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从生态视角解读《狼图腾》

时间:2020-12-08 10:52:30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从生态视角解读《狼图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从生态视角解读《狼图腾》的论文,欢迎各位现当代毕业的同学借鉴哦!

从生态视角解读《狼图腾》

  摘 要:当下的畅销书《狼图腾》,作为一部极具生态意义的生态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生态视角,彻底颠覆了以往的“狼”形象,并且赋予狼以人性的光辉,并且借助这种色彩极力强调万物平等的生态观念。此外作者通过还原草原消失的真相,无情地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即人类的贪婪、愚昧和无知,并且对人类的贪得无厌和生态无意识给予了深刻的批判。

  关键词:《狼图腾》 人性 生态

  2004年4月,一部给商业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等各个领域带来强烈震撼的“旷世奇书”――《狼图腾》横空出世,成为“当红小生”,书中丰富的生态因素是此书尤为独特之处,在生态文学作品如此繁杂的情况下,《狼图腾》能够一跃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肯定在内容上有着独特的生态视角。

  一、生态理论视野下的“狼性”思考

  作者在书中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把自然的形象具体化、形象化,也就是把狼当做大自然的代表,但是如果将作品中狼形象作为主角出现仅仅理解为对动物的保护那就未免有些肤浅了。以往的文学作品中,狼往往是以凶恶、残暴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但是《狼图腾》却颠覆了往常的观念并且赋予了狼新的品格,而正是这些品格使得狼具有了人的色彩,作者力图将狼与人在道德和精神上所具有的共性展现给世人,从而揭示一切生命的平等性,最终得出极具生态意义的结论,那就是一切生命都是上天(腾格里)创造的,都是平等的。这也是作者尊重自然,尊重万物的生态观念的一种体现。作者通过“狼性”中的智慧、团结、勇敢、顽强将生物人性化,并且在这种狼性中探索中华民族缺失的成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狼或者说是狼所代表的一切生物的地位和价值。

  (一)“狼性”之智慧

  狼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他们能够把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发挥到最大效用,比如天气、地形、敌人的软肋和缺陷。狼的聪明智慧在《狼图腾》的开篇所描述的那场激烈的狼与羊的战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借毕力格老人之口介绍了狼的绝招:“狼抓黄羊有绝招。在白天,一条狼盯上一只黄羊,先不动它。一到天黑,黄羊就会找一个背风草厚的地方卧下睡觉。这会儿狼也抓不住它,黄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动静,黄羊蹦起来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动手,趴在不远的地方死等一夜,等到天白了,黄羊憋了一夜尿,尿泡憋胀了,狼瞅准机会就冲上去猛追。黄羊跑起来撒不出尿,跑不了多远尿泡就颠破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动了……”①46在真正的总攻阶段,狼善于运用包围战术,从东北西三面将狼团团围住,这时已经筋疲力尽的羊只能束手就擒,成为供狼尽情享用的美餐。由此可见,狼的智慧是远远超乎人类的想象。

  (二) “狼性”之团结

  一般情况下狼是不会各自为战的,也很少单独行动,它们的行动大部分都是集体性的.,并且有组织有领导,通常狼王在战斗中充当“指挥官”, 其他狼都要听从狼王的调度和安排,这样就保证了将集体的力量发挥到最大。狼的这种团体意识非常强烈,一旦狼王发出进攻的信号,群狼就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人,甚至会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保护整个狼群的利益。

  (三)“狼性”之勇敢

  狼的身上有一种不畏死亡的精神,在与马群的战斗中,它们为了将马匹冲散,不惜以牺牲较老较弱的狼为代价,通过撕扯外围较强壮的马匹的肚皮,从而打开一个突破口。狼和狗的战斗中也能表现出狼的勇敢和不退缩的精神,即使拼到最后一条狼,它们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上,它们是真真正正的王者。

  与其他生态文学作品相比,《狼图腾》中所蕴涵的生态观念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表现在作者对一切生命的敬畏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尊重之意。作者在审视狼的时候,采用的是平视甚至是仰视的视角,而不是以往的那种站在一定的高度去俯视,他把大自然一切的生灵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然界的万物,比如草原、河流、森林甚至土壤等等,作者的目的是要达到一切生物的和谐共存,力求摒弃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万物在地球上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姜戎的生态思想远远超越了对于自然和生物的喜爱,极力呼吁每一种生物的权利、尊严和平等地位。

  二、对草原生态危机的根源的深刻揭露:人类的贪婪和愚昧

  姜戎在书中有一段对原生态的美丽草原的描写:

  一大片人迹未至、方圆几十里的碧绿大盆地。盆地的东方是重重叠叠, 一层一波的山浪,一直向大兴安岭的余脉涌去……盆地的北西南三面,是浅碟状的宽广大缓坡,从三面的山梁缓缓而下。草坡像是被腾格里修剪过的草毯,整齐的草毯上还有一条条一片片蓝色、白色、黄色、粉红色的山花图案,色条之间散点着其他各色野花,将大片色块色条,衔接过渡得浑然天成。一条标准的蒙古草原小河,从盆地东南山谷里流出……泉水清清,水面上流淌着朵朵白云……盆地中央竟是陈阵在梦中都没见过的天鹅湖。望远镜镜头里宽阔的湖面出现了十几只白得耀眼的天鹅……天鹅四周是成百上千的大雁、野鸭和各种不知名的水鸟。①231

  从作者的这一大段优美的抒情文字中可以窥见作者对未经开发破坏的原始的蒙古草原的那种强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也是任何一个读者读过之后都能强烈感受得到的,并且为这种超凡脱俗的生态之美所震撼。作者也正是通过还原草原生态的原始美丽,凸显出人类的贪婪和愚昧,控诉人类的无知与疯狂。

  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来是一种无法违背的自然定律,但是一旦有了“第三方”的干预,这一法则必然会受到破坏,原有的平衡消失了,最终遭殃的肯定是生态环境。总而言之,给草原生态造成劫难的并不是“天灾”,而恰恰是人类一直忽视的“人祸”。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顾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上粗放式的经济模式所导致的污染和浪费,已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开始危及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不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不再仅仅是科学家或者人文学者所关怀的领域,而已经扩展到了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并且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正是在我们的生态环境承受巨大的压力、人民的心灵受到严峻的拷问这样的背景下,《狼图腾》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生态观念和生态意识以及展现这种意识的方式和载体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是必然的。   作者姜戎在一次访谈中曾经说道:“我的确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借这本书向人们介绍原始游牧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在作品讨论会上讲了一句话我深有感受,他说每次回草原都想大哭一场,现在所有的知青回到草原,都是真想大哭一场。那么美的草原啊,几千年几万年保存下来的这么美的草原被毁掉了,就毁在这三十年里头,我们是亲眼目击者,我们对于草原那种怀念、那种悲哀啊,那真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②作者的这些话既表达了对草原遭到破坏的无奈和隐痛,也在控诉着人类的愚昧和无知的行为。

  《狼图腾》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观念实际上是由作者亲眼目睹的蒙古草原所经受的巨大灾难所引发的,作者满怀焦虑地思考着草原消失的原因,思考着生态环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所处的地位,思考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和谐,并义愤填膺地批判了人类的自私与自利、狭隘与无知。狼的消失,是草原沙漠化开始的导火线,但是悲剧真正的根源在于人类对于物质的强烈欲望。作者姜戎凭借着自己在草原上长达十一年的亲身经历,将草原上人、狼、食草动物、草原之间的故事展现出来,将人类贪得无厌的本性和愚昧展现得淋漓尽致,将蒙古草原一步步退化消失的过程给予了最大限度的还原。

  其实作者所要批判的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也就是人类的贪婪和愚昧在书中几乎所有人物的身上都潜在存在着。书中反生态最为强烈的是蒙古人包顺贵,他的种种行为都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挑衅,他几乎没有任何生态保护的思想意识,他的眼里只有物质、只有功名、只有无止境的索取,大自然成了他阿谀奉承的源泉。比如他为了到上级那里邀功请赏给狼的尸体拍了很多照片,为了讨好首长挖走了大量的野芍药;再比如他还把天鹅打下来做天鹅汤吃,把狼消灭后让乡亲们来开垦耕地。包顺贵这些无视生态的行为最终造成了草原生态恶化的不可逆转。

  生态环境恶化的悲剧不只发生在蒙古草原,几乎世界各个地方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生态问题,因而《狼图腾》中渗透的生态危机对世人的警示作用不可小觑。书中的强烈的生态意识对这本书的畅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撼动了很多西方人的生态观念,从而促使西方出版社对《狼图腾》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热情。

  注释

  ① 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② 侯颖.人类情理世界的潜文本[J].河北大学学报,2011,1(36):32.

  参考文献

  [1] 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2]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吴秀明,陈丽君.论生态文化视野中的狼文化现象[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

  [5] 侯海燕.一曲生态失衡的悲歌[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24(1).

  [6] 吴秀明,陈丽君.从《狼图腾》看生态文学的发展[J].文艺研究,2009(4).

  [7] 张明辉.《狼图腾》中的生态文学元素探析[J].作家杂志,2009(9).

  [8] 殷国明.永远的幽灵: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狼意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 老树.狼图腾与生态文化[J].森林与人类,2004(10).

【从生态视角解读《狼图腾》】相关文章:

从生态主义视角解读《黑暗的心》02-05

从关联视角阐释文学文本的解读过程01-29

从我国古典文学的视角看《春香传》05-24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叙事视角解读02-03

试析《艰难时世》的基督教视角解读02-01

浅析《云使》的生态批评解读01-26

从行政法的视角浅析药品回扣治理01-27

从“三仙四气”中解读李白01-29

翻译生态学视角看英译《三字经》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