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9 01:30:45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怎么写,下面推荐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相关范文,可供浏览参考。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

  摘要:《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为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对我校研究生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以期能更加完善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其研究方法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相关的许多学科领域。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使命,就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而对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提供预防、诊断以及治疗方法[1,2]。

  对医学各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学习和掌握扎实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是将来成为合格医学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内在需求和必备条件。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是本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从1994年开设以来,一直是全校基础与临床专业共计400余人/年的硕士研究生必修课,2010年后改为选修课。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虽然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但沿袭旧有的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已势在必行。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

  (1)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里学生自主学习、交互式团队学习的模块少,学生未能养成自主阅读文献、集体讨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专业背景及研究方向差异较大,课堂讲授难度较大且有时收效不好。

  (3)部分内容理论性强,较为枯燥且不属于学生的研究方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4)在教学内容上只关注教材讲授而不重视其专业发展方面的探究,虽然分子生物学教材内容时有更新,但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不能及时涵盖,这将使教师更新知识的主动性下降,同时研究生也会失去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兴趣。

  (5)期末考试闭卷问答式方式由于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的限制,而不利于开拓研究生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6)在成绩评价上,未能对学习积极的学生加以激励。

  二、教学改革内容及方式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对2012级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

  我校2012级选修《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研究生共279人,将其分为两个班,其中基础专业和部分临床专业共105人为1班,其余临床专业174人为2班。

  本学期对1班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活动,对2班学生仍按往年教学模式正常上课作为对比。

  本次教学改革活动的方式为:将1班的105名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名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中外文文献,内容可以是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经典理论、热点问题或最新研究进展(如:PCR技术、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药物基因组学)等,小组同学分析讨论后将文献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分别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各抽取4~5个课时在全班进行读书报告,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报告,报告时间15~20分钟,报告完毕由学生提问及老师点评,每小组共计耗时30分钟,期末对两个班的成绩进行分析比对。

  三、考试成绩分析

  我们对1班和2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1班的考试平均成绩比2班高出3.07分,且1班的最高分(88分)和最低分(59分)均分别高于2班的83分和43分。

  其次,1班不及格人数为1人,不及格率为0.95%;2班不及格人数为13人,不及格率为7.47%。

  两班比较不及格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箓0.05)。

  表1结果说明1班考试成绩明显超过2班。

  四、本次教改活动的思考

  经过本次教改活动,我们体会到: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的基础教育不同,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创新性。

  教师虽然是授课环节中的主导者,但学习是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教师在讲台上的授课过程,也应是台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外,还更应该注重培养研究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塑造研究生的创新精神。

  本次在2012级研究生1班通过进行读书报告,首先优化了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查找文献、归纳总结文献并制作课件等,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口头报告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将来的研究工作和毕业论文答辩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其次,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只有几十分钟,时间远远不够,只能是内容上的引导,而切实掌握的知识还有待于学生课后的学习与思考,这就要求研究生必需树立主人翁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学过程并培养创新精神。

  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在课间以及课程结束后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问题,这说明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

  但本次教改活动也有不足之处。

  从老师授课的情况和学生咨询的问题来看,大部分研究生对实验技术的理解及操作很弱,由于本校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课程已交给学校“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承担,本次教改未能涉及到实验技术方面的改革。

  因此如何提供更好的实验室条件,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是我们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十分迅速,而本校使用的教材相对陈旧,虽然老师在讲授时可以适当介绍新的研究进展,但陈旧的教材不利于学生自学。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考虑过师生讨论、互动式的教学,但由于授课人数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甚至少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获取学分,对本课程毫无兴趣等诸多原因,最终本课程36学时的教学中,大部分仍然是采用老师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经过对《医学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深知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变革教学思路,体现以“医学”为中心,并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科研课题需求相结合,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等,将成为教研室教学改革重点思考的问题。

  作者认为可以考虑在授课中尽量引用科学先驱们的成功事迹,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授课;在讲解分子生物学经典现象和原理时,可以从相关现象的发现、科学家如何提出假设、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假设的思路,在讲解中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在介绍新进展时应充分结合生活中和医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述,明确本学科同临床的联系程度,这不仅强调了学科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强了研究生学习的迫切性,使他们真正喜爱这门课程,同时能高效地接收相关理论知识,应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本教研室为适应教学改革需求,在研究生层次上的分子生物学教学的一些尝试与体会。

  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还将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以使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教学走上新台阶,使学生学以致用,努力创新,最终成为教学、科研、医疗的栋梁之材。

  医学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论文【2】

  【摘要】 为了使医学硕士研究生更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生命 科学科研前沿技术,全面提升医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素质。

  通过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合理按排教学时间、优化教学内容、加大实验教学硬件的投入,更新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与实践。

  经过不断的改革探索,硕士研究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医学硕士研究生 实验教学 改革 实践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 规律性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 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1]。

  分子生物学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生物学一项最伟大的成就,也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这项新技术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医学科学中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疾病诊断与临床 治疗中。

  一位医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好、学通、学精分子生物学,是作为硕士研究生必须走好的一个阶段,才能把本科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研究和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联系好[2]。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实验而言,分子生物学实验复杂而理论难以理解,技术性很强,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型课程,而且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 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3]。

  这就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将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及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潜能,并可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研究生实际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的培养更应侧重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使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尽快转换角色,逐渐顺利地进入真正的研究领域,并为了与 现代技术接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我们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教学人员的素质能力,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一)结合实验内容编写相关的实验教材

  我们对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理论部分选用的教材是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三版),本版教材有二章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但不能作为实验教材。

  我们根据实验课教学目的进行合理组合,力求使该实验体系内容新颖、实用、注重创新、体现素质 教育和能力培养。

  编写教材的主要 参考书为萨姆布鲁克《分子克隆实验指南》,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比较好的教材和参考书[4]。

  我们在教材中主要介绍常见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原理, 并精心挑选了相关实验。

  其中重点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的常用到的质粒提取、核酸电泳、技术、酶切、转化、重组体的筛选、蛋白电泳等实验。

  (二)合理按排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课教学

  我们将分子生物学分为理论和实验,分别采用的教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和自编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学时都为36学时。

  理论课在实验课之前进行,让学生先了解部分基础理论。

  在上实验课时,还须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这部分知识尤其重要。

  它是实验内容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验思维。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论中抽象的知识。

  灵活按排实验课时间,并控制班级规模。

  我们将2010级180名硕士研究分为6个班,每班30个学生。

  根据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特点将实验集中安排在一段时间里,保证实验的连续性,将实验课全部按排在周末2天时内。

  这样,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时间安排过于死板,时间过少且不连贯的现象。

  我们在实验授课上主要是以基因工程的内容为主线,顺序是基因分离克隆,载体选择、酶切,片段与载体的连接,重组质粒的转化,重组子的鉴定、表达。

  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知识,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课程周期为3个星期,每周完成一项实验内容,在这3个星期里,学生刚好能完成一个基因工程的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概念,同时又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加深了对实验的印象。

  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以二人为1小组,精心准备每组使用的器材,如枪头、离心管、镊子、一次性手套,微量离心机、电泳仪、电泳槽、染色缸等。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稳定,实验课老师和实验人员反复对实验进行了多次预实验,并取得较理想的实验结果。

  录像是良好的视听媒体,其直观性好,不受实验条件和实验材料的限制。

  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观看我们实验教师亲自录制的实验演示。

  演示的内容不仅所有的同学都能看清楚,而且能给同学们实验过程的真实感受。

  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三)双语教学

  在实际科研中,由于目前商品化的试剂盒应用广泛以及大部分使用的仪器、药品、试剂都是进口的,其说明书以 英文多见,实验步骤也多是采用英文。

  而刚入学的研究生们掌握的专业词汇少,不能准确翻译与实验相关的英文资料和说明书,更不用说阅读专业 文献。

  我们精心组织备课,用英文制作课件、书写教案和讲稿,同时要求学生用英文写实验报告。

  (四)实践 总结

  本次实验课改革探索,使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环环相扣,而且全部操作由学生自己完成,每一部分实验都承上启下,要求学生态度认真、思路清楚、操作仔细、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这样的实验课过程完整、结果明显、教学效果良好。

  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操作的训练,也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技术能力,对相关技术和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参 考 文 献

  [1]朱玉贤,李毅,郑晓峰. 现代分子生物学.高等 教育出版社. 2007.

  [2]宁启兰,马捷,李冬民等.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设计.西北医学教育.2009, 17: 693-694.

  [3]张淑平,李英姿,张荣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与体会. 中国大学教育.2006.1: 49-50.

  [4]萨姆布鲁克等.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科学出版社. 2002.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医学研究生细胞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论文10-08

浅论中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经典教学改革论文10-08

研究生教学改革下基础医学论文10-08

研究生论文致谢医学09-30

医学研究生论文致谢10-05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课程改革研究论文10-08

中医学研究生论文10-01

应用伦理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10-09

师范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