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扩写作文合集8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扩写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扩写作文 篇1
黎明将近,江上鸦雀无声,除我的船舶外甚至连一只飞鸟也没有 一阵凉风吹过我的脸颊,我显得格外孤独,一行热泪早已顺着脸颊流下来我一个游子,漂泊在远方,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父母的鼓励,没有父母爱的呵护
哎!
船舶顺着绿水缓缓行进。我站在船头上,凝视着那一望无际的江面,不禁感慨万千也不知父母身体可好,能不能料理家务,我何时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这时,江面上刮来了一阵大风,卷起了巨浪,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望着这巨浪,我显得格外渺小。人生就像这江面一样,而我则是这巨浪中微不足道的浪花。
残夜将近,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缓缓上升,射出夺目的亮点,快到天空了,它仿佛是一个快乐的.孩童,轻轻一跃便挂在了天上。
岸边的桃花早已开放,垂柳也抽出了新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却早已闯入江南。
排着人字形的大雁掠过江面,向北方飞去。问春的乡书何时才能送出,于是我朝着天空呼喊:北归的大雁哪,到洛阳时记着帮我捎去家书。
静下心来,提笔一挥,写下了《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把诗歌高举在天空,一只大雁飞下来,衔起那张纸,飞向远方
扩写作文 篇2
古有云“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自古人们就把“穷人不吃嗟来之食”,视为一个人是否有气节的标准,但这种“不食嗟来之食”的做法在千年后的今天还真正适用吗?我认为“穷人”应吃——“嗟来之食”!
“穷人”之所以沦为无食可餐其原因在于“穷人”正值身处困境,而真正聪明之人应选择吃“嗟来之食”,待一日东山再起。
相传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虞亡国之后,百里奚被晋所俘,在晋国“嗟来之食”面前,百里奚可以杀身成仁,成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美名,但百里奚选择了“嗟来之食”,做了奴隶,忍辱负重生存下来。最终得到了秦王赏识拜为大夫,东山再起,助秦王成就春秋霸业。
上古先贤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收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哪个不得身处困境却忍辱负重,选择了不“义”的嗟来之食,终成就了人生辉煌,实现了伟大抱负。
司马迁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人是渺小的,而死却又是必须的。那个不吃嗟来之食的人虽表现了气节,但千年之后没有一部书中可以找到这个人的名字,我认为这样不足以名垂千古的死是并不能重于泰山的。
太史公司马迁在面对只有腐刑才能完成《史记》时也曾想过一死了之。故太史公曾曰:“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捶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而司马迁却“食”“嗟来之食”,忍辱负重数十载终著成这千古巨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虽说司马迁在“穷人”之时食得“嗟来之食”但名垂千古,可见他更加坚强,更有气节,更像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孔子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及赋《离骚》;左丘失明方有《国语》。可见千百年来多少“穷人”选择“嗟来之食”,著书立说,终流芳百世,家赞世场。
时光倒转,我们一同回顾了古代的.“穷人”们在面对“嗟来之食”的选择,放眼当代又有多少“穷人”正在面对着“食”、“不食”、“嗟”的选择。
在当今的社会中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辈出,谁都可以陷入困难成为一个“穷人”,而我们应如何选择呢?
举一个已经是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我们身边的事吧!在学习生活中,考试已经成为了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考试无常,谁都可以落败。有些人在这个困境之时选择“不吃嗟来之食”放弃学习,自暴自弃,最终陷入困境的深渊,越走越远。而有些人选择“吃”下这“嗟来之食”在困境中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最终走出困境,一雪“食嗟来之食”之耻。
生命是可贵的,人生是短暂的,而人又是渺小的,在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中,而对困境我们应甘当“穷人”择“嗟来之食”为自己下一次搏击长空忍辱负重,大丈夫应能屈能伸。
扩写作文 篇3
风,呼呼地刮着。我打了个寒战,如果仍然见不到一个房子,我今天就得睡在外面了。
还好,前面总算出现了一个村庄,村口旁边的石碑早已经破烂不堪了。只依稀见得,上面写着“ 石壕村”这三个字。
我挨家挨户地敲着门:“有人吗?”没有人理我……这是最后一户人家了。“有人吗?”我连续敲了十多次。“吱——呀——!”破烂的木门被打开了,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年轻人,快进来吧。”我说明来意后,老妇人给我安排了一张床,睡下了。
半夜 ,我被狗叫声惊醒了。“快!你来搜这房子!”外边传来一个人的声音。“哐!哐!哐……”那个人用脚踹着门,“把你家的男人交出来!”“哗——啦!”我听得出,这是老妇人在叫老人逃跑,老人跑得跌跌撞撞的,好不容易才翻过了后院那堵墙。老太太战战兢兢地来到了门边。刚一放下锁,门就被踢开了。
那官吏凶神恶煞般的谩骂着老妇人,老妇人跪在地上,哭得满脸都是眼泪!差吏吼叫得多么凶狠,老人哭泣得多么凄苦。
我只听得老妇人再向差吏求情:“我的三个儿子都被抓去当兵了,正在邺城防守,一个人帮儿子带来了一封书信给我,说i另外两个儿子都被打死了。活着的.人活一天是一天,死了的人便永远死了啊!”
差吏十分生气,怒吼道:“你儿子死了关我什么事!快把你家男人交出来,老子好回去交差!”说罢,便要硬闯进来。
老妇人没敢去拦他,突然想到我还在里面,便拖住官吏的裤脚,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道:“大人,我家里真的没有别的男人了啊。只有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她的母亲便还没有离去,但是她进进出出连一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不能来见您啊!”她哽咽道,“老妇人我虽然年老力衰,但是做饭的力气还是有的。请允许我去军营,去洛阳服役,或许明天还能给士兵们做一餐早饭。”
差役迟疑了一下,踢开了老妇人的手,说道:“要去就去,哪来那么多废话!”说着,便转身朝门外走去。
夜更深了,说话的声音也听不到了,可还能听到老人低微的抽泣声,我听了十分揪心。
第二天,我天亮赶路的时候,我只和老人告别了,那个老妇人已经被抓走了。转身望去,那老人的身影显得是那么孤单,落寞……
扩写作文 篇4
狼,是一种有灵性却又时常会“残暴”至极的动物。蒲松龄所作的《狼》就完美的诠释了狼的这一特点!
在以前,我就看过蒲松龄先生所著的《聊斋志异》,他的文笔也就让《聊斋志异》在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中又不失一种“幽默!但是,在《狼》中,他更多的表达的是对狼的贪婪而感到了“厌恶”!
第一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直接简单、明了地表达了所发生的事情,我也该学习蒲松龄先生,因为,简洁的.介绍而不啰嗦才能让人感觉到“耳目一新”!
他也用了许多的动词,比如说“投以骨”,“其一犬坐于前”“以刀劈狼首”……一系列的动词真的“美妙绝伦”!从狼的动作中,我们能看见他们的凶狠,而从屠夫的动作中,我们却可以感觉到一种“大无畏”的感觉!我们真的该学习文中的屠夫,面对强大的对手不懈怠,努力去拼搏,终究能够战胜我们所遇到的一切的困难,所有的困难也会被化为“泡影”!
《狼》给我了启示:对像狼一样的恶人,要勇敢斗争;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如害己终,自取灭亡!
扩写作文 篇5
秋风萧瑟,黄沙漫天,悲壮的号角声还在上空回荡,火堆还残留着一缕青烟。
几千勇士整齐地排列在连营的空旷之地,大风将地上的黄土吹起,满眼尘灰,黄沙被赋予了风的力量后,打在脸上更是格外的刺痛。
却没有人动哪怕是微小的一下。
笔直地站着,坚定地站着,战袍在风中飘扬,眼神却没有一丝犹豫。
何尝不知道这是一场可能有去无回的战役?既然来充了军,就要肩负起宝剑的'重量,肩负起保卫祖国的重担,肩负起乡亲们的期盼。
既然充了军,就要对得起那一声声的“战友”,就要对得起家中老母的教诲。
那一张张年轻气盛的脸上,写满了倔强、期待与担忧,却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恐惧。
将军一个个地扫视过去,点兵出征,点到的将士们在雄壮的号角声中一脸无畏地走出队伍,马上就能血洒疆场了,马上就能报效祖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这样无所畏惧热血沸腾的年纪,生死的羁绊也无法阻挡我痛痛快快的杀敌。
此人清晨,将军带着一队英姿飒爽的士兵踏上了不可预知的征程,那浩浩荡荡的军队渐行渐远,慢慢地融进了那血红的初升的太阳里了。
兄弟,干了这碗酒,我们来世犹为战友!
扩写作文 篇6
细密如银毫的雨丝笼罩着天地,远山黛影身姿卓越。雨露拂吹着初生的杨柳,雨滴顺着尖尖的柳叶汇聚成珠,滑落而下,像断线的项链一般,敲打在青石板路上。远处寺庙的钟声传来,配上雨的合唱,编织成了大自然的赞歌。
食如画,酒如泉,耳边听着楼下角儿咿咿呀呀地唱着曲儿“……出了城,过了关,但只见山上樵夫把柴担……。”看向对面的元二,不由有些出神,想起圣上在早朝时派他去西域时的情景。我和元二均乃三品官衔,他手中持珪,面西而拜,一张老脸涨得通红,想必也是激动得,可偏偏要装正经,我不禁觉得有几分好笑。蓦然瞥到元二眼角的皱纹,也不禁有些感叹:也是,这么久已经过去了。还记得当年,我和元二不过是初入京城的毛头小子,天天嚷嚷着要干一番大事业。细细数来,我们在这京城,已待了数十年有余。如今,元二得以出使西域,获圣上器重,真好,真好!
我看着手中的瓷杯,哑白色的.杯壁衬着琥珀色的酒。杯中的酒散发出醉人的香气,我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只是把酒一端,露出一抹笑:“元二,路途遥远,让我们再品上一杯酒,出了阳关,再见到我就不易啦。”
在即将出发的此时,他的眼里仿佛有天上的星河,是那样的光彩夺目,有人说过,脸上刻画的,是我们走过的路,而心里,装着迈向未来的地图。元二的脸算不上俊美,甚至鬓角还生出了白发,但那上面的一道道皱纹,写满了多年的艰辛。而在元二的心里呢?我知道,他的心里必定明亮璀璨,满怀荣耀。
他的手里攥着我送的一枝新柳,上面还沾着清晨的露珠,他跃然上马,背后,是雨中朦胧的渭城,而前面,是荒无人烟的漠漠黄沙,但我明白,在他心里,眼前,是使命,更是责任。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愿你前程似锦,荣耀归来。
扩写作文 篇7
早春三月,由于朝廷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王维的好朋友元常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离别情长。
这次路途遥远而且任务艰巨,王维一路上都在护送元常,一直到渭城才将分手离别。
在渭城休息一晚后,刚刚起床的他们发现客舍外刚刚下了一场小雨。渭城清晨的蒙蒙细雨湿润着地上的'尘土,让空气更加清新,客舍周围刚刚冒出嫩绿色的柳叶,在春雨的洗礼下更显得青翠。但是景美易生情,一股离别之情涌上王维的心头,把诗人的快乐又“吸”了回去。诗人按捺住自己的离别之情,陪伴好友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
离真正分别的时辰越来越近了,王维在客舍旁的凉亭里摆下了“饯行酒”,对好友元常说:“元二兄,我们来喝点小酒散散心吧!”元常见他的好友如此情真意切,便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们边喝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天,大家都故意不触动那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不知不觉中,从西域方向驶来了接元常的小马车。两人马上就要离别了,不知何时才能再相遇。王维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刻,举起酒杯深情地对元常说:“兄弟啊,请你再干上这最后一杯离别的美酒吧!因为西行出了阳关就很少有能体谅你的知心好友了。”元常喝光了这杯离别酒后,依依不舍地登上马车,掀开布帘,不停地向王维挥手,直到王维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
王维站在客舍门前,望着好友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忧伤,吟出这首送别友人的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扩写作文 篇8
一天,在早朝时,楚王正在审阅奏折,忽然看见一个官员腰身纤细,便觉得大快人心。“你们知道朕最喜欢什么吗?”楚王向百官问道。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国泰民安,有的说是长命百岁,还有的说是永远没有战争。楚王听了大怒,说:"朕最喜欢的`,是纤细的腰身。你们什么时候,能有那个官员的腰身细呢?”说罢,便退了早朝。
退朝后,大臣们看着那个官员的腰身,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有那么纤细的腰身,讨楚王欢心呢?于是,大臣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把一日三餐减为一餐,每天起床后,先深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的紧紧地,扶着墙再站起来。
以后的几天里,楚王倒是大快人心了,大臣们可是饿得难受极了。恨不得把所有的粮食都塞进自己的肚子里。
过了几个月,大臣们瘦的皮包骨头,个个弱不禁风。东风吹来,大臣们就往东飘;西风吹来,大臣们就往西飘。弄的楚王哈哈大笑,赏了众大臣黄金百两。
过了三年,正当楚王在悠哉的批阅奏折时,一个士兵急匆匆的上来,说道:“皇上,不好了,邻国要侵占我国,正在城外进攻呢!”楚王听了着急的说:“快去迎接战斗啊!所有武官一个不留,全去给朕投入战斗!”“是!”
战争打响了,双方队伍向对方冲去,最后因楚国寡不众敌,被迫投降了。
一个强大的国家至此灭亡了。
【扩写作文】相关文章:
扩写作文优秀11-26
守株待兔扩写作文06-27
《村居》扩写作文03-02
刻舟求剑扩写作文03-02
《卖炭翁》扩写作文03-22
精华扩写作文03-23
学生扩写作文03-28
关于扩写作文03-28
扩写作文范文03-29
有关扩写作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