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浅析北宋山水画的艺术崇高美论文

时间:2022-10-12 03:51:14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北宋山水画的艺术崇高美论文

  摘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院体画、文人画相互关联,共同并进,名家层出不穷,作品空前繁多,质量高雅精湛。形式语言和技法更加丰富多样,他们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从这些艺术作品的语言、形态、内容和审美主体的情感上看,会令人产生一种崇高的艺术美。这种崇高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源于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的实践;源于人类的道德实践和理想与价值的追求。

浅析北宋山水画的艺术崇高美论文

  关键词:北宋山水画;艺术美;崇高

  北宋的山水画继五代之后发展得更为成熟,皇室贵族、士大夫文人等都对山水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作品有装饰于殿堂厅室的巨幅壁画和屏风。此时名家辈出,风格多样,画家重视观察体验自然景物,技巧上有了巨大的创造。主要是布置茂密的“以大观小”全景式,以形象的深入刻画来丰富画面的构图变化,以景物的渐层、重复的节奏来形成画面的统一。无论是从构图方式或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有突破。画风雄壮浑厚,令人观之以后顿生崇高之感。这种崇高来自于欣赏主体的生产生活的实践。艺术崇高是艺术审美范畴的一种,其本质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带给欣赏主体的审美经验是感性本质力量被对象压倒后激起了更高的理性本质力量,其审美反应是一种伴随着痛感的快感。德国美学家康德认为崇高是审美客体在形式上的无限,是对审美主体的感性的否定,进而触发主体的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北宋的绘画的大都是以描写山水为主,地域特点强,特别是北方的山水。巍峨的山体,层峦叠障、远近丰富的层次以及酣畅厚重的笔墨,大幅的尺寸,显得雄浑、博大、庄重,无不震撼了观者的心灵。宋初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山水画的杰出代表。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认为,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皆所谓造乎神者也。下面就从以下这几点来分析北宋山水画的艺术崇高美。

  一、从艺术语言上看

  具有崇高艺术美的作品常常用大刀阔斧和浓墨重彩的艺术语言来表现主客体的对立冲突中的力量的强大、态势的雄壮及动势的迅猛。唐代的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豪放》中对崇高作出了精彩的描述:“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漫,万象在旁。前抬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翟足扶桑。”其中所描述的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就是崇高之美。这是作者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一定的艺术语言将这种体验和感受传达给欣赏者,由此叫欣赏主体产生一种感情上的震动,也就是这种崇高。由于北宋的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各种技法日趋完善,院体山水画重理法、重质趣、重写实。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所以在表现的对象的时候更加挥洒,逼真,撼人心扉。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高远”章法,在题材取舍与构思安排上突出了巨大的峭峰主体。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作者调动了高低、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段,构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使峭壁具有雄伟崇高感觉,在观众面前呈现一种威严的气势,充分表现了范宽“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的风格特点。这一切都在雄浑的笔墨中表现了出来。让人观后觉得,一个常人描绘的自然能如此的真实、雄浑,那么有力量感,令人不可思议。从这种不可思议上就可以看出,观赏这幅画的人是带有感慨的,而这种感慨在艺术审美领域内被称作为“崇高”。再如他的,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屑次分明而浑然一体。他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皴擦烘染时,注意留出坡石、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细密的雨点皱于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此外他还注意画出林木浓密、枝桠锐利的感觉。从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作者在作这幅画时时胸有成竹,几乎所有作者要表达的物象在纸张上的位置早已固定。再加上娴熟的绘画技巧,把作品的真实感与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后人评价他的山水画特点: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抢笔俱匀,人屋皆质。这也是一种崇高之美。

  二、从形态上看

  北宋时期画家所描绘的对象在空间上和力量上表现为巨大,在艺术形式上则表现为无规则,各种技法并用。当审美主体欣赏这些作品时,对崇高的客体的感觉被视觉上的感受所否定时,那么他在情感上对客体的感受基本上也被否定。就在此过程中,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可能就被激发出来,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了战胜客体的强烈欲望。在整个斗争过程中,审美主体体味到了由压抑到释放的愉悦和轻松。而后主体的感受将由开始的压抑转变为后来的轻松、赞叹,崇高的感觉由此而生。在我国先秦道家学说里,道在空间上的最大特征就是超越感官的无限的大。老子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北宋的绘画的大都是以描写山水为主,特别是北方的山水。巍峨的山体,层峦叠障,再加上大幅的尺寸,这种饱满有力的形体显示出一种量感美,显得更加雄浑、博大、庄重。

  如《》此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白雪皑皑。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诗景象。

  再如《溪山行旅图》这是一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从饱满的构成上看,雄伟高耸的山峰,深厚壮观,气势逼人,都表现了对审美主体的情感的否定,进而通过对主体情感的压抑使得主体体会到自身的渺小,激发出主体的强大生命和精神力量,从中超脱出来,超越现实而对自然感叹。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这就是力学引起的崇高,则由对象的庞大的体积带来的重力感所引起。在欣赏者看来,这也是艺术崇高的美感。

  三、从内容上看

  北宋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北宋山水画的艺术崇高美常常表现为由高大险峻的艺术形象而引发的激烈的矛盾冲突。而通常的艺术崇高的审美对象是璀璨壮丽的,如艺术作品中对晴空万里的蓝天、一望无际的草原、波涛汹涌的大海等的成功的表现,使得审美主体产生情感上的压抑和排斥,激发起欣赏主体的更高的本质力量,从而在更高的层面重新掌握审美对象,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内在的力量感,在情感和力量得到释放后感到轻松和畅快。

  如范宽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迎面矗立的山头,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掩映树后的楼阁,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再如《雪山萧寺图》描写的是皑皑白雪覆盖下的雄奇壮伟的大山,画面结构复杂,山势错落,变化多端。画中山石轮廓的用笔方折、劲硬,重峦叠嶂,主次分明。山石运用范宽典型的“点子皴”,行旅和萧寺掩映于雪山、寒林之中,表现了一种孤独和凄清的气氛。在山岭之上,树木丛生,枝干疏密有致,坚实如铸铁一般,极见精神与生命力。山脚下,巨石突兀,溪水湍急,仿佛有声。整个画面透露出一种澄澈和清明。

  此图画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北宋的山水画在塑造主体形象时,大都选用高大的山体和全景式的构图方式营造一种巨大、高耸而有气势的氛围。这样的主体形象通常会震撼欣赏者的心灵进而带来一种崇高感。

  四、从审美主体的情感上看

  我们知道,艺术崇高的基本内涵是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审美主体在矛盾冲突中达到的超越。艺术崇高是主体在审美领域中面对处于对立状态的自然、社会、命运等所产生的抗拒和超越,在此过程中主体生成了崇高感。艺术崇高直接根源于艺术作品中主体对自身的深层次的领悟。

  北宋的绘画大都是借景抒情,落实到山水画语境中,即是山水画的气韵、神,是画家以虚静之心面对自然山水,并发现其质有而趣灵的山水本质特征。艺术家创造的山水画笔墨结构形态,蕴涵了艺术家的人生、理想的审美精神,使山水画艺术朝着成为人的精神载体的方向发展。山水画发展到北宋,已普及到一般文人之中。宋代古文运动对山水画的影响是深远的。由欧阳修兴的古文及与古文相通的诗,与山水画的精神有冥合之处。他们以作诗作文之法,直接从事于绘画刨作,开创了文人画的先河。从范宽的山水画真迹《溪山行旅图》,可以看到,北宋前期的山水画与莉浩的《匡庐图》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也包含著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正因为中国山水画在要求真实的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又要求有很大的概括性,所以画中所体现的意境富有深厚的内容,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宽泛,丰富而不确定,它不表现出也并不使观赏者想起某种特定的或比较具体的诗意、思想或情感,却仍然表现出也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整体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系。在这种好像是纯客观的自然描绘中,表达了一种生活的风情和人生的理想。范宽先后时期的其他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如郭熙的《早春图》,董源的《潇湘图》,以及宫廷童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都燕不如此。北宋的山水画,在表现士大夫的思想情感时,并不像后束的山水画那样明显、直接,而是往往通遇纯客观地描写山水景物来寄托画家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审美主体通常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记忆的想象,可能能够明白或者体会到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有时候作者在画中表达远大的理想或对人物和事件的赞扬,而审美主体恰恰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时候不免会对作者的远大抱负和理想产生一种赞叹和欣赏。这就是审美主体在情感上对作品产生的一种崇高感。

  五、结语

  总起来看北宋山水画的艺术崇高主要表现为艺术作品以其充满力量、富于对比的艺术语言及其巨大的形式而给我们造成的精神震撼。从北宋山水画看崇高本身应该具有两个条件:一是艺术作品体量上的巨大,如绘画作品的画幅巨大和主体形象都是构成艺术性的崇高的条件;二是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善于利用对比,如形体的对比、节奏的对比等,这种对比的结果往往与一种强大的力量感有关,艺术语言的对比鲜明所导致的力量感往往有助于崇高感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古代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中华书局,1980。

  [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中华书局,1999。

【浅析北宋山水画的艺术崇高美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册页艺术10-26

浅析论文开题报告03-08

浅析体育精神在电影中的艺术价值论文10-13

浅析北宋词坛柳永热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迪10-26

社会美论文10-19

从《万壑松风图》浅析李唐的山水画12-07

浅析印象派绘画的“印象”美10-26

工商管理改革浅析论文11-04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浅析论文10-13

艺术设计论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