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日本中小学防灾安全教育对我国灾害意识的启示论文

时间:2020-11-01 13:16:33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日本中小学防灾安全教育对我国灾害意识的启示论文

  【摘要】国内的防灾安全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其形式仍以灾后逃生为主,对灾害意识的培养关注较少。而日本的防灾安全教育重视对灾害意识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使青少年学生对自然灾害有清醒全面的认识,体验模拟灾后生活,提前进行生命教育,才能在灾难来临时保持从容冷静的心态,防止次生伤害的发生。

日本中小学防灾安全教育对我国灾害意识的启示论文

  【关键词】灾害意识;防灾体验活动;生命教育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日本文部省“自然灾害科学综合研究部”组织并开展了针对青少年(包括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的学校防灾教育系列研究。该研究明确提出面向青少年的防灾训练教育必须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使青少年在发生灾害时,能够具备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能力,同时兼顾保护周围人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生命安全损失;二是通过形式多样、有计划进行的防灾教育训练,时刻保持青少年的防灾意识。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灾害教育列入年度教育计划,编制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应对和预防人为灾害的策略,并且每项灾害预防和救助教育在具体内容上包括了灾前预警、灾中与灾后自救互救指导、家庭防灾救灾预案制作、社区互助等多个领域。(方磊,2012)日本的学校防灾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为不是被动的知识或逃生技能的灌输,而是让学生重视通过亲身体验全方位的掌握安全知识,片田敏孝(2012)认为在组织防灾教育训练活动时,必须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开教学,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加强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并由此引发学生对于防灾教育活动的强烈兴趣。渡边正树(2013)认为,防灾教育中应加入“虚构城市防灾体制”的内容。让孩子们假设一个城市,自由设定该城市的人口结构及数量、产业类型及结构、地形及气候状况、灾害隐患等。然后根据假设条件制作该城市的《防灾手册》,并根据年龄段分别制定教学内容,如:三年级学生一边走在地区内,一边绘制安全地图;高中生在对城市进行介绍的同时,将危险地点或应注意安全的场所告诉三年级学生;四年级、六年级学生学习防灾知识;高中生将学到的防灾与地震知识以墙报或幻灯片等简明易懂的方式教给四、六年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设身处地地学习防灾安全知识。

  二、国内学校防灾安全教育现状

  国内的防灾安全教育在汶川大地震后受到重视,张政博士于2009年就中日青少年防灾教育情况及效果评估体系进行过对比研究,指出“国内学校防灾教育的实践理念及存在问题”是“以具体的处理危机的技术方法为中心,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防灾社会共识’意识的培养”,其指出,不仅要让青少年学会在面临灾害时,处理危机的具体方法,面对灾难时的自信心与冷静的判断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与迫切,这种保持“自信”和“冷静”的能力是摆脱灾害造成的影响的重要基础。周琴博士于2013年就日本舞子高中的灾害教育进行了个案研究,指出该校的新型灾害教育模式是在学校开设了如“灾害与人类”、“社会环境与防灾”、“防灾信息”等一系列防灾专门课程的基础上,聘请防灾研究者、消防战士等专业人士来校开讲座,并通过校外参观学习、亲身体验防灾训练的形式,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防灾安全知识。防灾安全教育虽然近年来在我国受到重视,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有所介绍,也被引入学校教育工作中,但是具体的操作和训练手段呈现口号多、会议多、表演多、时效评估少的`特点,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校防灾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以防震、火灾为主,对其他方面如爆炸、泥石流、台风、海啸等涉及较少。而日本的防灾安全教育内容全面,几乎涵盖各种危险情况,并且针对各个年龄阶段,分别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近年来各种灾害造成的惨痛教训值得重视及反思,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造成的伤害仍历历在目;2014年春节后香格里拉古城大火造成惨重损失;2010年广东省茂名市钱排镇发生泥石流,100余人伤亡;2013年广东省发生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灾害发生时,政府的救助能力并不能保证第一时间有条件到达灾区,在应对巨大灾害时,灾民自身的直接参与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学校防灾安全及灾害应急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防灾能力及自救能力,使得学生在遭遇灾害时能极大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灾害引发的次生伤害降至最低。(宫西悠司,2012)由于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侧重文化知识的传输,防灾意识较薄弱,对于防灾教育长期以来几乎是呈现空白状态。虽然在汶川地震后,防灾教育受到重视,但由于我国缺少完整的防灾应急体系,日常生活中对于防灾减灾知识接触较少。据了解,目前我市的学校防灾教育流于形式,并且以逃生、自救教育为主,而对于灾害意识的培养却几乎没有涉及。国内现有的学校防灾安全教育的研究自2008年以来受到重视,但主要以防震、防火知识为主。韩国“世越号”沉船事故造成的惨痛伤亡再次敲响了学校防灾安全教育的警钟,从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学生在灾难来临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处于危险之中,缺乏危机意识,无自救觉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培养面对灾难时的自信心与冷静的判断能力,与掌握求生技能同等重要。传统的防灾教育及防灾活动基本以形式化的应对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活动为主,灾害教育不是单纯的只包括当灾害来临时,如何将灾害现场的受害情况减小的防灾教育,而是关乎个人的内在成长,主要解决的是如何使个人能够具有度过灾害的能力。不仅包括逃生能力,还包括灾害预警能力、灾后自救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等。

  三、日本学校防灾教育经验

  日本由于所处地域、自然环境的原因,常年多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就自然环境方面,茂名市与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诸如同样都处于沿海,多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多台风、降雨量大等。但日本因灾害造成的伤亡情况却持续走低,灾害死亡率仅占世界的0.3%。在日本311大地震发生之时,我们都因日本人面临灾难时从容不迫地逃生,灾后冷静应对而震惊。反观我国状况,灾害发生时慌不择路,火灾、地震时盲目跳楼,造成伤亡的事例并非少数。不得不正视的是,日本人临危不惧的冷静与日常所受的防灾应急教育密不可分。东日本大震灾后,通过自然体验活动,注重灾害意识的养成,培养“生存能力”的灾害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目标为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状况采取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培养以自助、共助、公助为基础的灾害应对能力。包括:

  (一)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了解产生灾害的原因

  日本的学校防灾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同时非常重视普及灾害的预警知识。在其教育内容与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各类自然灾害的征兆,做出准确的判断被视为尤为重要的环节。首先,在了解了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体验自然的活动,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中小学地理课中,在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界的各种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学习应对灾难的知识,使学生意识到美丽的自然界也有恐怖、狰狞的一面,要清醒地认识灾难的真面目,首当其冲的是必须学习有关的地理、气象等知识。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份子,青少年们有必要清楚地了解与其相关的知识,诸如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地壳是如何运动的,地震是如何发生的,火山是如何形成及活动的;此外,还必须知道水在地球上是怎样循环的,在什么样的机制下导致下雨的形成及台风的发生,以这些知识为前提,才能对灾害的形成有初步的认知。通过图文并茂的故事,使青少年学生对自然灾害有清醒全面的认识,使孩子从小就对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危险性以及防灾准备和灾害救助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识,即自然灾害虽然具有不可预测性,并且通常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但却可以通过人的努力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在平时培养灾害意识,学会相关灾害知识和防灾救灾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通过具体案例体验灾后生活

  虽然在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的学校灾难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大都停留在“主题班会、墙报展览、口号宣传、参观场馆、观摩演习”等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形式的枯燥单一,缺乏让学生亲身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日本政府从1982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全民防灾日”,将9月的第一周定为防灾周,全国上下都在这段时间举行形式多样的防灾救灾训练。日本文部省规定学校在每个学期都要进行防灾演习,并且学校的防灾演习以让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式为主,通过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本的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制定形式多样的防灾体验活动。比如面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呼救比赛”,让学生在模拟受灾状态下大声呼救,声音分贝高者获胜;“消防写生比赛”,组织学生到消防队参观写生,借机学习逃生救援知识。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家庭课中,要求学生假设在受灾后利用有限的水和食物,尝试自己动手煮饭。在中学高年级的课堂中,学习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应对处理休克的人的状况。并且在普通的课堂教学中穿插防灾救灾知识,比如在中学生的数学课中,会假设某地发生地震,海啸将于半个小时后到来。要求学生计算要想顺利避开海啸,最迟在地震发生后几分钟开始避难。这种假设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形式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加投入地学习,牢固地掌握知识。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在面临真正的灾害时就不会慌乱。

  (三)通过生命教育对灾后心理创伤进行疏导

  灾难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突发的灾难可能会在瞬间夺去人们的生命以及财富。往往会给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幸存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因此通过生命教育对幸存者进行灾后心理疏导非常重要。与其在灾难发生后进行心理干预、疏导等进行补救,不如在平时进行生命教育,起到预警作用。而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种,帮助学生正视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性,同时也适用于灾后受灾者的心理重建,树立继续生活的信心。在日本,死亡教育于20世纪后期开始被逐渐重视。日本的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有的大学还特聘专家客座讲授“死亡哲学”,同时还面向普通市民不定期的开设探讨“生与死”的学术讲座,引导人们以淡然的态度应对死亡的挑战。只有正视死亡,才能在灾难来临时,有勇气面对自然的残酷无情,才能真正懂得珍惜生命。四、结语日本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寺田寅彦认为“灾难往往发生在被遗忘的时候”。因此,防灾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灾后自救、逃生这一个环节,平时对灾害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不仅要长抓不懈,并且应该具有一贯性。

【日本中小学防灾安全教育对我国灾害意识的启示论文】相关文章:

国外学前教育对我国的启示论文09-09

欧美公共管理改革对我国的启示论文08-02

精选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论文12-19

国外高等医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论文09-13

MBA教育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启示论文01-19

美国的会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论文12-25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论文12-28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05-10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启示论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