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特征研究

时间:2022-11-17 14:51:55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特征研究

  中国的古典舞蹈是我国的传统舞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特征研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特征研究

  古典舞蹈指各个国家、民族、地区所具有的风格独特、具有典范意义的传统舞蹈。古典舞是一种与诗歌、音乐并列的抒情艺术形式,它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绘画、诗歌、音乐等众多艺术元素的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如规范的舞蹈技艺和相对稳定的美学法则。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历史题材居多,民族风格浓郁

  选材是舞蹈创作的第一步,不论是古典舞还是现代舞,都非常重视题材选择。艺术来源于生活,我国古典舞的题材也大都来源于生活。其特点主要有:首先,坚信舞蹈的意义是给观赏者带来视觉美感,使观赏者获得愉悦的视觉享受,因此,许多古典舞在选材方面都非常关注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创作者也是极尽所能地在舞蹈中揉入更多的可舞性元素;其次,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政治和经济,都会给古典舞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都会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创造出许多经典的古典舞蹈,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舞蹈也成为了历史。因此,我国古典舞蹈中有许多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如《秦王点兵》、《胡笳十八拍》、《绍君出塞》、《木兰归》等,这些以人物形象塑造、精神信仰传达为主的古典舞蹈,都带有一个显著特色,即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其宣传的思想也被绝大多数的国人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即便在舞蹈艺术日益繁盛的今天,许多创作者和舞者还乐于对这一创作手法进行模仿和创新。

  二、在形态和神韵上以圆、和为美

  传统文化是孕育、滋养我国古典舞蹈的土壤,这就注定了中国传统舞蹈在神韵和形态上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影响,这一点,在中国舞蹈形态和内涵上体现得极为明显。中国古典舞蹈在动作上强调“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在形态上主张以“圆”为核心。以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我国古典舞蹈第一套规范动作为例,它对八个手位、身韵的要求是:不论如何旋转、伸展,都要以“平圆、立圆、八字圆”三圆运动路线为轨迹。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国古典舞蹈就是一个以圆为基点来画圆的艺术。从运动轨迹来看,我国古典舞蹈非常看重舞蹈的动作曲线美,无论是拧、倾、仰、俯、翻等动作,在动作路线、轨迹上都有明确的要求,如要求动作衔接方法必须是圆与圆的派生,必须突出动作的曲线之美和流动性。在神韵上,受“中庸”、“和为贵”等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典舞蹈推崇的是“中和之美”,即以“和”为艺术手法的基点,通过动作的分开来表示对立,利用动作调和来表示融合,这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宗旨,也是中国古典舞蹈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三、刚柔并济,动静皆有章可循

  中国古典舞蹈在力量上强调刚柔并济,它要求舞蹈演员在动作劲度上能做到“动若脱兔,静若处子”。但从运动节奏来看,中国古典舞蹈的动作节奏显然与一般意义上的四式音乐节奏不大一样。不过,这并不影响中国古典舞蹈的节奏美、力量美。在舞蹈表达形式上,许多中国古典舞蹈都要求在节奏快速之时兼顾动作的力度和劲头,在节奏舒缓之时确保动作如涧间溪水一样婉转流畅。中国古典舞蹈这一刚柔并济的特点,使得创作者在舞蹈动作编创时不得不认真考虑动作之间的衔接、融合与排斥等问题。一般而言,古典舞蹈刚柔并济的特点是通过寸劲、反衬劲、神劲来体现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中国古典舞蹈才更具含蓄的艺术美。

  四、节奏富有弹性,表现力强

  与现代舞蹈、西洋舞蹈相比,中国古典舞蹈在节奏上的特点非常鲜明,如西洋舞蹈的节奏感一般是呈脉动式前进的,且节奏强弱幅度相同。中国古典舞蹈很少有像西洋音乐、舞蹈那样的强弱相同的、有规律的节奏,它的节奏更富有弹性,它可能节奏不一,强度也不尽相同。进一步来说,中国古典音乐的节奏具有弹性较大、点线结合的特点,如有的舞蹈节奏慢打紧做,有的紧打慢做,有的舞蹈动作节奏紧张,有的则吞吐缓慢,这才有了中国古典舞蹈特有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结合不同的节奏和速度,舞者可以做出带有不同情感、性格的动作,如翻身、弹跳等。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加上急缓、快慢、刚柔对比强烈的音乐和辅助动作,大大增强了古典音乐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音乐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舞蹈艺术之林,源于它独到的艺术韵味和艺术特点,源于它对传统文化理念吸收、继承和创新。在今后的发展中,舞蹈工作者也要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和古典舞蹈艺术研究,注意吸收中国美学、传统文化营养,以创作出更多具有艺术魅力的舞蹈作品。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

  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定名,是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认同并广为流传,最后被确定。当代中国古典舞与中国古代舞蹈有着血缘关系,但它并不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同义词。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李正一等舞蹈工作者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并结合外国芭蕾舞逐步总结、归纳而创立的。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有其历史性,更具有风格性的意味,它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个乐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乐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戏曲艺术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白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它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一方面,舞蹈家们突破了仅仅局限于研究戏曲舞蹈的范畴,涉足到古代的石窟壁画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的资料之中,从而整理和创作出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和古典舞剧,如《丝路花雨》、《编钟乐舞》、《仿唐乐舞》、《铜雀伎》等等,这些复古乐舞突出了雍容大度、精确严谨、清晰明丽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是舞蹈教育家唐满城、李正一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理论的革新、创造和实践。唐满城教授说:“‘身韵’从摆脱戏曲的行当、套路出发,从中国的大文化传统,包括书法、武术来探索它的‘形、神、劲、律、气、意’的审美规律,提炼它的元素,总结古典舞运动的路线、法则和阳刚、阴柔、节奏的内涵,从而使之不再有戏剧化、比拟化、行当化的痕迹,走向了舞蹈的主体意识和动作符号化的抽象功能。”他们把以往古典舞蹈中的动作规律,提炼总结为若干以腰部为中心、进行圆运动的基本动作,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典舞的运动空间。由此实践并产生了以《黄河》、《江河水》、《木兰归》、《梁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在《黄河》中,使脱胎于戏曲舞蹈的中国古典舞,突破了戏曲常规的局限,不再是戏曲行当的翻版,而是以大幅度的身体运动,把古典舞翻新成可以挥洒自如的表现思想和激情的人体语言,“从而使中国古典舞不仅从外形上而且从内在神韵上都找到了中国传统文代精神相一致的东西,从而使中国古典舞形成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黄河》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身。

【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特征研究】相关文章:

广场舞蹈的特征与功能03-03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03-02

微电影的视觉艺术特征04-12

大班艺术舞蹈教案12-08

大班艺术舞蹈模拟教案11-13

舞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6-08

大班艺术舞蹈教案7篇12-09

查典事件作文02-06

冬至金典语录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