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用数学怎么样提高孩子思维能力

时间:2022-10-08 21:48:36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数学怎么样提高孩子思维能力

  用数学怎么样提高孩子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能力很强的一门学科,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怎么做?请看下面:

用数学怎么样提高孩子思维能力

  如何用数学提高孩子思维能力【1】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

  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

  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

  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

  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

  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一错再错。

  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

  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

  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

  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

  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

  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

  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

  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错因分析。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

  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四、成为孩子探讨的伙伴,而非孩子的领导者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我怀疑你是不是亲生的,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

  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辩越明。

  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

  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

  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五、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

  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

  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六、应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提高思维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有这种学以致用的机会,应该充分地加以利用。

  (1)购物:低年级家长在购物中可以训练孩子的运算能力。

  例如拿10元钱购物,该花多少元?钱够不够?找回多少?高年级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在购物中思考哪种方法更优惠,哪种方法更合理。

  (2)游戏:家长在和孩子游戏(搭积木、七巧板、下棋、摆小棒等)的同时,引导孩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提升游戏的技能与技巧。

  将逆推法,分类讨论法,假设法等等用于游戏当中。

  (3)另外,在旅游或家庭进行投资时,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进行旅游预算,运用数学思维合理安排旅游,使同样的钱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核计投资彩票、股票,进行银行存款、贷款等。

  在家庭中运用数学方法练习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也不失为一种训练孩子数学思维的好办法。

  在家进行数学思维训练【2】

  为了帮助家长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成绩,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希望能给家长一点启发。

  1.要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例如,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

  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

  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2.道理越辩越明。

  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

  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

  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3.多角度思考。

  我们知道,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视觉效果也就各不相同。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孩子多角度、多方面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也是培养孩子思维独特性的有效途径。

  家长可以从具体的数学题出发,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发展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比如鼓励学生多问:“还有什么方法?”“假如……结果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认识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强化孩子思维的发展,避免那种把思维禁锢在一个僵化单一答案中的习惯。

  4.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实践。

  数学学习并不是为了拥有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用数学思考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有这种学以致用的机会,应该充分地加以利用。

  (1)购物:低年级家长在购物中可以训练孩子的运算能力。

  例如拿10元钱购物,该花多少元?钱够不够?找回多少?高年级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在购物中思考哪种方法更优惠,哪种方法更合理。

  (2)游戏:家长在和孩子游戏(搭积木、七巧板、下棋、摆小棒等)的同时,引导孩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提升游戏的技能与技巧。

  另外,在旅游或家庭进行投资时,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进行旅游预算,运用数学思维合理安排旅游,使同样的钱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核计投资彩票、股票,进行银行存款、贷款等。

  在家庭中运用数学方法练习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也不失为一种训练孩子数学思维的好办法。

  怎样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3】

  数学能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运算能力,一个是思维能力。

  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

  强调记忆、熟练度(复杂运算需要一些技巧),

  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

  运算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重要,这个话题以后再谈,今天先谈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基本功是数数。

  每个数的音、形、义要弄清楚,

  不是从1数到9就可以了,还要知道每个数字对应的具体数量。

  数数这关过后,就可以进入加法的学习。

  对成人来说,我们看到“3+5=8”这个等式,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

  很容易把这个抽象的等式具体化为:三个XX加上五个XX是八个XX

  而进一步具体化则会得到:

  三个香蕉加上五个香蕉是八个香蕉

  三匹马加上五匹马是八匹马

  三只猴子加上五只猴子是八只猴子

  如果把数字进行替换,如:5+6=11。

  便可以生成无数的具体表达。

  数学符号的意义就是把无限的具体事物进行高度概括。

  虽然看起来抽象,来源却是具体的。

  而数学思维,就是把各种具体事物及其关系,用抽象的数字符号表达出来。

  锻炼孩子的思维其实并不难。

  孩子们平时做的数学应用题本质就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

  家长可根据上述原理,有意识的自编应用题,来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比如:

  三只猴子加上两只两只猴子,是多少只猴子?

  笼里有三只猴,又来两只,共几只?(虽没提到“加”这个词,但暗含了这个思维)

  我有两支笔,张阿姨又给了我三只,我现在有几只?

  蜘蛛有八条腿,蜈蚣有100条腿,一共有多少条腿?

  我早上走了十分钟,晚上走了二十分钟,一共走了多长时间?

  如果孩子答不出来,可以让孩子借助一些实物来数。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列出3+2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孩子如果能够列出3+2这样的表达式,而不是3-2,说明他会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了。

  至于3+2等于5还是等于8,这就是运算要解决的了。

  列算式的过程,类似于工程师画图纸,是高级思维活动,而算出3+2的答案,是一种低级思维,近似于一种体力劳动。

  这就是数学思维与运算的区别。

  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区别,不要因过于强调运算能力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果顺利完成这一步,可以反过来让孩子自己编题目。

  比如给孩子一个等式:2+3=5,让孩子自己编类似上面的题目。

  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

  人的思维无论怎样多变,都离不开这个基本过程。

  孩子编题目的时候,不仅锻炼了数学思维,还锻炼了语言能力,锻炼了语言的逻辑性,发散性。

  孩子能够编的题目越多,说明孩子脑子里的“存货”越多。

  如果孩子编不出几个题目,你也不用着急,可能是你给孩子的“输入”不够,你还是要不断的,大量的给孩子编各种题目,同时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说完加法再来说说减法。

  减法比加法训练的思维更加丰富,以“5-3=2”这个等式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思维训练题目:

  我有五个苹果,吃了三个,还剩几个?

  他有三只笔,我有五只笔,他比我少几只笔?

  我有三只笔,他有五只笔,他比我多几只笔?

  车上有五个座位,已经坐了三个人,还能坐几个人?

  我家离车站五里路,我走了三里路,还要走几里路?

  你出过题后,接着让孩子自己出题,就很容易看出孩子是不是能够理解这个数学表达式的真正含义。

  注意红色的这些词语。

  这些词语背后体现的就是一种数学思维。

  你要多多总结,多多归纳,你归纳的越全,孩子对这些表达式的理解就会更深入、更全面。

  自己出题考自己,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个学习习惯。

  不仅理科可以这样学,文科同样可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在诸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创造力的培养才是最难的,因为前面没有可供模仿的路,要自己走出来。

  而这种解题思维能力是比较容易培养的。

  因为你可以通过研究出题者的思维方式,参透然后模拟出他的思维。

  这就像打牌时,你都知道了他的底牌,他怎么可能赢了你?

  别看我只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但要知道,任何繁难的题目都是从最简单的题目变化而来的,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

  如果你觉得自己出题能力不佳。

  那么,你可以找到孩子的课本、习题集和简单奥数题,搜罗里面现成的题目。

  归纳到一起。

  然后举一反三,并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随机应变。

【用数学怎么样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怎样提高数学思维能力09-21

怎么有效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09-30

怎么样提高孩子情商10-08

怎么样培养孩子空间思维能力10-08

怎么样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10-08

怎么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10-08

怎么样提高孩子的免疫力10-08

怎么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10-01

怎么样提高孩子头脑的灵活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