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赏景寻古随笔散文

时间:2022-10-10 12:46:24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赏景寻古随笔散文

  丹寨的美在云里,在雾里,在田里,稍不留意,你便会掉进仙境。

赏景寻古随笔散文

  丹寨的文化在古韵中,在石桥中,在造纸术中,当你走进它,你就会陶醉于远古的苗家文化。

  ——题记

  一

  今天,是来到丹寨的第二天。

  吃过早饭,在洪涛的推荐下,我们决定去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省级文物石桥——白皮纸作坊。沿途可以欣赏到丹寨美丽的自然景观。

  这时,天空被厚厚的云层掩盖,显得阴沉沉,雾蒙蒙。吃过早饭,一行十几人来到街道。此刻,虽已经9点多钟,但丹寨的街道上依然冷冷清清。街道两侧的桂花树,如妙龄少女般妖娆妩媚,散发出阵阵的幽香。在这里,没有匆匆的脚步,没有过多的汽笛轰鸣和沿街叫卖声,一切从容不迫、优雅宁静,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般恬静祥和,让人萌生一种归隐此地的念头。

  石桥很远,我们准备租用两辆车前往。丹寨和其它地方不同,租车是按人头算。经过讨价还价,终于以200元的价格成交。十人分乘,向丹寨以北驰去。丹寨多半是山区,出城后,便上山爬坡,在盘山公路上行驰。道路曲里拐弯,但路况比较好,减少了颠簸之感。路上几乎见不到车辆,唯有我们的车在轰鸣声里留下一路的欢歌。

  四月的丹寨,是诗画般的季节。道路两旁的杜鹃花早早盛开美丽的花瓣,染红了沟壕,山洼。晕染了蓝天白云,陶醉了行人的灵魂。杜鹃的美,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婷婷玉立,羞涩热烈。一阵风儿吹过,杜鹃花摇曳着婀娜多姿的身影,绚烂了整个山峦。看着这一朵朵盛开的杜鹃,那么美艳绝伦,暗暗自得不虚此行。

  一路走过,苗家的吊脚楼不时从我们身边掠过。在丹寨,因为居住地大都在山区,耕地面积很少,大部分的房子建在半山腰、山顶、或者平坎、河谷地带。所以,走一路,随处都可以看到褐色的吊脚楼,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充满民族风情。

  车越往高处走,景色越发显得与众不同。远看山峦如小金字塔般一个连着一个,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愈显山的神秘莫测,尤为壮观。还有些山如刀劈,峰峦陡峭,鬼斧神工,给人以惊、奇、险之感。山坡上一块块梯田里的秧苗绿莹莹,黄橙橙,一块连着一块,就像在画板上调上了五颜六色的颜料,色彩艳明,灵动鲜活,美不胜收。

  田园里,身着苗服的妇女正在耕种,看到我们的车驰过,停下手中的活计,微笑着目送我们。一路走过,田野里基本看不到男人们的影子,我有点茫然。同行者说,在苗寨,女人是很辛苦的,烧火做饭,喂猪喂鸡,孝敬父母,抚养孩子,田间耕种,闲暇之余,绣花跳舞。男人们则外出打工,赚钱养家,供孩子们上学。闲了,打打牌,和朋友们喝酒聊天,打发时光。

  看着她们的影子,粗糙的服饰,简单的发髻,黝黑的肤色,和那些身着艳丽服饰的苗家妹子相比,她们负重的身上,承担着更多的艰辛和担当。这也是一种人生,忍耐平实,勤恳无怨。

  二

  大约一个半小时左右,车终于来到了南皋乡石桥村,这里就是白纸皮作坊。

  走进石桥,感觉这里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张历史的画卷,经过千年的烟尘,依然坚守在苗家的部落。这里很静,唯有落差几米深的河流在奔涌、咆哮,打破了这里的寂静,带来了阵阵喧嚣。听说这河水里有活化石的源头,大家不顾辛苦,便来到了河里,在沙粒中寻找化石。其实,大家都明白,如果有化石,早被喜石之人捡完了,何须等到我们呢?大家都是性情中人,在这千里之堤,寻的是份快乐,是份悠闲,也是爱石的一种情趣。有幸的是,有朋友竟然在厚厚的沙砾中找到了几块造型奇特的石头,洗去石头上沾满的泥沙,豁然显出本真,端在手里,爱不释手。

  走进靠山而建的作坊。这里的一切都沾满原始的气息。古朴的造纸家什,充满历史的风尘,静静的立在简陋的房间。从记载中我们得知,手工造纸是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特有的民族传统工艺,从唐朝中期开始沿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且传统工艺保持完好,并被称为“中国国纸之乡”。

  石桥白皮纸制作工艺,是石桥少数民族苗族先民借鉴汉民族的造纸技术,利用当地丰富构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为原料制作的。传说石桥造纸源于蔡伦,因此,石桥村造纸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择吉日举行盛大活动来祭祀造纸鼻祖蔡伦。

  在石桥村,王氏、杨氏、刘氏是造纸业的三大家族。他们的祖先是从广阔的平原一路迁徙来到西南的莽莽森林里居住。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科学文化非常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纸的用途不多,销量不大,石桥的造纸业长期处于家族式生产,小作坊式发展,只能保证日常生活用纸和保留造纸技艺。直到辛亥革命后,我国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南皋及周围一带纷纷创办了学校,民间契约普遍实行,文人互赠书画。纸的用途大大增加,造纸业开始盛行。

  白皮纸以构皮麻为原料,后添加滑药抄制而成。整个生产过程达十几道工序,要经过麻料制作工序、抄纸、压纸、晒纸、揭纸等最后包装为成品。白皮纸成品要求达到纸质绵韧、耐拉力、纸面平整、光泽度好、吸水性强等。制品有白皮纸和彩色纸两种。其中彩色纸可分为云龙纸、皱褶纸、凹凸纸、压平纸、花草纸、麻丝纸等六大系列产品。历经千年,石桥人代代相传,将传统的造纸技艺流传了下来,而且保留完好,真让人欣慰。

  静寂的石桥古镇,没有尘世的喧嚣,唯有纸浆味扑鼻而来,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沿着碎石铺砌的街道,扑面而来的是褐色的吊脚楼一家连着一家,雕刻的窗棂,悬空的走廊呈现出一种古韵、风雅,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古镇,每家每户都是一个小型的造纸厂,而且都是手工制造,细细观察师傅们做纸的经过,才知这纸里也彰显着不少文化元素,一锅锅纸浆里渗透着多少造纸人的智慧和辛劳啊。

  行走在千年的古街小巷,思绪已经穿越时空,飞到了远古石桥造纸作坊,寻着先人的足迹,细细看,慢慢品,看的是苗族人民的含蓄质朴和对文明的传承,品的是苗家远古造纸文化的精髓。

  三

  参观完造纸作坊,我们又走进苗家寨子,感受苗家的风土人情。

  走进寨子口,一棵红艳艳的樱桃树出现在我们面前,几个孩子在树边玩耍。这里的成年人都穿着民族服装,而孩子们都穿着汉服。当我们向他们示意问好时,孩子只是望着我们腼腆地笑,不说一句话,一溜烟,像猴子一样爬到了树上,一边摘樱桃,一边向我们招手。行走在少数民族部落,感觉到一种神秘,圣神。所以,我们非常注意言谈举止,生怕不小心,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引起兄弟民族的误解。

  这个苗族部落较大,大多数房屋都是三层的木制吊脚楼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寨子中心有一条水泥铺设的主道路,约六米宽左右,算是这里的主干道,其余的道路都是用碎石铺砌的,被脚力踩踏的透亮。绿树环抱着整个寨子,寨子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水塘,潭清水碧,绿蕴片片,吊脚楼倒影在湖里,甚是美丽。水塘看起来不像是景观水塘,但为什么要在寨子的中心,占去大量的土地,建这样大的水塘,而且周围没有围栏,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此时,走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苗族老人。我带着疑惑问老人此塘是做什么用的。老人懂汉语,也很热情,爽快的回答了我的问题。原来呀,苗家人的吊脚楼全是木制结构,而且烧火做饭全是柴火。如果那一家不慎发生了火灾,全寨子的男女老少便从这个水塘里担水救火,因为,这里地处山区,水源遥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去挑水,所以,每一个寨子的中心,都有这样一个水塘。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消防安全水塘,承载着全寨子人的安全。

  整个寨子见不到几个年轻人,多半不是小孩,就是耄耋老人。老人告诉我们,年轻人有些在外上大学,或者外出打工,都不愿意回家了,就剩下他们这些不中用的人守家。耳听老人的话语,有点凄凉。每个人,都有落幕的那一天,但愿晚景不要那么悲凉孤独。

  在路边,有一户人家的敞开着,我们想走近房内,看看苗家人的生活状况。看我们向屋内张望,一位老人放下她手中的活计,向我们点头微笑。老人不会汉语,一位大约五十左右的妇女热情的请我们进屋就坐。我们问老人有多大年龄,中年妇女说婆婆已经九十多岁,我们惊讶,看老人最多有七十左右。老人虽然头发白如银丝,但却非常精神,耳聪目明,我们进屋时,老人还爬在织布机上织布呢。我想,这就是生活和自然赐予老人的睿智。人啊,若能抛弃过多的享受,用双手创造生活,生活就会恩赐你用金钱换不来的健康长寿。

  门口放着一台织布机,机子上正挂着五颜六色的线头,处于好奇心,我们也坐上凳子,在女主人的指导下开始织布,在笨拙中,感受远古的织布情趣和服饰文化。

  房间光线很暗,黑黑的,感觉很古朴。家具陈旧,也很原始,一个破旧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视机,感觉到一点现代气息。看到苗家人的生活,仿佛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内心沉沉的,和我的想象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要离开寨子了,挥手告别,苗家人的吊脚楼在苍绿中显的那么生动,但也有沧桑之感……

  四

  石桥的游览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下午决定游览丹寨的云上梯田。

  回到丹寨,中午大家相聚一起,吃了丹寨的著名小吃——米粉。那麻辣辣,滑溜溜的米粉吃在嘴了可口,精道,吃了一碗感觉不够过瘾,又来一碗,惹的店老板心里偷偷乐。

  饭毕,还是乘那两辆车前往丹寨的云上梯田。不到半小时,便来到了一个地域平坦的寨子,远远可看到寨子以南的大山。山顶上有一个红色的亭子特别心目。

  下车后一行人便沿着小路向山上走去。山路弯弯曲曲掩映在一片绿浪之中。在丛林中穿行,一阵阵野草的清香扑鼻而来,那么浓郁、恬畅,微闭双眼,深吸一口这原野的清风,浸心润肺,豁然心旷神怡。路边,那些红色、黄色、紫色,粉色的小花儿,在绿叶的怀抱绽放,合着清风摇曳着,灵动出花儿的美态。那些花蕊儿透出了阵阵馨香,惹得行人顿足欣赏。野花生长在无人栽培的大山沟壕里,自然的生长、吐蕊、开花、衰败,在四季的轮回中彰显出生命的强大。

  这里,最神秘的是枫树。红色的枫叶在绿色中显得那么耀眼,独特。素不知,枫树还是苗族人的图腾树,人们把枫树作为祖先去膜拜。因为,在古代,枫树是苗族祖先的鲜血幻化出来的。时时有一双双、一对对蝴蝶盘旋在我们身边。在苗族,对于蝴蝶的爱是至高无上的。一位当地朋友说:“苗族先民们认为,人是由蝴蝶妈妈生的,而蝴蝶妈妈又是枫树生的,因此,蝴蝶和枫树,都是苗族先民们的图腾。后来,蝴蝶在中国的文化中富有较多的文化内涵,如爱情、生殖、生命等”。此时,翩然起飞的蝴蝶在我眼里不再是简单的小动物,它已经成为一种苗族文化的标本。

  一阵蛐蛐、蝈蝈、麻雀儿、喜鹊的鸣叫,合着清风,树叶的莎莎声,唱响了一曲大自然赋予的天籁之音。鸟儿们不停在树的空隙中,敏捷的飞来飞去,或交头接耳,或成双成对,或低头沉思,在光与影的间隙,弄下倩影一地。

  道路一会儿平坦,一会儿陡峭,行走如诗如画的世界里,没感觉太累,在汗流浃背的攀爬中,不知不觉,主峰被我们渐渐占领。

  在顶峰,极目远眺。一碧如洗的蔚蓝,一块块白云缠绕在天宇间,合着翠绿的青山,高山下散落的吊脚楼,和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给人以神来之韵。梯田像一块块云朵,缠绕在田间地头。田园里的植物,绿莹莹,黄澄澄,那红黄蓝绿的花儿就像一幅唯美的画,给人以天地之美的神韵。一块块池塘水清凌凌,倒影出一缕白云,真是云水禅心,山河相邀。此时,太阳斜下,座座山峰被太阳照的阴阳交错,有了立体质感,光折射在远近的主峰上,落在大地上,涂上了不同的光韵,更加感觉到大自然的唯美。

  在丹寨,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充满诗意的景随处可见,难怪,一位中国的大诗人游览了丹寨后说:“丹寨是摄影家的摇篮”。今天,身临其境,从千里之外,邂逅在一片云水之间,内心是前所未有的愉悦。

  我多想用诗歌来赞美,抒发这云上梯田的极致,可惜,我不是诗人,我只能用心去静静的品味这山的神奇、水的缠绵,还有那吊脚楼的韵味。

  立在陡峭的山涧,欣赏这迤逦无边的美景,身体仿佛掉到美的漩涡不能自拔,灵魂随着清风拨动着我的每一个神经,让我的思绪徜徉在这云上梯田的韵味,如清泉汩汩,静静地流淌……

【赏景寻古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寻优秀随笔12-19

散文精选经典散文随笔10-26

散文的随笔11-08

文章千古事随笔11-13

秋韵散文随笔散文10-26

有关散文随笔的经典散文10-26

散文d随笔06-25

随笔优美散文10-26

宠物随笔散文10-26

经典散文随笔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