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论文

地域性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0-10-22 20:21:36 建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地域性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论文

  摘要:现代城市的千篇一律,反应出地域特色的缺失,而对于追求个性的今天,为打造城市文化,建筑的地域特色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建筑的地域性不应局限于外在形式的回归,而应探索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形式与内涵着手,讨论如何将地域特征与现代建筑相融合,打造出独特的地域建筑。

地域性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论文

  关键词:地域性;场所精神;环境;文化;空间

  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下,建筑形式逐渐走向单一的模式化路线,大大小小的方盒子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走在不同的城市中,无法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别,相仿的建筑和城市空间无法令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有悖于建筑师的初衷,建筑的创作不应割裂于地域文化,而应创造使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建筑——即地域性建筑。

  一、概念探究

  首先地域性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既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同时也包括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等人文因素。中西方对此都有相关的理论研究,北欧的地域性建筑理论以及实践在世界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诺伯格舒尔茨对古罗马场所概念进行延伸,开创了建筑现象学,重新诠释了“场所精神”。我国有关地域性建筑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程泰宁先生基于对东西方文化思考的比较中,形成了自己创作理念,从“立足此时、立足此地、立足自己”升华到“三个合一”即“天人合一、理象合一、情景合一”[1],由“筑”倾向于精神层面“境”。所以在地域性建筑的设计中,应该首先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人的生活方式,最后达到与整个城市相和谐的地步,使人在感知建筑过程中,先从视觉定向,知身处何处,获得安全感,再到氛围认同,通过认识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获得归属感,层层递进。因此笔者根据以上探究对地域性建筑的设计分为形式与内涵两种,层次化的剖析地域性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二、地域性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1.形式——传统地域建筑

  从自然,历史的手法入手。——外在显而易见,建筑首先应满足于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影响,达到宜居目的,这是设计的基本要求。历史绵延,气候地形变化丰富为我国传统建筑打上了鲜明的地域烙印,如江南水乡,北方四合院,云南竹楼,山西窑洞,蒙古包等均是因地制宜的产物,这是传统建筑在创作中形成的地域特征,延伸于现代建筑创造中,基地气候地形等因素通过现代科技对建筑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小,但是可以通过对自然元素的呼应,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摄取自然最终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位于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馆,背靠苍翠的玉皇山麓,依山就势,向着湖面层层跌落,起伏有致的建筑轮廓线达到了与自然环境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2】。又或通过对历史元素的提取,赋予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对其进行再诠释和创造。河南艺术中心通过对当地古乐器陶埙造型的抽象化处理,结合新兴建筑技术、材料,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建筑魅力。

  2.内涵——新地域建筑

  从文化,生活方式入手。——空间新地域建筑着眼于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关注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与日常生活轨迹,提取文化中更为本质的东西,致力于把当地文化用先进的理念、技术表达出来,使建筑和其所处的当地社会维持一种紧密与持续性的关系【3】。“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现代建筑学将其延伸为建筑实体与空间的要义,看不见的虚体才是建筑的本质,因此建筑地域性的表达不应固封于外在形式的回归,即所谓的“复古”,在现代建筑框架下强硬的附加仿古外立面及坡屋顶,试图通过视觉来使人感知表面文化特征,而应深入内里,从文化内涵,空间形式,甚至精神因素入手,经由转化,借现代建筑的技术及工艺来表现,激发地方人的感知与其产生共鸣。活跃于当代的日本建筑师并不赞同用传统符合和形式来表现地域性,在他们的建筑中我们无法看到明显的日本建筑符号,但是由内而外渗透出来的气质内涵使人感受到这就是日本建筑。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材料,在安藤忠雄的手中,经由严格的工艺化加工,打磨出细腻柔和的外观,与日本传统匠人追求的精工理念如出一辙;住吉的长屋中,对外封闭,内部开辟出大面积的中庭,来感受风雨变幻,春去秋来,这种空间意向的形成来源于日本文化中对禅意,质朴简洁,亲近自然的追求。王澍在象山美院中对传统符号进行转译,不规则的`几何式的房屋、流线型的屋顶,不同寻常的建材给人反传统的设计理念又渗透着传统的中国元素,极具江南特色。同时将中国传统村落散点布局形式运用在建筑总体布局上,显示出市井生活才会有的琐碎谈话状态;将中国古典建筑精髓——园林运用于空间设计中,通过建筑形式与其内外空间的共同打造,使人行走于建筑之间,移步异景,美轮美奂,这一点在浙江美术馆中也有所体现。相比较江南水乡的随意性布局,北方四合院则体现了古代首都城严格的秩序观念,吴良镛在北京菊儿胡同改造中,遵循“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继承北京传统四合院形式,营造交流空间,和谐邻里关系,打造“新四合院”模式——抽取传统空间形态原形,运用新材料和理念创造新的人居环境,顺应城市肌理,上升到融合城市文脉的高度。由此可见,建筑的地域性不仅体现在建筑的表象上,从最初设计之时的理念提取,到建造工艺选择、材料运用、空间转折、以至哲学观念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当代地域性建筑的表达,建筑师应当产生自觉意识,脱离形式主义的局限性,探索更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内核,通过与现代技术材料相结合,才能赋予地域性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泰宁.东西方文化比较与建筑创作[J].建筑学报,2005(5):26-31.

  [2]赵剑峰,初梅.现代建筑的广义地域性趋势[J].大连大学学报,2006,27(6):43-46.

  [3]程泰宁.东西方文化比较与建筑创作[J].建筑学报,2005(5):26-31.

【地域性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物理学发展对现代通信的影响论文08-28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重要影响的论文01-16

现代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论文01-26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探析论文11-05

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论文11-02

古代制瓷经验对现代陶瓷经济管理的影响论文08-16

电子商务对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论文11-22

现代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研究的论文11-05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探讨论文11-03

邮电通信行业的发展对地域性经济发展影响探析论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