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7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1
几间矮小的茅草屋。屋顶上,覆着金黄的茅草,厚厚的,微风一吹,沙沙作响。屋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竿修长,竹叶青翠欲滴,在风中摇摆着身子。棕黄的土墙坑坑洼洼,有些泛黄的竹窗竹门显得简单朴素,篱笆内围着一畦不大的菜地。菜地里种着各种绿油油的蔬菜,嫩的仿佛能淌出水来,屋前矗立着几棵枝干盘曲的高大的.松树,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
小屋门前的树旁,潺潺的小溪静静地流淌着,溪边的小草碧绿碧绿的,溪水清澈见底,水里的小鱼儿欢快地畅游着。溪中那婀娜多姿的荷花仙子们,是那样的娇艳可爱,还有几株莲蓬头,亭亭玉立,从荷叶间悄悄地探出头来,俏皮可爱。
屋檐下,一对老夫妻正坐在小竹椅上,一边笑着一边拉家常:“老伴啊,虽然咱家吃的是粗茶淡饭,但我总觉得这日子过得可幸福哩!”老爷爷端起小陶碗抿了一口酒,满脸陶醉地说。老婆婆听了这番话,眉头舒展开来了:“是啊,咱们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我呀,知足喽!”
老爷爷捋了捋胡须,满面红光:“就是呀,瞧,咱家的三个儿子都这么孝顺懂事,多好。”“呵呵呵呵”老婆婆一边笑着从簸箩里拿出衣服来缝补,一边望向三个儿子。
大儿子正在溪东菜地里除草呢!他皮肤黝黑,头戴草帽,裤管卷起,双脚一前一后,弯着腰弓着背,手持锄头举起又落下,把杂草连根除去。烈日当空,干了一会儿,他便满头大汗,站直了身子,捶了捶腰,抬起手擦擦额头的汗珠,坐在田埂上休息。
放眼望去,豆苗长势喜人,他不禁喜滋滋地想: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等我拿黄豆换了钱,就买些好吃的孝敬爹娘。哦,三弟快到去学堂的年龄了,我要多攒些钱供三弟去上学堂。想到这儿,他又站起身来,继续埋头苦干。
屋前,年纪尚小的儿子正在门前空地上编织鸡笼,手法娴熟,只见他的手在竹篾中来回穿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笼子雏形就完成了。这时,一根小竹刺扎着了他的手指,伤口处渗出了几滴鲜血。“哎呦!”他叫了一声,微微皱了皱眉,挑出竹刺,用嘴抿了抿伤口,继续编织起来。
一旁的小鸡轻轻拍打着翅膀,在笼前跳来跳去,他摸了摸小鸡,喜悦极了。最有趣的,还是顽皮可爱的小儿子。瞧他,头扎两根冲天辫,嫩白的脸上,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眼神中还透着几分调皮,真是可爱。
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他先努力伸出小手,抓住莲蓬的梗用力一折,然后趴在溪边,用力地抠里面的莲子。只见他小脚翘起,摇摇晃晃的,一边还哼着小曲儿。
“怎么还是抠不出来呀!”他急了,两手抓住莲蓬,用力一掰。“咔”一个个饱满的莲子滚了出来,他赶忙一颗颗地捡起,剥去皮,迫不及待地丢入口中,细细品尝一番。“真美味!”他舔舔嘴唇跑到溪边,折下一片荷叶,把莲子包进荷叶里。
“这莲子可真甜,我得带回去给爹娘尝尝,他们一定会很开心!”他自言自语道。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2
今天烈日炎炎,春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辛弃疾边走边观赏美景,不知不觉就来到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一座茅舍后有一片竹林,竹林里的竹子青翠欲滴。茅舍前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淙淙地流着。小溪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露珠点点,荷叶上水珠晶银透亮。小溪两旁长满了绿绿的青草,这代表着生机与活力。
这座低矮简陋的茅舍前有一对白发老夫妻,他们正坐在一棵大树下,这棵树苍翠挺拔,直插云霄,犹如一个巨人守护着这户人家。翁媪不时还拿起酒杯小酌一下,。脸上泛起了红晕,老翁拉着老夫人的手,一抹胡须,用吴地的方言说:“老婆子啊,你可否想起以前咱们青梅竹马的时光?时光匆匆流去,那时候,你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婷婷少女呢!村里人啊,可羡慕我们了!”老夫人的脸更红了,害羞地说:“老头子,喝酒,喝酒。你不要夸我了,呵呵。可想已逝岁月?以前你还是个帅小伙呢!可如今我们年纪也一大把了,都年过半百了,儿子也长大成人了。”老两口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打趣着。
烈日当空,小溪东面,大儿子正在豆田里除草,他带着草帽,袖管和裤管都挽起了一大半。他弯着腰,弓着背,小心翼翼地处着草,太阳烤得大地火辣辣的烫。虽然汗水不停地顺着他黑黝的'脸上流下,但他依然还是在辛勤地劳动。听到父母爽朗的笑声,心里乐开了花儿:嘿,父母肯定在夸我勤劳能干呢!但他只是远望了一下父母,又赶紧除草了。
二儿子的手最巧了,他坐在离老两口不远的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鸡笼,一丝不苟地织着鸡笼,竹条在他的手上一会上下跳动,一会左右穿梭。虽然手稍稍有些粗糙,但他依然很熟练,“刷刷”地声音仿佛是在演奏着动听悦耳的歌曲。手不小心被刺破了,他也只是往衣服上一抹,憨憨一笑,继续编制:等我织好了,捉几只小鸡回来,它们住在里面,一定会很舒服的,就像我们一家人一样,幸福美满。那不如再多织几只拿到集市上去卖吧!还能帮父母减轻些负担呢!
小儿子正在小溪旁,他扎这两只冲天辫,一件红短褂,一条红褐色的裤子把他衬得活泼极了。他一会儿闻闻荷花的香;一会儿踢踢荷叶的根;一会儿躺在溪边,看看蓝天白云;一会儿侧在哪儿,看看邻居家的二娃。咦?他找到了几个最不起眼的莲蓬,用力一拽,把莲蓬弄下来了他来到溪旁,趴在那儿,玩弄着莲蓬,两只脚向上翘左右摇晃着。他把莲蓬里的莲子一粒一粒地剥出来,再放到嘴里一尝,恩,真好吃!他剥下几粒放一堆,剥下几粒放一堆嘴里还喃喃自语:“这时父亲的,这时母亲。这是大哥的,靠劳靠劳他,大哥那么辛苦。这是二哥的!”然后,他指着一堆最多的拍着手哈哈大笑:“这是我的,哈哈哈哈……”他努力地,认真地一个一个认着是谁的:嘿嘿,我要叫母亲煮莲子粥给我吃,可好吃了!待会儿让哥哥们尝一尝!
这一对老夫妻望着自己其乐融融的一家子,幸福地依偎在一起,开心地笑了。
辛弃疾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羡慕,向往,热爱这种生活。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词——《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3
一座座山耸立在天地之间,它们挨挨挤挤,携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一片竹林深藏在群山之中,它看起来是那么的吸引人:清晨的雾还未散去,走在林中小路上,朦朦胧胧能看到里面那挺拔秀丽的竹子。几根斜伸出来的青翠欲滴,叶子上面有着点点露珠,晶莹剔透,闪闪发光。耳边不时传出一阵阵布谷鸟的急促的叫声,好像在为我们打开新的一天的快乐。
“哎呀,我们都活了一大把年纪了……”是谁在那儿说话呢?
透过竹子的缝隙,便看到一座茅草屋,它低低的、矮矮的,上面已有了几个显眼的大洞了,做房子用的茅草十分轻薄,看起来不觉得让人有些心酸,这么破旧的房子,如何能挡得住那声声大风和片片大雨呢?不过,这儿也挺美的,旁边就是一条清清小河,它没有大河那么汹涌,它只是发出细细的,甜美的“沙沙”的声音……
正是荷花开的季节,它们在池塘中自由地生长着,散发着股股清香,沁人心脾。溪边的草青青的,小小的,它们用自己的绿绕起溪流,如繁星点点包起整片天空。
草屋前坐着一对老夫妻,他们正聊着什么。老公公一手拄着长拐杖,一手握着小酒杯,他的手指又粗又短,有些怪怪的。他的脸黄黄的,就像一棵病怏怏的草,但也许是喝了酒的缘故,脸上还有着一丝红晕。老婆婆似乎年过八旬,她的头发白的多,黑的少,满脸皱纹,一副慈祥安然的'模样,她一边喝酒,一边嚼着炒黄豆,嘴里不时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
“老头子啊,你怎么还穿着这衣服呢?”她拉了拉老公公的衣服,轻轻地抚摸着。她眼角眉梢尽是笑意,亮晶晶的目光欢喜地看着衣服,小嘴微微一弯,嫣然浅笑,就像一朵花儿绽放,那么真挚自然,就像一阵春风轻轻地拂过。
“为什么不穿呀?想当年,这衣服可是你帮我织的,那时候你的手可巧了,你瞧这针线活……”他平静得像一湖水的脸上泛起了阵阵涟漪。他笑了,那笑容淡淡的,丝丝缕缕散在他白皙的脸上,像一抹浅浅的霞光,让人赏心悦目。他的一双明澈的眼睛也跳起了两团热乎乎的火苗,闪着温暖人心的光芒。
“哎呀,别说了,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你瞧,咱们二儿子也挺能干的呀!”
老公公顺着老婆婆的手指望去,微微扬起了嘴角:二儿子正在织着鸡笼,他双眼盯着手中的竹藤不放,并以最快的速度插进抽出,让人眼花缭乱。
“咱们家大儿子,也不错,力气可真大!”
大儿子正在一旁的豆田里锄着草,他干的可卖力了,肩头耷着一块粗布巾,他头戴草帽,正大汗淋漓。
老夫妻同时将头转向了小儿子,他正趴在地上剥莲蓬呢,他的双眼腾空,一摇一晃的。他扎着两小小的辫子,可爱又滑稽,他剥着剥着,突然弄掉了一颗,他嘟囔着小嘴,“哼”了两声,整个脸圆圆的,就像一个大汤圆。
老夫妻俩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4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故事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辛弃疾在饭后悠闲的散步,走着走着,远远地看见了一个简单、又低又小的茅屋,不时的传来一阵吴地的方言,走了过去只见里面有一对老翁老妇正在聊天,脸上戴着红色的酒窝,老翁老妇边聊还边喝了点白酒,看起来两个人十分的幸福,时不时还往窗外看看,又说:我们过得虽然不太好,但我们的三个儿子都十分都十分孝顺我们。另一个人还应合着,里面又传出了一阵美满的笑声。
辛弃疾放眼看去,看见被青青的小草围绕的小溪东边,有一位额头上布满汗水的青年在锄豆,他戴着一顶草帽,穿着白色的'背心,肩上背着被汗水湿透的毛巾,嘴里大声喊着:嘿呦!嘿呦!,累了就休息一会,看上去十分辛苦,这个就应该是大儿子吧。
又看见了一个比上一个小一点儿青年,好像是二儿子,他在一个大树下默默无声、马不停蹄的编织着鸡笼,十分的专注,也十分的用心,而且经常会停下看看,哪还要在编一编,继续加工一下,看完,又投入了工作之中。
在小溪头上有一个5、6岁的胖乎乎的小孩子引起了辛弃疾的喜欢,只见他顽皮地躺在地上剥莲蓬,用手使劲地剥这莲子,实在剥不开的,就让身后的小鸡吃,似乎只是在单纯的娱乐,莲蓬也被他弄得乱七糟,有时在地上滚来滚去,好像有着无限的活力,而且总是传出哈哈的笑声。
看到这个和谐、美妙的情景,辛弃疾灵机一动挥笔写下了一首诗: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故事二:
在一个气温高达40度的夏天,太阳照得人们睁不开眼睛。乡下的村民个个热火朝天。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有一个有低又小的茅草屋,茅屋旁边,有一条川流不息、清澈的小河。小河上长满了小草。草嫩生生、绿油油的。屋子里只见有两个勤快的 白发夫妻。他们饭不顾得吃,觉不顾得睡。一天到晚三个字:忙忙忙这时,村民们开始唠叨家常,一名中年妇女喋喋不休地说:我的孩子考上啦北大!一名 老爷爷叽叽喳喳地说:我家的孩子早就去国外发展了!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这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大儿子小军呀!他正在卖力地锄地,他不管头痛,也不管腿酸。只是在一边哼着歌,一边使尽全身的力气去锄地。尽管手疼的不得了,但是,为了年迈的爸爸妈妈好好休息,自己一定要努力。
中儿子在哪呢?他又在干什么呢?一看,他正在快活地编织鸡笼呢!瞧他那勤快的手,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一个爱帮助大人的孩子!
最调皮最可爱的就要非小儿子莫属啦!他到处乱跑,把这个拿拿,把那个碰碰。可是,他也很懂事哦!你看,他不正趴在地上剥莲蓬吗?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5
在一个和谐的小村庄里,有一户幸福的人家。瞧!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有一座矮小的茅屋。那条小溪里有许多圆圆的鹅卵石,许多荷花盛开在水上,许多莲蓬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在荷叶中跃动。还有许许多多的小鱼、小虾、小螃蟹在水中游来游去,好像在做游戏呢!在茅屋边,长满了青青的嫩草,几只鸡正悠然自得地在草丛中散步,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小虫,就连忙用尖尖的小嘴把它吞到肚子里去。
“明天我们吃什么啊!”从矮小的茅屋中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老翁、老妇在互相说话、逗趣、取乐。“笨蛋,当然是吃饭了!”
“等会儿,我叫老二给老大带个信,说叫他弄几窝白菜过来,明天我们吃火锅。”
“你这糟老头子,净会吃!”
老大正在溪东的田里锄草呢!放眼望去,田里几乎每一窝菜旁边都有一窝杂草。老大便卖力地锄起来。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他擦了擦头上的汗,心想:“我可不能就这么放弃,等我锄完了,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嘴里不停地喊:“嘿!嘿!嘿……”
“哦,对了,再过几天就是老三的生日了,要不要杀一只鸡?”
“当然要,不庆祝一下,咱对得起老三吗?”
“说的也是,有着三个孩子,我们整天在家享福,以后也好有人给我们养老送终了!”
老二正在编织鸡笼,瞧他心灵手巧,编了一个又一个,每个鸡笼都那么精美、结实。每个至少值三块大洋呢!
“净说瞎话,还不是我给你生了这三个孩子,你还要感谢我呢!”
“是是是,咱过几天叫他们去一趟集市,把这几天的收成给卖了,再让老大去叫城里的师傅给做个蛋糕,为老三过生日好好庆祝庆祝!”
“哎呀,这时候也不早了,该吃饭了,(说着把饭蒸好),得赶快叫老大回来吃饭。”
老三正顽皮地趴在溪头玩儿莲蓬呢!他不时还吃几颗。
“老二!叫老大回来吃饭!”
“好的',大哥,吃饭啦!”
“我再把这里的草锄完就回来!”
看着一满桌子的菜,真丰富啊!有小炒白菜,西红柿炒鸡蛋、糖醋鱼??????真是应有尽有,让哥三大饱口福。“老三,快尝尝我的手艺,这鱼是我刚从河里抓的两条,可新鲜了!(说着夹了一块给老三)。”老妇说:“别光顾着他呀,也给老二弄点。(说着夹了一块给老二)。”“别吃完了,老大等会儿还要回来吃饭呢!”突然,老大回来了。“哟,说曹操曹操就到啊!来,快坐下吃饭。”大家都给劳累了一天的老大又是夹菜、又是倒酒,老大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呢!饭后,老大便洗碗,老二开始编织鸡笼,老三呢?就顽皮地卧在地上剥莲蓬玩儿。
晚风柔和地吹着茅屋旁边的大愧树,小河上波光粼粼,天空中繁星点点,像一个个小孩子在调皮地眨眼睛。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幅一户人家和谐共处的景象……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6
附诗: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底小,溪上青青草。醉立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田园生活——据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改写
“噔噔噔”一阵马蹄声响彻云霄。我,南宋抗金名将,久经沙场的我,如今已经归隐田园。今天我来到一个村庄,发现一条小溪常年环绕着村庄,溪上因为是盛夏时节,所以溪上开满了粉、黄色的荷花。我骑着马来到一座茅草屋面前,茅草屋虽小,但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这时屋里传来一阵阵逗趣欢笑之声,这阵笑声吸引着我,让我不禁下马,来到茅草屋前。只见茅草屋里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俩互相用南方口音逗趣。
“老婆子啊,你现在织的棉衣是给谁的啊?”“给大儿子。”老奶奶随口答道。“那你能不能织一件给我啊?”老爷爷带点撒娇地说。“可以啊,改天等这件织好了,给你织一件羊绒衫吧。”我听出了俩人的口音中带着酒味,我不禁探了一下头,只见俩人脸色发红,不时地发出笑声。接着,俩位老人又谈论了起来。“老婆子,我觉得你给我生得三个儿子真好,大儿子勤劳能干,二儿子心灵手巧,小儿子淘气可爱。”“那是。”老奶奶毫不可气地说。说完后又笑了起来,接着又频频饮酒。老人的这番话让我不禁对他们的儿子产生了兴趣。
我轻轻离开了二老窗前,来到了小溪的东边。只见一个赤着胳膊的'年轻男子正在奋力地锄着田种豆。隐隐约约听到他好像在说道:“加油,如果不努力干,今年就不能有好收成了!”大儿子真的像他父母说的那勤劳能干。
接着,我的视线转到屋前的一棵大榕树下。只见二儿子正在非常仔细地编织鸡笼。他编好之后把小鸡放了进去,可是小鸡们却不满意,一个劲地要出来,不一会儿就把鸡笼啄破了,它们逃了出来。二儿子看看小鸡,又看看鸡笼,好像在想:唉,真不乖,心血又白费,下回我编个更好、更坚硬的。这二儿子也是真正的心灵手巧啊!
接着,一阵“嘻嘻”的笑声让我又一次地把视线转移到了溪头。只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正在趴在岸上,脚一会儿抬起来,一会儿敲下去。他虽然在剥莲蓬,可是一点也不专心,一会儿与蝴蝶玩耍,一会拍拍水花,一会儿看蜜蜂采蜜,一会儿与小鸡共舞。就算采到了莲蓬也只是吃一口,然后又去玩了。这真是淘气可爱的小儿子啊。
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吟诗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大二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7
盛夏时节,天气燥热,树木茂盛,绿树成荫。浅浅的云影,似俏丽的花纹儿。树木那碧緑的身影倒影在水面。一阵微风吹来,水面出现了大小不一的波纹,翠色欲滴的荷叶也随着水波浮动起来。不远处,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茅屋旁的小溪明如玻璃,连溪里的小鱼都能看得清楚。一条潺潺的小溪环绕着这个美丽的小山庄。那清澈的水面就像闪动的银缎,在灿烂的阳光下,溪面显得波光粼粼。那么耀眼,那么美丽,泛起一阵阵涟漪。溪面上有几朵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开花了,还有的似放似没放。白里透粉,粉里透红,像一个个羞涩的少女面带微笑。小溪边长满了绿油油、青翠欲滴的小草,在小溪和荷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可爱了。
就在这时,诗人隐隐约约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捎带着有些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诗人好奇的探了探头往屋里望了望。哦!原来是在屋檐下,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坐在土坑上,手里拿着小酒杯,一边品尝着小酒,一边用吴地的方言亲热地交谈着,还时不时得哈哈大笑。老爷爷还在老奶奶在讨论着他们三个儿子的事。看,老爷爷倒了一杯酒,说:“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啊!”“是啊孩子们都会帮我们干活了!咱们也可以享享清福了!”老奶奶脸上带着醉意说道。老夫妻一边欣赏着外面的美景,一边看着他们的三个儿子在干什么,他们都在劳动呢,看到这些,他们俩都欣慰的笑了。
在小溪的东面有一块被开垦出来的庄稼地,上面长着绿油油的豆苗,大儿子正拿着锄头,一点一点地给它除草,干得多么卖力呀!他喃喃自语:“快把草锄完,豆就能长得又大又圆,一年的粮食就有了着落,一部分还能拿去市场上买,换取一些需要的生活用品。”如果他干得累了,就坐下来,喝口水。再擦擦而头上那晶莹的汗珠。可他没有怨言,还特别的高兴。大儿子已经长大了,一个人自己养家,可真勤劳,可真辛苦呀!
那二儿子呢?虽然他没有大儿子那样的好体力,但他也没有闲着,在力所能及地为这个家做事情。他坐在院子里,一群鸡在他身边走来走去,咯咯咯得叫着,好像再说:“你在做什么呀?”噢,原来他在编鸡笼子,十分专注。他心里想:织得好一些,牢固一些,就能给母鸡做个家,能生很多鸡蛋,又能孵许多小鸡,又有鸡蛋吃,真是一举两得。他想着想着笼子不一会就编好了。
而尚未成年,最讨人喜爱的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只能趴在小溪边一边调皮地逗着游鱼,说是卧在地上,一会儿躺下、一会儿又站起来,一会儿又坐下,活像个不老实的小泥鳅。他看见一个个莲蓬又大又圆,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便把它们一个个剥下来,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剥着莲蓬吃,一边和两个哥哥打着招呼,他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真是一个调皮的小娃娃!
这是一幅多么恬静,多么温馨的田园生活画卷啊!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一家人呀!真令人向往啊!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相关文章:
清平乐.村居改写06-07
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02-05
作文:清平乐村居改写05-11
清平乐村居改写小学作文09-09
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优秀05-26
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05-29
《清平乐村居》改写小学作文10-11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精选)01-19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11-21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