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论文

时间:2021-01-22 10:49:03 职称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论文

  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论文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论文

  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论文【1】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之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互合并或者升格转化而成,此类学校有其自身特殊性,如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理论功底浅、创新能力差等现象,在其教工职称评审上又出现较多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化解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与普通高校大可相似,一方面职称评定大大地调动了广大高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在职称评审标准等方面又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申报与其他高校申报大同小异,都是为了提升教师的地位和学术水平的,其申报条件通常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师资格、学历及任职年限、外语水平等,这些条件既是基本条件又是硬性条件;评审条件则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科研业绩等;职称评定是一种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与教师的成长以及高校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实际操作中又存在一定的问题。

  (1)普遍性问题

  在职业院校中,职称评定最大的问题在于“评”与“聘”不分,职称评审功利化、行政化严重。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将所有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等级与工作待遇相关联起来。

  这种做法通常能在极短时间内收到实效,其收益和回报等也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在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等级提高后,却又缺乏与之配套的考评措施的监督机制,从而容易使教师职称评定的思维和行为趋于功利化。

  比如在评职称之前,被评定教师为了达成目标,刻苦钻研,但评定目标达到之后,很多人基本上就不再做任何与科研有关的工作了,也不发表论文,更不搞学术,停留在原有的学术水平上沾沾自喜。

  这是及容易带来学术腐化,弄虚作假等严重后果的;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区别不大,在教师职称评聘权力和利益分配上,趋于行政化。

  从那些评定的条框中可见,在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定硬性要求中,除去对教师的德、能、勤等作出具体要求,更关键的是在于个人的业绩,也就是说,主,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趋于业绩化。

  此外教学与科研所花费的时间不平衡,容易使教师忽视了教学工作,一门心思评职称。

  而一些教学能力强又具有感染力的老师,他们又经常困于科研业绩达不到评定的要求而不能参与或评不上高级职称,致使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陷入恶性循环状态。

  (2)特殊性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来源和教师职称评定的历史原因,致使高职院校教师具有自身特殊性,因而高职院校职称评定也必定会面临一些特殊问题。

  对于副高以上职称的申报和评审,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采用标准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并未考虑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所在,特别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特殊性所在。

  而高职院校教师更应该注重的是教学能力及其业绩的提高,尤其是教师的技能水平的提高。

  毕竟高职的含义更多在于技术上的提高,而非仅仅是学术和职称上的提高。

  例如,对于高职院校的示范操作课老师,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其动手能力和示范操作、指导的能力,更加趋向于实践。

  因此,与高校一个模式的评价机制明显与高职院校教师所要求的特殊性相背离,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评定肯定不利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健康成长。

  甚至他们会不同程度地反抗和反对,或者直接放任自流。

  二、高职院校职称评审问题的原因

  我国高职院校职称评定工作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作用重大。

  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的问题重重,其导致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职称评审指标体系与高职院校的特点不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有名无实等。

  (1)职称评审指标体系与高职院校的特点不符

  凡是有关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文件和政策中,对其科研成果的要求是占主导地位的,而教学则排在其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的产生。

  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对于那些教学效果欠佳甚至是没有太多教学效果的老师,他们通常会因其科研工作业绩好或者比其他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强而顺利地评定职称。

  而有些教学质量高的老师,却因为科研业绩不佳而无法晋级职称,这两者之间的弊端非常明显。

  而评定标准中,教学能力至多仅作为其破格晋升的参考指标。

  这种标准明显是显失公平的。

  (2)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有名无实

  评职称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教师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是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二是教师的`任职资格。

  这两者之间孰轻孰重,其实很难于衡量。

  而对教师的任职资格评审,对聘任职务起着及为重要的参考作用,专业技术职务的设置反应则是实际工作的需要,被评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技术水平。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设置要以实际需要为考量条件,并明确其职责和任职条件。

  否则容易让人误认为评职称就是评职务;高职院校在组织教师职称评定的时候,经常性地将评与聘混淆在一起,这种相互混合的后果必将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侧重职称评定,过度关注职称是否得到提升。

  从而也将过度关注竞争对手也就是其他同事的职称评定情况。

  (3)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中,集中评审是高职院校职称的评定最为主要和常采用的方法之下。

  即由申报者上交材料,然后由学科组专家或评委将所有上交的材料集中审阅,然后以无记名方式就合格与不合格等标准进行投票,当场表决。

  通常情况下,如果学科组的成员放在一起评定者的专业一致,其评审就比较客观公正,而各级评委会对晋升的人数有着硬性要求,也就所说的指标标注。

  但在地实际操作中,其评审对象专业不可能一样,专业五花八门,而大部分评委专业方向也不可能都相同,其投票选择就必定很容易受其他人的盲目性引导,导致了投票的盲目性产生,影响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公正公平性和客观性,从而也导致了评定工作的先进行无法实现。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的对策

  目前,教育理论界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主张废除职称评定,实行岗位聘任制度,其强调的是按照需要设立岗位,然后进行公开招聘,直接聘任。

  另一种不主张废除职称评定,但是要看是否有岗位,主要还是要考查竞聘这个岗位相关人员的条件,即要实行评与聘分开。

  本文认为,不论如何进行评定改革,高职院校的职称评聘必须要有明确的导向,即要以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主导评定目标,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评定指标体系建设

  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并安置学生稳定就业,为学生能学到一技之长而努力,并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力资源而作贡献,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高职院校办学的重点之重点。

  所以,职称评定指标体系就必须要与这一宗旨完全吻合;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评定系统,应重点关注教师在教室里与教室外的能力,重点关注其实践和动手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实践两方面能力,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力度,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通过职称评审,引导教师队伍转型,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质量,提高其培养技术性合格人才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完善聘任与聘管制度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对教职工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和行为导向上,这是促进高职院校平稳发展的主动力。

  高职院校要根据行业性特点来建立规范的聘任与聘管制度,走正规职称评审和聘任流程,制定具体的聘前、聘中、聘后实施规则;聘前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杜绝“关系户“,岗位设置要符合现实需求,更要求科学合理,量化考核指标的制定要考虑全盘,包括德、能、勤、绩等方面均需要考虑到位。

  聘中采取按岗、择优原则实施聘任,使广大教师在被聘用后能适应自身发展需求,及时作出调整,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聘任工作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聘后,应该更加重视动态管理工作,对在竞聘中取得上岗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签订聘约制度,并颁发聘书,同时建立单位和被聘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在聘书颁发时要共同商定聘期,要绝对地废除职务终身制;一切在岗人员均要实行岗位工资制,使岗位与工资待遇对接。

  (三)建立职称评聘监督机制

  众所都知,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其评聘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原则,按原则办事,同时为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要相应地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也就是说要设立第三方监督审查机构。

  比方说,学校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成立职称评聘监督委员会,对广大教师对职称评审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查看相关评定者的资料、下发调查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形式来获得相关资讯,全面掌握职称评审工作进展情况。

  从高职院校的能够从具体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构建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力求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社会人力资源,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总结

  高职院校职称评定的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教师职称评定的难度,但这项工作是必不可少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师职称评定时,一定要通盘考虑,兼顾特殊情况,照顾一般情况,从而使职称评定能圆满达到预定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宁井铭,吴永辉,杨荣清.浅析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5)

  [2]郑亚虹.基于机电产品的组成构建高职机电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36-37.

  [3]吕君.围绕产品为中心的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电脑与电信,2011(10):3-35.

  高校职称评审若干问题【2】

  摘要: 高校职称评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关系到每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所显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阻碍着高校专业技术队伍的发展。

  本文对高校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职称评审;探索;思考

  0 引言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以此作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依据。

  职称评审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为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不断发展进步,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为了让职称评审工作更加的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和专业队伍发展的需要,已经对它的评审办法和具体操作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是仍然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弊端。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高等院校,在国家的教育科研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公正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才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以,高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合理性是很重要的。

  1 高校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行高校的职称评审机制本身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在极大地促进高校师资力量的全面发展之外,同时也伴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会影响机制的健康发展。

  1.1 聘用岗位指数的限制 现行的职称聘任制度,是按照高校的编制数和一定的高级、中级、初级的比例,规定该单位应该有多少高级职称岗位数、多少中级职称岗位数、多少初级职称岗位数,有多少个岗位指标就推荐多少个人员,资格评完之后,再按照岗位数额实行聘任,兑现职称待遇,不能超岗位指标聘任。

  一方面因为现在许多的高校的编制仍然是七、八年前,甚至是十多年前核定的,所以过去的编制数早已经不能适应现在高校的发展需要, 出现了岗位指标紧张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普遍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因此,初级职称岗位就失去了设置的意义,造成了高级职称岗位紧张,而初级职称岗位闲置的状况。

  1.2 地方高校评审条件统一要求的限制 每个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专业,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对教师的要求也就各有侧重,理工科会更看重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项目,文管及其他学科高校会看重论文的发表,一般高校会对教学能力更侧重一些,这样全省统一的论文和科研要求就不能体现出差异化的要求,评审权利不下放也不利于各学校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

  1.3 人情因素导致评审结果有失公正 目前学科组的专家均为本校人员,且成员组成相对固定,在职称评审中,不管是基层单位初评、推荐到高评会,还是最终的领导拍板,这些环节都需要进行民主投票,那么一些评判者将自己的私人恩怨放入其中,不能客观的进行投票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起作用的因素反而变成平时人际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了。

  此外,因为申报职称的高校教师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很尽心尽力,虽然评审组都是专家,也可能会出现由于申报者的研究领域独特而不知所云的情况,此时便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不能对申报者的学术水平作出合理的评价,增加了盲目评价的机会。

  1.4 聘任制度不够完善 现在许多高校实行聘任制度的原则表面上都是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但一般只要聘任期内没什么大错,都会被续聘到本岗位的最低档次。

  这种聘任制度不符合职改的初衷,容易形成“一劳永逸”的局面。

  在职称评聘过程中,人们都很重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在取得任职资格并被聘任前,工作都很认真努力,积极创新,一旦聘任职务兑现待遇后,就会变得消极怠慢,讨价还价,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非常不利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的提升。

  1.5 行政人员参加职称评审产生的影响 高校行政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正常运转和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而在高校行政领导岗位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待遇,这类人员不得不选择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写论文、做科研会分散很多精力,从而影响了行政事务的效率,同时也会占用教师的专业技术岗位指标,两类人员对这样的现状都十分不满意。

  2 解决问题的建议

  2.1 政府机关应在控制学校编制数及专业技术人员总体数量和质量的框架下进行权利下放,给地方高校更大的自主权,由各学校制定自己的评审政策,确定自己学校各级别的岗位数量,自己评审,评审及聘任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做到不超岗位总量、不降低评审水平。

  2.2 学科评审组成员采取本校加外聘的方式,打破系统限制,最大限度地将系统外的本行业专家吸纳进来;应该先把隐藏掉申报人员个人信息的申报者研究领域的相关信息告知学科组专家,让学科组可以在评审前进行详细的了解、思考和准备,等到学科组正式评审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指点优劣,做出科学的评价。

  另外,改革投票方式,加大评审监督力度也是增加高校评审公正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职称评审中,评委们的票都应该是公正的、客观的、不受外界影响的,为了方便监督,也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应该采用记名投票方式。

  2.3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管理,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改变过去工作消极,不思进取的状态,实行岗位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届满,不能采取过去无过错就可以续聘的做法,要真正的根据在职期间的表现来决定到底是续聘、缓聘,还是低聘、解聘。

  对于那些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一定要把其调离本专业技术岗位,相应的待遇也要取消。

  要更加的重视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和实际能力,不能只是拼“身份”、“资历”,聘任人员岗位发生了变动,那其工资待遇也应该随之进行调整,真正的建立一种合理化、科学化的职称评审制度。

  让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共存,让个人的业绩和个人的待遇挂钩,彻底的打破过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终身制、大锅饭现象,做到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就享受相应的待遇。

  这种动态管理的方式,可以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可以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竞争意识,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精神,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4 各学校可以参照公务员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务晋升制度,让这类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行政事务当中去,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专业技术岗位紧缺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马金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6-25.

  [2]杜丹.关于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1-10.

  [3]单坚.高校职称评聘中存在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0.

  [4]汪海伟,翁燕燕.高职院校教师职务评聘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2-06-20.

【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职称量化评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03-12

职称评审论文发表要求06-16

中级职称评审论文要求06-28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04-08

河南职称网高级卫生职称评审论文条件03-13

西安评职称职称论文评审与探讨论文03-13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论文03-14

大专高职院校德育建设论文12-26

高职院校法务会计论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