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地下工程渗水控制技术

时间:2021-01-29 10:01:31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地下工程渗水控制技术

  地下工程渗水控制技术【1】

  【摘要】 论述了地下连续墙渗水的控制技术。

  【关键词】 连续墙 渗水 控制 技术

  1.连续墙裂缝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连续裂缝一般于混凝土浇筑完毕后3天左右开始出现,其形状呈垂直状,从墙顶至墙底,裂缝宽度在0.1mm~0.5mm内,裂缝一般沿墙均匀布置,特别是在墙柱,柱与墙相交处等部位出现。

  2.裂缝产生的原因

  2.1钢筋的布置

  2.1.1钢筋保护层大。因地下室特殊环境的要求,其外围连续墙钢筋外围保护层要求大,一般为50mm左右,较厚的保护层使该部位混凝土收缩时不能获得钢筋的约束,形成裂缝,并可能进一步发展。

  2.1.2部分设计配筋间距偏大。钢筋间距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就越大。

  2.2混凝土的泵送

  混凝土施工一般均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因混凝土需达到泵送要求,其坍落度一般要求在14cm左右,其同一强度的混凝土相对于传统的半干硬性混凝土水泥掺量多,碎石粒小,水掺量多,这三大原因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大得多。

  2.3墙体伸缩缝过长

  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墙体设置伸缩缝的距离为30m,但因施工时伸缩缝不好处理,易造成其渗水的薄弱环节。一般工程都不愿意留设或少留设伸缩缝,导致伸缩缝间距远远超过规范要求。

  混凝土硬化干燥时其本身的收缩率为0.05%~0.06%,其收缩在长、宽、厚三个方向都产生,但长度方向的收缩量要比其他两方向大得多,墙体长度越大,其累计收缩的量就越大,由此产生的相应力也越大,当墙体产生的力大于其强度时,在此部位产生裂缝。

  2.4底板对墙体的约束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较墙体混凝土要早进行浇筑,其底板混凝土本身的收缩要早于墙体混凝土的收缩,当墙体混凝土收缩时,底板对此产生约束,从而使墙体产生相应力,底板产生压应力。在两侧应力叠加下,当其超过混凝土抵抗强度时,便形成裂缝。

  2.5柱对墙体混凝土的约束

  与地下室外墙现浇墙连的柱,本身是墙体的一部分,但其钢筋的配设要远远大于墙体的钢筋,因而其钢筋对混凝土产生收缩的约束要比墙体的约束大得多,从而加大了墙体自身收缩约束强度,相应提高了墙中的应力,因而该部位更容易出现裂缝。

  2.6混凝土养护不到位也是造成裂缝的一大原因

  2.6.1未有效保持墙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一般墙体混凝土浇筑完第二天即将模板拆除,混凝土表面随大气温度变化而变化,而混凝土内部因水化热的释放其温度较高,二者的温差将可能引起裂缝的产生。

  2.6.2混凝土养护未到位,不能保证混凝土水化所需的正常水分,墙体属于竖向结构,其水分保持加之其内侧模板支撑的影响,养护更加困难。

  2.7内外环境的影响

  地下室外墙连续墙混凝土浇筑后,其内外两侧的环境完全不同,外侧与大气相连,其混凝土表面温度易随着大气的变化而变化,墙体反复受到热冷变化而内侧已形成室内环境,变化较小,受二者环境差异的影响,使连续墙内外变化不一,且墙体越厚,差异越大,越易形成裂缝。

  3. 裂缝的技术控制

  3.1合理安排施工段

  尽量根据规范要求留设后浇带,混凝土的收缩大部分集中在初期,如留设后浇带,墙体两边可自由收缩,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减少,混凝土大部分收缩完成后,再进行后浇带封闭。另外施工时可采取跳段施工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可以避免后浇带施工,建议每段施工20m左右。

  3.2合理的配筋

  墙体的配筋尽量考虑到小而密,一般来说,墙体的水平和立筋均按100mm间距布置较为合理,其钢筋截面大小根据计算而定,另外对于50mm厚的钢筋保护层,有条件的可在其内加设一层细铁丝网,这样裂缝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3.3完善混凝土配合比

  3.3.1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3.3.2采用配好的硬质岩石、碎石。

  3.3.3采用粗砂,含泥量少。

  3.3.4掺入适当的粉煤灰和膨胀剂,都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粉煤灰能加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膨胀剂能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3.3.5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防止混凝土水化热初期集中出现,因混凝土初期强度低易出现裂缝,如将水化热推迟出现和延期出现,会减少裂缝。

  3.3.6在混凝土满足泵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混凝土坍落度。

  3.4改进施工方法

  3.4.1尽量采用墙体与楼板混凝土分开浇筑,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初期楼板对墙体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墙体内外环境相统一,且墙体内侧养护易进行。

  3.4.2墙体混凝土浇筑完后,楼板未浇筑完即拆模,利用模板的保温作用,保持混凝土表面适当的温度,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出现,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基本释放,再拆除模板,在此之前,可将模板松动,保证养护用水进入混凝土表面,一般拆模时间为5d~6d。

  3.5加强对薄弱部位的处理

  对墙体薄弱部位的地方,如留有大空洞,墙厚、墙高突变等,宜采用加设钢筋或留设后浇带等方法,避免在此形成应力集中部位,产生裂缝。

  3.6接缝渗漏控制方法

  连续墙施工完成后,在开挖基坑以及施做主体结构时,连续墙接缝的渗漏水程度,往往会因为某种因素而加剧,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3.6.1连续墙的不均匀沉降导致了接缝处的相对滑动。如果此接缝漏水,必将导致漏水程度加深,从而增加了封堵的难度。而连续墙墙趾注浆的效果,则直接影响着其不均匀沉降;为了减少连续墙的不均匀沉降,墙趾注浆的质量应该严格控制。

  3.6.2基坑开挖后,连续墙的变形对接缝和裂缝宽度的影响。基坑开挖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变形加大,加剧了接缝和裂缝的渗漏水。在实际施工中,要求基坑开挖做到快挖快撑,从而控制好连续墙的变形。

  减少混凝土连续墙外露时间

  在地下室外围连续墙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尽量早点进行防水施工和基坑回填土,防止混凝土墙暴露在大自然中。

  3.7改善养护方法

  3.7.1地下室外围连续墙外侧养护挂塑料水管,在水管上钻小孔,接通自来水形成水幕养护。

  3.7.2内侧可铺挂保水性好的麻袋等物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3.7.3加强混凝土前期养护,特别是前四天。

  4.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地下室外围连续墙混凝土的裂缝一般对结构安全不产生影响,但其易形成渗水通道,影响地下室的使用,故对其进行封闭处理,其处理方法如下:

  4.1将外墙面沿裂缝两边剔成八字形槽,用环氧树脂进行灌缝密缝。

  4.2用防水材料相适应的裂缝处理材料将墙面压实补平。

  4.3裂缝处施工一道防水层,并加设无纺纤维布一道,缝两边各500mm宽。

  地下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2】

  摘 要:该工程基坑深度大, 周围环境复杂, 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因地制宜的措施,本文阐述了其施工难点和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基坑;难点;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某商务大厦屋面标高149.45m的高层建筑,地下2车库,总建筑面积6.86万�。本工程地下设二层大型联体地下室,地下室平面呈矩形,1~10×A~K轴=68.9×77.8m,本工程设计Φ800灌注桩基础,核心筒筏板2400厚,其余地下室筏板600~800厚,筏板面标高-11.1~-11.9m,基础梁、承台下翻,其顶面与筏板面平。

  二、施工难点及要点分析

  1.浇筑分格

  为保证底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采取分块一次性整体浇注的方式,根据基础结构特点,以后浇带形式将基础划分为2块体,每个块体一次浇注成型,以确保施工质量。

  2.地下室模板施工

  地下室侧模拆模时间宜适当延长,浇捣混凝土后指派专人加强带模板浇水养护,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侧模。

  顶板模板施工时,采用S3水平仪,控制模板的水平度。竖向构件吊垂线,梁、墙及悬挑结构采用拉通线的方法,并坚持在打混凝土不撤线,随时观察模板变形及时调整模板。

  三、施工方法

  1.降低水化热

  降低水化热,避免裂缝产生,为保证混凝土质量,需与混凝土搅拌站密切联系,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在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采用优质粉煤灰作掺和料,有效降低水化热 所 用减水剂为缓凝高效型,能降低早期水化热,并推迟热峰期。

  2.斜面分层法

  底板浇筑方法采用斜面分层法,每层厚度不超过500mm。浇筑时各排管定点同一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墙体采用双路反复循环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500mm。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浇筑时,每条泵管出口设置4--5个振捣棒,混凝土的振捣要根据泵管流向插入振动引导混凝土流向,做到“不可漏振,快插慢拔,点到为止,恰到好处”,既要达到混凝土密实又不使混凝土上表面水泥浆沉淀过量,承台、地梁及外墙止水钢板以下,高出底板面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严禁在与底板面交接处再插入振动机振动,以防交接处“头颈”脱落。承台与地梁的混凝土浇捣,要严格控制标高,以免影响建筑地坪做法。

  3.泌水处理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泌水较多,要派专人用污水泵随时将积水抽出。

  4.表面处理

  混凝土表面处理在浇筑后约2―3小时左右进行,初步按标高用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铁筒碾压数遍,用木模抹压,待混凝土收水后,再二次用木抹搓平,以闭合收水裂缝,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帘养护。

  5.控制混凝土质量

  对混凝土质量要严格把关,商品混凝土进场,构件公司必须有混凝土级配单及混凝土坍落度、抗渗等技术指标,抗渗指标必须≥S6。现场根据施工规范做好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试块及塌落度测试等工作。

  四、关键工序

  1.地下室外侧防水施工

  地下室侧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后,拆除外模,割除对穿止水螺杆外露部分,并完成螺杆孔眼修补。确认外墙混凝土表面无缺陷后进行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2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或其他符合设计要求的卷材)防水层;50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

  经甲方、监理对防水施工质量检查,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后,进行基坑四周300厚黏性土回填,粘土需进行选择,分层人工夯实回填。

  2.平整度控制

  混凝土表面处理在浇筑后约2―3小时左右进行,初步按标高用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铁筒碾压数遍,用木模抹压,待混凝土收水后,再二次用木抹搓平,以闭合收水裂缝,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帘养护。

  3.后浇带施工

  工程地下室平面面积很大,底板设多条后浇带,封闭后浇带时间应根据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决定,一般宜待主体结构结顶,全部填充墙完成后进行。施工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同部位原混凝土强度提高5Kpa,浇捣密实并加强养护。

  ①清理。由于受混凝土浇捣、建筑垃圾等影响,后浇带处钢筋为会被污染,因此,在后浇带施工前,必须清除钢筋上的砂浆、垃圾等杂物。同时,清理后浇带接头处混凝土表面。

  ②支模:后浇带处模板搭设时,特别要注意与混凝土交接处的处理,使模板面与旁边混凝土板底密缝,如果,缝隙较大,则要对混凝土板底进行局部修正,保证不漏浆。

  ③浇捣混凝土:混凝土浇捣前,整理板筋,使钢筋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对混凝土接头进行浇水湿润并套浆,砂浆强度按设计后浇带混凝土同配比砂浆。其配比中外加JM-Ⅲ膨胀剂。混凝土浇捣要密实,并及时做好混凝土试块。

  ④养护:后浇带混凝土浇捣完毕12小时后进行养护,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并在薄膜上覆盖麻袋保温。为使膨胀混凝土充分发挥作用,后浇带要保湿养护15d以上。

  4.混凝土养护

  (1)本工程拟在2.4m厚大筏板中部预设冷却水管降温(见平面布置图),冷却水管采用25mm钢管,并通过立管相连接。内部通水配合混凝土的表面采取塑料薄膜与麻袋相间覆盖的方法,即2层塑料薄膜、2层麻袋,四周外模覆盖1层塑料薄膜、1层麻袋的降温保温措施。

  (2)大体积混凝土内表温差及降温速率需根据专项施工方案确定,一般基础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大于1.5℃/d,安装2台水泵抽水降温(其中1台为备用),供水量大于20m3/h,冷却水在混凝土浇捣24h后开始通水。

  (3)要求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混凝土浇捣成型后派专人对混凝土进行测温工作,要求每2小时测温一次,当室外气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小于25℃时每隔6小时测温一次,直至室内外温差小于25℃为止,测温应做记录。

  五、结束语

  对于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只有施工措施得当,管理人员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与质量监控,才能够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值,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地下工程渗水控制技术】相关文章:

隧道及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01-25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简历12-30

换热站智能自动控制技术02-04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12-18

地下工程简历表11-19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简历模板08-27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02-03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12-24

电铸机床中的PLC控制技术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