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26 09:30:19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

  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论文结合实际的施工经验,浅析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

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

  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1】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属于混凝土结构体系中一种,它是在框架梁的施工过程中增加部分预应力的一种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结构性能良好、内柱少、跨度大、施工工艺布置灵活等特点,因此在仓库、多层工业厂房、公共建筑等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结合实际的施工经验,浅析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

  [关键词]预应力;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部分预应力现浇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1预应力筋孔道布置。

  与钢绞线束又或者是钢丝束比较,预应力筋孔道德直径要大5到10mm,而且与预应力筋的净面积比较,预应力筋孔道德面积应是预应力筋的净面积的2倍。

  孔道的最小净距与粗骨料的最大直径相比,应是粗骨料最大直径的三分之四,而如果是曲线筋孔道德话,其孔径d不应大于其竖直方向的净距,进行孔道振捣这项工序的时候,插入式振动器的水平方向净距也不能<1.5d。

  从孔壁开始算,预应力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要符合以下规范:对梁侧取40毫米,对梁底取50毫米。

  如果是曲线孔道,其曲率半径不应小于钢丝束4米,如果是折线孔道的话,在其弯折处,一般都应运用圆弧线进行过渡,这样它的曲率半径就可以相应减小。

  灌浆孔的设置如下图,如果是双跨梁,在中支座地顶面处也就是b图中的2(3)处,设置灌浆管,这样灌浆管同时还可以兼做泌水管使用,一举两得。

  另外,在锚具处也可以设置灌江口,这样就可以从管的一头进行灌浆。

  1.2钢筋构造措施。

  在施工中经常会有钢筋与预应力筋孔道相碰的情况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依据框架结构施加预应力的特点,我们可以对钢筋构造采取以下措施:①为了加强预应力筋在弯折区段的混凝土,可以在框架梁的预应力筋的弯折处设置钢筋网片,又或者是将箍筋加密。

  ②当框架梁的宽度小于350毫米的时候应不设置四肢箍,从而避免钢筋与预应力筋孔道相碰的情况。

  ③当集中荷载作用在框架梁的截面高度范围出现的时候,不能采取吊筋,应是设置箍筋在此处,从而避免挤弯预应力孔道。

  1.3多层框架混凝土浇筑与预应力张拉的施工顺序。

  根据实际的施工经验,多层框架混凝土浇筑与预应力张拉的施工顺序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①按照顺序逐层浇筑、张拉。

  在多层框架混凝土施工的时候,采取由下到上的施工顺序,进行一层的框架梁混凝土浇筑,就进行一层的预应力张拉,这样的施工顺序就是按照顺序逐层浇筑、张拉。

  选择这种顺序的进行施工时候,要注意的是要先完成下层的框架梁预应力筋的张拉之后,才能进行上层的框架梁混凝土的施工,而且在进行框架梁预应力筋的张拉施工之前,还要确保每一层的框架梁浇筑已经达到设计所规定的强度方能施工。

  因为框架梁只能承受起一层的施工荷载,所以在框架梁预应力筋的张拉之后就可以拆除,所以采用这种施工技术的优点是:模板的占用以及支撑的数量与时间都比较少。

  但是这个优点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它的缺点所在:每一层的施工都要预应力张拉的专业队伍重新进一次场,这样势必需要占用较多的施工时间。

  ②数层浇筑,从下往上张拉。

  这种顺序是在完成2层或是3层的框架梁混凝土浇筑之后,从下往上逐层进行框架梁预应力筋的张拉施工。

  使用这个施工顺序的时候,优点就在于可以逐层不间断施工,框架梁预应力的张拉施工可以错开一层,然后再按照楼层的顺序逐层进行。

  但是这种施工顺序的缺点在于需要较多的模板支撑,而且一方面因为底层的框架梁需要支撑上两层的施工荷载,是属于立体交叉的施工,另一方面因为当进行下层的框架梁预应力筋张拉的施工的时候会出现一定反拱,反拱通过支撑会影响到上层的框架梁,所以安全措施与上层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混凝土的强度需要达到C15。

  ③数层浇筑,由上而下张拉。

  这种施工顺序是在进行完2~3层的框架梁混凝土施工以后,由上而下进行张拉施工。

  使用这种施工顺序的时候的时候,可以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样,浇筑数层的框架混凝土之后再一起进行养护,只要等到最上层梁的混凝土强度养护到设计要求之后,再逆向进行张拉施工。

  这种施工顺序能减少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加快施工的顺序,并且减少预应力张拉队伍进场所占用工期的时间和次数。

  然而这种施工顺序的缺点也较为明显,也正是因为使用数层连续浇筑的施工技术,使得底层的框架梁支撑要承担上面几层的荷载,所以底模配置和支撑占用多,支撑所承担的力较大,所以只有在层数2-3层预应力框架混凝土结构,结构占用尺寸较小的情况下才适用。

  1.4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施工技术。

  多层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有高空张拉、柱距大、跨度大等,所以和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比较起来,预应力框架梁的施工技术要求更高,难度也较大。

  ①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特点是自重、层高、跨度都较大,而且由于在进行张拉的施工之前,次梁和楼板有可能会将荷载传给框架梁,所以在进行模板安装的时候,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就要反复验算支架的承载力。

  同时还要做好地基的处理工作,确保支撑底层框架梁的力,避免地基的沉陷。

  预应力框架梁底模板的起拱值只是全跨长度的0.5%-1.0%。

  在进行预应力筋张拉施工之前,预应力框架梁的楼板模板和侧模板需要全部都将其拆除。

  而框架的支撑和底模板则需要等到张拉施工结构之后,且孔道灌浆的强度到达15Mpa之后才能拆除。

  ②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浇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波纹管的损坏,从而一起漏浆,将孔道堵塞的情况出现,波纹管不能触及到振动器。

  在梁端锚固区,由于这里的钢筋较密集,为了防止在张拉施工的时候出现预埋钢板凹陷的情况,这区域的混凝土浇筑要采用小直径的震动棒进行施工。

  而为了避免波纹管的漏浆,导致孔道堵塞,可以采用高压水冲孔疏通,又或者是使用通孔器进行孔道的疏通。

  例如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之前,可以提前将预应力束穿好,也可以在浇筑的过程中可以不时拉动预应力束,确保不会产生漏浆,孔道堵塞的情况出现。

  为了避免留下施工缝,一般情况下,预应力框架梁都是采用连续浇筑的施工方法。

  但是在梁端处柱则根据预应力筋锚固区局部承压的要求,可是在梁端处柱的地方适当留取施工缝,其位置则应该高于梁面的200毫米-300毫米。

  2.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施工

  ②边梁,需要设置边梁的地方是在没有阳台板的建筑物四周,在两柱之间起着支承的作用,边梁是作为外墙的支托,与楼板一起承担预应力的作用。

  ③悬臂板,如下图,悬臂板是通过预应力筋和结构拼接起来的,其位于边柱的轴线之外,在柱与板角的接触的地方会留有直角缺口。

  在穿过悬臂板预留沟槽又或者是在楼板和悬臂板之间的明槽中设置有预应力筋。

  ④柱,一般情况下,柱的长度都是做成一节是三层,形状是用矩形截面的无牛腿柱,而且还会预留有双向预应力筋的孔道,在柱与柱之间采用浆锚接头。

  2.2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的施工原理及安装顺序。

  ①施工原理,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的施工原理是在将预应力筋穿入柱网横轴线的地方,然后使用预先施加应力的方法,让板柱结合牢固,构成主体的施工手段。

  ②安装顺序,第一步为更好地掌握安装的标高,可以通过杯形基础杯体超平粉底的方法;第二步进行柱的施工(安装,校正,固定),第三步是将临时托架安装在柱上,从而让其将楼板支撑住;与第四步安装边梁与楼板;第五步是养护阶段。

  2.3锚具的选用与配置预应力筋。

  ①锚具的选用,XM型锚具或是钢制锥形锚具都可以选用为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施工的锚具,同时在进行高空张拉的时候,还可以配备YC-20、YC-18两种型号的穿心式千斤顶。

  ②配置预应力筋,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钢绞线束或者是碳素钢丝线束配置成曲线或者直线,从而作为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施工的预应力筋。

  2.4确定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案。

  ①当柱子、轴线的长度比较短的时候,可以选择固定柱子的底部,然后按照顺序由下往上进行张拉的方案。

  ②如果柱子的长度比较长,轴线的长度比较短的时候,为了尽可能减小柱子顶部的位移,可以先将上层楼板吊装好,而且灌浆好板柱之间的接缝之后,在进行下一层的张拉施工。

  ③而如果是轴线的长度比较长的情况,则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柱子的附加弯矩减少到最小甚至是消除,必要的时候还要采取相关的措施。

  3.无黏结预应力楼面结构施工

  无黏结预应力楼面结构的施工在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楼面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和大开间多层结构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3.1布置预应力筋

  如果保护层的厚度不能达到规定范围,则要另外采取涂火料。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应力房屋结构的施工是房屋施工中的关键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对整个施工的质量以及房屋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施工方要结合实际,采用最佳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焦红,姜卫杰编,建筑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

  [2]肖金媛等主编,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

  基于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分析【2】

  【摘要】本文主要就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做出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在框架梁中施加部分预应力的一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已广泛用于大跨度多层工业厂房、仓库及公共建筑

  【关键词】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

  前言

  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房屋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认真严肃的从实际工程出发,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最符合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

  1 部分预应力现浇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1.1 钢筋构造施工措施。

  根据框架结构施加预应力特点,以及为了解决预应力筋孔道与钢筋相碰问题,钢筋的构造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在框架梁的预应力筋弯折处,应加密箍筋或沿弯折处内侧设置钢筋网片,以加强预应力筋弯折区段的混凝土;二是框架梁的宽度不大于 350 mm 时,可不设四肢箍,以免与预应力筋孔道相碰;三是框架梁的截面高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应在该处设置附加箍筋,不宜采用吊筋,以免将预应力筋孔道挤弯。

  1.2 多层框架混凝土浇筑与预应力张拉的施工顺序。

  框架混凝土施工与预应力张拉可归纳为三种施工顺序:一是逐层浇筑、逐层张拉多层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时,浇筑一层框架梁的混凝土,张拉一层框架梁的预应力筋,自下而上逐层进行的施工顺序,称为“逐层浇筑、逐层张拉”。

  采用这种施工顺序组织施工时,上层框架梁混凝土浇筑应在该下层框架梁预应力筋张拉后进行。

  每层框架梁混凝土浇筑后又都必须养护到设计规定强度时,方可张拉预应力筋。

  由于框架梁支撑只承受一层施工荷载,预应力筋张拉后即可拆除,因此占用模板、支撑的时间和数量均较少。

  但是,预应力张拉专业队伍每层需要进场一次,花费时间较多。

  二是数层浇筑、顺向张拉多层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时,在浇筑 2―3 层框架梁混凝土之后,自下而上(顺向)逐层张拉框架梁预应力筋的施工)顷序称为“数层浇筑、顺向张拉”。

  采用这种施工顺序时,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可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样逐层连续施工,框架梁预应力筋张拉可错开一层自下而上逐层跟着张拉。

  但这种施工顺序,底层框架梁支撑需承受上面两层施工荷载,因此,占用支撑和模板较多,预应力张拉专业队伍进场次数也较多,而且存在立体交叉作业,安全措施要求较高。

  三是数层浇筑、逆向张拉多层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时,在浇筑2―3 层框架梁混凝土之后,自上而下(逆向)逐层张拉框架梁预应力筋的施工顺序称为“数层浇筑、逆向张拉”。

  采用这种施工顺序时,框架混凝土施工可按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逐层浇筑数层后一起养护,待最上层梁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自上而下逐层张拉预应力筋,直至张拉工作全部结束。

  这就可以减少混凝土养护对工期的影响,加速工程进度,减少预应力张拉专业队伍进场次数和时间。

  但这种施工顺序,由于框架结构混凝土采用数层连续浇筑,底层框架梁支撑需承受上面几层施工荷载,因此,支撑受力大,支撑与底模配置层数多,占用时间长。

  该施工顺序适用于平面尺寸不大、层数不多(2~3 层)的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

  1.3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施工工艺。

  一是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特点是跨度大、自重大、层高也大,并考虑到预应力筋张拉前,楼板与次梁的荷载可能会传给框架梁,因此预应力框架梁支模时,支架的承载力应经过验算,以保证安全。

  对底层框架梁的支撑,必须做好地基处理,防止不均匀沉陷。

  预应力框架梁底模板的起拱值较小,仅为全跨长度的 0.5‰~1.0‰,预应力框架梁的侧模板和楼板模板,应在预应力筋张拉前全部拆除。

  框架梁底模板及支撑应在预应力筋张拉结束、孔道灌浆强度达到 15MPa 之后,方可拆除;二是混凝土浇筑框架梁。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动器不得触及波纹管,以免损坏波纹管而引起漏浆,堵塞孔道。

  同时,在梁端锚固区因钢筋密集,宜用小直径振动棒振捣密实,以免张拉时预埋钢板凹陷而引起质量事故。

  为了防止波纹管漏浆而引起孔道堵塞,在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用通孔器通孔或用高压水冲孔。

  如在混凝土浇筑前先穿预应力束,也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来回拉动预应力束,以防止漏浆引起预应力束与波纹管黏结,保证孔道畅通。

  预应力框架梁一般应连续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

  在梁端处柱的施工缝位置应根据预应力筋锚固区局部承压的要求确定,必要时其施工缝位置应高出梁面 200- 300 mm。

  2 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 主体结构的安装顺序与施工原理。

  安装顺序:杯形基础杯底超平粉底,以控制安装标高→柱安装、校正和固定→在柱上装设支撑楼板的临时托架→楼板和边梁的安装→灌注板柱之间的砂浆和养护。

  施工原理:在柱网纵横轴线处穿人预应力筋,通过预加应力的手段,使板柱牢固结合,从而形成主体的一种施工方法。

  2.2 预应力筋的配置和锚具的选用。

  一是预应力筋的配置:装配式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的预应力筋可配置成直线或曲线,一般采用碳素钢丝束或钢绞线束;二是锚具的选用:可选用钢质锥形锚具和 XM 型锚具,配以YC 一 18、YC 一 20 型穿心式千斤顶进行高空张拉。

  2.3 预应力筋张拉方案的确定。

  一是当轴线长度较短、柱子又较短时,可采用柱底固定,吊装一层张拉一屡的张拉方案;二是当轴线长度较短,而柱长较长时,可采用柱底固定,吊装好上层楼板,并在板柱间接缝灌浆以后,再张拉下层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案,这样有利于减少柱顶的位移;三是当轴线较长时,由于在张拉过程中板柱间接缝砂浆将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而造成较大的柱顶位移,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柱的附加弯矩。

  2.4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和张拉制度的确定。

  一是在层次安排上,由一层开始逐层向上至顶层张拉。

  二是对每一层而言,先张拉长向的纵轴线预应力筋,后张拉短向的横轴线预应力筋。

  三是对于各轴线之间的张拉顺序,先中柱后边柱,对称交叉张拉;对于每一轴线多根预应力筋张拉,以对角线对称分批张拉。

  四是长向纵轴线的预应力筋由于长度较长,宜采用两端张拉;横向预应力筋一般比较短,可采用一端张拉工艺。

  3 无黏结预应力楼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 预应力筋布置。

  一是多跨单向平板无黏结预应力筋采取纵向多波连续曲线配置方式。

  曲线筋的形式与板承受的荷载形式及活荷载与恒荷载的比值等因素有关。

  二是多跨双向平板无黏结预应力筋在纵横两方向均采用多波连续曲线配筋的方式,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其配筋形式有下列两种:按柱上板带与跨中板带布筋;一向带状集中布筋,另向均匀分散布筋。

  三是多跨双向密肋板在多跨双向密肋板中,每根肋中布置无黏结预应力筋,柱间采用双向无黏结预应力扁梁。

  3.2 锚固区构造。

  在平板中单根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可设在边梁或墙体外侧,有凸出式或凹入式作法,前者利用外包钢筋混凝土圈梁封裹,后者利用掺膨胀剂的砂浆封口;在梁中成束布置的无黏结预应力筋,宜在张拉端分散为单根布置,承压钢板上预应力筋的间距为 60~70 mm。

  当一块钢板上预应力筋根数较多时,宜采用钢筋网片;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固定端可利用镦头锚固板或挤压锚具采取内埋式作法,对多根无黏结预应力筋,为避免内埋式固定端拉力集中使混凝土开裂,可采取错开位置锚固。

  4 大面积预应力楼板施工技术分析

  分段流水施工楼面施工段的划分,应考虑结构特点、施工能力、模板周转、特长预应力筋施工以及减少约束力等综合因素。

  施工段的长度一般为 30~40 m。

  第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浇筑后,即可进行第二段施工;但第二段混凝土的浇筑,应在第一段预应力筋张拉后方可进行。

  如在大面积楼板上设置后浇带或伸缩缝,则两个施工段可独立进行,不受预应力筋张拉的影响。

  沿预应力筋方向布置的剪力墙,会阻碍板中预应力的建立。

  在施工中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对剪力墙采取三面留施工缝的办法,使剪力墙与柱和楼板脱离,待楼板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再补浇施工缝。

  参考文献

  [1]赵吉祥,刘玉莲,林存哲.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资料编制范例. 济南:黄河出版社, 2006.03.

  【摘要】本文主要就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做出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在框架梁中施加部分预应力的一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已广泛用于大跨度多层工业厂房、仓库及公共建筑

  【关键词】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

  前言

  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房屋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认真严肃的从实际工程出发,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最符合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

  1 部分预应力现浇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1.1 钢筋构造施工措施。

  根据框架结构施加预应力特点,以及为了解决预应力筋孔道与钢筋相碰问题,钢筋的构造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在框架梁的预应力筋弯折处,应加密箍筋或沿弯折处内侧设置钢筋网片,以加强预应力筋弯折区段的混凝土;二是框架梁的宽度不大于 350 mm 时,可不设四肢箍,以免与预应力筋孔道相碰;三是框架梁的截面高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应在该处设置附加箍筋,不宜采用吊筋,以免将预应力筋孔道挤弯。

  1.2 多层框架混凝土浇筑与预应力张拉的施工顺序。

  框架混凝土施工与预应力张拉可归纳为三种施工顺序:一是逐层浇筑、逐层张拉多层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时,浇筑一层框架梁的混凝土,张拉一层框架梁的预应力筋,自下而上逐层进行的施工顺序,称为“逐层浇筑、逐层张拉”。

  采用这种施工顺序组织施工时,上层框架梁混凝土浇筑应在该下层框架梁预应力筋张拉后进行。

  每层框架梁混凝土浇筑后又都必须养护到设计规定强度时,方可张拉预应力筋。

  由于框架梁支撑只承受一层施工荷载,预应力筋张拉后即可拆除,因此占用模板、支撑的时间和数量均较少。

  但是,预应力张拉专业队伍每层需要进场一次,花费时间较多。

  二是数层浇筑、顺向张拉多层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时,在浇筑 2―3 层框架梁混凝土之后,自下而上(顺向)逐层张拉框架梁预应力筋的施工)顷序称为“数层浇筑、顺向张拉”。

  采用这种施工顺序时,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可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样逐层连续施工,框架梁预应力筋张拉可错开一层自下而上逐层跟着张拉。

  但这种施工顺序,底层框架梁支撑需承受上面两层施工荷载,因此,占用支撑和模板较多,预应力张拉专业队伍进场次数也较多,而且存在立体交叉作业,安全措施要求较高。

  三是数层浇筑、逆向张拉多层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时,在浇筑2―3 层框架梁混凝土之后,自上而下(逆向)逐层张拉框架梁预应力筋的施工顺序称为“数层浇筑、逆向张拉”。

  采用这种施工顺序时,框架混凝土施工可按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逐层浇筑数层后一起养护,待最上层梁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自上而下逐层张拉预应力筋,直至张拉工作全部结束。

  这就可以减少混凝土养护对工期的影响,加速工程进度,减少预应力张拉专业队伍进场次数和时间。

  但这种施工顺序,由于框架结构混凝土采用数层连续浇筑,底层框架梁支撑需承受上面几层施工荷载,因此,支撑受力大,支撑与底模配置层数多,占用时间长。

  该施工顺序适用于平面尺寸不大、层数不多(2~3 层)的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

  1.3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施工工艺。

  一是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特点是跨度大、自重大、层高也大,并考虑到预应力筋张拉前,楼板与次梁的荷载可能会传给框架梁,因此预应力框架梁支模时,支架的承载力应经过验算,以保证安全。

  对底层框架梁的支撑,必须做好地基处理,防止不均匀沉陷。

  预应力框架梁底模板的起拱值较小,仅为全跨长度的 0.5‰~1.0‰,预应力框架梁的侧模板和楼板模板,应在预应力筋张拉前全部拆除。

  框架梁底模板及支撑应在预应力筋张拉结束、孔道灌浆强度达到 15MPa 之后,方可拆除;二是混凝土浇筑框架梁。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动器不得触及波纹管,以免损坏波纹管而引起漏浆,堵塞孔道。

  同时,在梁端锚固区因钢筋密集,宜用小直径振动棒振捣密实,以免张拉时预埋钢板凹陷而引起质量事故。

  为了防止波纹管漏浆而引起孔道堵塞,在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用通孔器通孔或用高压水冲孔。

  如在混凝土浇筑前先穿预应力束,也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来回拉动预应力束,以防止漏浆引起预应力束与波纹管黏结,保证孔道畅通。

  预应力框架梁一般应连续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

  在梁端处柱的施工缝位置应根据预应力筋锚固区局部承压的要求确定,必要时其施工缝位置应高出梁面 200- 300 mm。

  2 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 主体结构的安装顺序与施工原理。

  安装顺序:杯形基础杯底超平粉底,以控制安装标高→柱安装、校正和固定→在柱上装设支撑楼板的临时托架→楼板和边梁的安装→灌注板柱之间的砂浆和养护。

  施工原理:在柱网纵横轴线处穿人预应力筋,通过预加应力的手段,使板柱牢固结合,从而形成主体的一种施工方法。

  2.2 预应力筋的配置和锚具的选用。

  一是预应力筋的配置:装配式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的预应力筋可配置成直线或曲线,一般采用碳素钢丝束或钢绞线束;二是锚具的选用:可选用钢质锥形锚具和 XM 型锚具,配以YC 一 18、YC 一 20 型穿心式千斤顶进行高空张拉。

  2.3 预应力筋张拉方案的确定。

  一是当轴线长度较短、柱子又较短时,可采用柱底固定,吊装一层张拉一屡的张拉方案;二是当轴线长度较短,而柱长较长时,可采用柱底固定,吊装好上层楼板,并在板柱间接缝灌浆以后,再张拉下层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案,这样有利于减少柱顶的位移;三是当轴线较长时,由于在张拉过程中板柱间接缝砂浆将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而造成较大的柱顶位移,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柱的附加弯矩。

  2.4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和张拉制度的确定。

  一是在层次安排上,由一层开始逐层向上至顶层张拉。

  二是对每一层而言,先张拉长向的纵轴线预应力筋,后张拉短向的横轴线预应力筋。

  三是对于各轴线之间的张拉顺序,先中柱后边柱,对称交叉张拉;对于每一轴线多根预应力筋张拉,以对角线对称分批张拉。

  四是长向纵轴线的预应力筋由于长度较长,宜采用两端张拉;横向预应力筋一般比较短,可采用一端张拉工艺。

  3 无黏结预应力楼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 预应力筋布置。

  一是多跨单向平板无黏结预应力筋采取纵向多波连续曲线配置方式。

  曲线筋的形式与板承受的荷载形式及活荷载与恒荷载的比值等因素有关。

  二是多跨双向平板无黏结预应力筋在纵横两方向均采用多波连续曲线配筋的方式,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其配筋形式有下列两种:按柱上板带与跨中板带布筋;一向带状集中布筋,另向均匀分散布筋。

  三是多跨双向密肋板在多跨双向密肋板中,每根肋中布置无黏结预应力筋,柱间采用双向无黏结预应力扁梁。

  3.2 锚固区构造。

  在平板中单根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可设在边梁或墙体外侧,有凸出式或凹入式作法,前者利用外包钢筋混凝土圈梁封裹,后者利用掺膨胀剂的砂浆封口;在梁中成束布置的无黏结预应力筋,宜在张拉端分散为单根布置,承压钢板上预应力筋的间距为 60~70 mm。

  当一块钢板上预应力筋根数较多时,宜采用钢筋网片;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固定端可利用镦头锚固板或挤压锚具采取内埋式作法,对多根无黏结预应力筋,为避免内埋式固定端拉力集中使混凝土开裂,可采取错开位置锚固。

  4 大面积预应力楼板施工技术分析

  分段流水施工楼面施工段的划分,应考虑结构特点、施工能力、模板周转、特长预应力筋施工以及减少约束力等综合因素。

  施工段的长度一般为 30~40 m。

  第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浇筑后,即可进行第二段施工;但第二段混凝土的浇筑,应在第一段预应力筋张拉后方可进行。

  如在大面积楼板上设置后浇带或伸缩缝,则两个施工段可独立进行,不受预应力筋张拉的影响。

  沿预应力筋方向布置的剪力墙,会阻碍板中预应力的建立。

  在施工中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对剪力墙采取三面留施工缝的办法,使剪力墙与柱和楼板脱离,待楼板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再补浇施工缝。

  参考文献

  [1]赵吉祥,刘玉莲,林存哲.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资料编制范例. 济南:黄河出版社, 2006.03.

  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3】

  【摘 要】我国目前建筑大量地采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的运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因而预应力技术的施工中一定要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检查,使预应力技术在施工应用中能够保质保量。

  本文探讨了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

  所谓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般来讲指的就是结构构件在承受外力荷载作用之前,预先人为地开始对其施压,以借此来使产生的预应力状态能够抵消或者减弱外荷载导致的拉应力,也就是说凭借混凝土它自身的高抗压度来对它的低抗拉程度进行互补,以此来实现在受拉区的混凝土能够延缓开裂的目的。

  用预应力混凝土来构成的结构,因为是用把钢筋进行张拉的方法来实现的预压应力,因此也被称为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特点

  1、抗裂能力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受外力作用之前,其受拉区存在预压应力,如果混凝土结构构件在预压力的情况下发生无法减弱拉应力的时候,就会开裂。

  可是一般钢筋混凝土的抗拉力是抗压力决定,所以也就没有预应力的存在。

  这样的话,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构件抗裂能力就会较强。

  2、抗压能力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使用时如果完全按照相关标准就不会出现裂开现象的发生。

  混凝土的刚度没有到达最大承受力,所以很刚硬。

  3、防渗透、防腐蚀能力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防渗透和防腐蚀的能力。

  并且具有重量轻和跨越度较大的有点,因此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建筑结构构件当中。

  二、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

  1、预应力技术在加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加固主要是经过补强器件与和改造结构实现凝固化,加强承载力与使用年限,从而达到建筑设计的标准。

  主要有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以及体外预应力加固等等加固方式,其实重新改造是为了降低加固时发生结构上的变化。

  在结构器件上先施加预应力来承受其中的压力,彼此产生作用力,在初弯矩时的预应力不断降低,从而加强了设备的承载力与应变量,并且在加固施工中有效使用。

  2、预应力技术在受弯结构中的应用。

  对于预应力技术在受弯结构中的应用,碳纤维的简单化与高强度有效应用于加固施工中,并且可使用粘贴碳纤维片材。

  不过还未进行加固处理的时候,内部结构就产生了最初的拉应变和压应变,等到超出受压能力范围时,就会超过构件的最大的承载力。

  碳纤维片材是按照混凝土的应变增量作出分析,若出现应变量大,那么就会淘汰那些受力较小的构件,造成了内部构件的损坏,就完全失去了其作用力,无法达到经济效益。

  不过可以在粘贴碳纤维片材时及时对其施压,产生初始拉应力,才能有效提高碳纤维片材的应力,达到预应力的使用效果。

  三 、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影响力大,因此对材料要严格处理。

  预应力钢筋在建筑施工中是重要的构成建材,采购人员采购完材料入库时需要进行毅力写的检查工作:(1)对进场材料的合格率进行检查,需要提供合格的质量检查报告,符合产品合格规格的才可以入场,保证之后施工安全。

  (2)根据国家规定的产品等级指标,严查材料的详细资料与信息。

  (3)根据合格证上或者产品上的生产日期与到期日进行检查。

  除此之外,材料经过初步检查后,需要对整批材料进行样品的抽样调查,提供记录检测表,确认已检验的批次,之后还需要进行复验,经过最后的审核才能施工该材料。

  采购人员对于供应商的抉择,起先要对商家的基本供求信息资料与材料的简介以及商家的信用度来分析,选择既良好信誉又有供货能力的商家进行沟通,并且对采购材料的样品进行初步的检查,确定是否合格后,再进行产品的验收工作。

  根据相关人士的经验与了解到的市场行情进行宏观判断,主要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又能有效的调整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工程造价,有效完成整个施工项目的计划。

  2、预应力筋下料、制作固定端锚具,将预应力筋切割成工程所需长度。

  钢绞线的下料长度等于钢绞线在结构内的长度、张拉端预留长度及下料误差三者之和。

  下好料的钢绞线应按长度分类堆放;下好料的成品钢绞线不能有死弯及磨伤;下料完毕后及时的检查其规格尺寸和数量。

  3、固定架的焊接:预应力筋在各控制点处由固定架支承,波纹管管底标高,将支架焊接在梁箍筋上。

  同时,为了防止在浇筑砼时变位,固定架必须有足够的支承力。

  要想保证固定架位置的准确,应该由焊工及放线人员一起进行焊接固定架。

  4、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预应力筋穿束完毕后,需要对管线与波纹管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其规格和相关资料以及损害或者修补工作,并且加以审核与确认合格之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处理波纹管的时候避免与振动棒相接触。

  张拉端及梁柱节点等重点部位最好是使用直径较小的振动棒振捣密实,防止穿线安全事故。

  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对混凝土提供适宜的环境,有助于在张拉过程中提供强度检测值来正式预应力筋后张拉。

  当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应当及时对锚垫板上剩余的混凝土渣滓清理干净,保持锚具的本质,有助于有效快速的安装,在工期内顺利完成。

  5、预应力曲线放线:预应力筋在梁中应该按照设计要求的曲线来布置,曲线的形状是由反弯点及最低点、最高点等几个特征点控制。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梁非预应力钢筋(箍筋)上画出预应力筋详细的放线图,放线由专人来进行,并及时进行检查。

  6、预应力筋穿束。

  梁普通钢筋绑扎完毕并焊接完固定架后,应该先铺放好波纹管,再将预应力筋穿入管内。

  预应力筋穿束采用人工单根穿束,在穿束端应该采用的是胶布或者其他的软布包裹。

  在预应力筋穿束过程中及完毕后,要及时地对波纹管破损情况进行检查。

  7、预应力孔道灌浆。

  对于预应力孔道灌浆的情况分析,应该在预应力筋张拉后,限期1天内进行灌浆,才能发挥其效果。

  若是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不能及时灌浆,应当加强养护工作,防止锚固装置与钢绞线生锈导致滑丝的情况。

  孔道灌浆的质量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在还未灌浆之时,应当严格检查压浆机,并且检验。

  8、预应力筋就位固定及留排气泌水孔。

  预应力筋的垂直位置由固定架控制,在位置固定后,泌水孔应设置在波纹管最高点及两端部。

  在波纹管上方开以个圆孔,在开口上用带嘴的塑料压板和海绵覆盖,接头周边用胶带封严,防止漏浆得不够。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好地解决了大跨度混凝土梁的抗裂问题,同时也减少了混凝土及钢筋的用量,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结构的使用空间。

  因此,只有保证采用的预应力度适当,结构处理的合理,房屋建筑中的预应力结构抗震功效就能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黄绍锦.有黏结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 技术与市场. 2010(11)

  [2]胡辉云.房屋建筑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0)

  [3]吴浩然.浅谈民用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7)

  [4]赵文抒.浅谈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的应用[J]. 门窗. 2012(12)

  [5]王伟森.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J]. 福建建材. 2012(12)

【预应力房屋结构施工技术】相关文章:

预应力技术建筑施工的论文10-09

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10-08

高层建筑静压预应力管庄施工技术论文10-05

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工程中的应用10-26

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实践应用10-2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筋有效应力研究初探10-08

房屋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与问题10-26

房屋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10-26

施工技术报告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