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秋天不回来-随笔日志

时间:2022-10-05 23:01:20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秋天不回来-随笔日志

  俗话说“白露为霜”。在东北儿,只要白露这节气儿一过天气就转冷了。清晨,走在大街上,你就会感觉到那扑面而来的秋风变得陡峭了,吹在脸上冷飕飕的,已经令人有些不舒服了。街边儿的树木加速了落叶的频率,每当一阵风儿吹过,那些无助的残叶便如失去了生命的蝴蝶,凄婉地与大树告别,然后划着无奈的弧线飘然落地。这时,祖辈儿生活在东北的人们便知道储存秋菜的季节到了——不知道为什么,每到这个时候还是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当年,想起那大白菜炖大豆腐一口大葱一口玉米面大饼子的“美好生活”。

秋天不回来-随笔日志

  我的父母都是南方人,刚来东北的时候尽管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还是有很多的不习惯,特别是过冬问题——一到冬天,大东北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不过只有一种单调的白色,用好听的话说叫“银装素裹”,其实就是冰天雪地,东北风西北风没完没了地将那些白色的精灵吹来吹去,这样恶劣的环境,别说植物无法生长,就是人出行也要穿上大棉袄大棉裤大头鞋,戴上厚厚的棉帽子棉手套棉口罩。问题来了,那时的东北人如何生存如何满足人最起码的维生素的需要?那时不像现在这样交通发达运输方便,更没有蔬菜大棚等先进的种植技术,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大量储存秋菜,所谓秋菜是指大白菜、大葱、大萝卜、土豆什么的。住在平房的家要在院子里挖个菜窖,那样保质效果好,住楼房的家只能把秋菜堆在阳台上楼道里,那满楼的气味就不说了。当时有句最时髦的话叫“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这里的“人民”当然是老百姓自己了。还有,家家户户无一例外的“亮点”就是酸菜缸咸菜坛子了。父母要渐渐地去适应这样的生活,一年又一年……

  买秋菜可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因为秋菜是要凭票供应的,而且还要排号,到指定的地点去购买,每年的那一两天,上班的上学的都可以以此为由请假,向单位申请派车,然后全家老小齐上阵迎接那些大白菜、大葱、大萝卜、土豆们——从大卡车上卸下自己家的秋菜,孩子们快乐地飞奔着跟父母一趟一趟往家抱,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成小山似的,那大白菜当然是主角独占鳌头,那场面绝对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空气里都弥漫着大白菜大葱的清香味。接下来主要就是母亲的活了,母亲带着套袖手套轮着大片刀飞快的削瓜切菜:大白菜要去掉烂菜叶砍掉泥菜根,挑出一些大小均匀的用来渍酸菜,萝卜要削掉头尾,尤其是芥菜疙瘩,每一个都要削皮,很麻烦。收拾好的白菜大葱还要在院子里晾晒几天才能储存到菜窖里。

  最讲究的是包心大白菜。它叶薄、包心、圆锥状耐贮藏,甜、脆、嫩,无论是做菜还是做馅都是“上品”——应该说大白菜是老百姓的家常菜。那时我们一家6口就父亲一个人工作,每月工资40多块钱,平凡普通的日子,不可能每天都有鱼肉。于是,母亲总是变着法儿地将大白菜做出不同的花样来,什么土豆片炒白菜胡萝卜炒白菜醋溜白菜辣白菜等等。那大白菜脾气也好,和谁都能和得来,油多也行少也将就,实在不行就剥棵白菜心,切成细丝儿,放上些油盐酱醋,也照样吃得不亦乐乎。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再铺张浪费一点,切上几块五花肉,抓一把粉条子,那一锅简简单单的大白菜就越发形象生动起来,粗茶淡饭也会变得有滋有味。

  别以为这大白菜就是最平常最普通的蔬菜,其实它的前世今生也有很多“典故”——白菜古称为“菘”,《南齐书》中有:“初春早韭,秋末晚菘”的记载。古人认为其“凌冬不彫,四时见长,有松之操”与松相似,便在“松”字上加个草头予以命名。可见大白菜虽然出身草根,但那种清白纯粹、仙风道骨,俨然与梅兰竹菊成为同道中人了。古往今来,不仅东北人对大白菜的价值深信不疑,南方人也把大白菜当成上等的青菜,而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更是视大白菜为稀罕物。不然那些所谓歌星的歌曲里也不会唱出什么“咸鱼白菜也好好味”这样的酸词儿来。

  历代文人墨客即兴咏颂大白菜的诗词不胜枚举。苏东坡曾云:“白菘类羔豚,罗土出熊踽”,他居然能从大白菜中品味出胜于羔羊、熊掌的美味,真不愧为地道的吃货儿。与老苏同时代的范成大也酷爱大白菜:“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酒肉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到了清代,便有人把大白菜奉为“诸蔬之冠,非一切菜所能比也”。著名画家齐白石有一幅写意的白菜图,题句说“牡丹这花中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从此“菜中之王”的美名不胫而走流传开来。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大白菜的身价从来没有过海参鲍鱼大闸蟹那样高贵,但其历史地位却未曾低过——要是没有那点烂白菜、馊豆腐做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恐怕就没有朱元璋的大明江山,也就没有后来的唐伯虎点秋香、西门庆潘金莲、李自成陈圆圆。相传慈禧太后病重之际一直靠大白菜汤维持生命,要是她对大白菜没有深厚的感情,老佛爷怎么会临死之时还枕着翡翠白菜呢?……不再乱侃了。前不久,我去一位画家朋友家做客,他画了一幅国画作品,内容就是大白菜,两棵斜倚着,不必说绘画水平和技巧,单是题在上面的“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的几个字,就足以让人品味良久,感慨万千。如今还时兴将玉石雕刻成白菜,碧绿的叶子,丰腴的菜帮,仿佛就如真的一样,下面一定要刻上一行字:日进百财。“百财”就是白菜的谐音,有招财、发财、聚财的含意,小小的白菜被人们寄托上了无限美好的祝愿,象征了富贵与吉祥。

  再说说那大葱。东北人就是特爱吃大葱,一日三餐,春夏秋冬,餐桌上总要有一葱一酱——将那大葱洗干净了,带着水珠儿放在饭桌上,那葱白粗壮挺拔,葱叶青翠,还有些玉树临风的气质,绝对引人食欲。大葱蘸大酱,吃一口咯吱咯吱,就是爽快过瘾。

  那时我们家住的是一间半平房,有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院子,每年都要种些蔬菜,当然一定是少不了大葱的。父亲平时好喝两口,可是家里没有什么下酒菜,这也难不倒他——去院子里拔几根大葱,然后整一碗大酱,一根大葱蘸上大酱嚼吧嚼吧几下,再抿上一口高粱烧,父亲脸上就十分惬意。随着父亲滋喽滋喽的喝酒声,不知道是酒辣,还是大葱辣,一会儿的功夫父亲就满脸淌汗,醉得满脸红潮。

  再说一个趣事儿,记得我刚上班时在工厂办公室做总务工作,有一个美女同事大姐生得明眸皓齿,皮肤微黑,被大家戏称为黑牡丹。说来也怪,那黑牡丹就爱吃大葱,简直到了无葱不饭,不饭也葱的地步。后来她怀孕期间,更是嗜葱到了极点,竟然什么好吃的都不馋,就只馋大葱。每天都带着葱上班,一到工作有了空闲,就坐下来大嚼其葱,一边吃一边被辣得嘶哈有声。一根根葱,从葱白到葱叶,转眼间就被消灭得一干二净。等她过完了葱瘾再看,那是眼波湿润面泛桃红香汗微微,美得不不得了。据黑牡丹说,她的婆婆见她如此爱吃大葱,就心下不悦,都说酸儿辣女这是一准要给我生个丫头片子。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黑牡丹后来果不其然就生了个女孩。这难道是吃大葱吃的吗?

  快乐的生活,简单的幸福。有一句话说得好,平生修得随缘性,粗茶淡饭也知足。如今的生活好了,物质丰富了,在东北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蔬菜,不用储存秋菜了,城里农村到处都是超市,你要是不爱动足不出户打个电话或者打开电脑就可以要啥有啥,没有吃不到买不到的只有想不到。不过没有办法,那大白菜大葱的味道,早已经储存在东北人的基因里,想忘都忘不掉——秋天不回来,还有那些寒冷而温暖的过往。

【秋天不回来-随笔日志】相关文章:

等你回来过年随笔日志10-06

回来的随笔散文10-09

随笔日志10-07

回来了随笔散文10-07

回来小聚随笔散文10-07

疯随笔日志10-06

烦恼日志随笔10-06

思随笔日志10-06

过客日志随笔10-06

无题随笔日志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