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征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征文吧,征文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那要怎么写好征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征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征文1
过去树木茂盛,环境优美,千百只鸟儿在空中自由的飞翔,矫健的羚羊在广阔大草原上动感十足的奔跑,到处一片盛气凌人的景象。然而,现在一切的一切都变了。大地变得憔悴,环境变得肮脏,处处存在隐患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三废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绿色屏障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生态危机……地球时刻在变化,时刻在变“坏”!
近些年,有多少动物们因为人们残杀,而濒临灭绝,为什么人们还不知悔改,一错再错,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好!我国的黄河,曾经是多么的气势磅礴,如今黄河下游为什么土地荒漠化会那么的严重,这难道不是因为人们破坏树木,滥砍乱伐而导致到的吗?
古代诗人陶渊明在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在南山”的情境中觅得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体会到了片刻的宁静;_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的烂漫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和豪放……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让醉心!
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而且还是我们精神寄托的桥梁!
大自然不是我们随意剥夺的对象!不是我们无止境的汲取财富的源泉!而是我们生存和发张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对自然,我们不能妄想着去“征服”去“战胜”而要精心地加以保护,加以疼爱和珍惜!
生态文明,我们为何不去实现,为何不去建设生态文明,地球在一点一点的再变“坏”,我们到现在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建设生态文明呢!换个角度想想,人类跟一只贪婪的狼有何不同呢!无非是在利用地球母亲那匮乏的资源来实现自己的欲望罢了!人类啊!再不收手,大自然会以自己的手段来报复你们呐!
为了大自然的美好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选择简约生活方式,从衣、食、住、行、用都可以体现生态文明。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小事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的带入了生活。
地球家园——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共建生态文明公争绿色未来让我们从生活中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文明、健康、优美的地球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征文2
蓝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气,绿绿的大山。这些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可是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改变了,天空变得灰突突的;河水没有往日清澈;空气经常受到污染;大山也变得混黄一体……
在城市生活的我们,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甚至有时会伸手不见五指。前几年是珠三角,这几年扩展到长三角、京津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趋势越明显。随着汽车数量的猛增,空气污染更为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有统计称,北京近来年,肺癌率提高了50%多。不难看出,空气不仅应该山清水秀,更该空气清新,鸟语花香。
人类生活所需的`森林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为人类长期做贡献的。可是因为人类乱砍伐树木,用来造纸、做家具、修铁路、造房子……森林资源逐日变得供不应求了。树木的作用广泛,于是人们便大量采伐,越来越多的树木进入了加工厂,以至于一些树种渐渐绝迹了。人们大肆地乱砍滥伐树木,还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虽然有公德心和环保意识的人会去制止他们这样做,但是几乎于事无补:还是有一些人打着“需求”的旗号去砍伐树木,而去还不是少数。有人认为,一个地球上森林面积那么广,砍一些也没有关系。这种说法,在远古时代可以这么说;而在现在,就大错特错了。你砍“一些”我砍“一些”,森林资源只会越来越少,沙漠的面积只会日益增加,也许不久的将来,地球就会变的光秃秃的,到处布满沙漠和戈壁。
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_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引起了强烈而广泛的共鸣,抒写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必将造福人类。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俗话说:“地力之生物有大限,人力之成物有大数”。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骑自行车出行,低碳环保,能够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多植树,能够促进空气循环,使空气更清新;污水循环使用,能够节约家庭用水量。
如果继续无计划,无休止地砍伐树木,那么雾霾会更猖狂;如果继续随意把工业污水排入大海,那么你的水杯里的细菌、化学物质会更快活;如果继续每天开汽车出行,那么交通会更堵塞,空气会更污浊。
我们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依并存的,如果我们不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那么生活环境同样会伤害我们人类自己。
尽管现在的环境污染很严重,但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不能灰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来保护环境,我们生存的环境就会美好起来,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空气会更清新,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绿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征文3
“美丽中国”诗意浪漫小时候,我们会用美丽形容妈妈,因为妈妈永远是孩子眼中最美丽的人,照顾、爱护我们;长大了,我们会用美丽形容那些可敬的人们,最美司机、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是他们用爱筑起一座座桥梁,无条件的帮助别人,默默付出;_,用美丽来描绘我们的祖国“美丽中国”——诗情画意般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有苍茫的草原,雄伟的山峦,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河水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高楼耸立,人们追逐物质生活的时候,大自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停的向大自然索取,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空气质量下降
在城市生活的我们,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前几年是珠三角,这几年扩展到长三角、京津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趋势越明显。随着汽车数量的猛增,空气污染更为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有统计称,北京近来年,肺癌率提高了50%多。不难看出,空气与我们息息相关,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更该空气清新,鸟语花香。
深林覆盖率低
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整体看,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相差很大,我们应该加大森林覆盖率,更好的建设“美丽中国”。
各种新污染增加
虽然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传统环境问题的治理,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形式层出不穷,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近30年来,有关方面一直在努力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及其相关的法制体系,不断完善环境教育体系,不断提升环境质量要求。人们普遍关注的`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并逐步改善,农村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灾害、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_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引起了强烈而广泛的共鸣,抒写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必将造福人类。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征文4
一只手在墨绿的黑板上干脆地画下了三个图形,就像是一个信号,它瞬间引发了我脑海中的一系列联想。在冗杂的思绪中,我猛然抓住了一个转瞬即逝的图像,那是一棵树和一张石凳。
稳定的三角形是那粗壮的树干,它该有着深褐的树皮,摸上去也许一点也不光滑,布满着一个又一个的小疙瘩,有一些或许还凝成了小刺,仿若老人那沧桑的脸庞。那深沉的褐色代表着大地更象征着力量。它从地底深处而来,一路披荆斩棘,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将所有的困难嚼碎化作动力,破土而出,直冲云霄,那是生命的力量,它永不服输。
圆该是那翠绿的能遮天蔽日的树冠。它由无数层叠的绿叶组成,一阵微风拂过就能荡起一片碧绿的波浪。在风的推搡下叶片们窸窣作响,仿佛一位老者在耳边倾诉它那平淡却不平凡的一生。叶伴树生,树的辉煌都体现在了树冠上。春天,春雨如油滋养着大地,树在这时储存养分,抽芽生长。那满树的嫩芽是树的新生。夏季,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积蓄了能量的大树不遗余力为生活在地上的生灵提供庇护,它织出密密麻麻的网,在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一张一望无际碧绿的海洋。在它之下,阳光不再刺眼滚烫,夏变得温柔又美好。那饱满的叶片是树的绽放。秋冬来临,万物寂静,耀眼一夏的树也归于沉寂。叶片萧瑟,盘旋而落,它们回归土地,化作滋养土壤的养料,为来年做好准备。叶的一生即是树的一生,它是树的嘴,把那些不知道看不见的树的故事悄悄地说出来,你只需望一眼便会被深深震撼。
那方正标准的长方形一定是一张用大理石做的长凳,它已经在那陪伴树很多年了,就像一对友人,并肩伫立于这片天地。它们曾在春夏为来这的人们提供凉爽,树撑开他那遮天蔽日的大伞,石凳给人提供舒适冰凉的落脚处,也曾在秋冬无人问津之时谈天说地,互相鼓励熬过那漫长的严寒时光。时光更替,岁月荏苒,来这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它俩却始终如一的伫立在这为到来或路过的人们送去关怀。
“爸爸,爸爸。”一个孩子冲向树前,他的爸爸正坐在石凳上向他招手。待孩子在爸爸的怀里坐好,爸爸温柔地对孩子开口:“你瞧我们头顶的这颗大树,它大概比爸爸我的年龄还大吧。还有我们做的.这个石凳,光滑又冰凉,一定也经历了很多的风雨。你告诉爸爸你凉快嘛?”“凉快!”孩子脆生生的声音响起。“那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凉快吗?”“因为,因为密密麻麻的叶子为我们挡住了太阳,凳子凉凉的,热都跑走啦!”“你说的对!”爸爸笑着抚摸着孩子的头,“大树和石凳,一定都经历了很多磨难和挫折,它们比爸爸的年龄都大,一直守在这里,不知道多少年了还能给我们提供庇护真是不容易啊!”“不容易?”孩子抬头用他懵懂的眼睛望着父亲。“是啊,不容易,所以你要向他们学习哦,即使遇到很多困难,你也要坚持,努力成为一个能给别人带去光和热的人啊!要学会关爱身边的事物。”父子的声音渐渐淡去定格成一张照片。
人要学会像自然学习,像树和石凳一样,在漫长的一生里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但是不要让它们压弯你,要努力的生长,成为你预想的样子,为人们带去光和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征文】相关文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征文09-29
和谐共处是最美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09-2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12-05
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优秀(2篇)09-27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作文通用12-10
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合集7篇]10-2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5篇(通用)02-24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优秀作文400字10-18
与自然共处作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