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报告

不良资产处置评估报告

时间:2020-11-22 09:15:43 资产评估报告 我要投稿

不良资产处置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包括正文和附件两部分。是评估机构完成评估工作后出具的具有公正性的结论报告,该报告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确认后生效。下面的是小编分享的与不良资产处置评估报告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公文网!

不良资产处置评估报告

  一、行業界定

  在西方國家,不良資產(NPL)主要是指銀行的不良貸款。而銀行出現大量的不良貸款是一種階段性現象,處置銀行不良資產在這些國家從來就沒有成為一個專門的行業,因為沒有足夠大且可持續的市場容量來支撐這個行業的存在。

  我國則不同,銀行類不良資產不是由於經濟景氣問題而是由於幾十年來銀行的非商業化經營和非職業化管理造成的,所以也並不會在短時期內消失。國有企業的不良資產成因與之類似並且規模巨大,所以在中國不良資產處置將形成一個存續期較長的行業。

  本報告將不良資產定義為實際價值低於帳面價值的資產(包括我國銀行和國有企業的不良資產)。不良資產是一種非標準化的高風險的商品,其價值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由不良資產的提供方、接收方、投資方、處置方組成。

  需要說明的是:

  第一,這是一個大致的劃分,並非每筆不良資產處置都需經歷所有環節,而是這些環節的不同組合;第二,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內活躍著一批律師行、資產評估行、拍賣行等仲介機構,政府在不良資產行業中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性的,我們將這兩種機構視為該行業的外部環境,在報告的第五部分進行詳細分析。

  銀行類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發展的初期類似於國有企業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發展的今天,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兼接收方與處置方於一身,投資方很少,整個產業的價值鏈條很短。隨著行業發展,專業分工細化,不良資產處置的各個環節獨立出來,各類企業在產業價值鏈的一個或者多個環節參與市場競爭。國有企業不良資產處置行業也許會同樣沿著這一路徑發展。

  表一:我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價值鏈各環節企業清單

銀行類不良資產處置

提供方

接收方

投資商

處置方

Ÿ     四大國有銀行

Ÿ     交通銀行

Ÿ     城市商業銀行

Ÿ     其他銀行

Ÿ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Ÿ     銀行資產保全部[1]

Ÿ     上海盛融投資公司

Ÿ   外資投行(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等)

Ÿ   其他房地產投資基金

Ÿ   合資機構:中金豐德、長江中國投資基金、揚子基金

Ÿ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Ÿ   資產所在地的地方企業企業家(聯想、山東三聯)

Ÿ   外資實業企業(蚌埠熱電廠案例)

Ÿ   債務人的債務人

Ÿ   同一債務的其他債權人

Ÿ   地方政府

Ÿ   資產管理公司的合資公司(銀建國際等)

Ÿ   資產管理公司

國有企業不良資產處置

 

提供方

接收方

投資商

處置方

Ÿ           國有企業

Ÿ   中央級國有企業不良資產目前正在探索處置方式,中包公司被託管給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Ÿ   省屬企業國有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各有不同:

浙江:××和榮大資產管理公司

上海:國資委下的三家國有獨資公司(上海盛融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上海大盛資產管理公司)

江蘇:江蘇省國有資產經營(控股)有限公司

 

Ÿ   數量少:上海國欣擔保租賃有限公司、北京中債債權交易有限公司等

Ÿ   大部分是接收方自己處置

  這兩塊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已經出現了融合的跡象:上海盛融投資有限公司已經與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簽定了框架合作協定,並聯合購買了建設銀行的不良資產包,涉足銀行類不良資產的處理。

  二、行業集中度分析

  行業集中度反映一個行業的整合程度。一般而言,一個行業的集中度越高,行業利潤率越高。

  (一)接收方集中度分析

  1、銀行類不良資產市場:

  市場總量:1999年,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接收了近14000億不良資產;2004年信達接收了3家國有銀行的3300億不良資產。但以上兩個數字的加總並非是目前我國銀行業不良資產的全部,據普華永道一份2004年中國不良資產投資者調查報告稱,中國目前不良資產(指銀行類不良資產)總額近41300億人民幣,僅次於日本,位居亞洲第二位。

  市場佔有率:銀行類不良資產的接收市場基本被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壟斷:

  Ÿ 華融1999年獲得政策性剝離工行不良資產4077億元;

  Ÿ 信達1999年獲得政策性剝離建行不良資產3500億元,國開行1200億元,2004年招標獲得中行、建行、交行的3300億元不良資產,合計8000億元;

  Ÿ 東方:1999年獲得政策性剝離中行不良資產2714億元;

  Ÿ 長城:1999年獲得政策性剝離農行不良資產3458億元。

  市場集中度的CR3已經達到了85%,說明這是一個典型的寡頭壟斷行業。

  資產處置狀況:

  表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處置狀況(截至2005年一季度)

公司

資產處置量(億元)

現金回收量(億元)

現金回收率(%)

華融

2144.4

425.7

19.85

長城

2136.1

222.4

10.41

東方

1067.9

243.7

22.82

信達

1537.1

517.1

33.64

  資料來源:銀監局網站

  集中度變化趨勢:銀行類不良資產剝離方式已經向市場化方向轉變,如2004年銀行不良資產剝離就採用了招標的方式,最終信達奪標,搶佔了產業鏈的上游,牢固樹立了不良資產批發商的地位;行業內新的接收方(上海盛融投資公司等)的進入,降低了行業集中度。

  從金融監管當局的思路來看,我國未來應當發展統一、多層次的不良資產交易市場,包括市場參與者的培育和市場交易工具的開發,要吸引各類機構戰略投資者、民營企業和國外投資者參與不良資產市場的交易,從而擴大市場投資的主體,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實現不良資產價值的最大化。[2]但是至少3年內,銀行類不良資產接受方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不會改變。

  2、國有企業不良資產市場

  市場總量:全國地方國有企業不良資產占權益比重2002年財政年鑒有披露,但是時隔三年,變化巨大,資料已經沒有參考意義。

  各地區市場容量與行業集中度:

  浙江省:據2002年資料推算,浙江地方國資總量4393億元,按照當時的全國國有企業不良資產帳面統計率11.5%計算[3],浙江省國企不良資產是400多億(此資料沒有扣除市級國有資產量)。

  浙江省省屬國有企業清產核資量沒有最新統計資料,只能根據以往資料進行推算。根據2001年統計,浙江省24家國資運營機構總資產1216億元,同樣按照11.15%不良資產率測算,市場容量共為136億元(由於不良資產界定口徑問題,此資料僅做參考)。

  ××和浙江省榮大資產管理公司構成了寡頭壟斷市場,但是兩個公司目前不存在直接競爭,各有分工。

  上海:截至2004年底,上海市國有企業參與重組的資產規模達到3000億元,集約處置不良債務達230億元,20多家大企業集團進行了重組或改制。上海盛融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上海大盛資產管理公司構成了寡頭壟斷市場,這三家企業資金實力雄厚、市場化程度較高,與國外機構多有合作。

  江蘇:江蘇國有資產經營控股公司是江蘇省國資委的託管公司。目前有2億元不良資產轉入該公司處置,後續將有上百億資產劃入。江蘇省屬國有企業的不良資產行業是壟斷市場。

  (二)投資方集中度與投資方式分析

  1、銀行類不良資產市場投資方集中度分析

  表三:中國涉及外國投資者的銀行類不良資產處置項目(2001-2004)

賣家

投資者/策劃人

交易形式

規模(百萬元)

交割日期/狀態

中行開曼群島分行

花旗集團

公開拍賣

14886

2003年12月

建行

摩根士丹利

公開拍賣

2564

2004年5月

 

德意志銀行

公開拍賣

1679

2004年5月

信達

Chenery Assoclates

協定競拍

1199

2001年12月

東方

Chenery Assoclates

協定競拍

1737

2002年12月

 

Chenery Assoclates

協定競拍

1795

2001年12月

長城

花期集團

協定競拍

2001

已簽約,尚待審批

華融

高盛

公開拍賣—一次拍賣

1985

2002年12月

 

摩根士丹利

公開拍賣—一次拍賣

10784

2002年12月

 

GE

暗標拍賣—武漢

1778

已簽約,尚待審批

 

摩根士丹利

公開拍賣—二次拍賣

1034

已簽約,尚待審批

 

花期集團

公開拍賣—二次拍賣

1083

已簽約,尚待審批

 

雷曼兄弟

公開拍賣—華融二次拍賣

1985

已簽約,尚待審批

 

JP摩根

公開拍賣—二次拍賣

1819

已簽約,尚待審批

 

瑞士銀行

公開拍賣—二次拍賣

1530

已簽約,尚待審批

 

高盛

公開拍賣—二次拍賣

1894

已簽約,尚待審批

  資料來源:普華永道《2004年中國不良資產投資者調查報告》

  從上表來看,外國投資者共從中國收購了面值60.16億美元(合498億人民幣)的不良資產。其中,直接從建行和中行收購不良資產面值為23.13億美元,從4家資產管理公司收購37.03億美元。外資從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的不良資產僅占資產管理公司已處理的不良資產的4.54%。

  銀行類不良資產的投資商主要還是外資投行(這於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習慣打大包有關,有實力競標的大多是國際投行)也是一個寡頭壟斷的行業。但是民間資本也有少量介入。從發展趨勢來看,據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估計,可資利用的民間資本總量高達10萬億元,在處置不良資產的資金供給上不成問題;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迫切希望通過並購,繞過政策限制,獲得行業准入,實現規模擴張。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也逐步推出一些適合中小投資者的資產包,銀行類不良資產投資的進入壁壘逐步降低。

  2、浙江省不良資產市場投資者分析

  ××處置的不良資產由於資產品質較差(核銷資產),現金回收率在2%左右,鮮有投資者問足,大部分由公司自行處置。通過多種管道瞭解到省記憶體在以下不良資產投資者:

  浙江中能資產管理公司是浙江中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浙江中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的大型企業,主要從事房地產與基礎能源投資開發、資本經營、銀行不良資產收購處置等業務。目前擁有浙江中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杭州小和山莊開發有限公司、浙江中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能(上海)投資有限公司、浙江連連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控股子公司。公司資產規模10億多人民幣。

  浙江文華控股公司主要經營銀行不良資產等等投資業務,在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經營的產業鏈中,公司將自身定位為:國內外資產管理公司與市場投資者之間的'“橋樑”。

  浙江華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華立集團全資下屬二級子公司,由上海華策投資有限公司控股,主營不良資產處置,其他業務主要包括企業並購策劃、債務重組諮詢、資產委託管理、實業投資等。公司主營業務不良資產處置是指從相關機構收購不良資產而後進行處置變現。不良資產除金融不良資產外,還包括退出的國有資產,企業主輔分離出來的資產等;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債務追償、轉讓、重組,資產拍賣、協議轉讓、置換等。公司的目標是通過專業化的運作,用五年的時間發展成為國內一流的不良資產運營商。

  浙江安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資產管理、資產擔保、市場調查及社會經濟資訊諮詢,一般商品調劑等業務的服務機構。公司創建於2004年6月份註冊資金為人民幣1000萬元,下設資產管理、車貸擔保、商品調劑及法律服務等部門。公司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臨海支公司、路橋支公司、玉環支公司、中國銀行台州市分行、臨海支行、路橋支行、中國農業銀行臨海支行、中國工商銀行玉環支行等金融單位達成資產管理業務的委託及各項業務的合作意向。

  可見就潛在投資者來看,市場的交易主體數量十分有限。不良資產市場缺少投資者容易造成有價無市的狀況,對不良資產的政策性接收者而言就難以找到合適的買家。

  3、投資特點簡析

  根據普華永道的報告,外資投資者對大中型資產包興趣最大、願意投資與房地產有關的不良資產,而不論其營運狀態如何。這可能是因為這類貸款/資產的定價比較直截了當,感覺上比較容易回收;酒店和處於營運狀態的製造業公司也受投資者歡迎,這是因為即使有關公司已經停止營運,但有實物資產作抵押的不良貸款/不良資產比較有可能實現更高的處置價值。精密技術和專業知識也是投資者垂青製造業多於服務業的原因之一,服務業和出入口貿易公司獲得的評分相對較低,可能是因為這類公司相對於製造業而言實物資產比較少,令投資者較難獲得理想的回報。受投資者歡迎的投資形式包括:與中國夥伴成立合營公司、在小型財團裏擔當積極的投資者、單獨投資;投資者屬意的出售方式主要是雙方協定交易、非公開拍賣、公開拍賣、證券化。

  民營投資者投資不良資產進入不良資產行業的主要目的有產業整合、轉手以獲利、債務追討、債務沖銷、資產投資以求升值,為了吸引民營投資者在資產包設計和付款方式上都要有所考慮。[4]

  (三)處置方集中度與處置方式分析

  1、處置方集中度分析

  銀行類不良資產處置方集中度較上兩個環節而言較低,多家企業進入到這個環節。浙江省屬國有企業不良資產處置方現在還主要是資產管理公司本身。

  2、處置方式簡析

  對於債權類資產,一般通過以下七種方式進行處理:

  債務追償:向債務人追討債務(包括自行追償、訴訟執行、委託商賬公司追償等方式)。

  債權轉讓:資產管理公司與受讓人協議將貸款合同項下全部或部分債權轉讓給受讓人,受讓人替代原債權人成為新的債權人,而貸款(債權)合同內容不發生變化。

  以物抵債:以協定的方式或採取法律手段,用債務人、擔保人或第三人的實物資產抵償債務人拖欠的債務。

  債務重組:與債務人、擔保人訂立債務重組協議,通過減免原債務的部分本金、利息、修改利率、還款期限等手段,促進債務人、擔保人按時還款的一種催收方式。

  債轉股:資產管理公司把對企業的債權轉變為該企業的股權,從而享有投資權益的權利,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其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根據國家政策進行的債轉股;一種是與企業協商確定的債轉股。

  債權置換:自行或委託仲介機構將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債權與其他主體合法持有的資產互換手段,促進整體變現的處置措施。

  破產清償(算):對於資不抵債且回收無望的債務人、擔保人,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申請其破產清算,用清算資產抵償其拖欠資產管理公司債權的處置方法。

  對於不良股權,一般採用以下五種方式處置:

  股權置換:自行或委託仲介機構將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權採取與其他主體合法持有的資產互換手段,促進整體變現的處置措施。

  股權轉讓/出售:自行或委託仲介機構將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權、抵債資產或其他資產,採取向特定主體轉讓手段達到變現的處置措施(包括資產整體轉讓、部分出售)。

  股權託管:通過簽訂委託管理協定,資產管理公司將持有股權委託給特定的組織經營管理、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的資產處置措施。

  股權承包:資產管理公司與承包人簽定協議,由承包人經營和管理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並按協議收取承包費用的資產處置措施。

  股權租賃:自行或委託仲介機構將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權資產採取租賃手段變現的處置措施。

  對於不良物權,採取以下四類辦法處置:

  實物拍賣:自行或委託仲介機構將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權、抵債資產或其他資產,採取競價拍賣手段變現的處置措施。

  作價入股:將實物類不良資產折為一定的股份,對企業的實物權轉變為該企業的股權,從而享有投資權益的權利。

  物權置換:自行或委託仲介機構將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實物資產採取與其他主體合法持有的資產互換手段,促進整體變現的處置措施。

  租賃使用:自行或委託仲介機構將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實物類資產採取租賃手段變現的處置措施。

  除了以上這些傳統的處置方式以外,目前還出現了一些新的處置方式:

  資產證券化:以公司持有的資產為抵押通過資本市場發行證券實現資產變現目的的方式。華融和信達都曾採用過此種方式處理不良資產。

  組建合資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如銀建國際的大股東是信達,滙豐、摩根大通、花旗等均為其股東。由於信達的不良資產以優惠價格轉讓給銀建國際,此公司獲利頗豐。高盛與華融也成立了融盛資產管理公司,專業收購處置不良資產。

  資產超市式行銷:指打破以往資產管理公司“獨門獨院”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將金融不良資產專案通過中交所的主交易平臺及全國的交易網路發佈出去,海量吸納供求資訊,通過市場公平定價轉讓金融資產。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從2004年開始,把1200億元不良資產逐步放入他們與中關村技術產權交易所(簡稱中交所)聯手組成的一個“金融資產超市”集中處置。

  從國際實踐來看,作為不良資產的接收方和批發商,美國RTC主要採用公開拍賣、競標、資產證券化、組建合資資產管理公司(最多時成立了30多家公司)的方式處置不良資產;韓國KAMCO主要採用了打包出售、資產證券化、公開拍賣、債務重組、設立合資公司的方法處理不良資產。

  三、標杆企業分析

  (一)上海盛融投資有限公司

  上海盛融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0月,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獨資的綜合性投資公司,註冊資本為人民幣30億元,由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歸口管理。

  盛融公司在國有資產佈局與結構調整、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充當資本運作平臺角色,在加快國有資本流動,推動國資與外資民資、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企業資本與社會事業資產融合、嫁接、聯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橋樑"功能。公司堅持國際化、市場化,強化投資銀行特色。在公司整體運作功能、綜合運作能級、專業服務水準等方面形成較強的核心競爭力。

  盛融公司近期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向是:接受市國資委委託運作部分國有資產;重組處置國有不良資產;開展企業並購重組的顧問和代理業務;通過引進外資,構建高度專業化、集約化的盤活本市國企資產(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網路和平臺;結合本市社會事業投融資體制改革,與有關專業性投資公司聯手合作,通過資本運作,為政府盤活部分壟斷性、公益性領域中的國有特殊資源。

  公司總裁下設投資決策委員會和風險管理委員會兩個專門委員會,另公司設立七部一室,分別為資產管理部、投資經營部、重組並購部、審計(法律事務部)、戰略研究部、辦公室、財務部、人力資源部。

  (二)江蘇省國有資產經營(控股)有限公司

  江蘇省國有資產經營(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4月,是省政府出資設立並被授予國有資產投資主體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為國有資產投資、經營、管理企業,行使國有資產出資者職能,享有出資者的重大經營決策權、資產收益和選擇管理者權,並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

  公司帳面資產總額為58.36億元,負債總額為25.45億元,淨資產總額32.9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3.60%。董事會設立4個專業委員會,分別是戰略發展委員會、資產管理委員會、投資審議委員會、財經審議委員會。公司設置七部一室,分別為綜合辦公室、人力資源部、工程項目部、計畫財務部、金融證券部、旅遊事業部、審計法律部和資產管理及對外投資部。

  江蘇省國資委把省屬企業的不良資產集中起來統一管理。2004年8月,江蘇省國資委就加強企業已核銷不良資產的管理專門發出通知,明確省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發生改革改制、產權轉讓、清產核資等特定經濟行為,其不良資產的核銷必須由省國資委審批。經省國資委審批核銷的不良資產,其權屬一律劃歸省國資委,由省國資委集中管理。2004年10月,江蘇省國資委和江蘇省國有資產經營(控股)有限公司簽訂了《授權處置已核銷不良資產責任書》。

  江蘇省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是江蘇省國資委下屬企業,以往在處置國有不良資產方面已經有了一些經驗。對於省國資委轉交過來的不良資產,他們表示,在統一核資後會交由其下屬的2個全資子公司大江實業和永泰進行處置。

  (三)華融資產管理公司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10月19日在北京成立。  公司資本金為100億元人民幣,專業收購、管理和處置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範圍包括:收購並經營銀行的不良資產,追償債務,對所收購的不良資產形成的資產進行租賃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重組,債權轉股權,並對企業階段性持股,資產管理範圍內公司的上市推薦及債券、股票承銷,發行金融債券,向金融機構借款,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貸款,財務及法律諮詢,資產及項目評估等。目前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正面臨著商業化轉型,公司定位為以處置金融不良資產為主業、具備投行功能和資產經營管理功能的持續經營的綜合性資產管理公司。

  四、行業價值鏈分析

  行業價值鏈分析[5]是將行業價值鏈各環節展開後對其利潤區分佈及戰略控制性等方面作深入分析。企業應將其價值鏈向高利潤區進行延伸以獲取更高的盈利能力。而戰略控制點是指能對整個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環節(如電腦行業的晶片),如果可能的話,企業應將其經營範圍覆蓋戰略控制點,或與之結成戰略同盟,以此來鞏固其在業內的優勢地位。

  ××有六類業務拓展途徑:

  Ÿ 發展現有業務:向國資委爭取更多、更為優質的資產;

  Ÿ 產業鏈後向延伸:成為浙江省國有企業不良資產投資商。對於現階段不能通過政策劃轉得到的資產,採用商業化收購方式獲得,保證公司的增量資產流入量;

  Ÿ 業務線拓展:介入銀行不良資產處置行業,成為投資方或處置方;

  Ÿ 地域拓展:與其他省份的國有不良資產運營機構形成聯盟,開展資產交易;

  Ÿ 相關多元化:一是進入投資銀行領域(投行的業務有四大類,上市推薦、承銷、並購重組、諮詢);二是進入非不良資產管理領域;

  Ÿ 非相關多元化:在公司股權較大比重的項目中尋找值得較長時期持股的企業,追加投資,進入實業運作領域。

  (一)發展現有業務

  Ÿ 目前接收的不良資產採用的是無償劃撥的形式,收購成本為零,只需支出人員和辦公成本,獲利空間大;

  Ÿ 在此市場上公司處於壟斷地位,沒有競爭對手;

  Ÿ 市場規模按照前文的測算,在136億元左右;但是如果能爭取將省屬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的剝離資產、不納入考核基數的資產全額劃轉,還有未納入省屬集團的企事業單位的資產,特別是一些改制的事業單位的資產,委託公司進行管理的話,市場容量會擴大;

  Ÿ 進入壁壘,由於公司已在此行業,所以對本公司而言,進入壁壘無,另外對於想進入的企業來說,面臨很高政策性進入壁壘;

  Ÿ 戰略控制性很強,是省屬國有企業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的源頭。

  (二)產業鏈後向延伸

  浙江省省屬企業沒有驅動力將部分不良資產劃轉給我公司(留在自己的公司還有可能有些收益,也不作為考核基數),導致我們接收的資產品質相當差,市場運作空間不大。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爭取政策面的支持(如果走得通肯定是上策),另一方面回收空間較大的資產,我們可以採用商業化收購的方式拿到(當然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這樣企業會較願意將此部分資產賣出。

  Ÿ 獲利狀況取決於收購的資產品質和收購價格;

  Ÿ 競爭程度,國有企業的不良資產轉讓給我們沒有政策風險,當然一些民間資本會是我們潛在的競爭對手;

  Ÿ 市場規模在幾百億量級;

  Ÿ 進入壁壘,對公司而言,收購所需的資金構成了進入壁壘,另外需要專業的人才團隊;

  Ÿ 有一定戰略控制性。

  (三)業務線拓展

  Ÿ 銀行類不良資產的投資方獲利狀況較好[6],從世界範圍來看[7],在新興的不良資產市場,平均回報率大都在25%以上。外資在中國不良資產市場上,大部分投資年收益率超過25%,外資預期的年均收益率為21%-30%,回收期為2-3年。而2-3年累計的收益率往往要求在60%-100%之間;

  Ÿ 競爭程度高,目前外資投行、投資基金、民間資本紛紛湧入;

  Ÿ 市場規模巨大,正如上文提到的,總額近41300億人民幣;

  Ÿ 進入這個領域需要一定的資金實力,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目前也推出了中小型的資產包,比如2005年1月,信達推出的資產包就有2億元左右的。此外還需要資產評估能力、盡職調查能力和專業化團隊;

  Ÿ 戰略控制性程度一般。

  銀行類不良資產的處置不同專案,不同處置方式獲利狀況不一,競爭程度更高,市場規模巨大,基本不存在進入壁壘,不是戰略控制點。

  (四)地域拓展

  Ÿ 介入其他省份的不良資產處理領域,獲利狀況難以統一描述;

  Ÿ 競爭程度不高;

  Ÿ 市場規模較大;

  Ÿ 進入壁壘,相對於民間和外資,我們的進入壁壘較低;

  Ÿ 是戰略控制點。

  (五)相關多元化

  投行領域中的上市推薦和承銷需要資質,進入壁壘太高,目前可以不考慮這兩種可能性。

  Ÿ 並購重組業務利潤率較高;

  Ÿ 競爭程度高,券商和一些民間機構都在做,但是如果介入浙江省的國有企業並購重組,我們有政策性和資源性優勢;

  Ÿ 市場規模,市場化的並購重組業務量並不大,但是政策性的並購重組業務量大;

  Ÿ 並購是資金和智力密集型行業,有一定的進入壁壘;

  Ÿ 市場化的並購重組不是戰略控制點,但是政策性的並購重組具有一定的戰略控制性。

  諮詢類業務

  Ÿ 諮詢類業務的利潤率相當高,一般在50%左右;

  Ÿ 競爭程度相當高;

  Ÿ 市場規模大;

  Ÿ 高進入壁壘,諮詢是智力密集型行業;

  Ÿ 不是戰略控制點。

  資產管理(正常資產)業務:民營企業收縮業務的管理

  Ÿ 獲利狀況難以統一估算;

  Ÿ 競爭程度低;

  Ÿ 市場規模中等;

  Ÿ 進入壁壘比較高,關鍵是業務來源問題,需要很強的資本實力、信譽、行業管理人力資源;

  Ÿ 不是戰略控制點。

  (六)非相關多元化

  目前××僅是浙江省屬國有企業核銷資產的接收方,由於資產品質差,一般自行處置,基本沒有投資,現金回收率低。未來有可能在接收的股權類資產中有可能有企業有比較好的再投資價值,可以追加投資或者改變機制,將之盤活,固定持有,不再賣出。

  Ÿ 獲利狀況:獲得正常產業利潤;

  Ÿ 競爭程度:視不同產業而定;

  Ÿ 市場規模:視不同產業而定;

  Ÿ 進入壁壘:需要一定資金實力,需要行業管理團隊;

  Ÿ 不是戰略控制點。

  以上分析總結如下:

  表四:行業內價值鏈各環節吸引力分析表

環節

利潤率

30%

競爭程度

10%)

市場規模

10%)

進入難易

10%)

戰略控制性

30%

其他(10%)

(加分或減分因素)

總分

現有業務做大做強

5

5

3

5

5

-2(業務量不確定性)

4.1

產業鏈後向延伸

4

4

4

3

4

1(可以與已有資產進行整合)

4.0

業務線拓展

4

3

5

3

3

0

3.2

地域拓展

5

4

3

3

4

0

3.7

並購重組

4

4

5

4

4

0

3.7

諮詢

4

3

3

4

2

0

2.8

正常資產管理

3

3

3

3

2

0

2.4

實業領域

3

3

3

4

2

0

2.5

  (注:各項滿分為5分,上表打分結果僅代表個人觀點,最終結果可以通過公司高管和各部門負責人打分後加權確定)

  五、行業環境分析

  (一)政府環境

  不良資產處置行業中政府的力量是決定性的。目前銀行類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已經向市場化方向發展,政府鼓勵建立一個多層次、多競爭主體的市場,但是對於銀行類不良資產的剝離方式、剝離到哪家資產管理公司、不同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的路徑選擇等方面政府仍然具有控制力。

  浙江省國有不良資產處置行業面臨較好機遇,20多家省屬國有企業面臨著重組。在這種政策性重組的過程中,公司的最終定位可能會成為浙江省國資戰略性調整的操作平臺,成為處置國有不良資產的投資銀行機構。

  設立這種省級的國有獨資資產管理公司對國資委而言有以下好處:

  1、有利於搭建市場化的平臺。不良資產處置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堅持市場化等原則。國有不良資產處置最終要有接盤方,一般是國外投資銀行、國內大企業、上市公司等,這些都是企業實體,需要對等法人主體來談判,形成處置方案以及簽訂處置協定。這樣的法人主體在浙江省的最佳選擇就是××。通過資產管理公司與國內外投資者接觸已經是上海等地區通行並已經成功的做法。這樣的操作平臺依託於區域內政府以及外部合作夥伴的支援,有可能接觸到國內外投資者,擴大處置不良資產的市場機遇。

  2、有利於形成規模效應,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效率。××集中處理國有不良資產,周旋餘地大,也能夠從省內國資佈局的戰略高度把握不良資產處置進程,有利於運用多種手段加快資產處置,減少國有資產流失。並且決策效率較高,從而會提高不良資產的處置效率。另外,當面對省內的國有不良資產處置時,有可能發現不良資產的一些共性問題、傾向性問題、重大問題,以及時國資委發出預警報告,這也是克服國有不良資產處置資訊分散、資訊不對稱的一個有效方法。

  3、有利於規避分散處置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風險。最近,國務院國資委明顯加大了國有資產流失方面的監督力度,如果採取放權分散來做,有可能造成省內國資委監督不能完全到位,國有資產流失風險加大的可能。另外,如果分散處置不能處理好涉及到的人員安置問題,還可能造成社會不穩定的隱患。

  當然,由於××成立時間不過2年多,要成為綜合性的投資銀行,其人才儲備、經驗積累的取得尚有待時日。因此,從短期發展目標來看,××只能定位成為促進國資重組的平臺和“准投行”,主要任務是通過現代投資銀行手段,用市場化的方式和取向來盤活授權經營的國有資產。另外,除了有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目標外,還擔負著本區國資佈局調整的政策性任務。因此,××具有雙重目標:盈利性目標和政策性目標,前者服從於公司經營盈利性,後者服從于區域內國資委進行本地區國資佈局調整的戰略性目標。

  ××的運作模式可以採用“母公司+專案公司”的運作模式,母公司在對應的國資委直接領導下,集中承接區域內國有不良資產處置任務,負責對外聯繫合作夥伴以及外部投資者,開闢不良資產市場,運作項目公司等。母公司不宜機構人員臃腫,應當人員少而精,以高級投資人才為主。可以設置若干專業部門,搭建投資銀行架構。公司薪酬和業務掛鈎,完全市場化運作,減少政府不合理干預。專案公司是母公司與外部投資者根據有關合作協定,針對具體專案而成立的具體公司,專案公司股權可以多元化,由參與處置不良資產的各方,以××為核心組成股東,共同處置對應的不良資產。

  ××不應當股權多元化。股權結構應是國有獨資。因為公司對應的是國有不良資產處置,這個過程中不宜有民資介入,否則就有可能在處置不良資產過程中,招來非議甚至指責,授人以柄。民資可以在項目公司這一級介入,而不是在母公司一級。

  但是上述只是理想狀態下的定位,國資委成立後,公司的最終定位沒有明確的論調,這給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表現為資產來源的不確定性:一是政府採用何種方式劃轉方式,劃轉哪些資產不確定,二是即使政府明確了需要劃轉的資產,企業也以各種理由不正常移交。

  從稅收角度來看,外商投資我國銀行類不良資產行業享受免收營業稅、印花稅、減收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我國的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也現有稅費優惠,[8]但是××目前不享有稅收優惠。

  (二)資金環境

  一些專案只需投入少量資金就可盤活,卻受制於資金實力的限制。華融總裁楊凱生有一段話說明瞭這個問題:一輛汽車由於放的時間長了,沒電了。拍賣的時候,一插鑰匙汽車不動,結果只賣5000塊錢,實際上誰都知道只要花800塊錢換個電瓶這輛車可能就賣3萬塊錢,但是資產管理公司就是不能花800塊錢換個電瓶。

  ××是國有獨資公司,由於公司接收的資產品質相當差,現金回收率低,公司難以運用資金積累進行再投資。另外公司目前沒有融資功能,也沒有與相關機構投資者結成戰略聯盟。

  (三)法律法規環境

  中國在吸引外國投資的法律制度的建立方面,雖然做出了努力,但仍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體系。在國有股權出讓重組的產權市場上,供給大於需求的供需狀態是極度不平衡的,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相關法規不到位,這限制了外資和民營機構進入這個行業。

  銀行類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發展的初期,外資參與的專案也相當的少,直到有關部門發佈了鼓勵外商進入該投資領域的檔後,此市場才開始活躍起來。

  目前國資體制改革明確提出了讓利於民的思想,國資從競爭性領域退出,轉讓的管道無非有四:外資、民營、機構投資者、企業內部人。但是各級國資委在轉讓過程中都怕擔上國有資產流失的罪名,沒有明確鼓勵和限制的論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資和民營資本進入國有企業不良資產處置市場。

  (四)仲介機構環境

  事實上,不論不良資產的出售者是銀行還是資產管理公司,它們在不良資產的處置過程中的確定債權、發現財產、評估作價、出售變現等環節皆需要依靠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評估事務所等仲介機構進行代理。仲介機構的作用正在日益凸顯,並且成為不可缺少的一環。

  1、會計師事務所:在不良資產領域真正嶄露頭角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屈指可數,分別是普華永道、德勤、安永及畢馬威,也就是業內通稱的BIG 4。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地擁有成功處理不良資產的操作經驗。其中包括摩根士丹利投資財團購買國內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貸款並擔任買方顧問,交易金額達到12億美元。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主要是為賣方提供財務顧問服務,這就需要與國內不良資產的出售方商業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協商好,確定好放入資產包的資產種類;收集整理相關的資訊,向買方提供最完善的貸款檔案。

  2、律師事務所、產權交易所、資產評估事務所:已有合作機構,不做詳細論述。

  3、商賬追償機構:目前社會上已經有一批民營的商賬追收機構,如北京友邦商務調查有限公司、青島信通達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德安特商業征信有限公司、宇通商務信用管理(中國)有限公司、世紀通企業信用諮詢有限公司、北京信華商業資訊諮詢有限公司、中國興安擔保公司。

  銀行類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的市場化進程已經培育了一批仲介機構進入該行業,為國有企業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的業務開展提供了一個較好的仲介機構環境。

  六、機遇與威脅

  表五:關鍵外部因素評價表

關鍵外部因素

機會

1、我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存續期長,市場空間巨大

2、國進民退的思路不會變,浙江省省屬國企重組雖困難重重,但必將推行下去

3、銀行類不良資產市場進入壁壘降低,獲利空間較大,成為可進入市場

4、上海、江蘇相繼成立專業處置國有不良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地域合作成為可能

5、浙江省記憶體在專業投資不良資產的民營企業,公司不良資產採用市場化方式進行處置存在可能性

6、國家對銀行類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的外資進入持鼓勵態度,國有企業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外資進入也存在可能性(上海江蘇等地積極引入外資進入此市場)

7、銀行類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化進程培育了一批仲介機構,業務開展有了較好的仲介機構環境

威脅

1、業務定位受政府決策因素影響很大,目前尚未明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司資產來源

2、部分企業不配合資產接收工作,不願意將資產劃轉到我公司,影響了公司資產數量與品質

3中央對不良資產產權交易的具體方式、定價等加強監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交易的活躍性

4、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起步早,有資金和人力資源優勢,目前確立了商業化轉型的方向,可能會成為潛在競爭對手

5、外資和民營機構對資產包的品質和規模(偏好大包)都有要求,目前公司的資產現狀難以滿足

  [1] 如2004年股改後的建行設立了資產保全部——作為經營性不良資產、抵債資產等特殊資產,並承擔非剝離債轉股資產的經營管理部門

  [2] 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通過競標的方式選擇信達作為不良資產批發商,以推動中國建立多層次的不良資產處置市場

  [3] 根據國有企業年度財務決算資料統計, 2002年末全國國有企業不良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達11.5%。2002年末中央企業的不良資產也達4453.1億元,占中央企業總資產的比重為5%。實際上,國有企業不良資產比例要高於帳面反映的情況。一些企業呆壞帳、潛虧掛帳的問題相當突出;一些企業隨意擔保,擔保額甚至超過了資產總額;還有一些企業或有負債嚴重,而或有負債一旦成為現實,往往會使企業陷入絕境

  [4] 具體的民營投資者的投資特點擬通過與浙江省內的幾家投資者聯絡後總結

  [5]從常規角度來說,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價值鏈分析只包括不良資產行業各環節分析,但本報告將公司可能拓展到的相關行業和實業領域也包括進來

  [6] 不良资产投资是高风险高回报行业,不同项目间差异很大,本报告仅从统计意义角度作出分析

  [7] 数据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observe/20050224/15271381494.shtml

  [8]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免交在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和承接、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活动中的税收,免交工商登记注册费等行政性收费。最高法院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减半交纳为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提起诉讼的案件受理费、申请执行费和申请保全费。

【不良资产处置评估报告】相关文章:

电脑评估报告-资产评估报告06-12

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01-14

资产评估报告评估方案11-24

资产评估报告评估说明06-24

电脑资产评估报告-资产评估报告07-05

资产评估报告模板-资产评估报告07-02

资产评估报告样本-资产评估报告06-20

资产评估报告论文-资产评估报告06-17

手机资产评估报告-资产评估报告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