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毕业论文

教师职称论文该怎么写

时间:2021-02-16 13:10:31 职称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教师职称论文该怎么写

  发表职称论文是每个评职称人员的必经环节,职称论文不仅可以做为评职称的材料用!以下是关于教师职称论文该怎么写讲解,欢迎大家参考!

教师职称论文该怎么写

  教师职称论文该怎么写【1】

  部分乃至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难,难写论文,尤其是难写高质量的论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有的教师来说,仿佛 "难于上青天"。

  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破解这道难题呢?俗话说:"会了不难,难了不会",也有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当然,笔者也没有"授人之渔"之术,在这里仅是谈一些自己浅显的感悟和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期望对破解难题有所益处。

  写作方法如下:

  1、要端正写作目的

  我们如果询问部分中小学教师,平时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看到这样的现象,您写作论文的目的是什么呢?回答肯定是 "用作评职称呀!"于是,到评职称时,临时抱佛脚,着急了,他们会暂时的用各种"写作方式"来写,正规专业报刊发表不了的,就掏钱在以赢利为目地的一些小型报刊上刊发。

  待职称被评上了,就不再"费劲"写作了。

  我们认为,这种带有严重功利目的写作发表论文的思想与行为是不正确的,要加以克服和纠正。

  2、要加强阅读学习

  校本研修强调教师要经常地上网专业查阅、浏览专业报刊、阅读教育专著、聆听专家讲座、钻研本体知识等。

  教师在阅读学习其它知识的同时,不妨学学有关如何写作教科研论文的内容。

  阅读学习能够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增强教师对问题敏锐的判断能力,引发教师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3、要善于发现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启动校本研修的内驱力,有创新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善于发现问题,加以研究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伴有行动研究。

  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即要体现个体性,又要具有普适性。

  这样做就能够增加工作的乐趣,创造性地工作,既提高了工作的质效,又积累了写作论文的素材,一举多得。

  例如:我们发现并提出教师写论文难的问题,确是一个长期存在而未解决的普遍的问题,然后分析研究它的特性、表现和危害,再设想出解决的办法,并亲身实践,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4要多做写作练习

  "只读不写,眼高手低",故此,我们平常在工作中,要多进行写作的实践练习,比如:写教育教学自我反思,写教育叙事,写课堂教学随笔,写读书、报刊的笔记等,从中体悟写作的方法,提升写作的技巧,确定好主题,合理地布局谋篇,讲究语言的表达艺术。

  要善于管理和运用好自己的知识。

  要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写自己具体的做法,写自己想说的话语;避免写套话,写空话,不能胡编乱造叙事情节。

  一次写不好,发表不了,那就来第二次,第三次......"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气馁,不退缩,如此坚持做下去,不出一、二年,写作技巧肯定会大有长进,肯定会有惊喜万分的收获!

  5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来写

  要想写课堂教学类的论文,您就选择研究写作自己所任教学科的课堂教学的情形;您要想教育管理类的论文,您就选择研究写作自己学生转变发展的情况;您要想写教师专业成长其它方面的论文,您就选择研究写作自己的经验与感悟。

  总之,写论文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写自己所熟悉的情况,这样就容易把问题写深写透,感觉到有内容可写了。

  有的教师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写自己工作以外的话题,就必然感到无话可写,写的肤浅杂乱,因而也是失败的多。

  6要严禁抄袭假写

  有许多教师的职称论文,或是把别人的文章或掐头去尾,或改换标题,或略加改动文中的文字,或是请人代笔写作,然后再署上自己的名字,就算是自己写作的论文了,随后掏钱设法在以赢利为目的的小报小刊上发表,不论质量如何,不论能否起到教科研的作用。

  如此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学术不端的行为,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无丝毫益处,今后要自觉自律地禁止和改正。

  国外大学教师职称论文【2】

  一、澳大利亚大学教师职称晋升政策的历史变迁

  (一)澳大利亚大学双轨制时期教师职称晋升政策变革

  自1850年第一所大学创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而稳定。

  到1956年,全国共有9所大学。

  在随后的20年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到了1976年已经拥有19所大学。

  20世纪60年代,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未来委员会(马丁委员会)的倡议下,创建了一批高等教育学院,之后又相继成立了一批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

  这种传统综合性大学和新增高等教育学院并存的双轨制一直持续到1988年。

  因此,这段时期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史上被称为澳大利亚大学的双轨制时期。

  1.改革背景与动因

  在双轨制时期,在惠特拉姆工党政府的改革下,联邦政府承担了将近所有高等教育资金拨款的责任,从而对大学的控制也开始加强。

  1977年,澳大利亚政府成立联邦高等教育委员会(TertiaryEducationCommission),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的管理和控制,对大学的财政拨款也愈加仔细和慎重。

  1981年,联邦高等教育委员会认为,各大学分布在高级职称类别的人数过多,如高级讲师系列从1975年的23.9%增长到1980年的29.2%。

  大学管理层也意识到教师成本是大学最大的支出,教师晋升人数的增多和速度的加快都意味着更多人力资本的支出,当时教师的人工费用占到大学开支的80%。

  因此,政府和大学对教师职称的晋升和聘任进行了相关改革。

  2.改革内容

  首先,政府对教师的聘任和晋升政策开始进行干预。

  例如,大学教师实行全国统一的工资标准,改革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在休假时间长度和条件方面更加严格。

  各大学在教师职称晋升政策方面做出的改革主要有两项内容:第一,在讲师和高级讲师系列增设晋升条件。

  各大学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实行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结果与晋升评审过程相关联。

  第二,对各个职称类别(特别是高级讲师和副教授系列)设置定额政策。

  因此,这一时期澳大利亚大学教师职称晋升的特点是:60-70年代,教师人数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迅速增加;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大学控制的加强和拨款的日趋严格,教师职称晋升的竞争更加激烈,教师的流动性也减弱,很多教师认为高级讲师系列已经是职业生涯的最顶端。

  (二)道金斯改革至21世纪初澳大利亚大学教师职称晋升政策变革

  1988年,在时任就业、教育与培训部长约翰•道金斯的倡议下,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系统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结束了20年的双轨制。

  澳大利亚综合性大学与高等教育学院合并,形成全国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

  这就是澳大利亚教育史上著名的道金斯改革。

  自1988年道金斯改革至21世纪初,澳大利亚大学教师在职称晋升政策方面经历了一系列变革。

  1.改革背景与动因

  自澳大利亚形成全国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后,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计划,向国内学生和海外学生进行收费。

  同时,联邦政府从财政到教学全面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如在政府拨款模式方面实行竞争型拨款模式,鼓励大学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运作。

  因此,各大学为获得更多竞争性拨款、吸引生源,开始关注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并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实行企业化运作模式。

  商业化、企业化和管理主义成为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词汇。

  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大学企业化运行模式,澳大利亚大学教师职称晋升政策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

  2.改革内容

  首先,随着全国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各大学的五级职称体系正式确立起来。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高校合并,澳大利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十年前增长了64%,大学规模的日益扩张导致对教师的数量需求也在增长。

  在此情形下,各大学在各个职称类型的聘用形式方面,除了终身制教师外,开始聘用合同制教师,并模仿美国大学的聘任体系,即讲师和高级讲师在经过3到5年的合同试用期后,有机会转入终身体系。

  在教师晋升标准方面,与大部分西方国家相同,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成绩与绩效。

  一般传统的权重是:教学和科研分别占40%,社会服务占20%。

  但在实践中,科研成果往往占更大的比重。

  教师们也纷纷抱怨,在职称晋升过程中,缺乏对教学成果的重视,过于关注科研论文发表的数量。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学市场化机制的运行和对科研商业化的强调,各大学更加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争取更多的企业资金。

  在职称晋升评审过程中,科研绩效的优势更加明显。

  20世纪90年代,随着澳大利亚大学企业化模式的运行,各大学也和企业一样,在劳资关系方面有着更大的自主权,实施企业协议(EnterpriseAgreements)的方式。

  企业协议通常由高等教育机构与教师工会代表协商后制定,由教职工投票表决,获得大多数人同意后方能生效。

  企业协议也必须遵循国家及州的相关劳动法案。

  澳大利亚大学教师工会(NationalTertiaryEducationUnion,NTEU)在协议修订和捍卫教师权利与福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各大学的企业协议规定了教师聘任、职称晋升政策和教师工资待遇等条款。

  企业协议一般三年修订一次。

  各大学如有关于职称晋升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也会在新一轮的企业协议中进行修订。

  从以上改革内容来看,道金斯改革后的20世纪90年代是澳大利亚大学职称晋升政策变化较大的阶段。

  一方面,大学职称晋升在制度上更加完善,奠定了五级职称体系和职称晋升的权重标准。

  另一方面,随着外部环境和政府政策的变化,大学开始实行企业化运作模式,在新管理主义思潮和市场化的驱动下,“效率”和“责任”逐渐成为各大学的核心追求。

  大学在职称聘任和晋升政策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与教师和工会进行三方协商,进而通过企业协议来规定教师的聘任和晋升条件。

  另外,这一时期的大学为节省开支、降低工资成本,打破了教师终身制,开始聘任越来越多的合同制教师,教师的流动性和竞争性得到加强。

  二、21世纪澳大利亚大学教师职称晋升政策改革

  进入21世纪,澳大利亚各大学的教师职称晋升政策也发生了重要变革。

  教师岗位设置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科研型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师外,各大学出现了更多教学型岗位教师。

  这一变化也引发了职称晋升政策方面的改革:澳大利亚各大学调整了相关职称晋升标准,给予教学型优秀教师更多职称晋升的机会。

  (一)改革的必要性与动因分析

  1.全球化背景下“教学学术观”理论对大学教学质量关注的推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继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大学的教学质量非但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下滑迹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大学普遍出现。

  在此背景下,1991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欧内斯特•博耶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学术的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多元学术观”理论。

  博耶认为大学里的学术不应仅仅指科学研究,还应包含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ScholarshipofTeaching)。

  博耶的学术观点特别是教学学术的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激发了西方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对教学的重视,促使其认可和奖励教师的优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