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混凝土质量控制与通病防治

时间:2022-10-05 21:27:16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混凝土质量控制与通病防治

  混凝土质量控制与通病防治【1】

混凝土质量控制与通病防治

  【摘要】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根据我多年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经验,谈谈怎样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1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根据我多年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经验,谈谈怎样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1.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首先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1.1.1 水泥质量控制:水泥在使用前,应提供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1.2 骨料的质量控制: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l.1.3 拌和混凝土用水: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

  1.2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

  1.3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1.3.1 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l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工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

  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1.3.2 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水分。

  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我们应实行旁站,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振动太久的情况。

  1.3.3 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覆盖保温措施,防止寒潮袭击。

  2 质量通病与防治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量越来越大,结合工作实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2.1 不均匀沉降裂缝

  2.1.1 原因分析:裂缝多属贯穿性的,走向与沉降情况有关,裂缝宽度与荷载大小有较大关系,且与不均匀沉降值成比例。产生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原因是由于结构下面的地基未经夯实和来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或地基受到破坏,使浇筑后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另外由于模板支撑不牢固及过早拆模,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裂缝。

  2.1.2 预防措施

  2.1.2.1 对软硬地基、松软土,填土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夯实与加固.

  2.1.2.2 避免在较深的松软土或回填土上预制构件,如预制应压实加固。

  2.1.2.3 构件预制场地不应设在冻土上,周围应做好排水措施。

  2.2 蜂窝、麻面: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1 产生的原因

  2.2.1.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

  2.2.1.2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

  2.2.1.3 未按操作规程浇注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碎石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

  2.2.1.4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允分振捣又下。

  2.2.1.5 模板孔晾未堵好,或模板稳定性不足,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2.2.1.6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2.1.7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出现麻。

  2.2.1.8 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l

  2.2.2 防治措施

  2.2.2.1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香己合比,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I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申筒或漓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严。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I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2.2.2 小蜂窝: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松散颗粒。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

  2.2.2.3 模板表面清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堵严,模板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

  2.3 露筋、缺棱掉角: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3.1 产生原因

  2.3.1.1 浇筑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3.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2.3.1.3 配合比调配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

  2.3.1.4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2.3.1.5 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

  2.3.2 防治措施

  2.3.2.1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缝;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避免踩踏钢筋,如踩弯或脱扣应及时调整校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3.2.2 表面漏筋缺棱掉角,冲净后,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和突出颗粒。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3.2.3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

  参考文献

  [1]冯开红,梁战锁。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9,(6)

  [2]丁璞,贺明尧,张海波。浅谈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J].黑龙江粮油科技,2010,(4)

  桥梁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

  摘 要:桥梁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问题,一直困扰着土木工程科研、施工人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当前桥梁工程中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在深入探讨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索性的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桥梁工程 混凝土 质量通病 防治

  1 混凝土蜂窝现象

  1.1 原因分析

  桥梁工程混凝土出现蜂窝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混合配合比不当,混凝土所使用的沙、水泥、碎石加水计量不准确,出现砂浆少、碎石多现象,混凝土浇筑中产生蜂窝;搅拌不均匀、时间过短以及混凝土振捣问题等,浇筑过程也能使混凝土产生蜂窝;下料过高、没有及时设置串筒、使用的碎石过于集中、砂浆发生离析等,也能使混凝土产生蜂窝;浇筑过程中使用的模板缝隙没有堵严,水泥浆发生流失过,导致混凝土产生蜂窝;钢筋设置过于紧密、使用碎石粒径过大等,导致浇筑过程中泥浆不能及时渗透,产生蜂窝。

  1.2 处理措施

  科学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准确计算加水量,均匀的搅拌混凝土;及时设置安装串筒,特别是在浇筑高度超过2m情况下;分层浇灌与振捣,避免漏振;及时检查模板裂缝、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对于混凝土大蜂窝,需要凿去蜂窝处松散颗粒,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修补。对于混凝土小蜂窝,用1∶2或者1∶2.5水泥砂浆修补。

  2 混凝土麻面现象

  2.1 原因发析

  模板表面粗糙、粘附多余泥浆渣、杂物等,模板拆除过程中粘结混凝土表面,模板湿润不充分等可能导致混凝土麻面;模板拼接存在缝隙,漏浆;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导致混凝土粘结模板出现麻面;混凝土没有及时振捣,气泡没有及时排出,致混凝土表面形成麻点。

  2.2 处理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避免泥浆、杂物存在,充分湿润浇筑模板,使用油毡纸、腻子等填严模板裂缝;均匀涂刷隔离剂,最好使用长效隔离剂;对于混凝土表面后期做进一步粉刷的,麻面现象可以暂不处理,混凝土表面不做粉刷的,则需要及时浇水湿润麻面部位,用原配合比去石砂浆抹平。

  3 混凝土孔洞现象

  3.1 原因分析

  孔洞易出现在钢筋密集部位及埋件附近,由于混凝上下料通道阻塞,不能及时浇筑填补,出现孔洞;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跑浆导致孔洞;混凝土下料过厚,振捣不到位,形成孔洞;混凝土中混有杂物,卡住浇筑混凝土,形成孔洞。

  3.2 控制处理措施

  钢筋密集处、结构较为复杂部位,使用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灌;预留孔洞,双侧下料,并在侧面加开浇灌门,及时振捣;及时清理混凝土中的木块杂物。对于已经出现的孔洞,凿除松散混凝土、浆膜,压力水湿润后,细石混凝土修补。

  4 混凝土缺棱掉角现象

  4.1 原因分析

  模板湿润不充分,出现脱水脱落;模板吸水膨胀拉裂边角;拆模中粘掉棱角;低温施工过早拆除承重模板;边角受到外界重物撞击;模板没有及时涂刷隔离剂或者漏刷等,都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缺棱掉角现象。

  4.2 处理措施

  充分湿润模板,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1.2n/mm2以上强度时拆除非承重模板;吊运、拆模中避免碰触、撞击棱角;拆模时,可以用草袋包好包好阳角,避免碰损。对于已经缺少的棱角,可以在凿除松散颗粒后,用水充分湿润,依据破损程度用1∶2或者1∶2.5的水泥砂浆修整。

  5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5.1 原因分析

  铁锹简单拍平表面,没有用抹子找平压光;模板支承基础过软、支承面不足,浇筑过程中支撑松动、泡水,模板不均匀下沉;没有达到混凝土要求强度,就上人运料或操作等。

  5.2 处理措施

  完成混凝土浇筑后,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所有外露模板,均采用板厚大于5mm的钢模板,形墩模板面板厚度则要大于等于8mm。对于T梁翼板、16m以上的预制空心板内模使用整体式钢制模板,采用钢模。在足够刚度、强度、稳定性和支承面积的地基上支撑模板,使其在浇筑过程中不下沉;浇筑完混凝土后及时检查,保证规定强度后,走动、操作、运料等。

  6 混凝土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6.1 原因分析

  水泥过期、受潮,活性降低;砂、石料级配不合理,混有含杂物等;外加剂使用、掺量不当或不准确等,影响混凝土的强度;配合比不当,随意加水致水灰比过大,降低混凝土强度;颠倒加料顺序、过短时间搅拌、不均匀拌合等都影响混凝土强度;冬季施工、早期受冻或者拆模过早,试块制作没有振捣充实,养护条件不足,等等都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均质性。

  6.2 处理措施

  保证使用的水泥出厂合格,无结块现象,过期的水泥等坚决不用;保证砂石子粒径、级配等规格要求,科学控制配合比,做到精确计量、准确计算,按操作规程搅和拌制,并保证搅拌时间充足,保证搅拌均匀。预应力梁板带模蒸汽养生12个小时以上,继续蒸汽养生3天,再采用湿润养生至少3天。如果混凝土强度偏低,采用非破损方法,如:超声波、回单仪测定实际强度,如不符合要求,按照实际强度校核结构安全度后,制定处理方案、措施补救。

  参考文献

  [1] 崔兆户.桥梁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2011(19).

  [2] 郭杰声,张其敏.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3] 王守立.桥梁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0(2).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1、蜂窝

  1.1 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 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 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 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 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 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露筋

  3.1 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3.2 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3.3 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4、缝隙、夹层

  4.1 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4.2 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4.3 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5、缺棱掉角

  5.1 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5.2 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5.3 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混凝土质量控制与通病防治】相关文章: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论文10-10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施工质量控制10-26

试析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论文10-09

建筑管理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10-08

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论文10-09

质量控制实习报告10-26

混凝土质量承诺书12-30

混凝土质量承诺书07-21

护理质量控制对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10-09

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流程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