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羚羊木雕有哪些写作技巧

时间:2022-10-05 20:07:46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羚羊木雕有哪些写作技巧

  《羚羊木雕》一问中用了哪些写作技巧?下面小编和大家来探讨一下羚羊木雕中的写作技巧。

羚羊木雕有哪些写作技巧

  《羚羊木雕》 中的写作技巧

  张之路的《羚羊木雕》 已入选初中语文教材多年, 文章描写了一个珍视友谊的女孩和她重视金钱的父母的矛盾的同时, 揭示了 一个社会问题: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如何才能化解? 同时, 文中的“奶奶” 善解人意的形象十分符合生活实际。

  这篇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思考和启发。

  其实, 这篇课文还可以作为一篇写作的范文供师生共同探讨, 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同学们学习掌握。

  一、 语言描写的技巧。

  平时, 同学们在作文中人物语言描写比较单调, 往往用“妈妈说……”“我说……” 之类, 平淡, 苍白无力。

  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

  1. 人物描写。

  从这篇课文中, 可以学会在刻画人物时, 利用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加以烘托, 既生动又形象, 同时还能准确体现出人物心理。

  如: “放在哪儿了 ? 拿来我看看。

  ”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 ” 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 ? 告诉我。

  ”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短短几句对话, 同时描绘出妈妈的神态和动作, 从那个严厉的脸色不难看出,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时, 我的内心是如何的慌张、 恐惧。

  让读者生动形象地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气氛,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万芳……” 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 也不打伞, 是不是挨揍了? ” 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 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 “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 没有接小刀, 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 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这段对话中的神态和动作写出了 在父母逼迫下我去万芳家要回羚羊木雕时的难过、 无助心理, 以及万芳内心的不解、 惶惑。

  2. 对话方式。

  平时同学们作文时都喜欢采用“人物+说+内容” 的方式, 单一枯燥。

  在《羚羊木雕》 一文中, 这种方式的使用大大减少, 取而代之是多种灵活的语言描写。

  A. 人物在中间, 话在前面和后面。

  如: “ 没有……” 我慢慢从口 袋里掏出小刀, “ 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 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B. 人物在后面, 话在前面。

  如: “你怎么啦? 也不打伞, 是不是挨揍了? ” 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C. 或者干脆只有语言, 而不必交代人物。

  如: “您已经给我了 。

  ” “是的, 这是爸爸给你的, 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虽只有对话, 但读者同样可以读懂人物的身份及内心。

  二、 除对话描写外, 细腻生动的人物细节描写也会使人物更加真实,形象可感。

  在本文中, 可以学到以下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1. 神态描写。

  描写妈妈的――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描写万芳的――万芳愣了 一下, 没有接小刀, 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

  2. 动作描写。

  描写妈妈的――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描写爸爸的――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 慢慢地对我说。

  描写万芳的――忽然, 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

  她也挺激动, 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描写“我” 的――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

  描写万芳妈妈的――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

  3. 心理描写。

  直接刻画心理的―― A. 叫我怎么说呢? 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 一定不会了。

  写出了“我” 为反悔而担心友谊受到伤害的心情。

  B. 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C. 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 心里难过极了。

  D.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通过其他描写侧面烘托心理的――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借声音来传达内心的恐惧。)

   三、 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 有助于烘托人物, 体现作品主题。

  如: 月亮出来了 , 冷冷的,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借冷冷的月光完美体现了“我” 在友情伤害下的无助、 凄凉心情, 同时用静静的夜晚来烘托, 倍加真实, 激起读者共鸣。

  其实, 在另一篇课文《最后一课》 中, 也有这样的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 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一段描写, 准确写出了 小弗朗士在没有认识到敌人占领家乡 的巨大变故下, 那种孩童幼稚、 贪玩、 愉快的心理, 与下文明白国土沦丧的悲哀形成鲜明对比, 也正体现了他迅速成长的过程, 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在记叙文中, 适当得体的环境描写不仅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更可有力地表现人物的内心境界和精神品质, 同时增强文章可读性。

  如八年级语文《台阶》 中这样一段话: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 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

  父亲坐在绿阴里, 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 那里栽着几棵柳树, 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 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本段写出了 在父亲眼中的那几棵柳树, 摇来摇去的柳枝、 一片片旱烟 雾所体现出来的都是父亲对别人家高台阶、 高房子的一种明显的羡慕, 也正是这段话, 让读者明白了父亲在心里暗暗下定了 决心, 一定要建造一所有九级台阶的新房子, 让自己在父老乡 亲面前争争面子, 让他们能高瞧自己。

  虽没有心理描写, 但这种利用景物来烘托心理的写法更能激起读者的认同感。

  四、 贴近生活寻找写作材料。

  《羚羊木雕》 的故事在生活中不乏类似事件, 在我们身边经常上演同样故事, 《羚羊木雕》 一文围绕羚羊木雕, 表现了 两代人的价值观的不同所引起的冲突, 尤其体现了对孩子“友谊” 的伤害, 从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而作者只巧妙地借一只木雕来对一主题进行体现。

  本文之所以给读者以如此真实感受, 因其取材于生活, 可借机向同学传授如何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用一双善于“发现” 的眼睛, 敏锐捕捉到每一个可以用于写作的信息, 挖掘出来, 将其变为生动感人的作品。

  《羚羊木雕》写作技法

  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我”:这是一个很珍惜友情的女孩子,她十分赞赏好朋友万芳,至今清晰地记得万芳如何救了她,把那条划破的裤子换回自家,并为此而受罚。

  当发现万芳特别喜欢那只羚羊木雕时,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万芳:文章用“仗义”一词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用“换裤子”的事例从侧面体现了她的这一特点。

  当“我”被迫去万芳家要羚羊木雕时,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心理活动过程。

  最后,她坦诚地再一次把小刀送给“我”。

  在万芳身上,闪耀着真诚、豪爽、大度的光芒。

  妈妈: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传统型的母亲。

  在她身上,体现出当代中国传统母亲以严为爱和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理解孩子的弱点。

  她对女儿的爱,是以对女儿的过于严格的要求甚至有些苛刻的方式体现的,如“我”的新衣裙划破,不敢告诉母亲,这体现了母亲对“我”的严厉。

  同时,她也不能以平常的心态尝试去理解孩子,或者与孩子进行沟通。

  “我”划破裤子不敢说,可见母亲没有理解作为一个孩子这种事在所难免,主要需要教育她以后做事要谨慎,从而帮助她成长。

  母亲以严厉使“我”不敢把事情告诉她,从而使用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关于木雕的问题,母亲一方面并不能理解孩子中友谊的珍贵,同时也没有能让孩子明白木雕在父母心中的主要地位--那也是父母的一片心。

  爸爸:除了具有同妈妈类似的特点外,爸爸还具有一定的家长思想,如他说,东西虽给了女儿,但没允许她送人。

  2、情节集中紧凑,插叙的顺序使文章生动。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根据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入有关的另一段进行叙述,这叫插叙。

  本文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了一段介绍“我”和万芳友谊的往事。

  这段插叙的作用是介绍万芳是个“仗义”的好朋友,说明“我”为什么送羚羊木雕给她。

  插叙的开始和结束都有明确的交代:“她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自然引出有关的往事,由叙述进入插叙,用“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实现了插叙的结束。

【羚羊木雕有哪些写作技巧】相关文章:

羚羊木雕教案10-06

羚羊木雕的教案10-07

羚羊木雕作文03-23

羚羊木雕教案02-13

羚羊木雕教学教案10-08

羚羊木雕-教学教案10-08

羚羊木雕教学方案10-08

羚羊木雕的教学方案10-08

《羚羊木雕》续写06-13

《羚羊木雕》优秀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