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明史之趣随笔

时间:2023-03-23 01:01:11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明史之趣随笔

  《明史》经过清代官方修史,不少明人的笔记也有选择性记录的倾向,明代言官据说和武则天时一样,还有风闻言事之权,所以,技术性地拼凑部分内容,就比较容易为各种观点服务了。不过,只要深入研究其中的史料,也比较容易发现其中有不少疑问。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成了畅销书,立即就有潘叔明、许苏民两位学者写了《万历十五年对李贽著作的误用》,陈梧桐教授在《明史十讲》中还指出,黄仁宇提到胡宗宪说海瑞买了两斤猪肉,而海瑞是回民,买的不是猪肉。海瑞在淳安县惩罚胡宗宪之子的故事常被人引用,可是海瑞同时代,而且是同郡人梁云龙所撰的《海忠介公传》中说,那是鄢懋卿之子。

明史之趣随笔

  吴晗、丁易分别在1943年和1948年写成了《从僧钵到皇权》和《明代特务政治》抨击黑暗政治。丁易在序中说:“在那时想写文章公开攻击他们的罪行,是没有办法发表出来的,就想利用历史事实绕个弯儿来隐射。”既然是影射,真实性打点折也就难说了。丁易英年早逝,而后来当了北京副市长的吴晗,则于1948年和1965年二次对原书进行了修改,试图用以适应不同的历史时期,并将书名更名为《朱元璋传》。然后,他又不合时宜地写了《海瑞罢官》,于是,姚文元写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终于,利用历史为现实服务,又成了重大历史事件。

  朱元璋在《御制大诰三编》中说:“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家而没其身家,不为之过。”不剥夺别人存在的感觉,不足以享受皇帝自我存在的优越。海瑞懂得如何活出存在感,所以“壬子(1372年)举孝廉会试不第,即毅然曰,士君子由科目奋迹,皆得行志,奚必制科!”他也敢于骂皇帝,还要求对他有私恩的前内阁首辅徐阶交出一半田产,甚至还说了一句名言:“今举朝之士皆妇人也。”《万历十五年.序》说其书:“所叙不妨称为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但官场另类的海瑞,何尝失败?其他人也未必失败。《海忠介公传》说他临终时,身边还有“二媵四僕”,生活上,他也并不是极端不会过日子的人。存在是要被他人看见的,聚敛财物、炫耀地位、斗狠争胜,都可以显示存在,最讨厌的是那些相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的人,他们总是不满于现状,而且因为学识上的努力,即便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仍能保持一份从容与自信,唯一的办法就是肉体上消灭他们的存在,这也是朱元璋实行恐怖统治的需要。“白色恐怖”也好,“黑色恐怖”也好,不需要太多的理由的恐怖,才是最恐怖的。

  见有学者陈学霖的文章,为了说明朱元璋“开创大明帝国,当是国史上之丰功伟绩”,对朱元璋的滥杀无辜,找出了一些相反的证据,试图推翻原有的说法。比如徐一夔的被杀一事,作者从《始丰稿.上虞顾君墓志铭》顾氏葬于至正十九(1359)年,三十五年后徐一夔写了这篇铭文,又从《杭州府志.职官表》中,考证出徐一夔死于朱元璋之后的建文二年。然而顾氏葬后三十五年仍然是洪武年间,徐一夔洪武五年任杭州府学教授,次年就受命去修《大明日历》了,“书成后,要授他翰林院官,因患足病而辞归。”即便他名义上仍然挂职,《杭州府志.职官表》有多少可信度?而且他提到的《始丰稿》中《故文林郎湖广房县知县齐公墓志铭》一文并没有被收入,究竟怎么说的也无从考证。还有蒋清(景)高被杀一事,明人黄溥《闲中今古录摘抄》的原文是:“蒋景高,象山人,元末遗儒也。内附后仕本县教谕,罹表笺祸赴京师斩于市。斯祸也,起于左右一言。初,洪武甲子(1384年)开科取士,响意右文,诸勳臣不平。上语以故曰:‘世乱则用武,世治宜用文,非偏也。’诸勳进曰:‘是固然,但此辈善讥讪。’初不自觉......”其中说的是两件事,“洪武甲子开科取士”,并不是明朝到了那年才有科考。地方志上说蒋氏洪武九年死于任上,又没有明说怎么死的,凭什么就说他不是被杀的?

  也许,读明代历史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的扑朔迷离,需要自己去细细思考、探讨。借用陈献章的话来说,就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明史之趣随笔】相关文章:

狗之趣的作文06-12

冬之趣作文05-02

植树之趣作文10-05

喂鸭鹅之趣作文10-09

儿子趣语随笔03-23

茶趣感想随笔03-23

趣道的随笔散文10-09

【热门】喂鸭鹅之趣作文10-08

自然之趣初二作文10-08

童年鱼趣随笔散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