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临床免疫学检验基础知识与应用
临床免疫学检验基础知识与应用【1】
摘要:从本质上讲,免疫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
它包括机体对异物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
概括起来说,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等三个方面,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关键词:免疫 传染病 预防 安全用药
研究表明,90%的疾病是与免疫系统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
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个人的预防保健在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步加深了认识。
目前医疗保健正在向“自助型”的方向发展,人们对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保健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要想免除疫病、保持健康,首先就必须认识机体的免疫系统。
1 免疫系统
1.1 定义。
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
1.2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个层次组成,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等功能。
1.2.1 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分别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的场所。
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淋巴小结及全身弥散的淋巴组织。
它们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以及对抗原应答的场所。
1.2.2 免疫细胞。
大体上分为免疫活性细胞、辅佐细胞和其它细胞三类。
1.2.3 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分泌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即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Ab)。
补体:用C’表示。
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不稳定的能帮助抗体溶解靶细胞的一组蛋白,称补体系统。
补体激活途径至少有三条: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
1.3 人体的三道防线。
1.3.1 第一道防线。
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能杀菌。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
1.3.2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1.3.3 第三道防线。
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这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1.4 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第一次的感染被抑制住以后,免疫系统会把这种致病微生物的所有过程用具的记录下来。
如果人体再次受到同样的致病微生物入侵,免疫系统已经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对付他们,并能够很容易、很准确、很迅速的作出反应,将入侵致病微生物消灭掉。
1.5 免疫的功能。
1.5.1 生理防御。
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
1.5.2 自身稳定。
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
1.5.3 免疫监视。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称为免疫监视。
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2 免疫与传染病
2.1 传染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2.2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2.3 传染病预防措施:若能完全切断基本环节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3.1 管理传染源包括对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及感染动物的管理。
对病人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2.3.2 切断传播途径虫媒传染病,采用药物或其他措施进行防虫、杀虫;呼吸道传染病,应开窗通风、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
消毒也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一项重要手段。
2.3.3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注意合理的生活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预防接种:有计划地定期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等预防接种工作,以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力,降低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水平。
3 安全用药
3.1 防止滥用药物。
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包括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
3.2 尽量少联合用药。
家庭用药种类最好单一使用或最多一次两种药联合使用。
3.3 按药品说明书使用。
由于大多数人都不是医生,只是对药物略懂皮毛,所以用药必须按照药物说明书写的要求来做。
3.4 防止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往往后果相当严重。
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如去痛片等。
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该种药物。
3.5 掌握剂量所以服药剂量一定要准确,若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可能产生抗药性;而超过规定剂量,则可引起中毒。
3.6 禁服过期药品药品。
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过期药品有效成份降低,而毒性增强,应禁用。
4 保护自己的免疫系统
远离破坏免疫力的因素,注重充分、均衡的营养,适度运动及放松心情等,都可增强免疫力。
另外,多食用胡萝卜、柑桔、坚果、鱼类与海鲜、茶与绿色蔬菜、乳制品、香菇等食物增强免疫力。
适度运动也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与淋巴细胞的功能,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
新兴的“精神官能免疫学”已证实,情绪与免疫系统有关。
临床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程的改革【2】
【摘要】 临床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的实验课是免疫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院学生人数的增长以及学科不断地发展,免疫学检验新技术不断地出现,实验教学面临着压力不断增加。
因此必须通过对实验教学进行不断的更新与改革,紧跟学科发展。
近年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调整,在坚持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提高综合实验的比例和质量,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实验室增设现代化先进检测仪器,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让学生从最基础的实验做起,全面了解整个免疫学,同时穿插目前临床新的检验诊断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改革,不但加强了为免疫学理论课服务,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
【关键词】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专业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 ,又称为实验室医学 ,是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专业。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免疫检验专业在医学检验中是越来越重要。
目前免疫学检验也是在各门检验专业中发展较为迅猛的学科,免疫检验技术更新换代是越来越快,因此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也就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应免疫学的发展。
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免疫检验实验课程每年都在做相应的改变,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不断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课程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实验室是免疫学检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建设是最为基础的工作。
我们在原有实验室条件的情况下,不断更新实验室仪器,以适应新的检验技术的需要,例如: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等较新的设备,为实验教学提供保障。
2 增加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多媒体教学以及结合网络教学,利用各种软件或技术建立以临床免疫学的各章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资料为主 包括图 文字 录像 课件 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在内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专题网站,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免疫实验变得更为生动直观。
3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面对免疫学发展较快的情况,每一学年,我们都必须对免疫学的发展做全面的了解,不断更新课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加目前临床所用的最新技术,以适应临床免疫检验技术的发展。
另外,我们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了解免疫学基础知识,把实验课程设计为一个整体过程,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好巩固了理论知识。
4 针对目前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教学改革
目前医学生每年在不断增加,教学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学生质量,我们除了增加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增加教学设备以外,还对学生上课结构作了调整,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增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自主性。
另外,为了增加学生操作的机会,实验室给以增加课外开放实验室。
免疫学检验是临床辅助科室,但是其在临床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随着学科的发展,社会对检验人才要求是越来越高。
因此,免疫学检验改革是必须的,这样才能紧随时代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要求的检验人才。
【临床免疫学检验基础知识与应用】相关文章:
医学检验的进展与临床应用10-26
临床检验个人总结06-18
临床检验实习个人总结12-19
调脂药的临床应用10-26
临床医学检验论文题目09-23
医学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论文10-08
临床检验个人总结3篇01-01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10-26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10-26
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实验误差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