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论文

时间:2021-01-27 19:18:29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论文

  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论文

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也提上了日程。

  复旦、南大等院校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针对本校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积极进行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本土联系、完善课程结构,才能有效走出当前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体系;问题;优化

  古代文学课程是本科院校中文系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传统课程。

  从长期发展看,虽然古代文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但不能否认的是,由于古代文学课程本身的非功利性,不与学生就业发生直接关联,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有所下降。

  不少学校以此为依据,大量缩减古代文学学时。

  以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为例,2013年上学期前,《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开设了两个学期,每学期48学时,但2013年下学期后,古代文学课程缩减至一个学期,每学期32学时。

  不仅湖南科技学院如此,其他一些本科院校,甚至以文科为主的本科院校,古代文学课时也大量减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的合并,大多数院校将原来分开的《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文学作品选》合并为一门课程,而在学时的分配上,却没有做相应增加,这实际上导致了古代文学课程的减少;二是授课学时的直接减少,在上个世纪前十年,不少院系古代文学开设在四个学期以上,进入本世纪,大多数本科院校缩减至三个学期。

  但即使如此,许多学生仍然认为古代文学课程太多,希望进一步缩减。

  一味地迎合学生的要求,不一定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不少人发现中文系学生不像中文系学生,没有应具有的文气。

  他们进入工作单位后,也开始面临一系列问题,师范类学生教不好古代文学,文秘类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文采。

  忽略了中文系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导致了学生参加工作后后劲不足。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学生对古代文学学习兴趣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又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其实也就是要解决这一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不少学校开始对古代文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改革的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

  其中,复旦大学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现简单介绍如下:复旦大学目前从事古代文献或文献学研究的教师有22人,《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基础课开课三个学期,合计118学时,6学分。

  复旦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但在基础课程的开设上,似乎名不副实。

  实际上并非如此,它除了基础课外,还开设了大量与古代文学或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主要有:《唐代政治与文学》《中国文学史料学》《文化新诗学》《屈原与世界文化》《中国古代游侠文化与文学》《商人与文学》《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论》《中国古典美学》等,另有《东亚古代文学关系史》《东亚汉文学史》《女性文学研究》《中外文学比较研究》等选修课程与古代文学紧密相关。

  这样的改革,无疑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长、学有所好。

  南京大学也是如此,在开设四学期《中国古代文学》之上,又开设了《古代文化史专题研究》《校雠学》《近代学者治学方法》《唐宋笔记研究》《石刻文献学》《佛道二藏文献研究》《辞赋研究》《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文选研究》《文心雕龙研究》《杜诗研究》等。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也开设了四个学期,另外还开设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先秦韵文研究》《汉赋研究》《<史记>研究》《六朝诗歌研究》《陶渊明研究》《宫体诗研究》《唐诗传播研究》《明清小说研究》《古典文学学术史》等。

  这两个学校在开设《古代文学》时,同时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做到基础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极大加深了学生对所授课程的理解。

  湖南师范大学则把《文献学》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结合起来,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些高校古代文学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对于我校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借鉴和启发作用。

  湖南科技学院古代文学学科有教师16人,学科建设分四个方向,即先秦汉魏与舜文化研究、唐代文学与柳宗元研究、宋元文学与周敦颐研究及明清文学与潇湘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基础课程,开设了五个学期,除此之外,还开设了专业任选课《中国古代诗词专题》《柳宗元研究》《<诗经>研究》《民间文学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古代散文专题》等课程。

  古代文学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一些重点院校的中文专业相比,本校古代文学课程设置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的设置与地域文化结合不紧密。

  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所处地永州地方文化丰富多彩。

  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四个方向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从研究层面看,舜文化研究、柳宗元研究、周敦颐研究、潇湘文学研究在省内乃至国内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课程的设置却处于滞后状态。

  除开设了《柳宗元研究》外,其他与地方文化结合紧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且能与《中国古代文学》相互补充的课程却没有开设,古代文学的地域特征得不到彰显。

  其次,课程重复开设现象严重。

  《中国古代文学》在本校开设了五个学期,每个学期48学时,合计240学时。

  这一学时量,是复旦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2倍多、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1.7倍,《中国古代诗词专题》《<诗经>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古代散文专题》等课程虽在这些学校有所开设,但由于他们基础课学时较少,开设这些,是对基础课程的一个有益补充。

  但我校基础课学时充足,所授内容与选修课程重复严重,如《诗经》《红楼梦》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都作了重点讲授,再开选修课程,学生受益不大,故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开设的课程学生选课率不高。

  再次,应开设的一些课程没有开设。

  由于师资的缺乏或其他原因,一些基础课程讲授较少,而目前国内研究已经成熟的一些课程得不到开设。

  如文献学在许多重点本科院校中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有专门的教师队伍,但在本校,文献学不仅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甚至连课程也没开设,结果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写作论文时所引文献错误百出,对于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思维条理是否缜密也有重大影响。

  针对本校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强与本土文化紧密相关的课程建设,对于已具备开设条件而未开设的的课程,应及早开设。

  就本校中文专业而言,《舜文化研究》《周敦颐研究》都已具备了开设的条件。

  《潇湘文学研究》《永州摩崖石刻研究》稍显薄弱,但也可以以教促研,只要有老师愿意开设,就应及早开设。

  这些课程的内容,基础课程涉及较少,又与永州本土文化紧密结合,可以把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培养学生较好适应永州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是对基础课程的一个有益补充。

  二、调整已有课程机构,优化课程设置。

  对于选修课与基础课重复严重的现象,可以采取两种办法进行调整。

  或者缩减基础课学时或学年,或者减去与基础课重复严重的必修课。

  这样,既能为学生节约大量的时间以选修其他课程,又能有效避免因授课内容重复而导致学生选课率不高的现象,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在优化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师范方向和文秘方向的差别,这不仅要体现在专业限选课上,同时也要体现在基础课的授课上,要适当把握好不同方向的学生在史集作品的讲授上时间分配的不同,从而有效培养出具有不同技能的不同方向的学生。

  三、增开专业选修或必修的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一些与古代文学学科关系紧密,与《古代文学》相互补充的课程,如果在师资力量具备或可以具备的条件下应及早开设。

  如《文献学》《校雠学》等在条件成熟时应及早增设。

  另外,基础课程较少涉及,但在国内已经成熟的课程可以增设。

  如《老庄哲学研究》《文选研究》《文心雕龙研究》《敦煌文献研究》《历代笔记小说研究》《禁毁小说研究》《域外汉文学研究》等都是可以增设的课程。

  这些课程的设置,将极大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总的看来,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又必需的任务。

  改革过程中,也许会触动少数人暂得的利益,但从长远的目光看,改革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益处,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对于教师科研的转向和重新定位也具重大意义。

【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论文】相关文章: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论文04-11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论文04-02

古代文学教育与发展论文07-17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研究论文10-24

古代文学思维与视角的转换论文03-17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论文03-14

和谐教育与古代文学教学论文03-18

古代文学经典与反经典论文03-09

宋明理学与古代文学论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