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卖菜的婆婆随笔散文

时间:2022-10-10 08:41:01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卖菜的婆婆随笔散文

  一、卖菜的婆婆

卖菜的婆婆随笔散文

  每天早上去买菜,经过菜市场那条小胡同,总能看到婆婆在路边上卖菜,她的菜摊子就在路边的人行道上,几样或者十几样蔬菜摆在前面,每样蔬菜的数量都不多。这条小胡同,基本上有门店的商家都将东西摆到了人行道上,唯有这个转角门店靠菜市场这边的门关着。门店是卖床上用品的,靠步行街那边的门开着,这边则好像是店家特意将这块空地留给婆婆几的,门外便成了婆婆的摊位。

  婆婆的摊子上摆的菜品基本上都是些时鲜蔬菜,有的摆放在铺在地上的塑料广告纸上,有的放在菜篮子里。她胸前挂着一个老旧皮包,坐在各种蔬菜中间,或低头剥着毛豆,或眼睛盯着过往的路人,身边的菜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时还用浇花的水壶对着待卖的蔬菜喷一喷水,图个好卖相。

  有时候,我经过她的菜摊子时会故意放慢脚步,她是极精明的,一看到我左顾右盼,便会不失时机地招手:“眼镜,过来,今天的毛豆可新鲜了。”“眼镜,今天的苦瓜是本地的,便宜卖。”“你睢这笋,今天早上刚挖的。”

  但往往大多数时候我是不需要她的菜的,并不是说她的菜不好,而是太少,每样都只有那么点儿。但我总是喜欢逗她:“你的菜好是好,但太贵啦!”“你的菜不好,你瞧这笋上的泥巴,是自己涂上去的。”此时她便要极力争辩,手舞足蹈地比划着:“我这些都是自家种的,都是没用化肥农药的,我的菜都是绿色食品,今天早上刚采的。”看她急得什么什么似的,我总是笑着走开,将她的絮絮叨叨远远地丢在身后。

  但我有时也会去照顾一下她的生意,需要买客餐菜的时候,份量自然就要少些,我便会停在她的菜摊前,但却不买菜,故意看这看那,然后她便极力推荐她的菜,巴不得你将她面前摆的菜全都买去。她是那种性急而又精明的人,只要看你的眼神停在哪里,她便迅速将那里的菜放到了秤盘里,然后不等你回答要不要,她已经报出了菜价,并且装好递到了你手里。

  然而我并不急于买菜,我故意跟她扯:“婆婆你家老头子呢,我怎么没见你家老头子?你每天这么早就在这卖菜,谁帮你将菜搬到这里来呀?”我这样问她,她便不理:“眼镜你是来买菜还是来查人家户口。”于是周围人听了便都笑。婆婆嘴利,我也有些尴尬地陪着笑,人家的家事关你什么事,于是也就不再问,专心买菜。只要买菜了,她便高兴,便不再生气。

  但是突然有那么一天,我发现婆婆几天没见到人了,她卖菜的那个位置也空在那。我便纳闷:婆婆哪去了呢。婆婆对面是一个老头,每天闷声不响地呆在路边,老头的菜不多,每天都是三四样时鲜蔬菜,老头傍边是一位中年妇女,也是只卖几样时令菜。人行道已经被商家占了,她们占的位置已经是路边上了。

  我便凑过去:“婆婆那块地空着,你们干嘛还挤在这呀,人来车往多危险!”他们不搭话,只轻笑。

  “笑什么呢?婆婆几哪去了?我想买点剥好的时鲜毛豆呢。”

  “婆婆已经睡山上了。”中年妇女答道。

  “啥,我没明白意思。”看着我瞪着眼睛望着他们,老头又补充道:“婆婆已经死了好几天了。”

  “怎么死的?”我看他们不像是看玩笑,便又问。“前几天晚上在家门口散步,让车给撞了,当晚就死了。”中年妇女说。我回过头望着那个空着的地方,顿时还没回过神来。婆婆几虽然六七十岁了,但精神非常好,做事手脚利索,算数头脑清醒,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我有些茫然。“她有孩子吗?”我小心地问。

  “当然有,孩子们和她老头子都不让她卖菜,可她闲不住。”中年妇女说。“婆婆几卖了一辈子菜,养大了一帮孩子,现在家境好了,老头子闲下来了,她闲不住。”

  日子总是在重复中度过,每天早上去菜市场买菜,是我的主要工作。菜市场里依然热闹,卖菜的,买菜的,讨价还价的,东瞧瞧西看看的,人来车往,大呼小叫。人们总是很健忘的,一个人的生与死,是可以和其他人没有丝毫关系的,所以婆婆的死,自然也就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只是婆婆卖菜的那块地方,从此便空在了那里,我曾经试着问过路边的一些小贩:“婆婆那块地方好,你们干嘛不去占着?”除了轻笑,除了摇头,没有其他答案。

  而我似乎有强迫症,每天经过菜市场的时候,我都会特意看看那块空地,仿佛婆婆还在那里卖菜,仿佛还听到她在吆喝:“快来哟,我这菜可是刚从地里摘的,你看,多新鲜!”

  二、中国烟花爆竹之乡

  烟花爆竹作为上栗的传统支柱产业,从唐朝李畋发明爆竹的时候起,烟花爆竹的兴衰荣辱,便深深地影响着上栗人民的生活,上栗,是最早最有名的“花炮之乡”。2009年6月,经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批准,江西省上栗县被授予“中国烟花爆竹之乡”称号,2010年4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将“中国烟花爆竹之乡”的牌匾授予江西省上栗县。这是我们上栗人民应得的荣誉,是上栗花炮应该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名片,但是现在,我们将这张名片搁哪儿去了呢?

  走在上栗县城的街道上,你找不到任何与“上栗烟花爆竹之乡”有关的地标性建筑和巨幅广告。新修的“萍洪高速”和“昌栗高速”路段,你也只能看到其他广告牌,但就是没有与花炮有关的宣传广告,这与我们作为“花炮之乡”的称呼吻合吗?

  花炮行业走到今天,对内紧紧绷着安全这根弦,一旦有什么安全事故,马上就是全行业停产整改,严重的甚至追究当地政府和当事人责任。对外则背负着各种骂名:什么导致城市污染的罪魁祸首,什么封建迷信的产物......各种质疑、责难和非议,让我们的企业处在重重包围之中,挤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恶劣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县委县政府和企业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那么花炮行业就真的会慢慢萎缩,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浏阳、醴陵和万载发展壮大。

  早在宋代,王安石在《元日》中就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鞭炮自发明以来,俨然成为了民众生活中的一部分,除旧迎新,重大喜庆日子,商铺开张营业,老百姓都是通过放鞭炮表达喜悦之情。除夕夜放鞭炮关财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已经是中华民族传统中不可少的文化符号。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里,时常能看到放鞭炮的场景,那时候香港还没有回归,但是香港的导演却在电影中不断植入这种民族的认同感。甚至于韩国日本的浪漫爱情剧,如果没有一场男女主人公同看的浪漫烟花秀,就好像电影中缺少了点东西。事实上,烟花鞭炮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所有圈子里,是中国人民族认同感的文化符号,这种认同感,是从古到今,不分阶层的,试问除了烟花炮竹,还有哪样传统覆盖面如此广?

  但是作为主产区的上栗,从来没有将烟花炮竹作为文化牌来打,我们的眼光只盯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只盯着经济效益 。作为主产区的上栗,没有关于爆竹发展史的博物馆,没有关于爆竹的系统的专著。作为主产区的上栗,走遍上栗的大街小巷,找不到任何以烟花爆竹为设计主题的纪念品。我们没有从文化上去挖掘烟花爆竹的底蕴,然后在宣传上下狠功夫,而恰恰这才是最重要。没有文化底蕴的烟花爆竹,还能多远?

【卖菜的婆婆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精选经典散文随笔10-26

散文的随笔11-08

秋韵散文随笔散文10-26

有关散文随笔的经典散文10-26

散文d随笔06-25

随笔优美散文10-26

宠物随笔散文10-26

经典散文随笔10-26

清明随笔散文11-05

高中散文随笔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