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0 10:49:06 教案 我要投稿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

  一、忆风筝,说心情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

  1、师:同学放过风筝吗?让大家分享你放风筝的心情吧。

  生:我放风筝时老是担心风筝会坠落下来。

  师:同学们,包圣燊刚才有个词用的很好,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齐:听出来了。坠落。

  师:是呀。我们一般人都只会用“掉下来”。坠落既能形象表现风筝落下,又能准确表现心理变化。

  生:风筝放久了,我会感觉很累的。有时候风筝挂在树上,很麻烦的。

  生:放风筝的时候,看到风筝飞高起来了,心里很高兴,要是飞低了,心里就很担心。

  师:看来李勇放风筝的心情随着风筝的飞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呀。今天我们还要一起去和鲁迅先生聊聊关于风筝的话题,看看鲁迅想通过风筝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板书课题)

  二、加词语,说理解

  2、师:下面就让我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用笔画出文中的“风筝”,并思考一下每一处提到的“风筝”我们可以分别添加怎样的修饰语,使它成为一个“的风筝”。

  生读、画、思,师巡视。

  (7分钟后,同桌之间交流。)

  ⑴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我先来一个:第三段中有个“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我在这个风筝之前加“嫌恶”,因为我以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⑵生:第一段“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我在这风筝前加“在北京冬季”。

  师:其他同学在这个风筝之前有不同的加法吗?

  生:孤单的风筝。

  师:你为什么说是孤单的风筝?

  生:因为在它前面有“一二”,而且后面还有一句“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师:哦,才这我们是感觉到了这个风筝有点孤单。那么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呢”?

  生:因为放风筝一般都在春天,但是“我”看到的是在北京的冬季,所以感到惊异。

  师:说的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的风筝。

  ⑶生:第七段中“送他风筝”,我认为这是“我送他的蝴蝶风筝”

  师:你把他送的是什么风筝都想出来了。你为什么这么想?

  生:因为小兄弟的蝴蝶风筝被“我”踏扁了,“我”心理很内疚,所以我想再送一个蝴蝶风筝给他。

  师:能够联系前后文来填,很好。在这里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生:小兄弟想得到的风筝

  师:在这个时候,“我”给什么风筝,已经不重要了,因为……

  生:他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

  师:难道有胡子了就不能送风筝了吗?

  生:不是。

  师:那是为什么?

  生沉默。

  师:“我”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想到要送小兄弟风筝的?

  生: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之后。

  师:那么“我”和小兄弟现在已经不是儿童了,也就是说儿童的什么将永远失去了?

  生:玩的行为。

  生:儿童的天性。

  师:是的。儿童的天性已经被“我”虐杀了,它已经不能再挽回了。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风筝。

  ⑷生:第二段的三个风筝。我认为瓦片风筝是寂寞的、憔悴的、伶仃的。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他没有风轮,又飞得很低。

  师:这些都是和什么相比的?

  生:蟹风筝,蜈蚣风筝。

  师:寂寞的、憔悴的、伶仃的,只是在写瓦片风筝吗?

  生沉默。

  师:我们再来看这段的最后两句话。“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天空中荡漾了。”“我”在故乡吗?

  生齐:不在。

  师:在哪里?

  生齐:北京。

  师:“我”看到了什么?

  生: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

  师:“我”不在故乡,又看到这样的景色,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寂寞的、伶仃的

  ⑸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写瓦片风筝,其实也写出了“我”的心情。我们再来看剩下的两个风筝。

  生:喜欢的风筝?

  师:是谁喜欢的?

  生:小兄弟。

  师: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兄弟很喜欢?

  生:呆,出神。

  生:惊呼,跳跃。

  ⑹师:这些词,在我们的头脑中就能画出一个可爱的非常爱风筝的小男孩形象。我们再来看最后一个风筝。

  生:彻底绝望的风筝

  师:你为什么说它是彻底绝望的风筝?

  生:因为这个风筝是小兄弟苦心孤诣偷着做的,却被“我”掷在地上,踏扁了,使小兄弟彻底绝望了。

  师:是的。从小兄弟来说这的确是彻底绝望的风筝。下面我们换个角度来想,从“我”来说,这又是个怎么样的风筝呢?

  生:悲哀的风筝

  生:无可挽回的风筝

  师:为什么说它是悲哀的、无可挽回的风筝呢?

  生:因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而“我”却把它踏扁了。

  生:因为它经受了精神虐杀

  师:你说谁经受了精神虐杀?

  生:(思考了一下)小兄弟。

  师:从这我们可以说它是悲哀的风筝,可是“我”可以想办法补救呀。

  生:补救也没有用。

  师:“我”想的第一个补救方法前面已经讲了,没有用。但是“我”又想了第二个方法呀。

  生:第二个方法讨小兄弟宽恕,可小兄弟没有宽恕“我”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师:那么你认为小兄弟是真的忘了吗?

  举手情况看,都认为不是真忘了。

  师:你为什么说他不是真忘了?

  生:因为在前面说小兄弟很喜欢放风筝,可是他苦心孤诣偷偷做的蝴蝶风筝却被“我”踏扁了。小兄弟当时是绝望地站在小屋子里。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忘了。

  师:那小兄弟为什么要假装忘记呢?

  生:可以看出他们兄弟之间感情很好。

  师: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但“我”有没有因为小兄弟说“有过这样的事吗?”而高兴呢?

  生:没有。

  师:而是怎么样呢?

  生:“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师:从这里你感觉到“我”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生:最自己要求很高。

  师:你的意思是个善于解剖这的人,是吗?(这样的引导很牵强)

  生:是的。

  三、读结尾,谈感受

  3、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结尾段,我们感受到什么?

  生:感觉到了作者没办法?

  师:你从那里感受到的?

  生:“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

  生:“无可把握的悲哀”也能感受到没办法。

  师:今天大家都在课堂上思考了很多东西,鲁迅的文章就是这样,他能给人许多的思考,至于作者为什么要在最后表达无奈的情绪,也就是说为什么会感到没办法,我们只有读更多的鲁迅文章,了解更多鲁迅所处的时代,才能明白其中的一二。有人说:没有人的文章能像鲁迅的文章一样给人那么多的思考。是的,在不同时候鲁迅同样的文章都能给人以不同的思考。最后我希望我们能读更多鲁迅的文章,让鲁迅的精神传承。

  第二课时

  (学生两分钟讲故事)

  四、串风筝,理关系

  4、师:昨天我们已经对《风筝》这篇课文有所了解,而且也有了一些思考。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来思考。首先我们一起来串一下文中的风筝,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个风筝有什么作用?

  生:为了引出后面的风筝。

  师:2-4个风筝呢?它们都是故乡的风筝,让我感到了孤独感,为后文的感情作了铺垫,第5个风筝是“我”不喜欢的风筝,6-8是小兄弟喜欢的风筝,5与6-8风筝形成矛盾,为第9个悲哀的不可挽回的风筝作了伏笔,第10个风筝补充说明悲哀的不可挽回的风筝。(这几个风筝之间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理解)

  五、评人物,说理解

  师:文中写了哪两个人物?

  生:“我”、小兄弟(板书)

  5、师:你对这两个人物分别有什么看法?

  生:知错就改。(板书)

  生: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板书)

  师:你为什么说他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生:因为他觉得放风筝是没有出息的玩艺,就不让小兄弟放,还踏了小兄弟的蝴蝶风筝。

  师:那这是什么时候的“我”?

  生: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之前的“我”

  生:有责任心的人

  ……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兄弟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可怜的人(板书)

  生:宽容的人(板书)

  ……

  师:刚才我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也说了很多。现在我想知道你们觉得“我”和小兄弟各自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举手表决,认为“我”最大的特点是有责任心,认为小兄弟最大的特点是宽容。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他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我”对什么有责任心?

  生:小兄弟(板书)

  生:踏风筝的事情(板书)

  生:自己(板书)

  师:还对什么有责任心?

  生沉默。

  生:国家(板书,这是应该是学生猜的)

  师:那么小兄弟的宽容又来自于哪里呢?

  生:兄弟感情

  生:亲情(板书)

  师:还来自哪里?

  学生沉默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在小兄弟眼里,“我”不让他放风筝,并踏了它的风筝是不是正确的?

  生:正确。(板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不让他放是为了他好,不让他做没有出息的玩艺。

  师:那么在“我”眼里,小兄弟应不应该有怨恨?

  生:应该(板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而“我”不让他放。

  师:那么现在你感觉小兄弟的宽容还来自于哪里?

  生沉默了一会

  生: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师:也就是无知。不但无知,而且还愚昧麻木,其实小兄弟是个受害者,可是受害者的心里却没有怨恨。你说“我”看到这样的情况怎么不感到悲哀呢?自己的弟弟都不觉醒,那么其他国民呢?也同样的麻木着,“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却无能为力,内心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呢?(这样讲的学生也许眼睛会越瞪越大了。)

  6、师:文章最后一句“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从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的是怎么样的环境呢?

  生:严冬。

  生:能感受到寒威和冷气。

  师:这是指自然环境吗?

  生:不是。

  师:我们看看这篇文章写于什么时候?

  生: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师:那个时候的社会是怎么样的?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这我们看到还有什么的寒威和冷气?

  生:社会。

  7、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从“我”对小兄弟和事情的负责,以及兄弟的宽容来自兄弟情深,可以读到这篇文章中的亲情,在矛盾冲突中有浓浓的亲情。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我”对国家有责任,像小兄弟一样的受害者又那么的无知愚昧麻木,“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心里感到了沉重,感到了悲哀,从作者的心底里流露出了渺茫。今天我们这节课就理解这两个主题,明天我们还要来解读第三个主题。

  生纷纷问:老师,明天还要讲什么主题,现在就告诉我吧。

  8、师:那就告诉你们关于“封建教育”的,你们自己再好好读读文章,去思考一下。

  第三课时上“对封建教育抹杀儿童天性的批判”的主题。

  第四课时,有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认为最合理的一个主题进行说理由,并对其他主题理解提出问题。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案教学设计15篇04-01

对对联教学设计详细教案09-27

gkh教学设计09-04

风筝事件作文08-26

秋游教学教案09-29

《我喜欢》教学教案08-23

Java程序设计教学02-11

开题报告优秀教学设计09-20

识字教学设计方案10-11

讲究学习方法教案设计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