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网络环境的研究性英美文学教学

时间:2022-10-07 15:50:15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环境的研究性英美文学教学

  网络环境的研究性英美文学教学

网络环境的研究性英美文学教学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学习模式,正在高校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原则,并且以英美文学教学为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力图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造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增强英美文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 英美文学 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

  1. 引言

  研究性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又称“探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或“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

  布鲁纳(Bruner,1982:32)认为它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现学习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为了反对传统的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

  自其诞生以来备受青睐,1998年特拉华大学在皮友慈善信托公司(Pew Charitable Trusts)的资助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信息交流中心,推动全国高等学校“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发展(刘宝存,2004)。

  研究性学习,带来了学习方法的改变,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因此研究性学习迅速在世界范围扩展,并于80年代进入我国。

  我国对研究性学习高度重视,教育部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阐述了对“研究性学习”的界定和实施要求所做的明确规定。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开始进入高等教育之中,并且得到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关注:华中师范大学沈振煜(2003:78)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陈伟鸿(2004:87)指出“研究性学习是高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回归”。

  教育部[教高(2005)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第11条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日益得到高校的重视,也成了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的一项重大课题。

  2.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形成绝非偶然,它是各国教育心理学家的智慧结晶,是各国教育发展的硕果。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主张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和组织教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作为个体的人,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马斯洛(1987:169)指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达到的极其高度的发展。说得简单些,就是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境界。”换言之,教育的目标绝非只是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发展,还要涵盖人性潜能的充分实现抑或是人格的健全发展。

  人本主义主张在教学中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以人为中心。

  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罗杰斯提倡“有意义的学习”(significant study),即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知识。

  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个体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我相信唯一能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是他自己发现和化为已有的知识”(罗杰斯,1984:231)。

  此外,在教学中要强调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的作用,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自我价值观,使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成为人格充分展现的人。

  研究性学习汲取了人本主义中的精髓,强调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倡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倡导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3.研究性英美文学教学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认知心理特征,结合英美文学课程的自身特点,提出:以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和合作性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策略为指导,构建了研究性的新型教学模式。

  3.1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理论基础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互相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王坦,2001:6—7)。

  在合作学习环境下,教师可将不同能力、经验与情感的学习者分配于同一小组内学习。

  合作小组的构成至关重要,合理地分组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和人文素养产生积极影响。

  根据学生的能力、成绩、和性格等因素,我们把30名学生分为6组,每组5名同学。

  1名综合素质全面的同学担当组长,2名综合素质较全面的担任记录员和观察员,其余2名素质发展一般的同学为参与者,既保证各个组别之间公平竞争,又保证组内同学优势互补,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3.2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小组分工后,就要具体地设计学习方案,包括所学的课程的设计和学习方式的安排。

  向学习小组介绍具体探究方式,因为知识的构建是个在自我意识和完善基础上同化—顺应的过程,即“利用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来促进新的学习”,(Ausubel,1960:267)所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也是循序渐进的,由知识型到准学术型再到创新型。

  知识型是初步的、准学术型是中级的、而创新型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最高级的研究。

  在具体的文学学习中:(1)实施开放性、多视角的微观文学教学模式。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者,而是学习的合作者和问题的设计者。

  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对选定教材进行统筹规划。

  对每一次授课都要做精心的组织和运筹,使学生真正处于情景之中:具体包括兴趣选段(学生讲授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研讨答疑,以及思维拓展和主题延宕,课后答疑(利用网络课件与学生互动)。

  (2)营造全方位、多层面的宏观文学教学环境。

  将文学教学置于网络环境下,形成“文学与历史并重、阅读理解与语言教学互赢、中西文化异同相互比较、话剧模仿与影片表演再现、文学知识竞赛与辩论同在”等多层面、全方位的教学规模,使学生置于一个开放性的文学情景之中,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寓乐于学。

  (3)构建立体化、多维度的教学反馈。

  设计文学信息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及时调整课堂活动。

  调查实验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情况,分析文学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实行周、月、期的教学后记,进一步改进微观教学。

  链接网络出现的英美文学科研成果,如各高校的文学精品课,做到信息知识立体化。

  3.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机制

  教师要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估与反馈,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兴趣、激情和求知欲。

  我们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采取了合理的评价。

  对小组的评价,定期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使小组成员了解本小组的学习效度。

  以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评价各组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

  对小组个人的评价,包括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

  在小组内树立模范,调动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避免互相依赖的惰性心理。

  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改变了传统的简单评价机制,学生感到新颖,有了成就感和被重视感,提高了参与的意识。

  评价内容从过程到结果,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表现、情感、态度和能力的生成变化。

  这样缓解了学生面临考试的紧张心理,能够把他们学习的注意力转向学习过程,有利于研究性学习。

  4.结语

  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学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

  研究性的英美文学教学,摆脱了高职高专英美文学教学的尴尬局面,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增强了英美文学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在高校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实施。

  参考文献:

  [1]Ausubel,D.P..The use of advance organizers in the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meaningful verbal material[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0:267-272.

  [2]Bruner,Jerome..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M].Publisher: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

  [3]陈伟鸿,沈宇春.研究性学习之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体现[J].教育发展研究,2004,(4).

  [4]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北京:文化教育出版,1982.

  [5]顾建民.整合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建本科教育学的新范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2,(5).

  [6]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罗杰斯.学习的自由[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8]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9]沈振煜.教与管的探索——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管理研究论文集[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10]王坦.合作学习原来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网络环境的研究性英美文学教学】相关文章:

刍议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性论文10-09

英美文学研究与网络伦理文化10-26

计算机网络与英美文学10-26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精选11篇)10-08

英美文学阅读的方法与教学论文10-08

浅论网络时代英美文学课程的改革论文10-13

英美文学的现代意义10-26

英美文学的研究论文10-08

对英美经典文学赏析的思索论文10-09

英美文学电影与文学作品的联系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