子递给我们:“多吃些,是我们家自己炒作的。

  ”父母都觉得很难为情,但还是伸过手去拿了一点,等妹妹再伸过去的时候,婆婆嫌她拿得太少,抓了一大把放在她手心里,笑得眼睛都眯得看不见了:“小孩子快高长大,快进去上香让北帝保佑!”

  初七庙会是岳步村最重视的传统,这种时候没人会吝啬地藏着掖着,这家带一些水果,那家买几袋香烛,邻里街坊一点柴米油盐的心意,就这样撑起了一场盛会。

  2

  刚从庙里出来就听见水道那边传来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听那架势是有十多万响的大家伙,足足烧了五六分钟。

  不知道谁大喊了一声:“赛龙舟开始了!”接着像是为了响应这句话,村里在摆卖的,在买小玩意儿的,在上香的,在搬箱子的,老的,壮的,嫩的,一窝蜂全部都往小河那边跑去。

  被蜂拥的人群推了三四把,我们才恍然大悟地跟着人群跑,妹妹长得瘦小又眼尖,灵活地挤进人群里,为我们抢到了赛道的中间位置,尽管看不到在弯道位置的激烈抢道,也看不到终点位置的奋力冲刺,但作为一个外乡人,能占到位置已经非常幸运了。

  问过了身旁站着的大叔才知道这赛龙舟不仅是岳步村的盛事,也是顺德盛事,不知道岳步村的年初七庙会也好,但这岳步村的赛龙舟却是集中了来自不同镇的队伍,所以吸引了各个镇的人前来观赛。

  听说夺得冠军的队伍要在北帝庙里上香,在村里的大架子上点一串长得可怕的鞭炮,在晚上村里的龙舟饭里坐头席,还有丰厚的奖金。

  “以前赛龙舟用的木舟都雕着威武的'龙头,但船身太重又笨重,水道又太窄,只好改成轻便简单的木舟,不然在这里划十多个来回,谁受得了啊?换成在别的地方赛七人龙舟,那就威武多了。

  ”头顶有些秃的大叔一边比划着一边兴致勃勃地为我们解释着,声音里溢满的自豪不言而喻。

  我听了他的话后两边张望,这里的直道估计差不多有二百米,拐弯处我看不见的地方不知道还要流出去多远,在这么长的水道划十多个来回,要是我的话差不多口吐白沫掉进水了,光是想想就已经难受得胃部翻滚。

  水道两旁的人家坐在花园露台里一边吃午饭一边看赛事,等有龙舟过来了,点几个鞭炮扔到水道上空为他们助威。

  对面菜地里来了几家人,男人们在呐喊助威,几个女人坐在小木舟里给选手递水,孩子们则在水泥阶梯上一人坐一个台阶,手里举着刚从拉糖叔叔那里买来的糖。

  观众的呐喊声,鞭炮的爆裂声,船桨划进水里的响声,选手各自整齐的口号呐喊,在波澜涌动的碧绿色水道上交织一片,风使劲地鼓动水道旁柳树的枝条,扯得像一面面威风凛凛的战旗,柳叶在空中狂乱地飞舞,像是打响礼炮后落下的斑斓碎屑。

  无论你是热情或是淡然的人,此时此刻站在这个热烈的地方,都难掩自己心中想要为选手呐喊的冲动。

  3

  记得爷爷说过以前北滘也是有许多小河的水乡,也举行过这么热烈的赛事,后来几任书记大搞业绩,填平了很多河道,撑船的人越来越少,田地的面积一缩再缩。

  经过几次规划,街道变得整齐干净,房子也更大更气派了。

  但相对的,邻里间同出一脉的亲切感在被什么稀释,渐渐消散殆尽,等到我出生再懂事,已经体会不到那种串门去借酱油的亲切感了,倒是经常见到邻居把垃圾倒在我们家车库门口,把邮递员夹在我们家门缝的月刊拿走的事情。

  我从来没见过邻里串门相互问好的情景,更不用想象会有一众街坊走出来合力搞什么节什么会了。

  禁了烟花爆竹后过年的氛围更是一年比一年淡薄,后来搬家到别处,花园里摆着年花年吉的人家更少了,连大年三十晚上香拜灶神门神也成了稀罕事。

  走进岳步村的初七庙会节里,见到居民们合力为北帝庙挂上的大红灯笼,我才觉得这真的是过年的样子。

  而这种新年气氛,又因为村里人上下一心,一脉同出的亲切观念变得更加热烈。

  这是个走在街上,说声新年好能得到热烈回应的地方,随便说几句家常就能相互串门吃饭的地方。

  在庙里北帝的石像前,我不禁祈愿岳步村的初七庙会在今后能一直开下去,每年每年地,淳朴的人情味儿永远在龙舟赛道上传承不衰。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 篇3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我们村后山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因为许多人选择在那里长睡。每次一到晚上就听到有人在打赌,说谁要是敢晚上十二点一个人到村后山里走一趟就给他一百块钱,但是谁也不敢真的去,只是嘴上说说罢了。那个地方发生过不少令人惊吓的事情,即使是在白天,一人去那个的方还是有点阴凉的感觉。之所以我们村后山那么有名,是因为那里有不少古怪的事情发生过,像这样的事情,像这样的地方我相信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个的。

  那是一个没有太阳的地方,有那么一个人走在那个地方的深处去,不知道怎么了,突然眼前发出一道亮光,一个石门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像是被人控制住了走进了那个门。当有人见到他从里面出来的时候,他的头发是凌乱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家住在哪里了。被家里人带回家之后,每天在家里对着墙壁自言自语,还时不时的口吐白沫。听人家说,晚上还起来在床上跳舞,谁叫也没有回应。这样的日子连续的一个星期,他们家里的人去找了一道士看了一下,结果把他们一家下了一跳,说是那人那天惊动了“那人”休息,人家找他麻烦来。回来他们家的人带着那个人,准备的纸人,桃叶什么到村后山道了歉就逐渐变好了。

  这样的事情不只是一件,那可是一个神啊。不知道是哪年的七月份了,我们那里有人晚上到山上抓蚯蚓卖钱,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在一个雨后的夜晚,有一个人吃过晚上,八点多就出去抓蚯蚓去了。一个人一个小水桶,一个电筒就出门去。说来也是不可想象啊,那个人不知道怎么就穿进了村后那片阴深深的树林里去,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走进去了。正在他想回头的时候,突然见到地上有一条蚯蚓,连忙伸手去抓,就这样一抓,他的小桶全是蚯蚓了。当他抓起一条的时候,同样的一个洞又来了一条,就这样一直重复着,蚯蚓总是抓不完。后来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他怎么回家了,回去还跟村里人说他当晚的经历,人们都说他碰到了不干净的东西。没过几个月,这人就开始发疯了,把家里的东西全部打碎了,见到人就是咬,最后被关到房间里去了,经过好长的一段时间的治疗,他才慢慢的变好来。

  还有那么一件事是发生在我们那些还在身上的,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是结群去放牛吗,刚好村后山那个地方也是我们放牛的好地方,我们村的人都喜欢把牛往那里放。记得有那么一次,我们放牛的一个孩子吃了那个地方的野果,当时没有什么事情。之后回到家的时候,就是疯狂的吐,吃什么吐什么,根本就是停不下来。家里人问他吃了什么东西了,他说就是放牛吃了几个野果,就怎么一问,事情全知道了,吃到了不该吃的东西。他家人赶紧去求了道士,回来给他做了点法事才好了。

  许许多多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边,我的童年就是这样过来的,比较胆小的我,总来都是两三个人一起行动,不敢任性啊。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 篇4

  羁留在城市冰冷的建构里,我渴望自然。一天,暮色苍茫里,我们驱车来到保定的虎山,月光里丛林静语,溪流轻唱。

  天刚蒙蒙亮,我被清脆的鸟鸣唤醒。推开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我被眼前浓墨重彩的风景吸引,急忙约朋友爬山。远看虎山就像一头酣睡的猛虎,山间奔流的溪水勾勒出美丽的斑纹。

  追随青鸟的歌声,我们来到了久违的山林。满山的枫林在燃烧啊,如同待嫁的新娘顶着红盖头,翘首期待心上人的到来。清风拂过,红叶频频点头,聆听秋风和枫叶的耳语,一抹绯红悄然爬上脸颊。是相思燃烧了丹红,原来大自然比我们更多情。枫叶在秋风里轻歌曼舞,却看不到一丝的哀愁,“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或许被秋风相依送别是秋枫生命最灿烂最动人的诗篇。无语的秋枫却有着诗意的恋情,如火的相思醉了山林,醉了远方的游子。

  走在山林里感觉有无数的眼睛在注视着我,是谁在淘气地与我捉迷藏呢?是这清爽的秋风送来甜甜的花香,还是漫山不知名的树木,抑或草丛中的鸣虫。在这旷宇之中,它们奏响了一曲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举目张望,远处是金灿灿的野菊花。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黄菊花开了,花瓣娇小却暗香袭人,扎在石头缝里,依偎在悬崖上,肆意的绽放,你看那些在微风里点头的菊花如同孩子们顽皮地眨着眼睛,可爱的让人情不自禁地想亲吻它。在这个人烟稀少的深山里,没有人会为它驻足赞赏,野菊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无怨无悔地绽放,凋谢。它知道大山需要它的美丽,溪水爱恋它的欢笑,它依偎着大山和溪水,有了它们的相伴,菊花更加美丽、欢畅。真想采一把娇艳的野菊花别在衣襟,编成花冠,当我的手触摸到它的花瓣时却犹豫了,它是大山的霓裳,拉扯花枝,我想大山一定会疼楚难当的。看着远处挺拔的松树在风中沉吟,伫立在近处山坡上高大的柿子树点燃嫣红的小灯笼迎接远客,树下的黄花高举花盏笑吟吟的为远方的诗人敬酒呢。青草悠然地舞蹈,我的心忽然涌动,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的怒放。在大自然里,荣是画,枯是诗,坦然地面对生命的荣枯,这是万物的轮回吧。

  叮咚作响的溪流惊醒了我的沉思,又走进了眼前的一幕。是哪位仙子把裙带遗失在山林里,化作溪流与大山缠绵不息。虎山到处可以看到清澈的溪流,那是大山的脉搏,小溪叮咚的欢歌唤醒我沉睡的童心,蹲在小溪边快乐地戏水。小溪清澈见底,美丽的卵石在水里懒懒地酣睡,小鱼儿自在地追逐。轻轻地掬起一捧溪水,呵,终于捉住一条小鱼儿,看着它无拘无束地在我的掌心游动,竟然没有丝毫的惊慌。这里的小鱼居然是透明的,小鱼身上的骨刺就像树叶的脉络那么清晰。这是原生态吗?我放回了小鱼,小鱼依然悠悠地游玩着。

  徒步半晌,又到了一半山腰,这里有两眼遥遥相望的喷泉,好像一对深情的眼睛默默凝视。最有趣的是它喷水的节奏,好像听着指挥腾跃曼舞。喷泉的旁边有一块巨石,青黛的巨石中有一条宛若天成的蜿蜒盘旋的白龙,千年蛰伏,它为谁默守?喷泉何曾孤寂呢?喷泉和巨龙默默地凝望,虽咫尺眼前无缘牵手,也愿等待千年回眸一笑。喷泉只有把无尽的爱恋化作翩跹的舞姿长伴于白龙,蛰伏的白龙用那深情的目光凝望,亘古不变。或许,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目光与目光的缠绵。我又一次投怀于这大自然的博爱中……这不正是大自然昭示着我们,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吗。

  星星睡了,柿子依然点起了小灯笼。牵着你的手,让我们骑着轻雾里的这只“虎”远行……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 篇5

  天还没亮,我们就出发了,今天和朋友一起去大兴安岭林区跑山。茫茫雪原一望无际,积雪有半米之深,一路上四驱的吉普车经常陷入雪坑,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远远的就看到两只狍子跑进了树林,当地向导劝我在车上等候,怕我在树林中迷失方向。我坚持要跟着他们一起去跑山。可是进了树林,积雪深的没了膝盖,走了不到一会我就气喘吁吁跟不上了,渐渐失去了他们的身影,于是我就坐下来稍事休息,突然间几只野鸡从我身旁飞过,我拿起一根树棍追了过去,可是野鸡一下子就飞进树林深处,逃的无影无踪。

  这时的树林里静的出奇,仿佛时间都停止了一般。枯枝的折断声无比的清脆,我在树林中迷失了方向,只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走去,希望能走出这片树林,可是树林四面都是一个样子。我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没有走出去,看了看手表,时间已经接近中午,天色突然间暗了下来,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突然间就没了太阳,天上下起了小雪。一种恐惧感从心里油然而生,这种情景只有在电影中能够看到。我一看不好,赶紧寻找来时的足迹,顺着来路往回走,雪要是再大点,来时的脚印一旦被雪覆盖,我就彻底完蛋了。还好,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寻觅,终于从原路返回,走出了树林。

  回到车上,汗水已经将全身湿透。膝盖下的半月板疼痛无比。我擦干额头上的汗水,吃了几块老鼎丰的糕点,喝了点水,发动汽车,打开暖风,昏昏的睡了过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几声野鸡的叫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几只美丽的野鸡就在我车前的草丛中觅食,我精神一振,睡意全无。下车追了过去,可是几只野鸡一瞬间就飞的无影无踪。我又索然无趣的回到了车上,打开音响,望着车窗外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慢慢将思绪沉浸在了悠扬的音乐声中。

  突然间电话铃声响起,跑山的那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套到了一头200多斤的一只野猪,哈哈,不虚此行!今夜有香喷喷的野猪肉可以吃了。再看看外面的天空又晴朗了起来,太阳公公露出了温暖的笑容,我的心情也变得无比舒畅。

  天际茫茫环林海,雪原松林衬蓝天。健儿跑山山路远,擒得天蓬落凡间。这是我人生旅途中非常有意义的一天,也是回忆过往中的一个精彩片段,我忘不了你,美丽的林海雪原。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 篇6

  秋天的南方,晴空万里、群山染墨,是出行好时节。于是兴致勃勃地参加户外活动协会[群]发起的登禾山、摘野果主题活动。

  禾山是永新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座落在县西北,主峰顶秋山海拔1391米。禾山下的甘露寺是宋代宰相刘沆等习学之所,唐代名相姚崇亦寓意于斯而筑姚相台,徐霞客、欧阳修、黄庭坚等文人骚客都曾云游禾山,留下足迹诗文。

  千百年来,雄辉的禾山同义山一道形成了绵延的母亲河---禾河之源,悠悠禾河润泽永新大地,养育永新儿女,滋养着千年古镇---禾川。出禾川,经高桥、天河一路东奔,在百里之外的吉安汇入赣江,成为赣江水系中最富有灵气、沿岸景色最美、水量最充沛的支流。

  从太崦、文竹、路江、龙田至堂田村,全程不到一时。龙田乡堂田村是同事老八家,座落于禾山之下,作为此次活动登山向导,老八事前推介从其家堂田上禾山。村中有一条简易马路直达半山庙,由山庙登临禾山峰顶秋山约三小时左右,正适合我们40、50年纪的群员的运动量。不巧堂田正在修村道,一队人马只好弃车启步,登山改从堂田起。

  沿堂田一路前行,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风景中,沿路山峦迭障,景色迷漓。一条山溪缓缓地从大山深处悠扬而下,泉水叮咚,鸟鸣水欢。对岸嶙峋怪石,有象超大显视频,远远地挂于绿色的山腰之间;有像幻影中的天门、宫殿隐伏于山野;更有成片依山递增的石群,如荷枪实弹士兵,魏然守护在大口。

  近看,路沿下成团成团的野弥猴桃悬在树上,颗粒小,但数量极多,诱人口水直流。几个村嫂正忙着采摘弥猴桃、尖栗子,看着我们这些“外地人”,眼光中充满了友善。行约一时,公路靠山侧偶见绿叶丛中两只一起、三只一丛类似木瓜般的果实金黄黄地炫挂于上,这不正是家乡紫瑶山唾延欲滴的“牛卵坨”吗!没想到一别竟逾三十余年,此刻再睹此物,非常兴奋!于是奋力攀树采摘,先食为快。此果书名叫五叶木通,又名拿藤包,型似木瓜,又似牛睾丸,成熟时果内类如柿子,晶黄通透。多核、味道甘甜爽口,是清凉润肠的极品。该果为藤类植物,其藤韧性极强,山民拾柴常拿此藤捆柴,结实耐用。

  一路汗水,一路惊喜。众人历经二小时余到达山庙。

  山庙其实一栋老式民宅已,此处向上眺望禾山,阳光下一片禾黄的草甸覆盖于峰顶,似近还远。经庙往上穿过一片灌木林,即达茫茫草甸,貌同武功山金顶,可一览永新。气喘嘘嘘的群员在山庙中休息,简单用完自备餐,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前行,冲刺秋山峰顶,一路顺路而返,再寻山果野趣。

  我择其二,心系心爱之果。于是和留下的人马再次钻入森林之海,搜寻奇珍异果,攀猿树梢之间,尽享受这大自然恩赐。幸运的是喜获了满满的一袋拿藤包,同时还有野弥猴桃、山柿、野萍果。

  天色渐晚,各路人马下到堂田村集合时已六点余,这时顿感疲惫加身。

  记得去年深秋登禾山是从台岭去的,过禾山村、禾山水库、方塔、甘露寺,不巧全部人马在山中迷了路,无一人登上秋山。唯一收获是见真了颜真卿真笔石刻“龙溪”二字。

  此次未登上秋山之顶,有遗无憾。期间,登上秋山的汉男汉女们不断发来的微信,同步欣赏了秋山之美,秋山之俊。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就在禾山之下生养繁延,有了采摘的收获,自然留下了再次光临的期待,不远的将来还会来禾山,一定会登临秋山之顶,亲睹禾山之威武。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 篇7

  很久都没有正常休假了。

  本周末,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正好,天气不错,阳光普照,心情颇好。于是,我与家人商议,登一回山城的馒头山,轻松一哈。

  时令虽已进入十二月份,但冬阳正好,且无风,是户外活动的好日子。我们从家里出发,经秦唐公园,走人民路,一直到仓颉园台阶下,拾级而上,登上仓颉园。北望山城,繁荣昌盛。我顺手拍照,冬日的山城,美丽依旧。

  到仓颉像前,逗留片刻,瞻仰大师高大塑像,想想他老人家,真的是伟大。不是仓颉造字,人们今天还能写文章吗?

  仓颉殿还是那么肃穆、庄严,我们必须把仓颉永远纪念!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必须要尊重先祖先烈的!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馒头山上,还是一片暖阳。休闲的市民三三两两。有的人趁着周末,专门陪伴着老父亲老母亲在山上自由走动,老人们脸上也绽露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作儿女的,平时都忙得慌,周末是尽孝的大好时光。年轻的情侣们,手挽着手,尽情地享受着这冬日的暖阳,他们在心中勾画着未来的理想。蹒跚学步的孩童们,无忧无虑地嬉戏,他们稚嫩的笑声在山顶广场上荡漾。孩童们时而跌跌撞撞,时而捣蛋撒娇,我知道他们正在幸福地成长。当今的小孩子们真的让我等羡慕和向往……

  还有人坐在条凳上,静静地享受着冬天的暖阳,看着那些打篮球的小伙子们,欣赏着那些打扮时尚的女郎。

  我站在云燕楼旁,放眼远方。天空是那么湛蓝,云朵是那么洁白,山城是那样妩媚多娇,上山的市民是那样的优雅从容。我的心情也如孩子们一样。我激动地胡诌几句,用以答谢这难得的暖阳:

  周末休闲好时光,

  馒头山上逛一逛。

  冬日太阳暖洋洋,

  游人心情很舒畅。

  冬日的馒头山哟,你仍是山城的一道靓丽风景!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 篇8

  山,白日远看,一片片浓绿,一层加一层,浓厚得像油画,像天空的调色盘,悠悠中泛着白光。近看,树影婆娑,影影绰绰,不知名的树儿、花儿、草儿,堆在一块,高高低低,里里外外,一片繁荣。

  山,看着,清浅横斜的枝桠,缀着深绿浅绿的叶,枝枝桠桠腻在一起;闻着,石榴的芳香,龙眼的涩涩,五针松的发苦、青草的微微充斥鼻尖;听着,洞里有爬行动物尾巴摇曳声,有帆布风筝咧咧作响,有孩童的追赶声。山是一个巨型的玩乐世界,即使我出走远方,山,依然折叠卷缩在记忆深处里。

  而今夜重返山里,我意外地发现原来我不曾完整认识他,那个在记忆以来一直在眼里,心里的山。

  今夜我要重新编织他,把那折叠的山脊梳理打开,翻晾那窝了良久的枝叶,把他重新绽放在夜风里,让夜风为他舒展身姿,让没有星月的夜为他描色。我要静静地听夜晚的山在说什么,用一种无声的语言。

  然而我听完是静静的,身体是静静的,心是静静的,甚至忘了自己。我的语言是如此的苍白。夜的山像是一个无形的磁场,把我的语言,把我的意识,悉数都收了去,只剩下一具呆呆的躯体记录着这样的夜山。

  我看的并不多。夜里的山是黑色的,不同白日。即使环山的道路布着点点星灯,我依然看不清。夜风驾着小车,撑着我的双臂在飞,空气中有白皮松、五针松的松木味,涩涩的后面是清香,偶尔混着夜来香时浓时淡的味道,偶尔有草木被收割后清冽的草香。

  这样,嗅觉被打开了。车已进入一个弯道,一抹浓色过后,前方路边立着盏高高的泛着幽幽黄光的灯。灯下,香樟早春的嫩叶还在闹腾,在泛绿的枝桠下悬挂着的,有卷着的粉白,有半卷半开的枣红,有全然舒展的嫩绿。夜风下,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晃悠着,不同白日里层层叠叠的绿,那嫩叶在这样的夜里是来炫色的。

  那幽黄的灯光逆着这不知深浅色的叶,投在浓墨般的柏油路下,柏油路上立即上演一场你追我赶的哑剧。那柏油也应景地成了画幕。待车再绕过弯道,才惊觉暗黑的柏油路根本就是只伏地魔,汨汨鼓鼓的油墨往你脚下身后淌流下去,似乎有种神力将你卷下山去。

  曲曲绕绕,时缓时急,终于,我们到了山顶。山的顶端,看了一眼,突然有一种神灵归位的错觉冲刺着胸膛,在嗅觉、视觉、味觉完全清醒之后。

  原谅我,我把山埋藏得太久了。

  这样的夜山,人不敢轻易发出声响,不是怕惊动山神,而是满心的激动和满腔因冷冽山风而隐隐的作痛,压制不住,只能静静看着,看山述说他独有的海的故事。

  今夜没有星月相伴,更显得山的海有独特的美。城市的夜,被点点灯星点亮,点点星光密密麻麻地点缀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形成城市的星海。纵横交错的高速路灯,如一条条彩带横穿其中,墨色的江水泛着悠悠的光。这样的灯海是夜的星海,是山的夜海。但山不语,点点星光似乎说着什么,又似乎也随同安静着。

  然后静静地,静静地,我也被这种神奇的力量催眠着。山的夜风绕在我身边,吹散我满身的喧嚣,吹散我满脑的思绪,吹散我满心的惆怅,就只剩下静静,静静。

  原来山也有海的一样的世界,也有海一样神秘的力量,让人把视线放得更远,让人把自己变得渺小,让人的心通过风通过夜通过视野,慢慢地洗涤清净。

  但这样的夜山又不同于白日的山,他更厚重更内敛,又不同于广袤的夜海,他无声无息,他悄悄地隐没自己,隐在夜色里,不发出丁点声响。

  他在自我的同时,更是真诚得无我。

  夜深了,山的海慢慢地幻灭,夜色重新为山铺上浓浓的墨,如夜晚的海,然而山在意吗?我在意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时候的自己轻飘飘的,仿佛也要没入夜色之中。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 篇9

  学校搬到大岭溪已是去年九月的事了,可能是生性就懒得爬山,或是没太多的空余时间,就连同事茶余饭后谈论的什么公园也没能插上嘴,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叫“洋麻山公园”,而且就在学校的北面围墙边,仅隔着一条7、8米宽的柏油路。

  一天,女儿问我:洋麻山种满了洋麻吗?我哑了——上一趟不就有答案了吗?正巧,妻子老抱怨没带她出去玩,就这样,周日,全家来了个区内免费旅游,上洋麻山看洋麻。

  由于路是上班的路,熟得很,出了家门,小区外右拐,直行,大约走了三公里,到了隘头村部,左拐,又直行三五百米,一行“洋麻山公园”五个大字摆在眼前。

  女儿掏出“苹果”开始忙碌起来,偶尔还会臭美一番,亮个poss玩起自拍。上山的路有三条,没有路标,路也不太陡,我选了中间的石阶往上走。石阶未经打磨,石阡下处的痕迹还在,一坑一洼的,好在三人穿的都是平底鞋,走在上面问题不大。路旁新种了不少景观树,我只认得一款含笑,其它的就叫不出来了,可能是平日里缺失养护吧,几株已干枯了,在萎落的叶子陪伴下越发显得孤零,看来树跟人一样,环境的好坏并不能决定成长的轨迹,一生的荣华衰败不仅得依托自身的遗传基因与打拼,还得有来自第三方的精心的呵护,最起码应当是点滴的照顾。

  三十年前,刚踏出校门的我被扔到了这,当时是同安最穷的乡的最差的一所初中任教。没人听我讲述家里的困难,为调回到母亲身边照顾她也曾受到当官的戏弄,一个同学的父亲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呀,这辈子连找老婆都难咯……

  老婆在后面推我,发什么呆,上呀。噢,走神了。

  上了个平台,一条二米宽的红色的塑胶路顺着半山往眼前延绵了去。听友人说,曾骑车上山,看来就是这道吧。沿着道往上,爬了十几级台阶,照例是没有雕琢过的,一眼不大的人工池铺在脚底,一片老大的水泥布从山上挂到池边,又陡,倘若有眼山泉顺布而下,定是一泄无遗,想留点在山间会是奢望,已经有好几天没下雨了,眼前似乎就从没有淌下水,干干的,有点烫手。

  据说,这就是山上唯一的瀑布,五六十米高的落差把池中的阴翳瞬间荡涤无存,可惜今天未能见到此等壮观的场景。池边造一凉亭,防腐木,高约二米有余,倒是处遮阳的好地。亭边稀疏的种了些富贵竹,肯定疏于养护,没怎么有精神。

  女儿四处找洋麻,却也没见着,没见着她行前上网搜到的洋麻的影子。

  顺着红道,三人又往前寻。拐了个小弯,又一大坑出现了,可能就是友人啧啧的那个山里湖吧。

  上了木栈道,脚底依然没有多少水气,“湖”中仅剩可怜的一汪,如果真的如牌上所写的“禁止捕鱼”提示的话,现在底下肯定为了争抢领地而斗个你死我活吧,可惜水面依旧是平静的,或是水中根本没有鱼,或是鱼儿根本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坏,或是……我还在纳闷:连续几天的大雨滂沱,怎么在这里丝毫没了踪迹?这坑的胸怀就那么大吗?来而不拒,都吸收了吗?

  太阳爬的老高了,似乎在暗示着什么。脑子里忽然闪出一句:这是一潭绝望的死水……可又立马收了回去,怕被人听去了。

  有点风,不大的水面微微泛起涟漪,象是底下有什么生物在动。

  一出来,就被两侧的绿树包围了。较多的是相思树,这树我懂,本地很多,可能跟它唯美的名字有关吧。还有几株果树,有香蕉、桃子、芒果,长势蛮好的,看来这地还是适合的。倏的,有只山鸡从草间飞出来,不,是两只,另一只后脚也跟着出来了,一前一后往高处飞去。由于有段距离,只看到它的羽毛黑里带红,红中有黄,黄里又有金,特别是它的尾巴,长长的,就如电视上演绎的旧时仙女的衣带,俊美飘逸,可能是被我们一行惊起的吧,转瞬间又藏的没了影迹。

  这俩小精灵,把我来逛山的所有念想全勾了去,可能是它们的友好相随,也可能是它们的恩爱(我猜的),更可能是它们的以山为家以树为伴以寂静为温床吧,反正,我喜欢!

  下山是小跑的,两边有什么,全没了记忆,似乎真的被那小精灵抹去了吧。

  女儿好像又记起了什么,左顾右盼的。我猜,肯定是又在找洋麻吧,这一路真的没见到它,是早没了还是压根就没有,谁也说不清,反正到了山脚仍没有见到。

  或许,这洋麻山中的洋麻只是个符号,是个标记,山的招牌。

  但我更愿它应该是当地人对过去的一种珍惜,对现在生活的一种朴素的表述,或是对人生的一种期盼,淡如水,静静的流淌……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 篇10

  闲来无事,邀一群好友,随飞翔户外驴友群穿越锦山。

  锦山位于赞皇与井陉交界处,传说秦始皇曾巡游于此,题“锦绣山河”四字而得名。

  早上8点,32人的大队伍从岭根底村出发踏上行程。驴友们在导游的引领下,沿山谷蜿蜒而上。山间残雪未尽消融,踏上去“咯吱”、“咯吱”作响。沟里小溪一路相随,俏皮的泉水不时从山根下、石缝里、草窠间冒出头来,汇聚成溪。小溪在草窠里游走,在山石间环绕,欢快而又和谐,间或从石崖上奔流而下,飞珠溅玉一般。潺潺的水声似空谷绝响,如天籁之音,显得格外的空灵透彻,清脆悦耳。溪流成潭,深可见底,游人从旁掠过,倒影清晰可辨,山风吹来,荡起阵阵涟漪,更显袅袅婷婷。再往上走,突见山崖之上挂一冰瀑,晶莹剔透,如翠如玉,覆盖在红色的砂岩之上,宛如少女的肌肤穿着洁白的沙衣,妩媚而不妖冶。

  离开山谷,依山而上,上得山脊,豁然开朗。山脊便是赞皇井陉的界线,因防山火,脊上的树被砍光,作隔离带。凉风吹来,深吸口气,甚觉清新甘冽,沁人心脾。环顾四周,群山莽莽苍苍,层峦叠嶂,阴坡的雪还未融化,以山脊与山沟分界,尽显阴阳相隔,黑白分明。遥望锦山,已是近在眼前了,红色的悬崖峭壁围拢成半圆,山顶上密密匝匝的树木,像潮男留的“朋克”短发(两边很少或没有,中间直竖的一种流行发型)。靠得愈近,锦山愈显得高耸伟岸,崚嶒的山崖像铠甲,像鳞片,从山谷中拔起,直冲天际,裸露的山头有的如犀牛望月,有的如夜叉探海,有的如雄狮怒吼,不由得让人慨叹鬼斧神工,天地造化。

  山中无甲子,山里的小动物们过惯了自由恬静的生活,不知人世间变幻,尽管有人来游,山鸦兀自 “哇”、“哇”……吟唱着自己永不变调的山歌,有时他也会飞翔,漫无目的地在苍茫的天空中来去回还。山崖上不知名的小鸟蹦蹦跳跳,来回觅食。林间小松鼠拖着长长的尾巴,忽隐忽现,机警地躲避着游人的视线。

  女人永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旅途中有了女人就增添了许多的生机与活力。现在的女人既豪放又时尚,群中的女驴友向来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无论攀岩登高,还是披荆斩棘,从不甘为人后。登到高台之上,女人们各自解下五颜六色的围巾,或披或戴,或顺风扯旗,迎风招展,摆出各种姿式,配以桃花般的笑靥,婀娜的身段,更显得青春娇美,仪态万方。

  上到山顶,俯看两山之间,一座吊桥飞架,天堑变通途。山间一根石柱高耸,正好变作吊桥的桥墩,构思之妙,巧夺天工。吊桥连两山,好像给相对无言却久已相许的一对情人牵上红线,使之暗通款曲。走在桥上,向下探视,如临深渊,下面影影绰绰、蒙蒙瞳瞳,辨不清为何物。胆大的驴友,故意左踩右踏,摇晃吊桥,引起女人们一片尖叫。

  过得桥来,匆匆吃掉所带面包香肠,聊作午饭。从吊桥左转,远远望去悬崖绝壁间一座庙宇映入眼帘。顺着山崖栈道,来到庙前探视。原来,是座观音庙,崖窟之中,凌空建桥,将观音像安放在桥面,外安一道铁门,即成一庙。桥面距窟底数十丈,不知工匠们如何建造。有人猜测观音像可能是从山下吊上来的,不知有几分可信度。庙里,观音盘腿而坐,手持净水瓶,面目清秀端祥,罗汉天将周边护持,金童玉女站立两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观音能舍却人间奢华,来此当值,实属来之不易,于是在功德箱中奉上油钱,以表敬意。

  一路下山,已是午后,太阳西斜,光线更显柔和。光条条的枝丫或挂几片枯叶在风中瑟瑟抖动,背衬着黛青色的群山层层叠叠、朦朦胧胧,好似一幅苍凉浓重的水墨画,不禁使我想起一首诗来,略作改动,“枯藤老树寒鸦,残雪西风断崖,夕阳斜照,山下梯田湖泊农家。”

  山坡上,到处一片片的灌木丛,树下满是层层的红叶,落红满地,遥想金秋十月,必是欣赏红叶的好去处,未尽之意,留作明年再来,定是另一番别样的风景。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相关文章:

路痴那点事杂文随笔10-26

我的那些事随笔12-23

那些年我从雨中走过杂文随笔11-01

随笔:村后山的秘密04-02

散文日志随笔:那些年那些事02-14

那些人那些事随笔日志02-01

写与她的二三事杂文随笔10-28

关于车神二三事杂文随笔04-15

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杂文随笔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