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及其当代意义

时间:2021-02-12 11:21:57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及其当代意义

  毕业论文的撰写让很多毕业生都烦恼不已,为了赶时间草草写完编递交上去,最后过不了答辩也就毕业不了。小编在这里直接给大家带来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一篇,供毕业生们阅读参考!也希望毕业生们要认真写好自己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答辩!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基于金庸的武侠小说,挖掘与本民族文化的深层次联系,以此来阐释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彰显本民族传统文化美感。本文通过此方面阐释,来说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土壤,进行文学的创作要立足本民族,才能具有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金庸;《越女剑》;中华传统文化;当代意义;射雕三部曲

  在现当代通俗文学中,金庸武侠小说凭借其扣人心弦的情节,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描写,已经给几代人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最具魅力的还是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吸收,借鉴和再创造。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使得金庸的武侠小说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文学美感,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多方面的文学美感,涉及历史,宗教,国际问题等等。在此,笔者仅举几个例子来阐释一下金庸的武侠小说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具有独特魅力之处。

  在金庸的短篇武侠小说《越女剑》中充分体现了金庸先生对于中华历史典籍的博闻强记,熟读《吴越春秋》等历史典籍,在某种意义上《越女剑》就是以《吴越春秋》为根基而进行的再创造。金庸先生将《吴越春秋》中的情节进行糅合,加入小说的众多要素,从而创造出了《越女剑》这篇短小精悍的武侠小说。

  在《吴越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其时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人,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

  ······

  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剑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乃命五校之队,高习之教军士。当世之时皆称越女之剑。”①

  此几段正是《越女剑》中精彩高潮之处的由来,金庸先生以此几段为依托从而创造出脍炙人口的'《越女剑》。在《越女剑》中将这几段更加小说化,金庸先生不仅借用了越女的高超剑技,为越王练兵的情节,而且又独具匠心地构造了越女与范蠡,西施的爱恨情仇,使得小说即依托于《吴越春秋》,又超脱于《吴越春秋》,更具文学美感,引人入胜。在《越女剑》的最后,处女虽然没有刺中西施,但是剑气已伤到西施的心,所以有了西子捧心这一千古佳话。本来西子捧心的由来并非如此,这是金庸先生在运用小说技法,最后又巧妙地回归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从而使得小说具备了难以磨灭的文化底蕴。

  在《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四回,《 太极初传柔克刚》中:

  只听张三丰问道:“孩儿,你看清楚了没有?”张无忌道:“看清楚了。”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小半。”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罢。”张无忌低头默想。过了一会,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大半。”

  ······

  张无忌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晌,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净净的了。”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这就请八臂神剑指教罢!”说着将手中木剑递了给他。张无忌躬身接过,转身向方东白道:“方前辈请。”周颠抓耳搔头,满心担忧。②

  这几段对张无忌学习的太极剑的描写独居匠心,看是平淡无奇,实则大有深意。张三丰教张无忌学习太极剑,反而让他忘得越快越好,这一反常态的举动的情节设计却反应出金庸对道家思想的深刻把握,尤其是对庄子的著作的深入了解,否则他不可能写出这个情节。在《庄子》书中《大宗师》篇中有着这样一段,写孔子与其心爱弟子颜回的一段话:“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坐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