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时间:2022-11-08 12:14:55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就会进行得顺利、高效。教师备课就要下功夫,要根据学习内容需要设计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篇1

  一、均衡搭配、自愿结组的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建立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地进行。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结合班级人数的实际情况, 我把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成四类,每小组每类人各取一名, 本着自愿的原则搭配。 这时候,学生多数会根据平时的关系自愿结组,这样利于日后的团结协作,然后,我在按照分组情况进行排座,方便他们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最后,在根据身高、成绩等进行微调,尽量实现均衡搭配,争取让每个小组在相对公平的前提下展开竞争, 这样,他们才会团结一心,大胆探究。

  二、建立良好的机制

  教学方式往往需要一定的机制与之匹配,确保其顺畅、高效。 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 在此,我主要谈谈合作过程中的竞争机制和合作过程后的奖励机制。

  (一)竞争机制

  竞争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小学生正处在一个争强好胜、乐于表现自己的时期,如果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机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1.组内竞争 。

  合作不是妥协和退让 ,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表达,大家取长补短, 合作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敢于和组员展开竞争,作为一个团队,不是为了凸显其中少数人的机智,而是为了人人都得到进步,在合作的过程中敢于说不,为了自己的想法敢去争论,这是小组合作学习重要的特点。 因此,教师重点合作模式的培训,培养小组长,并放权给他,每节课的合作中表现突出、敢于争论的学生给予加分,每个月每个小组评出一名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下个月重新开始,鼓励每个学生去坚持自己的意见,敢于去争论。

  2.组 间竞争 。

  小组内部的讨论 、合作完成后,让每个组派代表发言、展示,其他小组提意见或者点评,教师分别给予打分,作为每个小组的得分,课堂表现各组有得分,家庭作业、眼保健操等等各组都有得分,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或者关系到集体荣誉的事情都有小组得分, 处处存在小组之间的竞争,各组成绩月月清,教师按月总结和表彰。

  (二)奖励机制小学生都有乐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教师课堂上直接口头表扬学生的各种良好表现,每个月还要对小组内的最佳个人和组间的最佳小组进行正规的表彰,确保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奖励方式主要有两种:精神方面的和物质方面的。 这些举措对学生来说是实实在在的认可与激励。 能够使得学生和小组再接再厉,鞭策那些暂时没得奖的学生与小组。

  三、要求明确

  明确的要求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易于操作。 因此,每一次小组合作教师都应提出明确的要求,不要给一个宽泛的要求就放手让学生探讨。 在上2、5 倍数的特征这节课的时候,我把准备好的教具发给学生,一张白纸上面印了 1 到 100 的数字,分成十排十列。 因为我觉得这节课的知识难度小,就没给学生明确的要求,直接要求学生观察这些数字找规律,忘了要求学生先分别找出 2和 5 的倍数再找规律,讨论后,学生利用他们的智慧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规律,比如,下面一排的数字都比上面一排的大 10右面一列都比左面的大 1第一列个位都是 1,第二列个位都是 2偶数列的数都是双数,奇数列的数都是单数等等,学生兴高采烈地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我的眉头越皱越紧,怎么答非所问呢? 后来恍然大悟,是自己的要求不够明确,导致了学生的目标不明确,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反复推敲意思不明的要求,不够具体的要求,努力做到言简意赅,意思精准,别让学生盲目地探讨。

  四、合理的时间分配

  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如果时间过短,学生来不及思考和交流,更别说合作了,结果只能是被动接受其他学生或者教师的结论,这种学习方式比较低效,甚至形式主义。 随着学生的渐渐适应,学生会逐渐地提高效率,教师要沉得住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合作交流,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体验探究、合作的快乐。 另外,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往往喜欢最后发言,时间不充足还会导致部分学生来不及发言,这样的话,他们得不到锻炼,调动不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避免部分学困生的无效参与合作,使他们真正地得到锻炼,就要合理地分配时间。

  五、合理利用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并非每节课每个问题都需要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 反而影响学生对小组合作态度。 根据平时的经验我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 一 ) 新旧知识联系较大适合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通过合作获取新知,体验到成功,富有成就感。

  (二)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适合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独立思考完成不了, 这时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启发。

  (三)复习归纳阶段适合进行合作学习如期末总复习。 知识的归纳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检验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联想能力。 例如,六年级下学期式与方程这节复习课中,我提出一个问题:小学阶段我们都用字母表示过哪些式子,可以分为几类呢? 学生个人只能答出一小部分式子,这时候,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相互补充。 通过合作交流,每个组都至少找到一两类,然后在组间补充,答案很全面,避免了教师直接灌给学生结论的灌输教学,体现了生本教育。

  (四 )开放性 问题教学适合合作学习开放性 问题往往解题思路不一 ,方法多样,技巧性较强。 例如,三年级下学期解决问题多属于这类题,如五个学生带 60元去饭店吃饭,给你十种菜、四种主食、三种汤,问可以怎样搭配? 这个题明显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这个时候小组合作,学生兴趣特别高,这个说我想要鱼香肉丝,那个说我点糖醋排骨,还有人提示钱数不能超过六十,也有人说不仅吃饱,还要吃好喔,经过激烈的探讨,每个小组都拿出了本组的方案,竞相展示。 课堂气氛既活跃,同时问题也解决了,彰显了学生思维的个性。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篇2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通过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多层次的问题,教师巡回观察,及时指导,实时反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

  具体做法如下: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3―4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合作,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二、培养合作组长

  在建立小组之前,先提出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然后实行民主竞选,或毛遂自荐,或我来试试看等办法产生小组长。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领导小组协作互助和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并教育他们在偶尔犯错时,要勇于自我批评改过,消除同学间的意见隔阂,这样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有效地调动团队精神力量。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把前10―15分钟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也是一个引路人,同时也是参与者。

  四、科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合作

  首先,在学习新课时,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目标性、问题性。“目标性”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而适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问题性”是指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

  其次,在新的知识、技能形成时,小组讨论要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的组建锻炼机会,使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在“质疑”和“辩论”的过程中,及时暴露学生知识、技能的缺陷,再借助集体的智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思考、交流,充分展示自己和集体的力量,发挥个性特征,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的学习,它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通过小组的互助,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尝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很好地解决矛盾冲突。

  2、教师为了体现整堂课的合作性,不管出示什么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而每一次的合作讨论都是急急开场,又匆匆收场,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更何谈进行合作讨论了。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3、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成了一言堂,在反馈时听到最多的是:我认为……我的意见是……而不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先让学生自己看着电视屏幕统计在5分钟内通过学校门口的车辆,学生兴趣较高,个个想做一个小统计员,在说开始后,同学们是一会儿看,一会儿记,弄得手忙脚乱。5分钟后,学生汇报出来的数据是各不相同,抓住这个机会,我就立即问学生:“为什么会也现这种情况呢?”同学们一下子议论开了,有的说我看了这辆,就忘了那辆;有的说,边看边记我忙不过来了……抓住这个契机,我就及时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在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学跟我合作该多好呀!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人统计一种车辆。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立即加以采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学生的兴趣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出示了三个形状各异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说这些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学生有的说:“不同意。”有的说:“同意。”我又问:“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阐明理由,有一个学生说:“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一,面积肯定不相等。”又有一个学生说:“我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了数,面积是相等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又问:“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与它们各自的底和高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几人一组互相讨论,然后用你们自己的办法去证明。”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通过剪、拼、量等方法,各自有了结论,交流汇报,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要求。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篇3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这个教科研课题研究已进行两个多月,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搜集了很多的资料,有课例、教学反思、教案、过程性检测和理论上的阐述,从上述的资料中已经可以很清楚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可以提高小组合作的水平和实效,而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发挥、体现、延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平台。特对本阶段进展做以下总结:

  一、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适合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

  ⒈计算教学中计算法则、原理。新的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安排是系统的,螺旋上升的。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就是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延展知识结构的储备,所以当新的教学问题情景出现的时候,可以在提供旧的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地尝试。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学生的尝试结果肯定会出现不同情况,甚至有可能得不出正确的结果。在我们班学生进行尝试的时候,我进行了巡视,全班25名学生,在进行第一次尝试计算144×15的时候,有4位学生的尝试是不成功的。针对多数学生已经尝试成功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小组的其他同学帮助、辅导几个尝试不成功的同学,比之教师在全班集体纠正,效率来得要高,对这几个学生的心理压力也来得小得多,更重要的是,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辅导学生不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

  ⒉几何图形知识。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要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从中发展空间观念。这些新的要求已经非常明显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几何图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有生活经验,但是都是非常直观的,不能脱离具体物体情境,在抽象程度上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结合学生的这些特殊情况,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先进行独立尝试,然后根据自己尝试的不同层次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从各个方面完善、丰富对某一形体的认识。比如,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在之前已经积累了很多有关三角形的感性知识,知识没有上升到概念的深度,没有形成清晰、系统的认识。教学是仍然是结合具体情境,借助不同的工具,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三角形,这还知识感知阶段,但是相对于找物体中包含的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抽象。在自主尝试、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始在小组里讨论这些用不同方式表现出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结合自己的自主学习,就可以得出三角形的一些显性的基本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最后总结出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与他人的交流能力。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⒈根据教师的讲解能够提出教师讲解中不够全面的质疑问题。教师在研究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把学生对于某个问题的所有出现的可能都预见到。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对某个内容讲解的时候,学生会有很多的表现,有没有对教师的讲解进行思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是否思考教师讲解的内容并加以分析,甚至能提出质疑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书第6页的第6题的时候,学生首先进行独立的解题,在集体校对之后,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比较、分析。学生总结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个零,积当中就有几个零。这个总结是我事先没有预见到的,我当时也没有发现其中的遗漏之处,有学生随即就提出了质疑:50×40因数中一共有2个零,可是积里面却出现了3个零。这时我也意识到了这个方面,于是我请同学们想想怎么修改刚才的结论。学生在思考之后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因数中一共有几个零,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零。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⒉能够以清楚、明晰的表述帮助小组里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同学解决困难。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他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就会各有不同,有的会顺利完成,有的在经历几次之后也会成功,而有的则无法尝试出。这个时候,教师既不能为了几个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全班讲解,削弱大多数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不能置这些有困难的学生不顾。这个时候,是进行小组学习的最佳时机,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成功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帮助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不仅能敏锐地发现那些学生在尝试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而且能给予正确的指导,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是错的,怎样做就是对的。甚至还会出相似的题目给他们再练习。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篇4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划分小组成员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策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科学的小组成员划分。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会采用“体育知识讲解—体育动作示范—自由练习”等模式来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同时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很少有学生能够遵循教师的指导进行积极的体育技能训练,致使体育课程中很多时间被白白浪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进行小组成员划分,或者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小组成员划分等方式,合理划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公平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一定的体育技能测试,了解当前每一位学生的实际体育技能掌握水平,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三个层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按照1︰2︰1的比例进行科学分配,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小组比赛时的公平。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阶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热情,告别以往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活动,营造生动而有趣味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使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创造一定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活动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欲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设计小组合作活动情境。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排球“垫球”技能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创建比赛情境,组织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垫球”练习。在小组中,每位成员都必须完成垫球并传给下一个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垫球接力”比赛活动。在最快时间内完成全员垫球的小组为优胜小组,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嘉奖,或者惩罚输的小组进行表演,增加游戏的娱乐性和竞技性特点。

  在指导学生对篮球技能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可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在NBA比赛或者一些大型篮球比赛中的曲目,组织学生模拟正式的比赛入场仪式入场,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并保证裁决的公平性。这种小组合作训练方式,能够在充分展现学生个人能力和篮球技能学习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阶段:创新评价模式,完善体育教学体制

  在初中体育小组合作教学完成之后,教学评价阶段也是学生体育学习和课堂总结的重要时刻。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课堂总结的时间,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在实际训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启发和引导。

  例如,在体育课程结束之前的5~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总结。在课堂内容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程中所学习的体育知识进行梳理,对于学生在实际训练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用“好”或者“不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意见,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心和学习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你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棒,但是如果能在传球的过程中,更加注意手力度的把握,我相信一定会更棒的!”等话语对学生进行评价。

  另外,在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最佳精神奖”、“最佳合作奖”等多个奖项,根据学生们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颁奖。这些奖项可以由教师进行科学分配,也可以由学生之间进行选举的方式进行。这些奖项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支持和信任,不断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为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在“体育知识讲解—体育动作示范—自由练习”等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消极情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丰富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和体育学习动力。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阶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阶段:创新评价模式,完善体育教学体制三个方面,灵活开展初中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水平,在充分展现学生个人能力和技能学习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展现初中体育教学的价值。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相关文章:

学生小组如何有效合作学习建议02-10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论文01-24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03-30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03-24

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论文03-14

农村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研究开题报告11-17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思路02-11

浅谈如何让小组学习高效04-07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