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报告

资产评估报告公示(3)

时间:2020-12-02 08:26:00 资产评估报告 我要投稿

资产评估报告公示

  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编制。

  (二)预测的假设条件

  收益预测是整体资产评估的基础,而任何预测都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进行的,对企业未来收益预测建立在下列条件下:

  1.一般假设

  (1)针对评估基准日时资产的实际状况,假设一分厂“搬迁后持续经营”;二分厂之资产在2000年6月30日后不改变用途仍持续使用;

  (2)假设××有限公司的经营者是负责的,且公司管理层有能力担当其职务; (3)除非另有说明,假设××有限公司完全遵守所有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4)假设××有限公司提供的历年财务资料所采取的会计政策和编写此份报告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在重要方面基本一致。

  2.特殊假设

  (1)××有限公司所在地及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产生大的变更,所遵循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制度及社会政治和经济政策与现时无重大变化;

  (2)假设公司在现有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将保持持续性经营,并在经营范围、方式上与现时方向保持一致;

  (3)假设××有限公司被收购股权后,其资产使用效率得到有效发挥;

  (4)有关信贷利率、汇率、赋税基准及税率,政策性征收费用等不发生重大变化; (5)产成品社会需求将保持一定幅度增长;

  (6)假设折现年限内将不会遇到重大的销售货款回收方面的问题(即坏账情况); (7)无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及不可预见因素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评估人员根据资产评估的要求,认定这些前提条件在评估基准日时成立,当未来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评估人员将不承担由于前提条件的改变而推导出不同评估结果的责任。

  九、中国啤酒行业的分析与预测

  近几年来,中国啤酒行业在产品结构、企业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预计在2001~20xx年期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

  (一)行业规模

  1995~2xx年间,中国的啤酒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变化突出,在市场竞争中,部分企业停产、破产,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发展成啤酒集团。

  啤酒企业的市场竞争逐步增加,规模逐步扩大。

  年产5万吨以上的啤酒企业已成为行业主体,1999年年产20万吨以上的生产企业19家,产量份额为35.34%;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42家,产量份额为52.95%;年产5万吨以上的企业103家,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

  啤酒生产企业仍然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与人口密度基本相应,华东、华南地区的啤酒产量占全国的58%,山东是产量最大的省份。

  进入90年代后期,市场达到适应性饱和,逐步呈现相对供过于求局面。

  目前中国的啤酒生产能力达2 500万吨(不包括设备非常落后的企业),超过需求20%左右。

  啤酒是饮料酒中的主要出口酒种,但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很小,在国际啤酒贸易中所占份额微小。

  啤酒生产执行国家标准GB4957-91,产品理化指标合格率基本能够保证,品种开发方面也有较大进展,浓度、色泽、包装、风味都有很多特点,瓶装酒仍占90%以上。

  啤酒企业组织形式已呈多样化,股份制是大中企业改革方向,近五分之一的企业实行股份制,其中截至2000年上半年,已有6家啤酒行业上市公司。

  外方独资、中外合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国有企业占三分之一。

  啤酒行业的中外合资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装备较先进,产品质量也较好。

  合资企业的产量已占到三分之一,外国品牌的产品产量接近5%。

  (二)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竞争不够规范,出现低价倾销。

  由于市场管理不完善,企业促销手段五花八门,各行其是,如:开盖抽奖、回扣、利润补贴等,使啤酒价格不断走低,不利于正规厂家的正常经营。

  2.市场封锁、地方保护现象严重。

  地方部门出面,限制外地品牌啤酒进入市场,有的通过免税、退税等方式支持当地企业,社会舆论的监督效果有限。

  3.布局仍集中在沿海地区。

  内陆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啤酒生产企业相对规模较小,设备和质量较差,设备正常运转率也较低。

  4.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仍很低。

  目前的'人均消费量为15~16升,与世界平均消费量23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市场仍有潜力。

  5.企业技术、管理、规模都在较低水平。

  中国啤酒企业的生产规模在百万吨以上的只有2家,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发展能力差,产品的技术含量低。

  高档品种中,80%

  的市场被国外啤酒品牌占领。

  资源消耗较高,单位水、电、标准煤耗的国内先进水平分别是国际先进水平的200%、123%、125%。

  由于资金紧张,规模小,中国绝大多数啤酒生产企业科技投入较少,只有日常简单化验,没有技术研究中心。

  (三)市场前景预测

  目前世界啤酒总产量(总消费量)接近1.3亿吨,每年仅有很小量的增长。

  增加较快的国家有巴西、墨西哥、越南、中国、南非等。

  啤酒行业的国际化趋势有:出口量有扩大趋势;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自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操作人员减少,科研人员、营销人员增加;品种和包装日益多样化,开始使用塑料瓶包装,口味向淡爽味、饮料化发展。

  中国的啤酒消费市场潜力较大。

  但近期受经济发展阶段影响,增长不会太高。

  据有关专业人士预测,2001~2005年,中国啤酒消费量每年增加50~100万吨。

  2000年产量达2 140万吨,2005年可达2 500万吨,年平均增长3.2%,到20xx年预计产量可达3 200万吨。

  中国啤酒总体质量水平会有一定提高,高档啤酒市场份额中,国内品牌在2005年将达到50%左右。

  纯生啤酒是鼓励发展的品种,不同类型、不同风味、不同修饰技术的品种会大量出现。

  啤酒生产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几个有明显优势的集团,分区域各自形成势力范围,产品互相渗透。

  有关部门将鼓励走规模化、集团化和现代化(装备、技术、管理)道路,鼓励通过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进行企业间的联合。

  20xx年前,将形成5个10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啤酒集团,3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产量要达到全国产量的30%,1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企业的产量要达到全国的60%。

  啤酒产品相对供大于求的形势仍将继续保持,产品价格偏低的局面需多年逐步调整才能扭转,企业效益呈两极分化,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也不能在短期内消除。

  从技术发展方向来看,主要有:确保生产过程的无菌管理,降低啤酒溶解氧,提高风味稳定性,高浓稀释生产多品种。

  产品的发展方向是:高档啤酒、淡啤酒、纯生啤酒。

  (四)加入WTO及相关政策影响

  啤酒行业是中国较早实行市场化管理和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1992年后政府基本停止新建啤酒项目的立项审批,外资开始大量进入,目前中国年生产能力在10万吨以上的企业已经有一半左右与外方合资。

  但占行业80%的仍是中小型企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啤酒生产企业将面临调整。

  1.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产品关税下调,最低关税限额的农产品进口数量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主要为啤酒生产所用的大麦,进口数量和价格会有较大变化,对中国国内大麦和麦芽生产企业造成重大的冲击。

  在至20xx年的过渡期,麦芽生产企业面临调整。

  随着啤酒进出口关税下调(估计最终结果在5%左右),大量进口产品对中高档市场产生冲击,与此同时,政府将逐步减少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国民待遇。

  合资啤酒生产企业,特别是其外方合作伙伴,将调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

  部分外资企业,特别是专业投资公司,将部分压缩投资规模甚至暂时退出中国市场;专业啤酒公司也将缩减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转而走进口产品替代的策略。

  啤酒销售市场进一步加剧。

  中国加入WTO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开放服务贸易,允许国外大型零售企业参与竞争。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零售业将由厂家直销店、连锁超市逐步替代目前的小零售店。

  外国啤酒企业将更有效地运用它们熟知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将产品迅速渗透到零售终端,中国的啤酒企业,特别是较大型的企业集团,也会逐步适应这种竞争环境,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加入WTO为中国啤酒出口提供了机遇,中国大型啤酒企业在内在品质和包装上已与国外产品差距不大,缺乏的是产品知名度。

  价格优势是中国企业的长项,政府有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出口产品实行政策优惠,扶持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19xx年4月1日起强制实施新的B瓶标准,使原先回收玻璃瓶的生产企业每瓶生产成本增加0.3~0.5元,由于新标准缺乏有效的实施细则而使玻璃瓶质量未得到有效改善。

  许多地方政府不严格执行新B瓶的使用期限,助长了小厂回收旧瓶的风气。

  新的修改建议已由国家轻工局报送国家技术监督局,如果得到批准,根据惯例,仍需3~5年方可全面正式实施。

  2.啤酒消费税的征收办法。

  从1997年就酝酿改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但迟迟未推行,从征税制度改革趋势看,从价计征是趋势,一旦实行,对中高档产品市场有较大影响。

  (五)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态势

  在中国的高档啤酒市场,外国品牌具有绝对的优势,其中,除了少量进口的原装啤酒外,绝大部分的高档啤酒是由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在当地生产的。

  而在中国生产的十多种外国品牌中,真正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品牌只有百威、生力、虎牌、嘉士伯、

  贝克、富士达和朝日等七家。

  由于上述七个品牌进入中国的时间、生产规摸和产量以及其股权结构和外商的投资背景的差异,其市场地位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也将有所不同。

  百威虽然进入中国市场较晚,并一直面临着巨额的亏损压力,但作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厂家,其在中国市场的长期目标一直是成为中国高档啤酒市场的主导企业之一。

  与此目标相适应,百威在中国市场发动了强大的广告和促销攻势,同时对其在武汉的生产基地进行改扩建,并在寻找新的兼并对象,以便更快地扩张其生产能力。

  根据一项对啤酒业内人士的调查,60%的人把百威列为最有影响的外国品牌。

  由于百威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全球化经营的经验,百威在同其他高档品牌的竞争中将处于有利的地位,并可能成为未来5~10年扩张最快的外国品牌。

  生力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之一,也是高档品牌中生产能力和产量最大的品牌,其在高档啤酒市场的影响力仅次于百威。

  但是,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其生产能力已具规模,其未来的市场扩张将放慢,其策略的重点将以稳定市场份额为主。

  嘉士伯和贝克也是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和知名度较高的外国品牌,但从其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生产能力的扩张较为缓慢,其在未来一个时期将继续以稳定已有的市场份额为主,难以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

  朝日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和其品牌的知名度方面都落后于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其控股的数家啤酒企业都面临着内部管理不善和亏损等问题,但是,通过和伊藤忠的联合,资金实力不可低估,一旦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必然会不遗余力地扩张其市场份额,并有可能成为在中国市场扩张最快的外国品牌之一。

  从市场最新的发展趋势看,除了朝日之外,其他的日资企业如三得利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势头强劲,并将在未来一个时期对其他的外国品牌构成一定的压力,应当对此给予高度的关注。

  在中档啤酒市场,品牌众多而分散,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品牌只有中国的青岛和外国的蓝带这两个品牌,这两个品牌也是知名度最高和产量最大的两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