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毕业论文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时间:2022-10-07 13:10:29 中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痛经的辨证分型以及中医药治疗疗效。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原理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4例痛经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结果124例患者中属于气滞血瘀型40例,寒湿凝滞型36例,气血虚弱型29例,湿热下注19例。

  经过精心治疗,痊愈60例,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79.03%。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痛经具有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来临前后及月经期出现小腹或/和腰部疼痛的临床症状,严重者痛及腰骶。

  随月经周期而发作,发作期间还可伴有以下症状: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临床根据发病原因类型的不同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患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研究表明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

  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1,2]。

  祖国医学认为: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生理上冲任的气血较平时变化急骤,此时若感病邪或潜在病因与气血相干,以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则“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

  痛经多因情志所伤。

  六淫为害,导致冲任阻滞,或因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所致[3]。

  中医称本病为“经行腹痛”。

  有虚实之分,临床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湿热下注四个证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4例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门诊收治的痛经症患者,年龄17~47岁,平均(25.7±5.6)岁;病程1个月~13年。

  其中原发性痛经120例,继发痛经4例。

  1.2方法

  1.2.1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患者主要表现为每于月经前一二天和/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心烦急躁易怒,胸闷,经量少或淋漓不畅,经色紫黯,可见凝血块,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2)寒湿凝滞:见者主要表现为经前数日和/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不鲜或夹污黑瘀块,质稀。

  畏寒肢冷、胃脘痛、遇热痛减,恶心呕吐,白带多,舌苔白腻,脉沉紧。

  (3)气血虚弱:患者主要表现为于月经经后一二天和/或经期小腹隐痛,经期多错后,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萎黄,或神疲倦怠,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4)湿热下注:患者主要表现为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疼痛;月经周期多提前,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平时小腹与腰骶部酸痛,经来疼痛加剧。

  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

  1.2.2治疗原则及用药

  1.2.2.1气滞血瘀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成药:逍遥丸,由安徽仁和药业生产,国药准字Z34020490。

  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

  每次9 g,每日2次口服。

  中草药: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6 g,枳壳10 g,延胡10 g,五灵脂10 g,丹皮10 g,乌药10 g,香附10 g,甘草6 g等,水煎服,每日一剂。

  1.2.2.2寒湿凝滞治疗原则: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治疗:调经丸,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1020019,组方:麦门冬、制半夏、阿胶(蛤粉炒)、熟地黄、延胡索、香附、没药、益母草、艾叶炭、续断、黄芩、吴茱萸、牡丹皮(酒炒)、酒白芍、制川芎、肉佳、当归、炙甘草等,每次9 g,每日2~3次口服。

  中草药:吴茱萸10 g,当归10 g,川芎10 g,益母草10 g,延胡10 g,川牛膝15 g,桂枝10 g,苍术10 g,茯苓10 g,香附15 g,干姜10 g,每日一剂水煎服。

  1.2.2.3气血虚弱治疗原则: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治疗:乌鸡白凤丸,江西汇仁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36021216,每次9 g,每日1次口服。

  中草药:熟地10 g,当归12 g,白芍10 g,川芎10 g,黄芪10 g,党参10 g,吴茱萸10 g,桂枝10 g,香附10 g,延胡12 g,甘草6 g。

  1.2.2.4 湿热下注治疗原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治疗:妇科五淋丸,江西侨业制药生产,国药准字Z20003109,一次6 g,一日2次口服。

  中草药:枳实10 g,赤芍15 g,柴胡10 g,丹参20 g,三七粉(冲服)2 g,车前子10 g,龙葵20 g,扁苔10 g,桃仁10 g。

  明确诊断后,中医针对病因,分别采取活血化瘀,行气理气,温经散寒,除湿,益气补血,益肾养肝等方法治疗痛经,效果非常明显。

  以上各证之药于月经前3~5天开始服至经期,每日1剂服2次,连服3~4个周期可获满意效果。

  2结果

  124例患者中属于气滞血瘀型40例,寒湿凝滞型36例,气血虚弱型29例,湿热下注19例。

  经过精心治疗,痊愈60例,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79.03%。

  3 典型病例

  吴××,女,37 岁,主诉月经期腹痛2 d来就诊,患者两年前人工流产后,每逢经期及经后出现腰骶疼痛,今月经来潮第二天,腰酸如折,小腹隐痛,月经量偏少,经色淡黯,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少,脉细弦。

  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痛经。

  拟方: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6 g,枳壳10 g,延胡10 g,五灵脂10 g,丹皮10 g,乌药10 g,香附10 g,甘草6 g等,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痛经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

  3讨论

  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的记载。

  后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列有“月水来腹痛候”,并指出腹痛是因为“劳伤血气”或风冷客于胞络而“损冲任之脉”所引起。

  宋代陈自明注重了情志致病因素,认为“忧思气郁而滞”,或“血结成块”因而形成了气滞血瘀,经行不畅,滞而作痛。

  金•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从腹痛的时间上划分虚实,认为经将行而痛为气滞;临行时腰腹痛为郁滞,为瘀血;经后而痛为气血俱虚。

  这种区分虚实的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王肯堂的《胎产证治》中指出:经止腰腹痛为“血海空虚而气不收”引起。

  对血虚腹痛的时间,病机作了进一步论述。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将痛经分为虚实两类。

  实者有寒滞、血滞、气滞、热滞。

  虚者有血虚、气虚。

  总结临床中痛经“挟虚者多,全实者少”。

  清•吴谦等所著《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明确腹痛在经前为气滞血瘀,而且气滞血者,则多胀痛,血滞气者,则多疼痛,为临床的用药侧重提供了理论基础。

  痛经的证因脉治,一般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结合舌、脉及疼痛时间和性质,较易分辨寒热虚实。

  但临床上有时错综复杂要根据不同的病证作出不同的分析,因在实践中痛经虚实寒热并兼,所以治疗上也要互相兼顾。

  笔者认为,痛经发作,虽可分为各种不同证型,但在辨证的前提下,止痛仍为要务:第一用药宜偏温,因经血亦得温则行,通则不痛。

  第二宜选既能理气化瘀又可止痛的药物可缓解子宫痉挛收缩的作用。

  第三配合使用镇静安神药物。

  痛经的患者往往心情紧张、恐惧,或对疼痛敏感,故安定心神亦显得非常必要[4,5]。

  此外,痛经患者应注意少吃寒凉生冷或刺激性食物。

  经期不宜游泳,涉水,淋雨,起居生活应用常度。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

  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有滞无滞,于此可察。

  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

  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历代医家为研究痛经奠下了理论基础,但还有待于我们后人的进一步探索、研究、进取。

  综上,痛经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临床辨证,辨证确诊后,拟定治疗方法,并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灵活加减,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孔双芝. 中医治疗痛经辨证分型探讨[J].邯郸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14(5):411-412.

  [2]刘弘. 关于痛经辨证分型的专家问卷分析[J].中医杂志,2008,49(11):743-744.

  [3]赵莺,欧阳利民,曾凤. 原发性痛经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相关性分析.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43-744.

  [4]孙秋颖. 浅谈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10,4(5):100-101.

  [5]谢威,谢亚莉.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杂志,2008,24(11):748-749.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相关文章:

消渴的中医辨证护理对策及健康指导10-26

中医治疗牙周病10-26

中医内科感冒的治疗10-26

失眠抑郁的中医治疗方法10-05

中医治疗宣传标语(精选50句)08-06

中医治疗肺病感染护理要点论文10-10

浅谈颈椎病患者关于中医辨证护理的疗效分析论文10-09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效果分析的论文10-10

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运用太极结合冥想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10-09

中医学护理在妇产科痛经与月经不调中的效用研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