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毕业论文

舞蹈力学之美论文

时间:2021-01-23 15:53:25 物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舞蹈力学之美论文

  舞蹈力学之美论文【1】

舞蹈力学之美论文

  [关键词]舞蹈;力学;芭蕾

  舞蹈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已经历了几千年历史变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祭祀、爱情、生与死无一处没有舞蹈文化的足迹,经历了无数代人的创造、继承、发展、演进,舞蹈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着人们拥有的潜在的历史精神能力与情感体验。

  随着我国三个文明建设的步伐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生,追求人生的价值,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强化,其中文化心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群众对舞台上的舞蹈艺术从欣赏的角度转而变成主动参与为自我表现。

  注入时代的活力,突破陈旧的舞台框架。

  用舞蹈来表达四肢运动的趣味和理想其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四肢运动的空间轨迹,二是驱动四肢运动的各个力构成的结构样式。

  在实际的运动中这两个方面当然是结合在一起的,但从表达的意图来看,则有不同的侧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趣味,理想及风格的体现。

  作为两种极限状态,我们可以把空间轨迹理解为外在的,造型的和恒定的,力的样式则是内在的,驱动的和变化的。

  近代的人们尤其是有关专家学者们谈到“舞蹈”时,心目中所指的主要是芭蕾舞。

  这一点毫不奇怪,芭蕾舞在近代发展中达到了舞蹈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水平,比起其他任何一种舞蹈来说,其影响都要大得多,深远的多。

  芭蕾舞中的四肢运动是最有特点的。

  人们一想到芭蕾舞,首先想到的就是又清又短的舞裙(花朵裙)和直立的足尖,两个外在的特点使舞蹈中下肢的视觉表现力发挥到尽可能大的限度。

  至于芭蕾的动作,有人用“开、绷、立、直”四个字来概括,就是说以幅度尽可能大而舒展的肢体运动动作进行表演,视觉效果当然是强烈而鲜明的。

  追求视觉造型效果,这是芭蕾四肢运动的根据,所以勃拉齐斯曾告诫芭蕾演员说:“一位好的舞蹈家永远都应该是雕塑家或画家的模特。”正是这种对视觉效果与造型效果的强烈要求,使我们得以理解,为什么随着芭蕾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了那种排满镜子的练功厅。

  人体的舞蹈中四肢是不断运动,不断变换空间位置的,静态的造型只是出现在一系列连续动作的起止点上,芭蕾舞对视觉造型效果的追求更多的是体现在四肢运动中。

  人所共知,芭蕾的动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跳跃动作,演员似乎在不断地做着摆脱重力的无益努力。

  这样的一些跳跃并非随意的动作,而是属于标准的芭蕾语汇。

  跳的种类很多,各自具有不同而明确的外观姿态要求,诸如挑起时四肢的动作,方向及落地的姿势。

  区别这些不同的运动姿态的意义就在于它们形成了不同的空间轨迹。

  另一类同样的重要动作是旋转。

  旋转大多是以身体重心支撑点(某一足部)为轴心的水平径向的自转运动,力的基本方向与样式的差别不大但也区分出许多姿势来,如旁腿转(grand piro-uette),吸腿转(pirouette)与挥鞭转(fouette),它们的主要差别就在于由摆动的腿划出了不同的运动轨迹,从而形成了视觉动态造型的不同。

  芭蕾虽是在浪漫主义时代发展到高峰,因而带有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但他对四肢运动的空间轨迹的兴趣体现出一种更古老的审美理想:相信美是客观的永恒的。

  芭蕾训练的意图就是要创造出美的形象――形体与动作,做“雕塑家或画家的模特。

  ”教师和学生都相信,舞蹈之美是直接呈现于这种装配的手工艺特征――坯料的质量,加工密度和局部修饰等等。

  芭蕾的语汇不是一成不变的,演员个人风格也有很大差异,但这些都不能脱离美的客观性与永恒性的信念。

  对演员动作的准确,自然,优雅的要求本身就暗示了舞蹈的理想是客观的,既成的,演员的动作训练本质不是生成而是学习。

  通过学习而不断接近那个永不可及的至美的理想。

  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谬:舞蹈动作表达的是四肢运动的趣味和理想,为什么这种理想会处于四肢运动而成为客观,永恒的?这正如人们制造了上帝又把他推上云霄一样,古典审美理想实质就是从变化流失的,具体现象中把握住恒定的东西,创造成脱离实际因果链的艺术幻象,是人的心灵得到宁静和安慰,这也正是尼采所说的造型与梦幻的精神――日神精神。

  在芭蕾演出中,四肢运动所表现的内在的生命力经过训练而升华和外化,从而转化了造型的力量。

  由于这个原因,观赏古典芭蕾时总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芭蕾舞演员的跳跃,不像体操那样给人以力的爆发弹射的感觉倒有点儿像失重的精灵在飞翔。

  这正是古典趣味所追求的灵肉和自由,永恒境界。

  永恒的东西总归是空灵而不可捉摸的。

  四肢运动本身就是力的作用的结果,即使静态造型也是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样式是空间轨迹的根据,是造型的另一面。

  但在芭蕾中,由于注重造型而使力的样式服从于表现造型的需要。

  例如由大跳(Grand-jete)落地成迎风展翅(Aralespue),动作连贯而稳定,于是一个很强的前冲力被轻盈的足尖单腿立的姿势消除了,令人感觉似乎不存在多大的前冲力和重力,人是飘落下来的。

  尼金斯基则用坚挺折节的动作强调了运动轨迹背后的力的机械性,但他似乎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

  尽管后来的各种现代流派层出不穷,芭蕾舞坛至今还可看到传统的古典――浪漫主义趣味的强大影响。

  体育舞蹈中力学原理的运用【2】

  摘 要:体育舞蹈项目是通过舞者身体进行力度、幅度、速度和姿态造型的变化展现人体美和运动的自然美,正因为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使人们主要集中关注于其艺术表现,而忽视了运动的力学本质。

  本文运用现代科学原理,就体育舞蹈运动结构及运动方式,从动力学和静力学两个方面加以研究,揭示体育舞蹈运动的力学基础,以及对体育舞蹈运动规律有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这将对完善体育舞蹈动作技术,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舞蹈;静力学;动力学

  体育舞蹈中静态的或者动态的`各种动作,几乎全部可以用静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加以研究。

  舞者眼中的力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二种:真实的力和感觉出的力。

  这里所说的“感觉出的力”是指:当舞伴的移动被自己察觉到时,自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舞伴将会沿着惯性方向运动,此时,自己仿佛被舞伴施加了一种无形的力,这种力是一种感觉出来的也许将会发生的,但此刻并不真实存在。

  “真实的力”可以根据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推理、表达和分析。

  其中牛顿三定律所阐述的力学现象,随时随地地发生在舞者的舞蹈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用力学用语解释动作要领,将会使学生准确领会老师意图,会使学生舞蹈水平提高的更快。

  一.静力学三种类型在体育舞蹈中的分析及应用

  人体有厚度,且人体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如果引用力学上对人体重心的定义,就会提出使舞者的重心在哪里这个问题。

  实际训练中只要知道,人体重心一定在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上,这个直线一定能稳定地将人体支撑住,形象地说,当一只手稳稳地将你托起时,你的重心一定在这只手的正上方。

  还有就是重力,人体重力在训练时可以看作是一个不变的常量,不会随舞者的意愿增加或减少。

  但是舞者可以将人体作为聚集在人体重心那一点。

  重心移动是一项既简单而又复杂的技术,因为它受到力学定律的影响,可以说包含三种不同的力学常识。

  (一)重力 当人体重力通过两脚传递到地面时,人体总重力根据重心的位置被两脚分别负担一部分。

  改变人体重心在两脚问的位置(尽管总重量没有变)两脚各自负担的重量会发生变化,重心靠近哪只脚,哪只脚就会感觉重力的增加,移动重心就是向地面发力的一种方式。

  例如:伦巴舞的左右伸展步要求外脚向地面发力的同时拧转,这个发力就是由于身体重心外移导致外脚向地面发出一个较强的力,通过拧转又将身体重心移回同时带回外脚。

  (二)提升反力 当人体某个部分迅速向上升起时,就产生了向上的加速度,要获得这个加速度,支撑部分(一般是大腿)就必须向上发力。

  当然,向上发力就会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会使支撑在地上的脚向地面施加压力,而这个压力就是提升反力。

  例如:作牛仔舞的基本移动步3‘哒’4的‘哒’时,男士左脚向地面发力会产生将身体胸以下部分瞬间向上抬起的效果,与此同时男士左脚会感觉向地面发出很大的力,这种发力显然不同于重力转移的发力。

  (三)支反力 停止身体快速移动的力,体快速移动垂直向下或者横移)后迅速停止时的瞬间,如果没有舞伴的帮助,只能靠脚与地面的摩擦力使身体移动停止。

  此时发力腿会向地面发出很大的力量,并迅速传递到身体停止身体移动。

  例如:恰恰舞中基本步的向前第2拍‘切克’,男士左腿向前超直顶住全身,在跨部摆动缓冲后瞬间推动全身向后快速移动。

  这短短的过程中,尽管身体重心保持在(教材规定)两脚之间,但是由于全身惯性作用和地面摩擦的作用,使左腿会感到承受了大大超过重力的支反力,此时,按照老师的通常说法:男士“腿部超直向地面发力”。

  尽管三力的作用和目的不同,但是教师往往却把它们笼统地叫作向地面发力。

  为了使舞者容易理解老师所说的力学道理,同时又符合舞者的感觉,课下自己练习时,应能够分别把上述三种力区别开来,分别称为:重力、提升反力、支反力。

  能够明白向地面发力的道理,就不难理解诸如“向地面发力以便保持身体稳定”这些话的含义了。

  二,动力学在舞蹈中的分析与运用

  (一) 老师时常说起的“引带”,围绕着引带关系经常听到舞伴们无休止的争吵。

  但愿下面;从动力学的角度对身体引带力的分析,能够减少舞伴之间的争吵。

  动量守恒定理:男士的冲量转化为男士的动量一定有S = F×t = m男×V男。

  一旦将此动量传递给女士必有如下关系

  m男×V男始- m男×V男末=m女×V女末- m女×V女始

  如果能量转换前女士速度为0,转换后男士速度为0,则上式变为

  m男×V男始=m女×V女末

  V女末=(m女/m男)×V女末

  一般m男比m女大,所以能量转换后女士的速度高于男士的初始速度。

  (二)引带能量转换的三种类型

  类型一,男士主动转换。

  即男士发出S = F×t = m男×V男始冲量在瞬间(不会大于0.1秒)传递给女士并且使女士获得(m女/m男)×V女末动量。

  一般是刚刚配合的男女士引带使用的方式。

  类型二,女士主动转换。

  即女士发出S = F×t冲量在瞬间(不会大于0.1秒)传递给男士,通过男士的反作用力使得女士自己获得(m女/m男)×V女末 的动量,典型例子是强力转,女士处在反关节位,重心向外倾作出舒展造型,本应在男士引带帮助下强力自旋归位,但由于女士背对男士,男士此时发出各种大幅度的“感觉到的力(内力)”也无济于事,女士统统感觉不到。

  此时,女士应当采用“主动转换”方式自己发力回旋,男士只要绷紧肌肉(绷紧肌肉从力学角度分析就是增大男士惯性矩),等待女士的发力即可,站在这个角度说,男士引带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女士要“会用”男士的引带。

  类型三,男士和女士同时完成能量转换。

  这种转换能够顺利完成的保证是:男女士具有极为默契的发力动作。

  男士和女士同时开始共同完成能量转换。

  这是高水平运动员才有可能达到的引带配合手段。

  转换按照动量守恒定理有如下关系:

  m男×V男始- m男×V男末=m女×V女末- m女×V女始

  引带完成后,男女士同时具备自己所需要的速度和运动方向。

  典型例子莫过于“相互转,北京舞者通常称其为“双飞”。

  如果从力学上分析,这就是瞬间引导力的第三类男士和女士同时完成能量转换的方式。

  三.体育舞蹈的所有技术动作都是内力和外力协调整体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体育舞蹈中的力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舞者自身的肌力(即内力)在起主导作用,如伦巴、恰恰中肩部、髋部、手臂摆动等等都是在内力的作用下实现的;二,是舞者通过舞鞋向地板施压,继而获得地板的反作用力,使身体的幅度和运动的速度相应地增加。

  三,是来源于舞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构成复杂的舞蹈技术动作。

  综上所研究及分析的过程,笔者认为体育舞蹈中的力学运用十分明显,值得体育科研人员认真研究也为从事体育舞蹈教学工作探索了一条新思路,与体育研究者共同发现、探索、研究体育舞蹈中的力学原理与运用,对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大有益处。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马文海.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与研究方法在武术研究中的应用.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6)

  [2] 温柔.加强舞蹈生物力学研究促进舞蹈训练的科学化进程Ⅱ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3):94-95

  [3] 寿华.体育舞蹈运动技术理论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78—81.

【舞蹈力学之美论文】相关文章:

美术之“美”11-27

汉字之美02-02

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之崇高美论文01-03

初中力学教学论文12-31

篮球投篮力学论文12-31

大专舞蹈论文12-01

初中力学定势障碍研究论文12-31

浅谈明式家具与现代主义家具之美哲学论文04-14

舞蹈编导文学素养论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