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国学知识讲座感想
“国学”是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国学知识讲座感想,欢迎阅读!
国学知识讲座感想 1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杨美德”讲座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
听过昨天下午听《国学》讲座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收益、也就是说要对比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君子行为,又有哪些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么样我们要用心去听、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
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
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到愉悦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
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
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
孔子的一生是不断进取的一生,修炼的境界越高越注意个人修养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求学、立身、明德的思想境界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生来熟知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规,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
国学很简单,就像迈开自己的腿一样方便,但一步一步就可以行千里。
学问虽简单,确贵在坚持,要有信心,确信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传世名篇,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今后我们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国学知识讲座感想 2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精髓,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
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通过昨天下午听吕老师两个小时的国学讲座,我对国学有了比较深刻的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我真的觉得我们这一代现在已经迷失了,应该好好学习国学经典并将其传承下去。
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学会感恩,懂得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懂得待人接物。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浓缩,讲的是:孝,悌,谨,信。
有一句话是: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诗》,《书》等经典。”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孔子的《论语》里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的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
只有再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
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我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那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升自己,也要始终相信只有亲身付出,才会有回报,天上不会掉馅饼。
学习《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和工作,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我们当代年轻人通过学习和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阅读量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塑造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知识讲座感想 3
自我来到钟英小学之后,学校提倡的国学立校,时时刻刻都非常重视国学的培养,把国学贯穿于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在学校掀起了阵阵的国学风,在学校国学事迹随处可见,在学校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已觉得认识了国学,可是通过金改平教授的国学专题讲座之后我又有了新的体会。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张下,让我们国人收获了太多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物质财富,却迷失了很多五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甚至有的人已经忘本,把中国人的“德”已经远抛脑后,只是盲目的追求时髦和物质,把自己真正的灵魂忘却,然而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越来越多的不知何为德,何为孝。
当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
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东西,对于做人,对于成才,都非常有益。
中华民族“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称号,不是现代人争来的,而是中国古人用自身的高素质文明换来的,这一点,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交口称赞,也是世界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第一印象。
但可悲的是,有些中国人正在败坏这一称号,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人的.印象是低素质,没教养!这是何其可悲的事。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却在下降——见义勇为少了,看热闹的多了。
失信现象比比皆是,人与人之间人为地罩起了一道心灵阻隔的“安全屏障”。
现在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即使父母不惯着,也往往自己惯自己,再加上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几乎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都围着自己转;要求于人甚多,要求于己甚少;无宽容心,不饶恕人;精神空虚,没有支柱;行为随意,任意妄为;不讲公德,满身痞子气等等。
这些方面,几乎每位老师都有感触,常常摇头叹息,牢骚满腹。
这样的学生,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处。
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加强国学教育应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重要形式。
因此我们学校要用国学来立校,开设了国学教育科目,通过国学故事和国学的经典来感化孩子,让孩子把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发扬下去,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会用“德”的眼观去看待一切事物,从小用“德”去净化他们的心灵。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国学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总之,国学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形式来进行,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人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逐渐养成;才能让学生在深刻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扎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地、终身地学习,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国学知识讲座感想 4
20xx年xx月xx日,通过学习,使我们对企业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找到了从自身出发提升的实际途径。xx教授用历史事实衍生到现在管理制度和思维模式解析,给大家启发和顿悟,下面详细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课程引入“道、德”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阐明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企业重视人才必须先重视人本身,在培养人力作为资本要素,同事也要注重为员工提供一个有利于价值发挥空间,领导者要在给予员工提供必要的资源,也赋予员工责任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授权,通过鼓励员工不断的提高职业能力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xx教授还指出了管理者品德和管理制度的问题,要提升和加强管理者的道德素养,才能管理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作为企业管理者反腐倡廉、廉洁从业是对我们管理者基本要求,传达了有才致小富,有德兴国家的中心思想。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传统国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国学文化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经营决策、制度决策、人才决策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层面的思想智慧启迪。
企业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方面是企业管理者。企业管理者要有硬本领、软实力。硬可壮威,软可致远。硬能提效,软能担责。软硬不可分,没有硬作支撑,软为无本之木;没有软来护体,硬也形同走尸。管理者要立形象、树威信,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必须正确处理好硬与软的关系,做到硬中兼软,软中有硬,但不能硬而不硬、软而不软、软硬相离。文化、学识是软实力;业务、能力是硬本领。管理者要驾驭班子、统揽全局,做部属的标杆,必须有“软实力、硬本领”作支撑。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位管理者也是如此,首先要懂业务,并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知道如何干,并带着大家一起干;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实实在在地干事,才能成为大家的主心骨,才能得到大家的爱戴;那么团队才能成为一个能打硬仗,无坚不摧的团队。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与财富哲学。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续,而骄傲!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想做好企业,管好企业,首先必须了解这个社会群体中人的性格、思想、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理想和对生命的感悟,培育与他们的情感,得到他们的价值认同。这些都离不开国学。因为国学是阐述人生大道理的知识,是指明人生方向的指南针,当我们或我们的员工看不清前方时,国学能为我们拨开眼前的迷雾,为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当前,互联网、手机、汽车、快餐等等现代人浮躁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似乎精神上也越来越荒芜,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这时候读读国学经典里的语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会让我们心里充实、愉悦。从中我们学会了以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的父母和企业;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帮助有困难的职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犯过错误或者反对过自己的人;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做一个智慧的领导,做一个听懂话,出好活的员工。
我们知道:财富是辛勤劳动与高尚智慧的结合,是灵与肉、体与能、义与利的统一体,是一种责任,是心与血的结晶。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不管你是做后勤的还是做销售的,也应该是一个高尚道德的实践者。一个不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人,一个不掌握这个民族生存智慧的人,一定会缺少对这个伟大民族的认识,一定缺少对这个民族情感的认知,很难成功。企业管理者为政要有“硬脊梁”、为人要有“软心肠”。要赢得部属和管理对象的信任,有凝聚力、号召力,必须做不屈不折的“硬脊梁”,必须树立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严肃对待工作,认真坚持原则,准确把握政策,严格办事程序,尤其在重大问题、重大决策上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弘扬良好导向,做到不斜不盲、不亲不倚。要敢于讲公道话、主持正义,不畏权势压力,不当好好先生,不人云亦云;软心肠能释出善意,传出爱心,奏出和谐。企业管理者要依靠自身的德能、资绩、情感、领导艺术和思想政治工作等软权力的无形作用,来影响员工的态度、行为、思想和价值观念。只有放下架子,用软心肠”去激发、影响部属和员工的潜能和热情,点醒沉睡中的部属和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精神感染才能绵长而持久。
这次从国学看企业管理的学习,对我们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我们企业发展的未来更是有跨越式的提高。让我们跟随企业领航人,把执行精神当做一种常态,道德修养作为一项习惯乃至一种素养,参透到我们和谐共进,无限事业的工作中,以自身为起点践行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实现现代管理模式的跨越。
【国学知识讲座感想】相关文章:
交通强国学习心得体会及感想范文05-26
礼仪知识讲座10-26
国学经典征文11-11
国学经典课程10-01
国学经典的教案10-07
国学经典的作文01-19
消防知识讲座心得07-09
法制知识讲座心得11-02
消防知识讲座简报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