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海洋文化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1:15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海洋文化论文范文

  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海洋文化以其独特性占有一定地位。那么所谓的文化生态是指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人文环境,甚至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海洋文化论文范文

  海洋文化论文篇1

  关于海洋文化生态的几个问题

  [摘 要]海洋文化生态包括实现海洋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海洋文化生态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主体性;海洋文化主体的生态意识、海洋文化生态的平稳度、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影响海洋文化生态的因素,文章认为,

  提高海洋文化主体的生态意识、合理开发与配置海洋文化资源、完善海洋文化生态的管理与立法、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文化生态的不良影响、构建和谐海洋文化生态圈应成为维护海洋文化生态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海洋文化生态;特性;影响因素;路径选择

  一、海洋文化生态的概念

  (一)海洋文化生态概念

  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创了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

  他指出:我们所谓的生态系统,包括整个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环境物理化学因素(气候、土壤因素等),它是一个自然系统的整体。

  那么所谓的文化生态是指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人文环境,甚至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文化生态”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广义的文化生态,首先是一种世界观,或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观,是一种文化的生态学,狭义的文化生态,主要是指精神文化与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精神文化内部各种价值体系之间的生态关系。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就是在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和发现的历程中诞生,因而,海洋文化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海洋文化只有“生态化”才能实现海洋文化的良好循环发展。

  那么所谓的海洋文化生态就是海洋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在海洋文化所处的海洋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实现海洋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海洋文化是人类在所处的海洋环境中不断调整和更新的过程,这也就是海洋文化生态化过程。

  一个良好的海洋文化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地反映海洋文化所蕴含的重要作用和无限的活力。

  (二)海洋文化生态的特性

  生态系统的特性决定了海洋文化生态的基本特性。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洋文化生态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主体性,

  1 整体性。

  海洋文化生态作为一个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整体而言,海洋文化生态是由海洋文化和文化所处的环境组成的整体,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把握好海洋文化生态,应当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海洋文化生态;应当从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重视和发展海洋文化各种具体文化形式,特别是别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优化文化生态的结构,优化具有特色的海洋文化发展模式。

  2 动态性。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事物不是静止不变的,都是发展变化着的,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海洋文化生态,其应该是一个动态开放型的稳定系统。

  海洋文化生态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

  海洋文化生态的动态性要求我们要以辩证法的运动变化的观点考察海洋文化生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揭示其运动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对海洋文化生态进行维护及完善。

  3 主体性。

  主体性是海洋文化生态所具有的特性之一。

  海洋文化生态的主体性特征是人在海洋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海洋文化生态与人息息相关,人是海洋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主体,是海洋文化生态的维护者。

  人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文化的同时,文化也对人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人在文化世界中的生存发展,彰显其主体性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主体性是文化生态系统最为明显甚至是根本的属性。

  二、海洋文化生态的影响因素

  海洋文化生态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浩瀚的大海、独特的海洋条件为海洋文化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孕育了具有深厚底蕴的海洋文化,因此,每一种海洋文化的形成背景都与其存在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海洋文化生态的影响因素是研究海洋文化生态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海洋文化主体的文化生态意识

  海洋文化属于区域文化的范畴。

  其传统价值观念、思维习惯、情感模式和行为规范经过长期的积淀和流传,成为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不同的文化主体拥有不同的文化生态意识。

  海洋文化主体是海洋文化的创造者、拥有者和传承者。

  文化主体是地方文化特色构成要素中最为重要和不可分割的部分,对其重要性和地位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这是保护海洋文化生态的首要条件,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海洋文化生态主体的文化生态意识的确立,是主体进行一切文化活动的前提。

  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要考虑怎样将文化与生态整合,维护好海洋文化生态,怎样才能使优秀的海洋文化得以保护、发展和传承,仅仅依靠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海洋文化主体的文化生态意识对维护海洋文化生态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海洋文化生态的平衡度

  “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出与输入必须平衡才能保持它的稳态,因此,生态平衡是一种根本的价值,是人和其他生命生存的基础。

  ”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海洋文化生态,海洋文化生态是海洋文化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所谓海洋文化生态平衡,指的是海洋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各个子系统乃至各种因子和成分,以及海洋文化生态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保持着动态的、和谐的比例关系。

  海洋文化是海洋社会的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是与其所处的环境中多种因素协同发展的结果,海洋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涉及海洋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海洋文化生态的建设具有综合的特征,

  需要保持海洋文化和海洋环境之间相适应、协调并相互促进,也就是维持海洋文化生态的平衡度,从而防止海洋文化生态的失衡、淡化和被侵蚀的危险。

  (三)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所谓的海洋文化生态环境指的是海洋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赖以进行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种条件。

  海洋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是在一定时空中进行的,也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

  所谓的时空条件也就是环境。

  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范围很广,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海洋社会环境。

  但是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好坏对海洋文化生态有一定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无论是海洋文化的创作、传播和弘扬,都是在一定的海洋环境下进行的。

  海洋文化环境适应海洋文化的存在,文化生态环境就对海洋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但海洋文化生态环境如果不适应海洋文化存在、发展的状况和要求,它就会对海洋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三、维护海洋文化生态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海洋文化主体的文化生态意识

  主体性是海洋文化生态的必有特性,也是其所

  具有的根本属性。

  按照这一特性进行海洋文化建设,就必须在对海洋文化主体的培育上加大力度。

  文化生态意识主要体现为文化可持续发展观。

  人类进行文化艺术生产,需要通过对文化资源的适度的、有节制的开发,在满足文化需求的同时注重保持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主体进行一切文化活动做好了思想准备。

  提高海洋文化主体的海洋文化生态意识,是维护海洋文化生态的前提。

  应发挥海洋文化主体在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开发方面的主导能力,将海洋文化价值观和海洋环境相结合,使独特的海洋文化得以进一步地发扬光大,并使海洋文化生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开发与配置海洋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赖以生存的源头活水,必须高度重视其合理的利用、保护和开发。

  海洋文化资源就是指人们用来从事海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必要条件,要实现海洋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持续性增长,必须充分认识海洋文化资源的特性,合理配置开发文化资源,尽可能做到与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相适应,实现海洋文化资源的边际效应最大化。

  要合理开发和配置海洋文化资源。

  海洋文化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是稀缺的,能够用于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海洋文化资源也是有限的,同时,海洋文化资源也有不同于其他资源的脆弱的一面,许多文化资源如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特别加以保护。

  要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持续性增长,必须充分认识文化资源的特性,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尽可能做到与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相适应。

  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目的是使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完善海洋文化生态的管理与立法

  1 加强科学管理。

  通过科学管理加强海洋文化生态的维护,促进海洋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对文化的开发要经过多学科专家参与规划和可行性论证,谨慎开发。

  对于海洋文化生态的管理要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管理的经验教训,构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型的海洋文化行政管理模式,履行政府对海洋文化的规划、组织、调控等宏观管理职能,形成强有力的海洋文化生态态势,促进海洋文化的发展。

  2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海洋文化主体保护的重视力度。

  针对海洋文化生态的一些问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海洋文化主体保护的重视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施政府主导、多方支持的战略,加大政府、媒介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力度,提高整个社会对海洋文化主体的保护意识,对海洋文化的传承人进行全面具体的统计、挖掘和重点保护,发动宣传、科研、教育、培训、涉外交流等海洋文化主体支持海洋文化生态保护事业。

  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海洋文化生态,将对海洋文化主体的保护纳入海洋文化保护和发展的范畴,依据海洋文化主体的生存现状、发展需求,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在实际操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划可行,切实加强对海洋文化主体的保护,形成良好的海洋文化生态态势。

  (四)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文化生态的不良影响

  人类是海洋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主体,海洋文化生态与人的活动是统一的,海洋文化是人类从事海上活动并不断地对海洋事业探索而产生的,同时人类也是海洋文化活动的发生点、支撑点、生长点和归结点。

  人类的许多行为对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阻碍作用。

  因此,人类的活动直接决定着海洋文化生态的态势,防止人类活动对海洋文化生态的不良影响成为维护海洋文化生态的当务之急,要防止其不良影响,就要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类正常的文化需求取向,从而规范人类的活动,以适应和维护海洋文化生态。

  (五)构建和谐海洋社会的海洋文化生态圈

  海洋文化在传播中构建和谐海洋社会的海洋文化生态圈,就是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强调坚持对自身文化不断挖掘的同时,怀着开放和宽容的态度正视各种不同文化的“百家争鸣”,并从中吸取优秀的文化精髓,促进和谐发展,以达到共存共荣的目标。

  当前海洋文化呈现多样性,有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旅游文化等优秀文化。

  都是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形成的。

  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存在,不会因为全球化的到来而迅速消除差异和分歧,即使因主客观原因在某一历史阶段处于弱势,也不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完全吞噬或同化。

  因而,构建海洋文化与海洋环境和谐、协调发展的海洋文化生态圈,对海洋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文化论文篇2

  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摘要: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海洋文化以其独特性占有一定地位。

  海洋文化对中国的海洋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其影响力存在于诸多方面,包括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海洋文化产业本身的作用,以及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支持以及智力支持。

  基于这种观点,从海洋文化角度出发,首先介绍海洋文化,并对海洋经济特点及现状进行描述,进而阐释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并就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经济;影响

  引言

  作为海洋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海洋开发关系愈加紧密,海洋经济产值在国家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01年占国内GDP总值的3.4%到2007年的10.11%,海洋产业总产值上升了17 695.2亿元[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中国很多省市把海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海洋文化作为推动海洋开发的隐性力量,为海洋开发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在海洋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海洋文化对海洋开发的领域,方法和内容也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海洋文化与海洋开发的关系进行探讨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内涵

  (一)海洋文化的内涵

  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倾向于从广义角度定义海洋文化,即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对海洋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学者定义的海洋文化是不同的。

  (3)强调海洋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巨大差别性,海洋文化具有一系列其他文化形式不具有的本质特征。

  综合以上几点特征,本文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对海洋认识利用基础上,通过海洋实践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海洋制度,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众多分支。

  具体表现在沿海居民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以及一系列与海洋文化相关的艺术,饮食,习俗等众多领域。

  (二)海洋经济的内涵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陆地的资源逐渐枯竭,而且开发陆地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伴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加深,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的经济开发受到重视,海洋经济成为了人们开发和利用海洋的重要领域,国外虽然对海洋经济开展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至今为止,国外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海洋经济的概念[2]。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海洋经济概念,并在各级发展报告上频繁使用。

  最早界定海洋经济概念的是中国的学者杨金森[3],他指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从经济内容来看,海洋经济包括渔业、种植业、工业、运输业、旅游业等,是一个多门类的经济领域[4];从活动场所看,它包括海岸带、近海和远洋,包括水面、水中和海底,范围极为广泛;从管理体制看,有中央的许多部门,也有地方各级行政单位和经济组织,还有一部分国际联合和协作活动机构;从生产关系看,有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还有不少个体生产者。

  这些部门和产业,都以海洋为统一的活动场所,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继杨金森以后权锡鉴、柳时融等学者又对海洋经济进行了定义,近二十年来,学术界一直在对海洋经济的定义进行探讨,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总结学术界对海洋经济的定义。

  二、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及海洋经济的现状

  (一)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

  1.海洋文化地域性明显。

  中国国土面积大,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阔,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很大差异,由此中国的海洋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地域性特征。

  中国北方的大陆文化发达,对中国北方的海洋文化亦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形成了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包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在内的北方环渤海海洋文化区域,由于靠近大陆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自元代以来更有卫戍京畿的作用,这一文化区域具有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特征。

  以百越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海洋文化由于远离大陆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民间的海洋活动较北方频繁,其海洋文化更多的显示出海洋文化自身的特点。

  2.海洋文化类型多样。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海洋文化具有多种类型。

  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深受齐鲁文化影响又独具自身特色的环渤海海洋文化区,以吴越文化为基础的长三角海洋文化区,和以潮汕地区文化为基础的闽粤海洋文化区。

  这些文化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环渤海文化区和长三角文化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中心,其海洋文化在具有海洋文化一般特征的同时,又具有大陆文化的一系列特征,表现在海洋文化上就是大气包容,中西文化并存。

  而闽粤海洋文化由于远离大陆文明中心,所以较少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海洋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富于海洋冒险精神,勇于探索海洋等方面。

  3.海洋文化影响广泛。

  海洋文化对一个海洋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海洋城市的景观建设,饮食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

  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海洋文化理解的加深,海洋文化受到重视,海洋文化中开放包容,不断进取的独特气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海洋文化以及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一项重要政策,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海洋文化的影响会更加广泛。

  (二)中国海洋经济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24 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1%。

  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4 844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0 085亿元。

  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 274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 503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2 152亿元。

  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二。

  海洋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中石油在冀东南堡新发现10亿吨大油田,中海油在渤海湾、北部湾等海域新发现10个油气田。

  全国海洋船舶业造船完工量突破1 8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超过7 000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25%、70%,其中新接订单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位。

  三、中国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

  第一,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的支撑。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强调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他认为任何发展目标与发展环境都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企图把共同的经济目标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有最为巧妙的智力技巧。

  如果脱离了它的文化基础,任何一个经济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思考。

  ”[6]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的历史,也就是海洋文化的创造历史,始终离不开海洋文化经济中的人文特性。

  缺乏文化基础的经济发展并不能长远。

  第二,海洋文化可以解决海洋经济中的问题。

  中国海洋经济相对于中国的总体经济规模所占比重偏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经济产值每年增长率都超过10%,2007年海洋总产值达到24 929亿元,但是中国海洋产业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海洋产业发展粗放,第一、二、三产业不协调,第二产业规模相对偏大,第三产业规模相对偏小。

  在开发海洋上,则存在过度开发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第三,海洋文化会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海洋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开拓进取,富于冒险精神。

  它存在于沿海地区人民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向海洋,开发海洋,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的共识。

  1978年以来,沿海省份的GDP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额都排在全国省份的前列,这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带动作用,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第四,海洋文化对海洋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洋文化景观丰富,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海洋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2001年沿海地区接待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43%[7],海洋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海洋文化观念落后。

  在中国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注重环境保护,对海洋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的现象,导致海洋中物种急剧减少,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海洋意识的缺乏和海洋法规不健全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加强保护海洋意识的宣传,强化对海洋开发的管理与监督,制定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关法律法规。

  第二,在海洋经济开发过程中存在破坏海洋文化的现象。

  近年来,中国的海洋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了中国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许多滨海旅游城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投入巨资开发旅游文化景观,打造旅游文化产品。

  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破坏既有海洋文化景观的同时新建新景观的现象,破坏了海洋文化景观的历史性,降低了其在海洋旅游方面的价值。

  第三,人才短缺制约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

  中国的海洋事业正在高速发展,但是中国却缺乏一支能够适应中国海洋事业高速发展的海洋人才专业队伍,中国的海洋科技队伍规模小,海洋经济从业者的文化素质不高。

  中国已经认识到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而对海洋事业的开发和利用是以人才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中国仅有青岛和湛江两所专业性的海洋大学[8],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计划的建立几所专业性的海洋院校以提高海洋人才的素质,加速海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2007中国海洋年鉴[K].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2]孙智宇.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5.

  [3]张莉.海洋经济概念界:一个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1):23-26.

  [4]http://baike.省略/view/59746.html?wtp=tt.

  [5]曲金良.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7,(1):1-2.

  [6]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23-27.

  [7]贾跃迁,李平.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分类[J].海洋旅游,2005,(2):77-81.

  [8]王诗成.建设海洋中国――需要海洋人才[J].沿海热点,2006,(2):53-57.

【海洋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我国海洋体育文化论文10-10

从神灵信仰比较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论文10-07

文化的与诗学的的论文10-05

茶文化论文11-04

贫困文化的论文10-07

物理与文化论文10-01

文化有关的论文10-01

语言文化论文10-01

建筑文化论文10-08